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

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

时间:2022-04-04 10:05:52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02年10月~2004年12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心理干预组89例。对照组服用吗丁啉;心理干预组口服吗丁啉模拟片(空白片),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分别采用开放式和讨论式的交谈方式,使其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并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等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二级康复教育。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测评,应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评估患者消化道不良症状的程度。结果:①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评分比较:心理干预治疗后第1周,两组评分接近(P>0.05),第2、4、8周,心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周,两组评分接近(P>0.05),第2、4、8周,心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抑郁情绪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提示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对那些心理障碍明显的患者进行心理学治疗是值得重视的。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干预;汉密顿抑郁量表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90-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纳差、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并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消化内科最见的临床症候群,症状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比正常健康者消化性溃疡及胆囊病患者更具焦虑、抑郁、疑病症及神经质,这类患者对疾病过分紧张,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1,2]。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10月~2004年12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70例,年龄18~70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心理干预组89例(后有8例脱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

包括:①患者至少有下列1种症状并持续12周以上:上腹不适、餐后饱胀、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②试验前1周内经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胃肿瘤的器质性疾病,经B超检查排除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疾病等。③试验前1周停用影响消化道功能的药物及其他胃动力药。④患者知情后自愿参加。

1.3 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不良及心功能不全者;肿瘤患者;慢性胆道疾患;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片,1片/次,3次/d,餐前30 min服用,连服8周。

心理干预组:口服吗丁啉模拟片(空白片,西安杨森有限公司生产),10 mg/片,1片/次,3次/d,餐前30 min服用,连服8周;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如下:①收集资料,了解病情及疾病的发生时间,检查治疗经过和患者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评估,寻找问题形成原因。②在对患者病情及心理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个体采用开放式(患者不愿说出的问题,采用启发、诱导方式使其说出)和讨论式(医患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可充分发表各自意见,共同讨论存在的问题)的交谈方式。交谈时调节好周围环境,1次/周,30 min/次。通过适当询问患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中的经济来源、单位的状况、心中是否有疑惑等,鼓励患者进一步开放自己,倾诉其内心的苦闷和不快,使不良情绪宣泄出来。③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等进行健康教育。④当患者症状改善后,鼓励患者调整好心态,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处理各种问题。⑤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参与。

1.5 观察方法

对照组:于试验前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患者消化道症状,并于开始服药后每周随访1次,及时、详细记录患者消化道症状变化情况及服药情况。

心理干预组:于试验前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患者抑郁症状,每周进行1次心理干预治疗。

1.6 评估

治疗前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采用5级评分[0~4(或1~5)]:总分<8分,为无抑郁;>20分,可能为轻度或中度抑郁;>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并应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评价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标准: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为症状较重,部分影响日常生活;3分为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处理,结果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患者共170例,对照组纳入81例,无脱落;心理干预组纳入89例,5例终止用药退出试验,3例失访。进入结果分析共162例,其中110例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2.2 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在干预治疗后第1周,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4、8周比较心理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2.3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在干预治疗后第2、4、8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两组比较,心理干预组明显降低(P<0.01)。见表3。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很高,目前认为其发病因素是多样化的,其病理生理过程也是异质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心理因素参与的疾病,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有效率可达13%~37%(平均45%)[3]。在干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心理干预组明显降低,可见,心理干预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对稳定病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精神心理调整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较多的焦虑、抑郁和不同器官、系统的身体性不适主诉,在躯体化症状中尤以是肌肉-骨骼系统的主诉更多,躯体化症状和对自身健康的负面评价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特征[4]。Jonsson等[5]对有烧心感的患者作了分析,发现有烧心感但内镜检查正常者(无论Hp阳性还是阴性)的焦虑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心理学说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大多存在对躯体功能的过分关注,对躯体发生的细小变化就可能表现出过度的反应,尤以消化系统症状多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除耐心的病情解释、消除顾虑和应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外,对有明显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学治疗是值得重视的。心理治疗的成功在于医者的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医生应了解患者症状的主要原因及本次就诊的原因,尽可能向患者解释引起症状的原因,并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有安全感,这是治疗各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如果对自己的症状得到满意的解释,确定不是器质性病变所致,有了安全感,不一定需要医生给予药物治疗。精神心理调整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Talley NJ,Phillips SF. Non-ulcer dyspepsia:potential causes and pathophysiology[J].Ann Intern Med,1988,108(6):865-879.

[2]韩志斌,陈丽霞,陈毅斌.抗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16.

[3]Jebbink HJ, Van Smout AJ, Berge-Henegouwen GP.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Scand J Gastroenterol,1993,200(Suppl):8-14.

[4]Mearin F, Balboa A,Zarate N,et al.Placebo in functional dyspepsia:symptomatic,gastrointestinal motor,and gastric sensorial responses[J].Am J Gastroenterol,1999,94(1):116-125.

[5]Jonsson BH,Theorell T,Gotthard R.Symptoms and person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dyspepsia[J].J Psychosom Res, 1995,39:93-102.

(收稿日期:2007-08-2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干预 消化不良 抑郁 患者 情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