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关于国内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国内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16 10:16:11 浏览次数: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生存的灵魂、民族生命的血脉、人民生活的精神家园,其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文化作为一定政治及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对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迅猛发展,中国迅速进入了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卷入了全球经济的漩涡,而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与交融也使得文化安全问题随之浮出水面,成为了近期学术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文化安全问题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巩固的重要基石,还是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大事,维护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战略。基于此,我国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并从不同的视域,采用不同的理论进行了争论与剖析,对于当前文化安全的致思路径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一、国内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动态

纵观近5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可知,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比较有代表性的期刊论文如下:徐宏勋、周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研究》,周建标:《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赵子林:《近年来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等。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自2000年至今主要有:胡惠林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曹泽林的《国家文化安全论》,于炳贵、郝良华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张骥的《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等。此外,从不同侧面涉及文化安全的著作还有:阎学通的《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孙晶的《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等。

总结这些成果,学者专家们的主要研究重点有:

第一,文化安全与全球化。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种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如此局势,部分学者认为全球化是当前我国文化安全出现的时代背景与重要原因。

第二,文化安全与国家利益。有学者认为,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国家大战略的根本价值取向。

第三、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安全的表现形态之一。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思想表现活跃,各种观念交织并存,各种文化激荡交融,社会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资本主义的腐朽意识形态正利用文化大碰撞时期兴风作浪,以腐蚀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和平演变”。

综上,目前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可谓炙手可热,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开展的各种研究,内容大多千篇一律,区分度不够强;视角过于狭窄;模式过于单一;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今年来的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贯通,以期对于今后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有所帮助与启发。

二、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综述

从总体上看,我国学者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文化安全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

(一)文化安全的概念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的概念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潘一禾教授认为,文化安全主要指人们认为自己所属国家一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不会在全球化大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这种被普遍渴望的安全感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局观视野,一种尊重国际文化关系和国家、社会文化关系复杂性和联动性的整体思路、一种超越军事胜负和财富排名、敢于用新的理念运作国力、促进跨国、越界各方合作和共同治理的大胸怀、大气度。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教授指出,文化安全的内涵是指一个国家的良性的文化生存境遇以及与此相关的政治、社会、信息等方面的安全状态,它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利益的保障、文化的价值与精神的认同、文化资源与遗产的保护、文化传统的承传等内容。

李金齐教授2007年在《文化安全释义》中指出,文化安全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存、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一种反映,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合法生存和合理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得到保障,包括国家的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安全,还包括非主权内容,如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生态质量、文化资源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能力以及文化市场的占有率等等。

(二)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第一,从国内而言,主要表现为社会免疫力不强。

首先,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深受传统文化,特别是封建文化的影响,各种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影响和残余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着我国文化实力的提升,影响着我国文化安全。

其次,市场经济的功利本性对于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了我国经济,但同时也忽视了文化建设,大量西方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输入了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此外,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功利主义、唯利是图等消极影响也使得我国公民忽视了集体主义观念、法制观念、公共秩序等的建设,这也是我国文化缺失的一种表现。

再次,文化生产力不足,影响文化安全。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生产力还无法赶上人们对于各种文化产品的多层次需要。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致使各种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纷纷被他国取得专利,成为他国的传统节日;对于西方文化盲目接收和崇拜,导致西方资产阶级观念横行我国文化领域,腐蚀文化行业、文化大军和官员领导。

第二,从国际环境而言,主要表现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霸权的影响。

首先,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战略,企图将中国变成第二个资本主义的附庸。自冷战过后,中国成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首要和重点对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和国际旧秩序,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恶化中国形象,遏制中国的发展,施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最终达到对中国“和平演变”的目的。

其次,美国追求“软权力”的文化战略。在全球化、信息化和超级大国的背景下,美国企图利用其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后盾向我国推行其意识形态的侵略,大量输出其资本主义文化,灌输其利己的价值观念,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严重的冲击。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如篮球文化所引起的人们的着装打扮,使其文化产品充斥整个中国市场;街头文化所引起的暴力事件使我国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严重偏差等。

再次,充分利用传媒垄断对我国文化领域进行渗透和扩张。西方在信息传媒领域的垄断对于我国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一方面,美国大力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化,企图利用网络的虚拟平台和快速、时效、突破时空界限的特点,攻击我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实现其文化霸权和文化统领、文化同一的目的。另一方面,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也是侵蚀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好莱坞电影以其夸张的方式将美国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并将其进行美化,使其成为人人向往的生活天堂,奢靡、腐败的生活方式使我国不少官员成为其文化的牺牲品。美国还充分利用“美国之音”等电台不遗余力的向我国宣传其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散步社会主义威胁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舆论导向,达到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

(三)文化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在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之间,整合民族性和时代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一定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强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并结合时代和实际的特点加以发展,推进国学、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发展,从而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常谈常新。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整合传统文化的时代性,积极融入世界文化互动之中并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使中国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构建国家主流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国家主流文化是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国家主流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国家的文化话语权和主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所倡导的国家主流文化,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文化侵蚀和扩张,我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国家主流文化,引领和谐文化、特色文化的发展方向,整合各层次的文化,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价值认同感、归属感、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感,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抵制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的渗透,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

第三,提高文化生产力,健全文化安全机制。在当今社会中,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为了能够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蚀,在当今世界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加对于文化产业的投入,尽快丰富我国文化产品市场。与此同时,也必须健全我国文化安全机制,增强文化安全的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严把西方文化入口关卡、市场准入准则;加强文化安全立法机制建设,防止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影响,为可能的文化贸易冲突提供法律依据,实现贸易规则与国内法的对接。

第四,增强媒体主动参与“文化全球化”的积极性,提高与多元意识形态长期共存的能力。西方媒体的垄断导致我国文化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向,因此,我国必须增强媒体主动参与“文化全球化”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文化传播与保护,在多元文化形态、多元意识形态的碰撞与激荡中,最大限度的传播本国的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以积极的态度主动面对国际的挑战,提高与多元意识形态长期共存的能力,从而保证我国文化安全。

第五,建设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以确保我国文化安全。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态势,我国必须努力提升本国综合实力,一方面要加强本国文化建设,努力弘扬和发展我国的本土文化、特色文化、和谐文化,增强本国文化抗文化霸权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积极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设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确保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并存,使我国文化弱势地位得到根本改变,进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三、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反思

通过上述研究理论成果的回顾与总结,综上,目前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第一,研究选题角度侧重于宏观上的分析,缺少微观视角。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国家文化的安全研究,从国家整体着眼,阐述对国家文化的忧心;但很少出现对国家内部地区文化的安全研究,对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研究,以及城乡之间文化的冲突与断层,文化之间的两极分化的分析。由此可见,学术界对于微观视角的文化安全问题研究还有待加强。

第二,研究选题视野注重单一学科研究,而缺少综合学科之间的交流。我国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领域逐一进行审视与研究,但很少将各学科综合进行考察。此外,文化安全不仅是文科领域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理科领域也应加以重视,并且文理综合、各学科综合考虑研究文化安全将有利于打破学科藩篱,拓宽研究视野,对文化安全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第三,研究模式过于单一论,缺少多边角度。当前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影响因素、解决对策单一角度分析,对于其历史由来、特征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多边角度的分析,因此,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多角度探析将是我国学术界的另一努力方向。

第四,研究方法与手段过于集中,缺少创新意识。学术界大多采取整体论的研究方法,对于子系统的研究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典型案例的研究方法运用不常见;侧重因果分析的方法,轻视比较分析法;注重整合分析法,忽视零星、片段分析法。

总体上,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将促使我国学术界对于文化安全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作者陈柳青系中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安全问题 综述 国内 研究 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