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推敲中医小常识

推敲中医小常识

时间:2022-05-18 17:20:03 浏览次数:

通过舌苔、指甲半月痕就能诊断百病,一句“肾虚”含盖了各种病症,吃啥就能补啥……这些中医“常识”既为人熟悉,又让人疑惑。它们的可信度是多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将中医常识活学活用,通过一些症状来给自己号脉诊病呢?

观舌质、看舌苔诊病

可信度80% 可模仿性 80%

观舌诊病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从舌头判断疾病的准确性也受到人们的质疑。舌诊到底能反应多少疾病信息呢?

中医认为,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气血的盛衰,而舌苔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可视为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的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因此,通过看舌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观舌质

正常情况下,舌质应为色泽淡红,胖瘦适中,运动自如。舌淡为阳虚、气血不足;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状则为气虚、阳虚;舌红色深则多为热证,舌质越红就说明热象越重(热证相当于西医的炎症性疾病);舌青紫则可能为热证也可能为寒证(即阳气不足以对抗寒邪),这就需要根据身体的其他表现加以综合判断;而舌有瘀点或斑点,则多体内有瘀血;舌歪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观舌苔

在中医看来,舌苔反映胃气——这一点应该说是正确的,舌苔的表现往往可以反映出胃肠道的状况。

正常舌苔为薄白一层,干湿适中。厚苔多表示病情较盛,或有胃肠积滞,有胀气、消化不良等。舌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倘若少舌苔甚至没有舌苔的话,则表示身体机体正气不足,胃气大虚。此外,舌苔的颜色也颇有讲究:热证多表现为黄苔,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说明热越重;还有一种是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说明消化系统的状态很差。

当然,仅观看舌头,只能粗粗“相一相”身体状况,如果要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并做出诊断,还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指甲半月痕的奥秘

可信度70% 可模仿性 80%

半月痕,也有人称之为小太阳,指的是在指甲下方1/5处出现的一条白色弧形的痕迹。半月痕的多少、颜色会随着营养、环境、身体素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认为半月痕反映人体健康状况是有道理的。

从中医理论来说:半月痕反映了人体的精气所在,因此能反映人体脏腑及气血阴阳的虚实。

小孩子没有半月痕。在正常情况下,成人双手半月痕的大小约占指甲的1/5,数量为8-10个。数量越少,表示精力越差,体质越寒,也就是免疫力弱,身体手脚寒冷。没有半月痕为寒型,表示体内阳气虚弱而阴寒较旺盛,表现为脏腑功能低下,气血运行慢,容易疲劳乏力,吸收功能差、面色苍白、手脚怕冷、嗜睡、容易感冒,体质下降。若半月痕的边界模糊不清、颜色逐渐接近指甲体颜色,属寒热交错或阴阳失调。

半月痕的面积若小于五分之一,则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能力差;如果突然变暗、缩细、甚至消失,往往提示患有消耗性的疾病、肿瘤等;经常熬夜的人,半月痕也会消失,甚至很难长出来。若大于五分之一,表示人体内阳气较旺盛,脏腑功能强壮,身体素质较好,但是,如果患有其他病症,并伴有面红、便秘、易怒、口干、食量大、不怕冷、好动等症状,则表明阳气过盛,很可能是血压高、血糖高、易中风。

正常的半月痕颜色为奶白色,越白,表示精力越壮;灰色提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容易贫血;粉红色表示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很可能是糖尿病、甲亢等病症的前兆;紫色则是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头晕、头痛、脑动脉硬化;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长期服药引起药物和重金属中毒。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不同手指的半月痕有不同的含义:如拇指半月痕与肺脾关系密切,食指半月痕与肠胃关系密切,无名指半月痕与内分泌关系密切,而小指半月痕与心肾关系密切——小指一般很难长出半月痕,出现时,多为热症。这种“一对一”的诊断方法目前并未获得充足的理论支持,其正确性还有待于研究考证。

“肾虚”和肾病

可信度80% 可模仿性 50%

“肾虚”是中医病理方面的一个常用术语。很多人一听到肾虚,立即联想肾炎和肾病,但必须指出,中医的肾与西医所说的肾不完全相同。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五脏六腑的根基,肾气的虚实变化,主宰着人一生的生长、发育:青少年时期,肾气充盛;人逐渐长大,发育成熟;中年以后,肾气亏虚,人体逐渐走向衰老。这是“肾为先天之本”的第一个功能;生殖、遗传能力是肾的第二个功能;肾的第三个功能是主宰人体一身的水液代谢,主管排尿和排便;第四,肾还主管骨骼的发育,控制骨髓、脑髓的生长;第五,它对呼吸功能还有调节作用,能使吸人之气深沉绵长。总之,中医学所说的肾脏至少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功能,几乎涵盖了西医学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的诸多环节,既全面、多样,又笼统、概括。

在中医临床上,精神萎靡、腰酸腰痛、体力不支、睡眠不佳(包括失眠、多梦、嗜睡)、性功能减退、遗精、尿量多或尿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干、盗汗、低热,手足心热等都可以归纳为“肾虚”。对这些症状进行仔细分析会发现,中医所说的肾虚和西医认可的亚健康状态颇有相似之处。其一,它们的症状相似。其二,它们的定义都很抽象,都是以一堆症状来确定的。不同点是,肾虚的概念由来已久,往往把一些器质性疾病也列入其中。

因此,即便临床上许多疾病可以按中医学的理论称为“肾虚”,但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疾病表现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医生会针对不同病症开出不同的药方,同样,病人也不要因为自己“肾虚”而不加选择地乱服“补肾壮阳”中药。

吃啥就能补啥

可信度70% 可模仿性 50%

吃啥补啥来源于中医治疗学中的食疗法。同时,这种以动物脏器来调补身体的方法,也成为了一种广为人知的民间传统。

必须承认,“吃啥补啥”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道理。例如古代宫庭中的药膳有“牛鞭”这道菜,是填精壮阳之品,冬季适量久服,可补肾育阳,强筋壮骨。民间的药膳有“猪腰煲杜仲”(冬季服用),中医认为猪腰填精补肾,杜仲温阳补肾,两者配伍,最适宜辅助治疗由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核桃仁煲猪脑”(冬季服用),可以养脑益智,有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对脑力工作者起到补脑的作用。“夏枯草煲猪肺”(夏季服用)则可以润肺泄火。

现代医学对中医的食疗法作了较为科学的鉴定:其一是营养作用。如动物脑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对人体中枢神经有作用,可治疗头晕、偏头痛等;其二是激素、酶的作用。如身体虚弱的女性食用胎盘,胎盘中含有促性腺素、催乳素,对一些女性疾病有治疗作用;其三是抗菌消炎作用。如生食蛇胆治咳嗽,胆汁具有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可防治白喉、急性胃肠炎等疾病。

当然,每一种食疗都应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心肌炎患者吃动物心脏会导致睡眠不安和腹胀;长期肝功能损害者“以肝补肝”会导致胆固醇增高,加重肝脏负担;老年人健忘食用动物的脑,可加重心血管堵塞;慢性肾病病人不可“以肾补肾”,这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而蛇类等野生动物的胆、血等更是不宜生食,其毒性较高,而且很有可能藏有大量的寄生虫。

说到底,食补的关键还是在于均衡营养饮食。

推荐访问:推敲 小常识 中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