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舒肝宁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舒肝宁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12 10:17:59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4周后复查。结果:治疗组患者ALT.TBIL.TBA指标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证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舒肝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0例,诊断符合卫生部1995年颁发的《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用药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2.6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3.3岁.病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入选病例均肾功能正常.并排除其他嗜肝病毒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4周一疗程.所有病例不予抗病毒治疗。

1.3检测方法:诊断血吸虫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红细胞试验,血吸虫抗体检测(胶体金法).肝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ELISA法检测。

1.4观察项目:治疗前2组患者均检查ALTTBILTBAIHAELISA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治疗后复查.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生化指标及胆汁酸比效见表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胆汁酸检测结果[XS].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2.58P<0.05t=2.30P<0.01t=2.08p<0.05t=2.03p<0.05

2.2不良反应:个别病人有低热及少量皮疹,均为一过性,未影响治疗。

3.讨论

舒肝宁注射液是由茵陈.绿原酸.栀子苷.灵芝.板兰根提起物以及黄芩苷植物单体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益气扶正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急,慢性肝炎的治疗。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因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患者合并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比例也高。由于血吸虫卵和乙肝病毒对肝脏的双重破坏,致始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白蛋白下降,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虽然临床上保肝药物品种繁多,但对降低胆红素临床上尚缺乏特效药物。舒肝宁是在传统中药名方茵陈蒿汤基础上研制的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茵陈具有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清转氨酶,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活性,预防肝癌的作用(2);板兰根有提高免预功能,抗肿瘤的作用(3),黄芩苷有抗炎消肿,增强免疫活性,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肝细胞营养,利尿解毒,安神的作用(4),栀子苷降低胆红素含量及降低转氨酶,抑制或逆转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5),而灵芝具有改善和增强肝脏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脂质分解,保肝护肝的作用,同时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6).舒肝宁作为纯中药制剂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同时,注重益气扶正,保肝护肝作用的发挥,达到改善和增强肝脏血液循环,双向调节机体免疫,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帮助肝脏功能恢复。我院通过对60例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舒肝宁注射液能够改善和消除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尤其退黄效果更加明显,临床应用副作用小,适宜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的降酶退黄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谢韬,梁敬玉,刘净.茵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海峡药学,2004,16(1):8.

[3]李楚源,曾令杰.板蓝根研究进展.现代中药研究与试践,2005.19(3):51.

[4]张喜平,田华.程琪辉.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1):1212.

[5]那莎,郭国天.栀子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91.

[6]海林,吴佩颖,王建新.灵芝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5,16(2):142.

推荐访问:胆红素 乙型肝炎 晚期 疗效 用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