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3 16:20:03 浏览次数:

摘要:近些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但仍存在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发展现状,分析进一步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必要性,提出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性教育经费; 投入现状; 必要性

教育是衡量一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一国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作为科技进步、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原动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教育也是缓解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的手段之一,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在不断扩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占GDP比例逐渐提高,与OECD国家的差距逐步减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在不断改善,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存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短缺、财政性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现状

(一)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超过2万亿元。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如期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4%目标,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7695.67亿元,比上年的23869.29亿元增长16.03%;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到20314.1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125952.97亿元的比例为16.13%,比上年的14.78%增加了1.35个百分点。

(二)近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逐年增加。

从表1中可以得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平均比上年增长20.96%。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使其占GDP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04年的4465.8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4488.22亿元,增长了5.48倍。虽然提升很大,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2011年,澳大利亚5.1%、瑞典6.8%、英国6.0%、美国5.2%、加拿大5.3%,法国5.7%,丹麦8.7%,而哥伦比亚4.5%、古巴12.8%,仅仅有极少数的国家教育公共开支占GDP比重低于4%,如刚果1.6%,危地马拉2.5%等。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引发社会问题

1.学杂费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偏高,导致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下降,家庭生活困难。学杂费收入已成为公办学校仅次于财政教育经费拨款的稳定的第二筹资主渠道。中国学杂费水平相对于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承载力而言,还是比较高的,2012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以高校每生每年须交学费5000元为标准,中国高校学杂费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1.66%,占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2.93%,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相应比例。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需要财政支持。优质教育需求增加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矛盾凸显,从全国来看,现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的教育需求,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校际之间的差距仍比较明显。在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民众对于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的需求显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突出表现在“择校热”愈演愈烈。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1.三级教育经费分配比例失调

说明:初等教育指普通小学;中等教育指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三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存在很大差距。初等教育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从2004年的1129.11元上升到2013年的6901.77元,提高5772.66元。高等教育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从2004年的5552.50元上升到2013年的15591.72元,提高10039.22元。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教育的过程基本都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的财力有限,对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也有限,更加偏重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三级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呈现“金字塔”形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渐增加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三级教育投入相对均衡,差距不大。而我国的三级教育投入分配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型,即对基础教育投入偏低,对高等教育投入偏高。

2.区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分配不均衡

从表3分析可知,2005、2010、2013年我国东部12个省市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比例平均超过50%,而西部12个省市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比例平均仅为27.12%,中部6省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比例平均为20.70%。在教育经费投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国家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东部省份,使本来教育发展优于中西部地区的东部省份更加繁荣,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继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必要性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规模偏小,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总量和绝对量来看,有较大和较快的增长,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投入的相对规模偏小,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的目标自1993年提出,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到3%,直到2012年我国才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1%,欠发达国家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84%。我国较低的占比说明,在我国近年来GDP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教育支出未能与经济同步增长或优于经济增长。因此,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十分必要。

(二)进一步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从促进经济增长意义来看,世界银行注明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2001年在《人力资本:增长、历史和政策》一文中,对100个国家,从1965-199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男性受中高级以上的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经济增长率每年增长0.44%。根据OECD2009年統计,教育投资对社会经济的回报率很高,相对于政府为每个学生大学毕业所负担的教育经费投入,这部分投入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所得税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成本的较低),能够达到2倍以上,生活经济效益显著。以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为例,政府需要为1名男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负担27936美元的教育经费,而由此带来的回报是79890美元,相当于教育投入的2.9倍,日本政府需要为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投入232万日元,由此带来的经济回报是475万日元,相当于2倍回报率。同时,高等教育毕业率还与政治关心度,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关系成正相关。诸多调查结果表明,增加教育投入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效途径和积极措施。王勇等(2014)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 2001—2012 年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与 GDP 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及三次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因此,通过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对加快经济增长,并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ilms(1985)利用美国1965-1979年数据进行回归发现:增加教育支出可以提高个人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教育是最为有效地缓解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的手段之一,可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三)进一步增加教育财政投入,是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强国必先强教,党和国家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五十三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五十四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来看,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是解决当前教育发展过度依赖各类“非公共投入”,各级各类学习普遍存在财政可持续性的困难问题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更迫切,增加财政投入以提供更多优质教育服务资源是当前我国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要求,是新的教育发展阶段的要求。

四、继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措施

(一)弥补12年来国家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缺口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目标,这一目标到2012年实现。按照占GDP4%的目标测算,2000至2011年,这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欠账15,880.72亿元。(表5)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量长期投入不足,导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支出结构、三级教育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中的分配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生产率,从而提高产量,最终达到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国家应该在保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基础上,逐年弥补12年来投入的不足。

(二)逐步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

合理规划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应实行教育经费投入倾向政策,在各地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实施倾斜政策,适当增加对其教育投入预算,缩小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经济落后于东部地区,国家应加强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弥补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投资教育经费的不足,逐步消除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同时,要注重提高初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减少高等教育经费比重,因为初等教育是一项免费性、强制性的教育,投资回报率最高,对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非常关键。高等院校应注重提升自身实力,实现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同时,取得社会服务收入,增加学校的经费来源。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人才、设备优势,积极创办校办企业,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对校办企业税收进行减免,奖励和补贴等多种形式,扶持校办企业发展,为高校谋取发展资金。

(三)加强对教育经费监管,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1、在教育经费管理方面,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对教育经费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到公正、公平,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切实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坚持开源节流,推进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让增加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2、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有限的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借助审计、财政部门的外部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实现经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科学的教育经费支出动态评价体系,对教育经费支出的投入方向、结构和使用效益进行合理评价。

4、建立教育经费支出审计公示制度,使教育经费支出公开透明,接受各级部门监督。同时建立教育经费使用问责追究制度,增加资金使用者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4-2013)[R].

[2]曹建清,盛荔.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窘困的多层次探讨[J].理论探索,2012(6):30-33.

[3]贾汇亮,刘清华.教育投资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3(12)。

[4]李汝.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与教育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36-39.

[5] 沈百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8(05):50-55

[6] 李珊.关于中国财政教育经费的研究[J].现象研究,2011,89.

[7]石英华.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J].财经研究,2007(7):47-48

[8]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4-2013)[R].

推荐访问:性教育 性及 经费投入 加大 财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