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一个作家眼中的印度(下)

一个作家眼中的印度(下)

时间:2022-05-20 11:10:03 浏览次数:

锡克教金寺

在新德里走访了莲花庙之后,我前去锡克教金寺访问。

自从锡克教徒曼莫汉·辛格成为印度总理,缠着蓝色头巾、长着络腮白胡子的他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使锡克教引起广泛的关注。

当然,1993年10月31日,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总理被两名锡克族卫兵枪杀,也曾使锡克教成为媒体焦点。

我问乌玛桑戈,锡克男子长长的头巾,是每天缠上去的呢,还是像帽子那样戴上去的?乌玛桑戈告诉我,是每天缠上去。头巾很长,头发又很长,缠头巾相当费时费事,或者是自己缠,或者是家人帮助缠。锡克男子由于裹头巾,蓄长须,显得形象很鲜明,令人一眼就认出是锡克族,而锡克女子的打扮没有特色,无非是披一块头巾而已,所以锡克女子没有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

这一回,我走进锡克人的大本营——锡克教金寺,使我对锡克人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我刚走进大门,就受到两位锡克族长者的友好接待。他俩见我和妻是外宾,便领着我们进入接待室。在那里,他们给我和妻裹上了黄色的头巾。原来,按照锡克教规则,光着头是不允许进入锡克教金寺的。我在来宾登记本上,写下我的名字。另外,进入锡克教金寺必须脱鞋。

锡克教金寺,即锡克教堂、锡克庙,按照锡克教的称呼,叫“上师之家”。走过一座铺着绿色地毯的长廊,迎面就是锡克教金寺。两层的锡克教金寺,外墙用白色大理石贴面,通体雪白,显得圣洁。最耀眼的是顶上正中的一个大圆顶,用纯金包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寺”之名,便来自于这个巨大的金色大圆顶。在顶上四角,各立有一个小金圆顶,如同众星拱月,使金色大圆顶更加灿烂。

锡克教金寺设有东南西北四道大门,表示锡克教欢迎四方信徒及宾客。我从南大门走进,走向铺着地毯的宽敞的圣堂。圣堂是锡克教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是教徒礼拜的地方。圣堂里没有神像,而是安放着两个大箱子,箱子里放着锡克教的经典。箱子外面用布盖起来,有两个人不时拂尘,箱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锡克教徒崇拜的是锡克教经典。锡克信徒走近“经典上师”跪拜,前额触地,非常虔诚。

另外,圣堂还有诵经者,在那里念念有词,朗诵着锡克教的经典。

锡克教是16世纪在印度北部旁遮普地区创立的。旁遮普语的“锡克”(Sic)一词,意思是“门徒”。在《锡克教徒生活方式指南》的引言中,锡克教教徒的定义是:“锡克教教徒信奉单一的神、十位上师、锡克教圣典和锡克教其它经书。此外,他们必须相信锡克教洗礼仪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他们基本信念是将个人的私生活与锡克教教徒社会一员的共同生活互相关联。”

锡克教创始人是那纳克(1469 -1539),出生印度北部的旁遮普贵族,是一位诗人。据称,他在30岁的时候,“蒙召往上帝的宫廷”。从此,他“所跟从的道路,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兰教,而是来自上帝的道路”。于是他以“上师”的身分,在印度北部说教达20年,创立了锡克教。

那纳克是锡克教的第一位“上师”。他从优秀而虔诚的教徒中选定接班人,作为新一代的“上师”。此后一代又一代“上师”不断传承。在第十位“上师”戈宾德·辛哈被暗杀后,虽然还有其他人继任领导,但都不再称为“上师”。戈宾德·辛哈在去世前指定锡克教的经典《阿底格兰特》为第十一任“上师”。这样十位“上师”和《阿底格兰特》成为锡克教的灵魂。

锡克教要求男信徒有5条要求,即蓄长发长须、加发梳、戴钢手镯、佩短剑和穿短衣裤。其中的缘由是:终身不剪发,蓄长须,是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加发梳、缠头巾,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是为了区别于印度教教徒穿着的长衫。

不过时至今日,锡克教男子已经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是仍普遍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

在公众场合,不同于众的裹头巾、长髯飘然的锡克教徒,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锡克教要求教徒做到“五戒”,即不偷盗、不奸淫、不抽烟、不吸毒、不叛教。当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时,印度几乎无人吸鸦片,这与锡克教的“不吸毒”不无关系。而印度迄今抽烟者远远少于中国,同样得益于锡克教的“不吸烟”教规。

锡克教强调要勤劳、勇敢,以乞丐为耻。因此乞丐中鲜有锡克教徒,而且锡克教还反对向乞丐施舍。

锡克教还强调要内部团结,互为兄弟,一家有难,八方帮助。锡克教堂可供教徒休息,而且免费施舍素食。

新德里的锡克教金寺建筑够宏伟的了,而最大的锡克教金寺——阿姆利则金寺,坐落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相邻的边境城市阿姆利则。那里成了锡克教的圣地,称之为“神殿”。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锡克教徒前往阿姆利则金寺朝圣。

锡克教徒最多的是印度旁庶普邦,有1200万锡克教徒。在旁庶普邦邻近的克什米尔、拉贾斯坦邦、西孟加拉邦,有300万锡克教徒。锡克教徒勤劳而善于经商,所以在海外也到处有锡克教徒的踪迹。光是新加坡,就有8万锡克教徒。

我从北门走出锡克教金寺的圣堂,迎面是一个百米见方的方形水池,或者说是一个方形的湖。四周铺着白色大理石。锡克教徒捧着池水洒在身上,用以洗涤灵魂的污垢。

我穿着一双薄袜,缓缓沿着冰凉方形水池边上的大理石走了一圈,冬日的太阳暖暖地照着,清澈的池水在阳光下泛着星星点点的金波。哦,是锡克教金寺上金色的圆顶,把金光洒在一池清水之上,使池水益发显得纯净和透明……

印度改革的起点:1991

曼莫汉·辛格能够成为印度总理,充分体现了锡克教徒的睿智、勤劳和严格的教规约束力。曼莫汉·辛格向来清正廉洁,无绯闻,无贪污。他从不参与国大党内的派系斗争,勤勤恳恳做事,不爱出头露面。

不过,曼莫汉·辛格于1932年出生在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当他在2004年出任印度总理的时候,已经年逾古稀,虽然满头白发被锡克教的蓝色头巾所遮盖,但是满脸雪白的络腮长须以及花白的眉毛,再加上走路时步履迟缓,老态已经毕露无遗。

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自己放弃总理职位,为什么选择了这么一位年迈的锡克教徒,挑起印度总理的重担?

内中的关键,是在于曼莫汉·辛格为印度经济的改革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中国人有句挂在嘴边的话:“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成为中国经济的改革、腾飞的起点,这是举世公认的。

对于印度来说,印度经济的改革与腾飞始于1991年。1991年是印度当代历史的转折点,是印度崛起的起点。曼莫汉·辛格正是印度1991年经济大转折的总设计师。

对于中国来说,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出于对十年“文革”闭关自守、经济倒退的反思,出于对“两个凡是”的批判与反思。

印度呢?印度经济在1991年濒临崩溃的边缘,进行经济改革是当时形势逼出来的,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行的时刻。

尼赫鲁是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在印度开国时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曾经成为印度的国策,沿用多年。尼赫鲁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在政治上崇尚美国的民主制度,而在经济上崇尚苏联的计划经济,也就是他所概括的“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主义。他在印度实行美国式民主制度,力图把印度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而在经济上则学习苏联,建立国营经济,限制私有经济,实行计划经济,制订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

推荐访问:印度 眼中 作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