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

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

时间:2022-05-22 14:45:03 浏览次数: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当前,旅游业正在由观光旅游走向度假旅游、由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撬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优选战略。2016年中共淮安市洪泽区委十一次二次全会将全域旅游作为优先发展战略,确立了“现代化湖滨生态旅游新城”发展目标,并将2018年确定为突破之年,矢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推进全域旅游方面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启示。

一、注重规划引领,切实做到科学前瞻、统筹协调

全域旅游是一项涉及全局、事关长远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民生事业。必须要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以先进理念、前瞻眼光和科学安排,为全域旅游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目标引领。重点做到“三个确保”:

科学设计,确保前瞻性。全域旅游规划必须遵循自然、经济、旅游业发展规律,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禀赋,对全域旅游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产业融合、管理服务等进行科学谋划、系统安排,形成理念先进、科学合理、统一协调的规划体系。洪泽区在撤县设区之际,抓住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组织编制了《洪泽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将目标定位为全国一流的全域旅游示范区、长三角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江苏省湖滨全域旅游发展标杆。近三年来,重点打造和创建了以“生态休闲”为基本定位的国家级洪泽湖东部旅游度假区。

多规合一,确保系统性。坚持多规合一,把旅游元素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产业围绕旅游转、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形象围绕旅游塑”的发展格局。洪泽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湿地与环境保护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衔接配套,先后编报了洪泽湖生态保护示范区、淮河生态核心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洪泽段文旅发展、古堰森林保护等系列建设规划,着力展现原始生态、滨湖风光和特色乡村的魅力。

推动落实,确保实效性。全域旅游既要高标准高水平规划,更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规划落实。洪泽区组建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作用,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细化实施方案,将任务纳入全区科学跨越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制定片区发展规划,突出核心景区、重点板块,加快完成主城区、古堰景区、南部片区、大吉祥寺片区等控制性规定及项目实施方案。建立旅游规划评估、咨询与督办会办机制,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参加、定期交流、协调互动”联席会议制度,紧扣“两带两圈四镇”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先后投入150亿元,完成80个重点旅游项目。

二、注重利用禀赋,切实做到传承文化、展现个性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禀赋优势和文化底蕴,这正是旅游业最具吸引力、最有价值的核心元素。洪泽区通过深入挖掘禀赋优势和大湖文化内涵,展现出“水为媒、绿为妆、文为魂、堰为体”的独特个性和地域特色。

以水为媒,催动风生水起。着力保护水生态,加强水域岸线管护,依托境内和城区河流河道等建成滨水风光环带。依托洪泽湖、白马湖等水资源,整治提升河流水网,传承发展渔文化、水文化,发展无公害水特产品,“湖三鲜”享誉省内外,大闸蟹品牌价值78.7亿元,水乡节庆系列活动季季有主题、月月有特色,打响了“水韵洪泽·泽润江淮”品牌。

以绿为妆,打好美丽底色。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园林城市,编制城市绿地系统和绿线规划,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和河路水岸景观工程,建成滨水和田园生态风景廊道,每年成片植树造林,加强湖区湿地和水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田园、美丽乡村,全区地面森林绿化覆盖率达41%。2018年1—7月,江苏省5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排行榜显示,洪泽区空气质量位列全省第八。

以文為魂,展示大湖底蕴。将具有洪泽印记的历史、治水、农耕、老子道教、非遗物质、渔家风情、湖鲜美食、革命传统等文化,有机融入全域旅游和农渔业发展,带动项目招引、乡村振兴。“水上长城”洪泽湖古堰、“千里长淮第一闸”三河闸、“四方四镇”旅游水乡文化凸显。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起来,创建了洪泽湖江苏省首家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洪泽湖渔鼓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举办龟山民俗文化节、传统庙会暨非遗文化节,将饮食文化、红色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以堰为体,促进旅游兴旺。以洪泽湖古堰为承载体,将西顺河镇的烈士陵园、廉政长廊、牡丹园、万荷园、渔家风情村、国蟹休闲垂钓中心,高良涧的农业观光风光带、方特“复兴之路”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滨湖生态旅游区,蒋坝古镇风景、生态文化岛,老子山镇的安淮寺、龟山古村落、新滩生态风光等景点,串成环湖“一线四点”生态旅游线路。古堰景区开发诸多历史景点、水利风景,成为洪泽全域旅游最响品牌。

三、注重整合资源,切实做到创新发展、质效双增

全域旅游可以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更是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优化整合资源,有机融合一、二、三产,推进城乡一体化,带动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有效模式,为此,需要重点抓好“三个融合”:

推行“旅游+”模式。积极实践“旅游+”全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旅游+农业”方面,创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推进“四好”农业都市建设,发展沿湖沿路休闲农业、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培育农旅融合新型经营主体52家,洪泽湖螃蟹、洪泽湖大米、禾采牌有机米等大批农副水特产品声名远扬。在“旅游+水利”方面,创建三河闸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推出水利枢纽及古堰沿线水利风景线。在“旅游+文化”方面,大运河文化带洪泽段项目建设领先全市,规划建设洪泽湖博物馆,建成主城区古八景、水釜城,保护传承洪泽湖区非遗文化。启动建设华强方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断加大旅游与工业、美食、节庆、医药、康养、金融、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实现了旅游、经济、生态共赢发展。

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多方吸引优质资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推动旅游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突出“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传承”,加强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城乡宜居环境,城市建设植入景区概念和景观标准,推动“一路一品、一街一景”,打造绿荫风景,强化森林覆盖,追求“城在绿中”,凸显滨水城市特色。注重融入本土文化,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标志物等遗产,加快建设千年历史、多元文化集大成的古堰景区,南部“一园两镇”成为产城融合的示范样本,全区建成四个旅游特色小镇,带动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淮安市乃至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区。

构建“立体营销”体系。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多元化营销为路径,着力构建“立体营销”体系,从旅游推介到城市营销,从平台营销到全民营销。注重节庆搭台、旅游唱戏,持续举办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凭借农业生态、田园风光、特色产品等优势,举办农耕文化、湖鲜美食、风俗民情的系列化常态化节庆。联合知名旅行社推介“一日游”“两日游”项目,打造专业化旅游营销人才队伍,支持全民参与旅游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特定地区推送旅游信息,线上线下营销结合,抓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推介力度,开展搭车式、镶入式、全民式宣传,不断提升洪泽旅游能见度和吸引力。

四、注重夯实基础,切实做到功能完善、服务优化

全域旅游是全域化布局、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需要全区域联动、全要素提升、全体系覆盖,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支撑和服务功能,以满足人们全方位的体验需求和价值追求。为此,要重点实现“三个完善”:

完善基础设施。内外通达的交通网络是推进全面开放、全域旅游的基本要求。洪泽注重发展生态旅游,统筹“线”与“块”的关系,充分考虑沿线饮食、区间道路、城区承载能力、市区联动等问题,通过向上争取、多方融资等渠道,新建大桥12座、道路24条,开通淮洪快速公交,348、420等省道加速推进,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与高铁、机场等外联客运通道的衔接,既统筹规划和推动实施重要交通节点、站点之间互相联通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也关注重要节点、站点所在片区的小系统和微循环交通体系建设,建设高通行效率、高服务水平的交通体系,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城湖联动、洪泽湖水上等三大主题风景道,建设休闲绿地慢道、观光巴士等交通体系,方便旅客和公众出行。

完善服务功能。全域旅游要求建设高标准的服务承载平台和服务体系,以满足旅客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洪泽重点建立四大服务体系,在集散咨询服务体系方面,着力构建“1+4+X”全域旅游三级集散服务网;在旅游标识体系方面,城市道路的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交通集散地、旅游景区等地标识符合国标,准确引导外地客人;在旅游停车场体系方面,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停车场;在自驾车服务体系方面,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建立房车露营基地等自驾游基地,推动完善洪泽自驾营地旅游服务体系,减少城镇节点对自驾体验的限制,重点建设八个镇村和湖区营地。

完善服务管理。全域旅游要求普及大旅游概念,不仅要规范旅游行业人员服务水准,也要提高全民服务意识和文明素养。洪泽强化旅游服务管理,完善旅游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积极推行旅游服务规范和承诺,开展游客评价活动。打造洪泽“智慧旅游”,建立旅游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等功能。大力宣传倡导“创文明城,做文明人”,推动旅游志愿服务,加强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向自助游游客提供向导、咨询、讲解等服务,引导全民以主人翁姿态,为外来客人热情引路、答复询问、周到服务,让外地游客切身感受洪泽温度。

五、注重政府引导,切实做到政策倾斜、人才保障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局性、整体性的巨大工程,也是全社会参与、全要素整合的复杂系统。应当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依法管理、规范引导,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此,洪泽区做到了“三个强化”:

强化政策扶持。在加强和完善组织领导的同时,制定加快洪泽全域旅游發展优惠的财政税收、资金支持政策、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政策、旅游促销奖励政策,区财政每年拨付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400万元,用于奖励非区政府投资的旅游项目。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推出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从支持生态保护、开展环境税试点、鼓励民宿、旅游创业就业等多角度、多层面促进古堰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在专项资金上,设立全域旅游创建专项基金2000万元,采用“拨改投”方式,重点支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品牌企业创建等。

强化项目支撑。编制全域旅游项目招商目录,把旅游招商列为重大招商活动,发挥政府部门多重优势,聚力吸引优质资本和项目落户洪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区财政局优先安排旅游发展资金引导旅游发展,通过积极的税收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吸引外来资金,促进旅游业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在项目用地上,建立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等,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土地拨款。提供旅游建设用地的土地政策保障,建立兼顾相关利益群体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强化人才保障。成立洪泽旅游专家智库,邀请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加入洪泽旅游专家智库,及时组织智库专家对洪泽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实施洪泽旅游人才计划,区委组织部和人才办推行“订单式”服务,准确掌握旅游人才需求,多方为用人单位搭桥引才,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旅游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旅游管理、景区运营、旅游营销、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古村镇保护与活化、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区委组织部和人才办通过加强源头储备、工作历练和动态管理,强化涉旅领域干部和本土人才专业化队伍建设,推动现代化湖滨旅游新城高质量发展。

(花群:中共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李伟:中共淮安市洪泽区委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推荐访问:高质量 发展 旅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