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

时间:2022-05-13 16:25:02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在阐述财政政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具有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城乡义务教育在师资力量、设施建设、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差距较大的现状,剖析政府城乡义务教育支出不足、教育经费体制改革、税费改革等促使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原因,在借鉴美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加大对城乡义务教育支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发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公债等建议,期望能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公平;财政政策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工作方针,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以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24万所,城乡义务教育在校生1560.87万人,教职工82.13万人,专任教师77.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8%。其中小学2.78万所,小学六年巩固率95.82%,毕业生升学率96.43%;小学教职工50.47万人,专任教师49.58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8%。普通初中4596所,初中三年巩固率93.52%,毕业生升学率79.52%;普通初中教职工31.67万人,专任教师28.22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93%从1998年到2011年我省小学辍学率都在0.60%以下,普通初中辍学率都低于2.60%。

从1998年到2011年,河南省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逐年降低,反映河南省基本普及了义务阶段教育。但是河南省的教育质量仍然比较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义务教育投资不均衡、办学条件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教学质量不均衡等问题。

(1)城乡学校在师资力量建设上差距大。由于城市学校各方面条件要优于农村学校,城市的外部环境等对老师的发展更有帮助,教师作为理性人来讲,更愿意留到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欲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集中到城市,城市的学校就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现在城市的部分学校初中老师已经要求研究生水平,老师自身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学校,师资原本就匮乏,尽管国家鼓励大学生进入农村学校工作,但期满三年,大部分大学生会因为农村学校工资低、福利不好而选择离开农村学校到福利水平更好、工资水平更高的城市中发展,这就导致农村学校高学历人才的引进难。

(2)城乡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大。在义务教育的落实过程中,除了优秀师资力量外,与之配套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城市学校以郑州市为例,据教育信息网的介绍,普通小学设有微机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多件专用功能室,电脑网络班班通,实现了学校与信息时代的接轨,学生不仅文化素质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多方面的培养与教学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学校却没有音乐室、乐器室、心理咨询室、多媒体室等,甚至有些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这不仅使农村地区学校的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偏低,而且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在现在的大学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来自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之间的综合素质差距已经显现,说明城乡义务教育中的差距较大。

(3)政府对城乡学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差距大。由于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存在,导致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长期分配不均衡,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存在差距。城市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一直都由政府的公共财政承担,而农村的义务教育2000年税费改革后,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一直到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才得以完善。在教育经费上,由于城市学校在各方面已经比较完备而农村学校各方面则比较落后,这样一来,同等的教育经费对城市学校来说相对较为充裕,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则显得捉襟见肘。

二、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1)政府对义务教育支出总量不足。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是教育投入的主体部分。财政支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教育投入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体教育水平。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3―2008)的相关数据计算,2002―2007年,河南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规模从2002年的155.5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407.73亿元,增长252.18亿元,增长162.12%;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规模从2002年的117.5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30.41亿元,增长112.90亿元,增长96.08%,低于河南财政性教育经费总规模增长速度。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比重从2002年的75.54%下降到2007年的56.51%,下降了19.03%。以上数据表明河南省对义务教育支出总量仍然不足。

(2)税费改革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难度。结合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教育经费在补助农村农村教育发展、稳定教师队伍、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被取消,这使得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供需面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育经费需求缺额难填补;二是农村校舍危房改造资金难筹措;三是学校建设与公用经费难保障。

(3)中央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衡各级政府财政实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异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增强地区教育投入,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在河南省早已有之,但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不够。一般性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中起着主体性和根本性作用。近几年,虽然省政府逐年加大对各地区一般性教育经费转移支付的额度,但是相对于各地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巨大需求来说还不够。

其次,教育专项资金分配偏离实现教育公平宗旨。教育专项资金的分配没有真正体现平衡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的作用。目前专项资金的分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不够,学校间“贫富差距”被人为扩大。郑州市某重点学校修建塑胶跑道、体育馆、游泳馆,财政拨专款数百万元,而一些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所争取到的专项资金却很少。

三、促进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分析

(1)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支出总量。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需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出总量。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总量的同时,教育支出要更大程度地向农村倾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福利水平,从而对农村学校高学历层次教师的引入和师资力量的壮大有积极作用。

(2)加大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以后,各地市要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弥补由于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经费缺口。加大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

(3)发行关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公债。国家财政性支付不足以满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需求,国家可以凭借国家信用,向国内外发行义务教育公债,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行义务教育国债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发行义务教育国债不仅能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给债权人带来收益,还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

(4)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建立激励制度以提升地方办学主体追求资金使用效果的动力。将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估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切实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同时建立服务对象有效参与评价的监督机制,将受益人作为监督主体,让他们来决定地方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和自身的受益情况,从而对政府起到监督的作用,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使用的合理度。还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公示制度,推行信息公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份额的责任划分,切实促进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程红艳.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与经济,2009(2).

2.胡映兰.从“两免一补”看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与经济,2009(3).

3.薛海平,王蓉.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教育与经济,2009(3).

4.河南省教育厅.2011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王文龙)

推荐访问:财政政策 义务教育 城乡 公平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