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危害及对策

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危害及对策

时间:2022-05-13 18:35:04 浏览次数:

摘要:当前在我国高校事务的管理过程中,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高校管理行政化日益违背现代大学的发展理念,严重阻碍了高校的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了教师教学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内涵、原因以及危害,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高校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管理 行政化 自主管理 高等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管理行政化日益成了大众瞩目的焦点,早在2010年温家宝总理就曾指出“高校管理应该去行政化,并尽快取消高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国内的部分高校校长以及参会的著名专家学者也对高校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必要对高校管理行政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建立新型的高校管理体制,实现高校有秩序且高效地运行。

1 什么是高校管理行政化

所谓高校管理行政化是指高等院校在组织机构设置以及运作模式上,与政府行政机关的体制构成与运作基本相同或者相近,它的显著特征是将高校完全当作行政机关来对其进行管理,忽视其学术职能,简言之,就是行政权力过多干涉学术权力。而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其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实行等级分明的科层制,极其强调上下级的服从关系。通过以上的定义不难看出,高校管理行政化包括两个方面。

1.1高校外部行政化

高校外部行政化就是指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具体而言是指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发展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在管理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将高校视为政府的行政部门,而采取类似于政府对待其下属部门所使用的管理方式、方法及手段。高等院校完全缺乏自主权力,只能屈从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

1.2高校内部行政化

高校內部行政化是指发生在高等院校内部的行政化倾向,主要是指行政权力干涉学术权力,行政部门甚至会用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最终导致学校的价值取向被扭曲,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教育工作者无心学术和科研,而一心只想着向行政部门靠拢。高校内部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完全背离了其研究学术的本质和宗旨,而以行政为本位,实行等级森严的行政管理原则,不再推崇学术为上,以理服人。另一方面,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学校事务的领导者和控制者,完全沦为了只手遮天的官老爷,而忽视了其服务高校全体师生的职能。

2 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形成原因

2.1外部原因

首先,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官本位”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人们深受儒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科举来摆脱贫困和低贱的社会地位。因此也就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朝成名天下知”等“官本位”思想。古代有两种办学形式,分别被称为“官学”和“私学”。官学由政府兴办,其办学目的是为封建统治者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而不是提高国民素质。科举制度更是助长了“官学一体”“官师合一”等不良风气的形成。这体现了封建社会人才管理与官员选用的一致性。在民间兴起的“私学”由于长期遭受封建专制体制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最终也沦为了国家选官的途径。

其次,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形成还受观念意识层面的影响。由于长期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加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照搬前苏联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使高校近乎沦为政府的附属机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对于高校内部的管理基本上也采用“上令下行”的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权力决定高校的资源配置、人事安排以及教师的绩效评定等事宜,而学术权力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以及教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以及科研水平的提升。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已经习惯了国家对其事物进行直接干预的管理手段。

最后,由于我国法制的不健全,进一步加强了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1998年8月29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从中不难看出,《高等教育法》赋予了我国高校自我管理的权利,但并未对高等院校的自我管理细则以及措施做出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仍未能摆脱政府的直接管理。

2.2内部原因

首先,受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机制的影响。我国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由国家直接投资兴办,政府的财政拨款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经费来源。其次,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习惯的影响。中国一直都推崇“唯上”的思想,尤其是在古代封建专制统治时期,统治阶层为维持其统治地位,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度,并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这种唯上思维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必然会对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使得高校领导和教师不得不接受“唯上”“唯官员”的思想,甚至校园内的教职工也要“唯领导”。官本位思想严重阻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 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危害

3.1浓厚的行政化思想,背离了高校的发展理念

大学应该以培养人才、钻研学术为根本任务,并积极宣扬民主、自由、和谐的校园文化。但是,当前的很多大学的做法却与之背道而驰。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甚至完全抛弃了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而专心研究如何博得的领导的赏识,从而实现权力的获得以及职务的攀升,完全不注重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忽视学校的发展。

3.2官本位思想盛行,严重阻碍高校的发展

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上来看,高校与官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高校本身也可以说是一个微型官场。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人员聘任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但在现实中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腐败现象已屡见不鲜。而行政权力仅仅是大学顺利实现其职能的外部保障,其本身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虽然优秀的大学离不开精良的管理,但在重视行政权力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大学所兼具的根本职能——教书育人。

3.3行政权力过于强大,直接限制了高校学术职能的发挥

高等院校属于教育机构,学术研究应该是其主要职能。因此,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高等院校的行政权力已经渗透到了学术领域,并干涉和限制了高校学术职能的发挥。很多大学甚至已经取消了学术委员会,导致学术活动的开展完全依靠行政权力的支配,高等院校的学术权力最终被行政权力架空。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学术的支撑,而随着高校的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术人才远离学术。大学应该大力鉆研学术,进行有效的学术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自由的学术氛围,培育优秀的人才。

4 高校行政化管理的对策

高校管理必须从行政化中走出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术,尊重教育工作者,给予合格的教师参与教学科研事项的机会。高校管理行政化的扭转较为复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4.1明晰政府和学校的关系

我国高校管理去除行政化的首要一步就是转变观念,转变政府对高校管理理念,更好地完善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政府仍然掌握着对高校的评估以及大小事务的管理权。政府应该承担起自己宏观决策者的角色,注重从整体上对高校的发展进行谋划和布局,实际上,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已经对高校的法人资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也赋予了高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然而,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政府仍然紧抓处理高校大小事务的权力,而高校对此也无能为力。针对这一现象,要尽快明确政府和高校的职能,并且要认真贯彻《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通过制定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高校的自治权。

4.2完善高校的管理机制,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

我国高校管理从行政化中走出来还需要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和机制。高校要努力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实现高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并将学术权力确立为主体。一方面可以减弱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行政权力挤压学术权力,教授不搞学术研究,而专心权术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履行培养高级人才和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

4.3建立与完善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

在我国,高校的校长由政府部门进行直接任命,导致高校校长必须听命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令,并很可能最终沦为政府的下属机构。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高校管理模式的体制创新。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废除行政化、官本位等不合理规定,建立合理的高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校长的任命方式,实行校长选举制。同时还要明确高校内部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可能地消除高校内部的行政化与官本位倾向,增强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二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对策 危害 高校 行政 管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