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乳业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对策思考

乳业供应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5-24 19:00:08 浏览次数:

◆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长足发展,以大型乳制品企业为核心的乳业供应链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外部制度不健全,加之乳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是契约关系,导致乳业供应链机会主义行为频发,主要存在于奶农、奶站和乳制品企业三个环节。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观点,本文对乳业供应链上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乳业供应链 机会主义行为 形式 分类 治理

乳业供应链概况

新中国建立后的60年中,中国乳制品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奶类总产量由21.7万吨增长到3781.5万吨,增长了173.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9.1%,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第一位印度,9460万吨。第二位美国,8260万吨) ;奶类人均占有量由0.45公斤提高到28.3公斤,增长了61.6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伊利、蒙牛、光明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乳业供应链已经初具规模。乳业供应链是以乳制品为对象,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奶源采购开始,到乳制品生产结束,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乳制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将奶农、奶站、乳制品加工企业、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型。

一方面,由于自行建设奶牛养殖基地成本高且见效慢,因此我国乳制品企业为了快速扩张,不愿在奶源建设方面过多投入,主要依靠社会奶源。事实上,那些先建奶牛场再建牛奶厂的企业多半都在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被淘汰了。另一方面,我国的奶牛养殖业极度分散。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个体奶牛养殖户大量出现,我国80%的奶牛是分散在农户手中,规模化牛场的奶牛存栏数不到20%。而且养殖规模小,户均养奶牛数仅5头。在这种情况下,乳制品企业无力到各个奶农家收奶,所以催生了收奶站这一中间环节的大量涌现。现在伊利、蒙牛等乳业集团加工的大部分原奶约70%-80%是从奶站手中购买的。因此,目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乳业供应链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

在乳制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中,由于外部制度不健全,而且乳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是契约关系,导致乳业供应链机会主义行为频发,其主要存在于奶农、奶站和乳制品企业三个环节。

乳业供应链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具体形式

(一)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

农户散养奶牛是我国主要的奶牛养殖组织模式,其问题是生产规模小,信息闭塞,组织化程度低,所以对乳制品企业的的议价能力较低,处于整个产业链的边缘。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农户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体现为以下两种:

一是掺假,主要是掺水。从2006年下半年起,饲料价格上涨,而原奶价格下跌,农户养奶牛的收益备受影响,为减少损失,农户就采取往原奶中掺加少量水的办法。

二是不履约。从2006年起,中国乳制品市场竞争加剧,全国乳制品企业纷纷扩张,抱着“得奶源者得天下”的思想,开始出现了各家争抢奶源的现象。至此,奶源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

奶农同乳制品企业是一种松散的契约关系。在卖方市场情况下,哪家乳制品企业的收购价格高,奶农就会将原奶卖给那家企业,合同的履约情况较差。

(二)奶站的机会主义行为

牛奶有着“鲜活易腐”的生物特性,而且原奶不能直接进入终端消费,奶农只能将原奶卖给乳品企业。而大多数乳制品企业急于扩张,忽视自己奶源基地的建设,也没有和农户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所以催生了奶站这一联结奶农和乳制品企业的中介组织。奶站的出现促进了奶业的专业化分工,大大降低了奶农与乳制品企业直接交易的费用。目前,这一“乳品企业+奶站+奶农”模式已成为乳业供应链中最主要的组织模式。有很多奶站利用自身在乳业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为牟取暴利,采取了许多机会主义行为。

1.压款、压价、拒收现象普遍。奶站把压款作为控制奶农的手段之一。一方面,这笔钱可以挪作他用,另一方面可以迫使奶农继续把原奶卖给自己。如果奶农给别的奶站送奶,想要收回奶款较难。压款的周期一般在2-3个月,最长的达4个多月。长期的压款导致奶农资金周转困难。

在奶源紧张时期,奶站向乳制品企业施压抬高奶价,而奶农不了解情况,还是按原价格卖奶。在奶源过剩时期,奶站又向奶农压价、拒收,出现了奶价比水价还便宜的现象。过低的奶价,导致奶农亏损严重,迫使很多奶农忍痛倒奶、杀牛。

2.掺假现象猖獗。在乳制品企业的奶源争夺大战中,加上我国在原奶检测和监管方面的巨大缺陷,奶站掺假成风。奶站环节兑水、加碱等的问题非常严重,出现了专业化“调奶师”、专业化的“调制原料”和“销售渠道”,甚至没有牛也能造出“牛奶”。

奶站掺假影响最大最恶劣的事件就是2008年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经过调查研究,专家认为往原奶中加入三聚氰胺的环节就是奶站。奶站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将50吨原奶变成100吨,而且还能在检验中过关。而且,在河北、山东、甘肃、陕西、江苏等缺奶的地方,这些不法奶站不仅给三鹿一家供奶,还包括其他的乳制品企业,如蒙牛、光明、伊利等。所以最终被检出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企业多达二十多家。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受到重创,原奶产量出现1998年来首次负增长,固体乳制品产量出现2000年来首次负增长,液态乳产量几乎零增长。

3.违约现象频繁。奶站是乳业供应链中非常重要一环,但是也是最缺乏管理的一环。在奶价上涨的时候,奶站并不遵守合约,哪家乳制品企业出价高就把原奶卖给谁,致使奶源市场秩序混乱。

(三)乳制品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中国的乳品行业正处于成长时期,乳制品企业竞争激烈,集中度越来越高。但是,乳制品企业醉心于急速扩张,疏于增强管理能力,而政府部门质量监控制度有很多漏洞,直接导致乳制品企业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主义行为。本文仅列举几件最典型的、影响最大的事件。

1.早产奶。由于消费者喜欢购买生产日期靠后的牛奶,为利用这一心态,乳制品企业制造出了“早产奶”。“早产奶”顾名思义,就是牛奶当天生产,但是外包装上却出现的是后一天或好几天的生产日期,甚至是将库存牛奶重新包装出售。这样一来,牛奶的保质期也随之推后。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光明乳业被爆出在郑州、杭州和上海市场上都出现了“早产奶”。

2.阜阳劣质奶粉。自2003年以来,一些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伪劣奶粉充斥安徽阜阳农村市场,2003年4-10月最为猖獗,导致众多婴儿受害甚至死亡。安徽劣质婴儿奶粉是用淀粉、蔗糖等价钱低廉的食品原料全部或部分替代了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根本不含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其蛋白质含量甚至不如面粉。劣质奶粉低蛋白质、低微量营养素、可能含有重金属等因素是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仅安徽阜阳一地如此,在其他地方也有同样事件,甚至是在阜阳事件发生之后,在湖南株洲、广州等地还出现了类似的劣质奶粉。由于质量监管薄弱,而且消费者文化水平不高,劣质奶粉主要是流入了广大的农村市场。

3.三聚氰胺奶粉。从2008年3月起,在各地的医院里纷纷传来饮用三鹿奶粉而导致婴幼儿患结石的病例。但是事情并非止于三鹿,经过进一步检查,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其中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伊利、蒙牛位列其中未能幸免。这种叫作三聚氰胺的化工原料被添加在原奶或奶粉中以增加蛋白质含量,正是它导致了众多婴幼儿致病甚至死亡。

前文中提到,三聚氰胺掺假的环节是在奶站,但乳制品企业也负有责任。其实,原奶掺假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乳制品企业并不是不知道,而是对此视而不见,默许奶站的掺假。在原奶供应紧张的时期,如果仍然严格检查原奶质量,必然导致产量不足,机器闲置,市场拱手送人。所以乳制品企业宁愿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乳制品,也不愿意损失市场份额。

4.特仑苏OMP奶。2006年3月底,蒙牛对外推出添加OMP的特仑苏牛奶,其价格是蒙牛其他普通常温液奶的2倍。2008年年末,一些媒体先后对蒙牛特仑苏OMP牛奶中“OMP”究意为何物、以及是否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一事提出质疑。尽管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尚未在中国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蒙牛仍坚持称,OMP是蒙牛与新西兰共同研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使用多年的碱性牛奶蛋白。经过一系列争论,最终国家质检总局下令,要求蒙牛禁止添加此物。

5.皮革奶。三鹿毒奶粉事件还未完全平息,2009年4月浙江省兰溪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惊曝“皮革奶”丑闻。就是用皮革水解蛋白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这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加入到乳制品中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蛋白含量。

乳业供应链中机会主义行为分类

机会主义行为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机会主义意味着通过玩弄诡计来追求自身利益。它包括但极少局限于较明显的形式,如撒谎、偷窃、欺骗。更多的时候,机会主义涉及巧妙的欺骗。更一般地说,机会主义代表信息的掩盖或扭曲,特别是有预谋地误导、歪曲、掩盖、模糊或其他扰乱。

参照威廉姆森的第三种分类方法,根据机会主义行为出现的时间阶段,可以分为事前和事后机会主义行为两类。而事后机会主义又分为道德风险、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和敲竹杠三种类型。

(一)事前机会主义行为

事前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交易各方在签约时利用签约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或隐蔽信息,签订利己的合约。在这种条件下,掌握信息的一方就会利用对方的无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被称为“逆向选择”。

在乳业供应链中,奶站向奶农隐藏原奶需求量的信息,隐藏乳制品企业收购原奶价格上涨的信息,乳制品企业隐藏生产日期或隐瞒质量或成份,都属于事前机会主义行为。

(二)事后机会主义行为

事后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交易一方采取隐藏某些信息或行动,以及敲竹杠等对自己有利而使对方收益减少的行为。具体分析如下:一是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签约之后,交易一方通过隐藏某些信息而使对方受损、自己获益。在上述乳业供应链机会主义行为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二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是指签约之后,交易一方可能利用另一方对某些行动不可观测或难以证实的短处,而做出违反初始契约规定但有利于增加自身利益的行动。另外,一种相当普遍的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表现是:当原奶的市场价格高于契约价格时,奶农和奶站偷偷转售。同样,当原奶的市场价格低于契约价格时,乳制品企业和奶站也会压价或者拒收。三是敲竹杠。在具有专用性资产安排的契约关系中,产生了一种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由于契约是不完全的,契约中的一方当事人会利用契约的漏洞占用另一方的准租,这样,就出现了一种事后机会主义行为——敲竹杠。在乳业供应链中,奶农的原奶只能卖给奶站或乳制品企业,因此奶站可能采用种种理由压级压价。乳制品企业由于生产的机器设备投入巨大,必须加速生产,才能收回投资,在奶源紧张之时,乳制品企业为了能正常开工,不得不接受质量不合格的原奶。

乳业供应链机会主义的治理

(一)制度创新

一个社会中的各个主体的行为与所处的社会制度密不可分。制度作为行为规范,规定着人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约束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制度的安排鼓励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对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给予激励,则厂商就会通过技术发明、产品创新、改进质量、完善服务等一系列生产性措施来最大化其利润;反之,如果制度不完善,使得企业通过非生产性经营行为,那么这类经营行为必然泛滥成灾。这样,整个社会将成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牺牲品。乳制品行业频频出现的质量事故就是一个明证。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食品如乳制品的质量,迫切需要健全产品质量保障监督体系,进行制度创新。政府由于具有特有的权威性,应在此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我国已于2008年11月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但是相关的制度创新才刚刚破题。多头管理、法律法规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可以预期,乳制品及其他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的未来演变方向,将是制定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规范体系,更清晰地界定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减少监管部门的数量,建立起更强势的部门间协调机构,并引进政府以外的力量,如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团体及其他的一些民间团体,以补充由政府主导的安全监管体制。

(二)供应链纵向一体化

在上述的乳业供应链中,奶农、奶站、乳制品企业之间都是靠契约关系联系起来的,各自的利益诉求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盛行。新西兰和荷兰的乳业供应链高度纵向一体化的模式可以给国内乳业的发展带来参考。以荷兰为例,各种各样的合作组织在荷兰乳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荷兰乳业的基础是私有制的家庭牧场,规模不大,因此荷兰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奶农利益。荷兰的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成立的目的是防止某些工厂对原奶压价。后来,合作社开始兼并,出现了一些大型合作社,其规模、组织形式和管理同大型企业相差无几,被称为“合作社的企业化”。由于家庭牧场主既是原奶的供应者,又是合作社的股东,保证了农户通过合作社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也保障了原奶的质量。

对于中国奶农而言,如何组织起来构建合作社,并且突破原奶的生产领域,进入到乳制品加工和流通领域,享有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文泽,李蓉军.机会主义、价格诚信与制度安排[J].财经科学,2007(6)

2.颜海娜,聂勇浩.制度选择的逻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演变.公共管理学报[J],2009(6)

3.杨伟民,胡定寰.中国乳业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源及对策.中国畜牧杂志[J],2008(22)

4.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机会主义 乳业 对策 思考 链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