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理念与特征:健康运动行为的伦理学解读

理念与特征:健康运动行为的伦理学解读

时间:2022-03-26 09:57:29 浏览次数:

总结健康运动行为的伦理特征,为建立正确的健康运动伦理规范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以期能够为建设健康和谐的国家和社会增添一分力量。

1 健康伦理的学术史梳理

1.1 伦理、伦理研究、伦理学

人从自然的生命发展到社会的生命,就需要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处理这些关系正是以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伦理规范为基础。在原始的时代,食物或者平均分配,或者以老、幼、妇女、主要劳动力为先,都体现着原始的伦理规范。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用完备的事实去证明原始的伦理规范是什么状态,以文字的发明为界,有文字记载的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这些文字记录着古老的智者对社会伦理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的痕迹。

伦理研究在东方始于我国周朝,以礼的制度规定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6]。在西方亚里斯多德第一次使用ethics名词[7],代表着风俗、习惯等。伦理和伦理研究的开始太早,没有公认的文字記录证明。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在其哲学论著中均有伦理研究的痕迹。古老的中国文化闪烁着伦理研究深邃思想的星光,从先秦时期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儒家为先导,孔孟老庄等均对伦理规范有着深刻的分析。北宋五子开始的宋明理学,至王阳明的心学,记录和表达了中国社会伦理的发展过程和社会价值。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学科分类渐渐细化,伦理学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西学东渐过程中伦理学传入日本,我国通过日本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沿用了“伦理学”这一名词至今。20世纪以来,知识以爆炸的速度急速增长,至今伦理学的研究已经浩如烟海,今日中国知网查询“伦理学”一词,达到五万多条结果,显现了伦理研究在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1.2 健康伦理学研究

健康伦理学的研究起点之一是医学伦理学,以医德为中心展开 [8]。医德教育,不仅是要处理好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治疗疾病本身的需要[9]。1990年,上海全国健康道德学术讨论会由医学院、健康报社等21个单位共同发起,提出了健康道德、健康道德与社会、自然环境、人群初级保健等问题[10]。鲜明提出健康道德超越了医学道德,是医学道德的升华和发展,[11]从而形成了中国健康伦理学概念上的起点。

健康伦理学研究起点之二是生命伦理学。美国学者波特(potter)提出生命伦理学的概念。关键(人名)从生命本身的价值研究其伦理学诉求,指向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等问题[12]。生命伦理学是建立在技术迅速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对生命、死亡、疾病、生育、性交等概念及其意义的重新考虑,是对新型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塑造[13]。1992年我国学者邱仁宗成为国际生命伦理学学会委员[14]。此后,专家讨论了众多生命伦理问题,生命质量[15]与生命价值[16]的研究成为生命伦理学研究方向,与健康伦理学的研究方向重合了起来。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相互的交叉与融合过程中,共同指向健康问题,健康伦理学走向具体应用阶段。1997年,蔡国良深入研究了安乐死的伦理问题,指向生命、意愿、疼痛、利益等问题,把健康伦理学的研究推向了应用伦理学的范畴[17]。90年代健康伦理学提出的十几年里,健康伦理学的研究仍然跳不出医学伦理学的范围,健康伦理学的体系只能在医学的人本与功利基础上架构[18]。史军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研究健康伦理学,使得健康伦理学的研究把目光转向群体与社会[19]。自此,健康伦理学的应用属性显现出来,研究具体对象的健康伦理问题,如对大学生[20]、高校教师[21]、老年人[22]、青少年[23]等研究陆续展开。常春[24]诠释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的伦理学原理,马晓提出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人本伦理、生态伦理的追求[25],曹永福提出了健康伦理的目的善、自身善和内在善的终极性的价值地位[26]。健康伦理学的研究愈见广泛而深刻起来。

从以往的文献来看,健康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的升华,是结合生命伦理学的成果形成的学科。

1.3 健康伦理学绕过了健康运动?

中国知网(2019年5月14日)以“运动健康伦理”主题搜索,只有两篇相关文献。以“运动健康”主题搜索,有3,746篇相关文献。以“健康伦理”主题搜索,尚有相关132条文献。健康伦理学的研究一直绕过了体育运动?还是已经被体育伦理所包含?资料初步显示出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各有其历史与社会的原因。

中国体育伦理自何湛峰、潘靖五等提出[27-28],均是着眼于竞技比赛中的行为方式,从概念和研究对象均指向中国竞技体育伦理。龚正伟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体育伦理的建构,为体育伦理建立了原则和途径[29]。体育研究往往伴随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重要变化,2008奥运会前后,国家一批项目攻关,体育伦理学指向运动员、比赛、观众等问题[30],使得竞技体育伦理学逐渐完善起来。与此同时,体育伦理学的单线竞技体育路线使得体育伦理没有进入健康运动领域。

由于“体育”、“伦理学”等学科名词均来自于西方,我国传统文化鲜有对此单独的学科研究,因此,众多研究的思路随着翻译的文献进行。健康伦理学来自于西方的医学伦理与生命伦理,从起点到路线一直至今,仿佛还未“来得及”纳入体育运动,或者健康伦理学的研究一直属于医学界关注的问题,医学的救死扶伤比运动健康来得直接、重要、更易显现,运动与健康的伦理问题被医学界忽视了,健康伦理学也没把健康运动考虑进来。

2 健康运动行为的伦理问题

2.1 体医融合的趋势决定了健康运动伦理的价值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上“体医结合”成为主题,一系列文章指向体育和医学的结合问题。“运动是良医”的新理念把体育与医学结合起来,应用于公共服务、健身、保健、康复、治疗、评估等促进人的健康生命的领域。后来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到“体医融合”问题,至2019年短短四年时间,已经有百篇以上文献研究体医结合、体医融合问题,体医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新的体育思维、体育价值观正在对体育能够延伸到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31]。在医学治疗、康复过程中,体育对医学的某些疾病起到辅助、参考、手段的作用,而且,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健康还指向防病、治未病、保健、健身等行为,实现着体育运动特有的价值。

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人们的健康运动行为,是健康伦理学的重要补充,也是运动与健康的重要研究视角之一。以人们参加健康运动为基本情境,研究其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存在的伦理问题,这是健康伦理学发展的需要,是个体参与健康运动行为的需要,是群体安全与家庭幸福的需要,是我国建设健康社会的需要。在建设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是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人们追求健康幸福的征途上,健康运动行为过程中形成和谐有序的伦理规范对个体、社会、国家均有重要意义。

2.2 健康运动的伦理问题溯源

健康运动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人们对于身体的社会认知。

欧洲的中世纪,身心二元论的思想使得人们认为身体是罪恶的,灵魂是高尚的,有人以折磨自己的身體去证明自己灵魂的高尚。我们看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瘦骨嶙峋;有人为了折磨自己在身体上滚满荆棘,以惩罚身体的罪恶证明灵魂的高尚。这种对身体的惩罚并不是现代意义理解的生命至上,而正是这样的身体才能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层次的身体表征。健康的身体,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古老的中国文化里,身体的真正意义是行为的主体,如老子《道德经》里二十四次用到“身”,“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等等众多关于身体的论断,基本与健康无关,身体是代表着仁、义、礼的行为主体。

人们真正关注身体的健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四千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人们尊重人的个体的宣言,追求人健康发展的主题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首先提出了健康的含义,认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健康作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伦理规范的文化逐渐生根发芽,伴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的关注而发展起来。

2.3 运动促进人健康的基本伦理基础

首先不需要去证明的一个公理,那就是身体运动必然是为人类发展服务,并且是人成长的一部分。那么再追问之,运动究竟为人的什么服务?哲学层面上对人从三个维度去审视,一是人的自然属性,二是人的社会属性,三是人的精神属性(人的三维观)。运动从这三个维度去作用于人而产生运动的价值(如图1)。

直观展示出了健康运动作用于人的过程,只有对人产生有效的作用,运动本身才能体现其价值。现代健康论认为,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三个维度,健康运动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作用于人,为成就健康的人进行多方面的服务。也可以说,运动是最为直接的培养健康的人的工具(如图2)。

健康运动从人的三维属性促进人的健康示意图这样的关系是建立在三维健康观认知基础之上的。健康运动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服务于人的工具,能够为三个维度个体的人提供服务。人们能够进行运动,很容易被理解为“健康的人”“有活力的人”。因此,健康运动的终极价值是:一,为个体的人服务,创造“健康的人”“有活力的人”;二,为群体服务,创造“健康的群体”“有活力的群体”;三,为整个社会服务,创造“健康的社会”“有活力的社会”。我们渴望建设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和谐的、美好的社会,在健康运动促进人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3 健康运动行为的伦理特征

3.1 追求生命质量是健康运动伦理的起点

人的生命存在于世界上,创造并改变着世界,而生命的健康与否换言之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质量如何。只要生命存在,人们就会去追求自己作为一个生命而存在的质量与价值,这也许也是一个无休止的探索过程。在追求生命质量的探索过程中,真理、自由、美、幸福、正义等重要的伦理名词被人们揭示出来,并成为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身体运动本身扎根于生活、劳动与游戏之中,能够运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与此同时,为了健康生命而进行运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存在。这种存在是人类对生命认知发展的必然,也是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重要特征。至少目前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动植物的生命也会思考生命的存在方式。因此,人们在生活、劳动和游戏中,有为“活着”而进行的运动,也有为“活得好”而进行的运动,那么“怎样活的好”——追求生命的质量就成了健康运动的伦理起点。需要说明的是,人们为了“活得好”而进行的身体运动,已经超越了身体的生理健康本身,人们在生活、劳动和游戏中寻找着活力、快乐和幸福,这是健康运动的伦理规范形成的重要基础。

生命质量与健康程度水平示意图首先没有绝对的健康的人,生命质量本身就是一个程度的问题,评价生命质量高低的标准,其实是看健康的程度如何(如图3)。评价生命质量的要素包含着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情感意志、生活环境等方面,这些要素有其内在的规律。健康的人作为社会的个体,首先是自我的生命质量,包括身体、心理、智力、情感、意志等,其次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社会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包括社会适应、道德水平、生活环境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元素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我们目前只能把这些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基本得到公认的要素列举出来,通过这些要素看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从而来评价生命质量的水平。这些要素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而是相互结合而形成一个整体,如同图3以立体的形式表达出来,健康水平的一二三四等级其实质在于人们在各要素上生命质量的总体体积大小,这样一种模糊的表达却能较为直观地把握对生命质量水平的理解。

3.2 共同的价值认同与共同的伦理目标相伴而生

价值认同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成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不同,决定着人们的价值理念不同。价值理念一方面表现为价值认同、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价值的评价标准[33]。社会占主流的价值认同会为人们生活的目标和形式起到一定的始发作用。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表明,对于生命质量的认知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认同。公元前五世纪是一个奇特的时代,把不同价值理念统一成共同价值认同的“智者”,在东西方几乎都从那一个时代开始出现。中国的孔子老子,印度的释迦牟尼,阿拉伯穆罕默德,犹太人耶稣等等,先后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所在社会的思想和文化。民主、平等、自由、道法自然、克己服礼等一系列直到现在还在影响人类文明的伦理思想,都在那一个时代产生,科学、艺术等也在那一个时代伴随着思想的进步而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尤其是这个时期的中国,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等,创造着中国伦理学史上世界独有的辉煌。

近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主题,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高质量的生命、获得健康人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共同的追求。这种共同的追求表达了整个社会对健康问题有着共同的价值认同,从而决定了人们追求健康的行为目标。简言之,在人们共同追求健康、运动能够促进人的健康的价值认同基础上,以健康人生为目标指向的理念相伴而生,这是健康运动伦理认知的重要基础。

3.3 健康运动行为是高层次生活方式的表现

以追求生命质量为起点,基于身体运动促进人健康功能的认知,人们为达到健康的目标而有着具体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选择一方面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反映生活活动主体对生活资源进行评价、选择、配置,而后采取的社会行动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又体现人自身的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并通过人的选择和反思活动超越现实和对理想生活的界定,构筑人们的生活方式 [34]。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在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基础之上,对于正常人来说,追求全面的身体、道德、心理、社会适应就是健康;对于特殊人群,追求正常人的运动与生活就是健康;对于老年人来说,延年益寿、心胸宽广、坚持运动就是健康;对于青年人来说,强身健体、完善自我、为社会贡献就是健康;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学習与锻炼习惯,培养自己全面素质就是健康。人人都有自己的健康理解和健康目标,可以为健康采取不同的行为。要实现健康目标,身体运动是最好的手段,如果从身体运动意义上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模糊关系(如图2)。

图4 健康程度与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对应示意图图4把人的运动能力分为五级,基本不能运动、能正常生活运动、能参加简单运动、有正常运动能力、喜欢运动;把运动参与的程度也分为五级,分别与运动能力对应,躺在病床上、普通人正常生活、偶尔简单健身、参加运动、享受自由运动的生命。五个级别分别对应着五种生活方式,其级别越高,健康程度越高。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在上图表达的五级生活方式中,人人都愿意选择正常运动能力、喜欢运动、享受自由运动的生命等高级方式。现代社会中人们逐渐从意识上理解了运动是高层次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上,在人们追求高层次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新型健康运动行为伦理规范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4 健康运动伦理规范指向建设有活力的社会

伦理道德本身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来自于社会也作用于社会,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起到调节规范的作用。健康运动的伦理规范是以社会基本伦理规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生命、健康、责任、义务、公平、正义等基础伦理规范适用于任何社会活动,同样适用于健康运动。健康作为社会共同的追求又能实现其特有的伦理价值。

健康的生命首先属于人的个体,我们追求的是自我的健康品质的提高,不断地提高我们自身的健康要素,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人。第二通过我们的努力去影响他人,通过我们自身的提高,在享受到生活品质的同时要与周围的人分享,让周围的人也能够享受高品质的健康生活。不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群体,在健康的目标一致性基础上,群体成员之间开放的沟通方式加上相互的信任,就会使得群体与组织积极向上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是生命的本质追求,能够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对生活与生命本身的时候,一个健康的社会逐渐悄然形成。

身体运动本身就是人有活力的表现,健康运动行为从生理、社会、精神三个层面作用于人全面的身体,形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有活力的个体。一个个有活力的个体影响着周围的人,带动并逐渐形成有活力的社会,进而创造和谐而健康的国家。

4 小结

研究梳理了从伦理学到健康伦理学的研究过程,提出了健康运动的伦理问题和特征,为开拓健康伦理学的研究视野踏出了坚实一步。与此同时,健康运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运动的内容和方式有诸多不同,也决定了在不同的内容方式下,其伦理规范存在着不同。着眼于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群体,研究在具体情境下的伦理规范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18)[2018-12-10].http:////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习近平.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讲话[R/OL].(2016-08-19)[2018-06-10].http:///health/zt/2016JK20/index.htm.

[3]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OL].(2016-10-25)[2018-06-10].http:///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4]卢文云,陈佩杰.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9-01-28(003).

[5]李继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体医协作契合点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2-3.

[6]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郑淑媛.伦理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8]马龙瑞.首要的问题是医德[J].医学与哲学,1981(1):47.

[9]钱信忠.研究医学伦理学 提高医学道德水平[J].医学与哲学,1981(1):1-2.

[10]全国健康道德学术讨论会纪要[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0(3):58-57.

[11]周冠虹,汪炎雄.“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全国首届健康道德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0(3):62-65.

[12]关键.生命科学的发展与生命伦理学的未来[J].未来与发展,1986(3):57-60.

[13]邱仁宗.生命伦理学的产生及其思想基础[J].医学与哲学,1989(1):2-5.

[14]邱仁宗.国际生命伦理学学会成立大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1):69-72.

[15]傅菊芳,武云霞.“生命质量”的伦理学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2):46.

[16]潘华峰.生命价值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9(6):24-25.

[17]蔡国良.安乐死的医学伦理学争论[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2):46-47.

[18]孙福川.论健康伦理学及其基本理论架构——“九大理论”视野中的健康伦理[J].医学与哲学,2005(11):36-40.

[19]史军.遭遇公共健康的生命伦理学[J].伦理学研究,2008(4):17-20.

[20]周湘梅,唐闻捷.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伦理学视角[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4):104-105.

[21]郝雁,孫朝阳,房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伦理学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5):55-56.

[22]李桑,李强翔,孙凡,陈娟,黄红.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伦理学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5):931-933.

[23]李强翔.青少年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伦理学问题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1367-1368.

[24]常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伦理学问题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5(10):6-9.

[25]马晓.助推“健康中国”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2):147-150.

[26]曹永福.“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伦理意蕴——生命伦理学的视角[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2):133-137.

[27]何湛峰.试论体育伦理学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3(2):18-22.

[28]潘靖五.体育伦理学初探[J].体育科学,1985(2):90-93.

[29]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0]任海.论体育伦理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7(6):1-6.

[31]李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4个维度[J].体育科学,2018,38(8):14-18.

[32]曲国洋.运动与健康的社会学审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33]曲国洋.日本竞技体育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34]李文川,肖焕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33-37.

推荐访问:伦理学 解读 特征 理念 运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