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世界城市背景下历史街区产业发展探究

世界城市背景下历史街区产业发展探究

时间:2022-05-21 08:50:04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2010年北京市提出“世界城市”这一发展目标以来,越来越多的视线投向了历史街区。不当的发展模式不仅会使历史街区自身遭到破坏,更会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街区的典型,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文化构成和珍贵的历史建筑。目前其产业发展存在的定位不明确、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限制了什刹海街区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世界城市”的契机,应当以民族性、整体性、协调性等为原则。对什刹海街区的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环境综合整治。

关键词:什刹海街区 产业发展 世界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56-03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10年,北京市正式确定以建设“世界城市”作为其新时代的发展目标。“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有重要的影响力。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的发展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二步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三步是到2050年成为世界城市。

作为一座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都。如何使得历史街区在保持其原真性的同时,借力于“世界城市”建设的契机得到革新与发展,成为北京市的一大挑战。什刹海是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区域,无论是文化变迁还是产业发展,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笔者以什刹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业发展条件和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产业现状在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未来发展中应当进行的调整给出了合理建议。

(二)什刹海街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

什刹海街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东起旧鼓楼大街、地安门内、外大街,与东城区相邻;西至新街口南、北大街、西四北大街,与新街口街道相连:南起景山前街、文津街、西安门大街,与西长安街街道相接;北至德胜门东、西大街。与德胜街道接壤。包括前海、后海、西海3海。街道面积5.8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4hm2。辖区25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居民42826户,常住人口105131人。

(三)什刹海街区产业变迁

什刹海街区的产业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鼎盛期、动荡期和复兴期几个阶段。

其产业的形成期是在金元两代,什刹海作为漕运终点,是京都最大的商业繁华区,产业结构以农耕为主,漕运贸易繁荣;明中叶至清初是产业发展期,什刹海成为游览风景之地,产业结构中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旅游业十分兴盛;清中叶至晚清,什刹海产业达到鼎盛,既聚集了众多贵族园圃,又作为市民游览地,商业鼎盛,皇家作坊集中,旅游业繁荣;由于战乱,什刹海于民國至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了动荡期,政府、单位大量进驻,府邸园林被占用,水面被埋,建筑风格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解放后的什刹海以发展工业为主,商业萧条;改革开放以来,什刹海迎来了复兴期,水面得到恢复,部分四合院、胡同被拆迁。建筑形式变得多样,产业得到一定程度的规划重整。商业复苏,旅游业和酒吧等餐饮业得到发展。

二、什刹海街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什刹海街区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西城区2009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什刹海街区的产业现状如下:

截至2009年。什刹海街区共有单位2386个,其中单产业单位2175个(91.16%),多产业单位211个。主营业务收入2911814万元,资产总额23064939万元。

从产业的隶属关系看,无隶属单位最多(1963个,82.27%)。但其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仅占全街区的2.50%和10.76%。资产总额最大的为市属单位(89.09%,单位数103个),中央直属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份额最大(71.46%,87.76%,单住数160个)。

从经济类型看,私营经济单位数量最多(1160个,48.62%)。但其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仅占0.50%和5.86‰股份制经济资产总额最大(89.58%,单位数531个)。国有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份额最大(73.07%。87.02%,单位数234个)。

从国民经济行业上看,2386个单位遍布二、三产业(第一产业单位数仅为2个)。其中,第二产业单位88个。主要包括建筑业和制造业;第三产业单位2296个,相对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占第三产业总数的31.7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47%)及住宿和餐饮业(10.10%)。其他的还有房地产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等,但数量都较少。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主营业务收入额最大(占第三产业总量的81.38%),其次为金融业(7.18%)、住宿和餐饮业(3.86%)。因此。什刹海街区目前的支柱产业为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与金融业。

通过走访调查对支柱产业进行进一步了解发现,什刹海的批发零售业经营对象多样,除少数经营传统手工艺品之外,多为皮革制品、现代抽象艺术品、生活用品等;而餐饮业涉及中西正餐(35%)、小吃(20%)、酒吧(20%)、快餐(19%)、咖啡馆(4%)、茶馆(2%)等;另外,约66%的单位场地为租用。同时,什刹海客流受节假日与周末影响较大,旅客停留时间一般不超过3小时。

(二)什刹海街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定位不明,异域文化衍生产业入侵严重。笔者于20lO年10月在什刹海街区与北京市部分街道进行了社会调查,就市民对于胡同产业现状的看法进行了数据收集与分析。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对于什刹海发展现状并不满意,认为目前的商业模式使其失去传统文化韵味的达到53.59%。

文化的“多元化”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经历的阶段。在全球化冲击下,什剖海街区盼文化构成由较为单一的本土京味儿文化发展成为传统文化、异域文化、新兴时尚文化并存的局面。文化的变迁集中体现为什刹海街区经济版图的改变。酒吧、咖啡厅、水上游、西餐厅等商业形式兴盛,民俗店面数量却越来越少,部分店面的风格甚至变得非中非西,不伦不类。毫无文化特色的零售市场使什刹海的魅力大打折扣。过量的酒吧会使什刹海的传统特色扭曲。

2、当地居民参与度低、受益少。什刹海街区目前的资源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矛盾,居民并没有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福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第二,产业发展中当地居民的参与度较低。周边商家和人力车夫等业态的经营者多是外地人员。周围商业给居民提供就业和提高收入的机会较小(表1)。第三,调查还发现,什刹海本地居民几乎没有到酒吧中消费。

3、产业布局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开发现状显示,什刹海街区沿西海、后海、前海一圈

的环水带上发展过快,纵深方向特别是胡同内部却几乎无人问津。超过85%的产业分布在占街区总面积不足35%的环水带上,这是非常不平衡的。同时,每一次的改造也集中在沿海一带上。这造成了什刹海街区产业发展外表“华丽”,内部却明显欠缺的现状,文化魅力的展示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这也间接造成了什刹海街区产业后劲不足、游客消费额低、停留时间短的现状。

4、产业发展氛围差,环境混乱。街区的环境状况较为混乱。这不仅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吸引商户并为既有商户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环境的混乱首先体现在交通状况中。据明《永乐大典》所辑《析津志》载:胡同是平行排列在两条南北走向的街之间的通道,是小的街巷。胡同宽六步(约合九点三米),两条胡同的间距五十步(约合七十七米)。这说明,胡同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是作为交通媒介存在,这也是胡同文化的根基与胡同真正魅力所在。然而什刹海街区的现状是,其一,由于居住空间不足,胡同住户在私自扩建的过程中占用了一部分胡同空间,而频繁进行的小规模修缮工程也使得道路不通的情况不断发生;其二,越来越多的轿车、工具车开入了胡同,又占用了一部分胡同空间;其三。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人以及人力车、观景自行车为胡同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其四,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始终有因施工或是运送货物占用胡同空间的情况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同的交通功能逐渐减弱,甚至给市民和游人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南锣鼓巷,经常会发生寸步难行的状况。

其次,什刹海街区的卫生状况也并不乐观。在进行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多次遇到由于租住四合院的外地商户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下水道堵塞反水的情况;而整个街区作为开放式景区。公厕、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的设置也很不完善;另外很多商户,特别是酒吧,不注重景区环境的保护。为了经营需要破坏了什制海的环境条件。

其三,胡同、四合院等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力度不足。这些十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是什刹海景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始终没能有较大进展。

5、产业结构零散,缺乏引导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可见,什刹海街区的产业结构较为零散。无隶属的个体经营者数量占街区单位总数的82.27%,但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仅占全街区的2.50%和10.76%;私营经济单位数量占全街区的48.62%。但是其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仅占全街区的0.50%和5.86%。这说明。什刹海街区的产业发展较为散漫,资源利用率较低,产业键过于简单,缺乏整合以及统一的引导和管理。

三、什刹海街区产业规划

(一)产业规划原则

作为历史街区,什刹海的产业发展应当体现出鲜明的特色。首先,“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次,要使其在现代化城市氛围中醒目却不突兀;第三,和谐宜居才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由此,在对历史街区产业规划时,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它不仅针对什刹海街区,对于各历史街区均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1、民族性。只有守住了民族性,才能谈世界性。毋庸置疑,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深厚的底蕴应当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优势,历史文化古迹应当成为北京市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辐射全世界的文化标志。在进行产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在保护好历史文化古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优势,让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世界面前充分展现,打造具有“京味儿”的民族性鲜明的世界城市。

2、整体性。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体。整体性是系统最一般的特征。什刹海街区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整体性原则的实质是系统整体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具体而言,整体性原则可以分解为以下三点:首先,产业结构必须服从于街区文化整体感观;其次,产业结构必须与文化要素协调,最优方案为产业结构能参考、利用或借鉴其文化要素;最后,要充分利用什刹海街区周边交通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实现什刹海街区与周边街区的共赢,同时要充分发挥什刹海街区的比较优势。

3、协调性。“和谐”是“世界城市”的一大特色,什刹海街区的产业需要保证三点:首先要协调本土产业与新兴产业,达到中西文化完美融合;其次协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经济“双丰收”;第三协调游人、商户与居民三方利益,实现宜居目标。

(二)什刹海街区产业规划建议

在各项原则的指导下,为实现什刹海街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长足发展,有必要从三大方面八手:一是明确定位:=是加强政府积极干预;三是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1、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定位能够最大化利用什制海的各种优势。在尽可能满足各方利益的同时兼顾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并为街区产业的发展提供方向与目标。

从区位条件来看,什刹海街区紧邻故宫博物院、景山和北海公园。发展“世界城市”将会带来更多的游客,这是什刹海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什刹海应集中发展旅游业,但要集中体现与周边景区相比的特色之处,营造出一个让游人信步游赏的体闲式景区。

从文化构成来看,什刹海街区是京味民俗文化的集成地,既包括部分宫廷文化如恭王府等,又融入平民百姓的尋常生活气息;同时近年来,什刹海文化融入了现代元素。因而什刹海的文化应当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高度融合,其产业也应当兼顾传统的茶馆、宫廷饭馆、手工艺品店与现代酒吧、咖啡厅等。尤其要注重其文化魅力在产业中的体现。

从历史建筑与景区构成来看。什刹海街区拥有中心水域与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胡同和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代表着北京人的哲学,天人合一的布局有疏有密、有虚有实、静中有动。在产业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既要保护有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又要充分利用它们的历史魅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景区的布局特色,建设以水体为中心、以胡同为放射轴线、以四合院为网点、产业均匀遍布其中的产业布局结构。使游人能够于街区的每一处感受到什刹海独特的魅力。

从街区功能来看,什刹海街区的主要功能是居民社区。产业发展的前提是为居民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由此必须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必须的产业。如零售、微型超市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不能对居民造成过大的噪音、卫生及交通等方面的压力。

综合而言,作为旅游景区、居民社区、行人街区“三区合一”的开放式景区,什刹海的产业定位应确定为以放松休闲为基本格调、建设传统与新兴产业高度融合、整体布局与产业个体充满文化魅力的宜居宜游的景区。

2、加强规划引导,加强产业特色。整合产业资源。什刹海街区的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综合管理。政府的积极干预,首先体现在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通过对需要扶持的主导产业采取倾斜政策,可以有效实现

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进而推动什刹海特色文化产业;其次在于通过对资源的宏观整合,引导民间资源流向,促进产业集团化发展,以此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并借助于品牌效应将什刹海推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3、综合进行环境整治,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什刹海街区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针对性解决交通矛盾。通畅便捷的交通环境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交通进行科学设计和规范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为发展旅游业,有必要对什刹海街区的交通进行严格的管制。通过与周围公交、地铁设施的充分协调之后,为游客和当地居民选定固定的机动车行驶路线和停车点,为三轮车夫与观光自行车开辟专门的游览路线和通道,为游人和市民提供足够的交通空间。

(2)加强卫生管理,适当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由于选择什刹海的游客多以休闲为目的,清洁宜人的环境成为吸引游人的基础。从水面、街道广场到胡同深处,只有保证清洁的环境才能让游人有长时间停留和消费的意愿。卫生管理的工作需要游人、居民和商户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与商户签订卫生保护的条约,避免其经营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要对游人进行保护环境的提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三要在居民中进行宣传,号召并鼓励居民通过志愿服务或抵偿服务等参与到什刹海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第四应当增加垃圾桶、公厕等环卫设施,为商户和游人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

(3)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胡同和四合院是什刹海街区最具价值的要素,也是其发展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对胡同的整治和对四合院的保护修缮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应当对现有的胡同和四合院现状进行专业的摸底调查,由专家团队对其保护价值进行评估,对其修缮方式进行设计,并为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设计名片,建立起胡同和四合院的数据库,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对其进行修缮。这样不仅有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更为多方面、多形式地向游人展示什刹海的魅力提供了条件和思路。

四、小结

“世界城市”的建设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无疑也是历史街区进行产业改革的重大机遇。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合理开发以什刹海街区为代表的历史街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展现了北京古城独特的历史韵味,同时又彰显了北京古城巨大的包容性。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历史街区不仅能成为传统文化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能在经济、环保等方面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贡献更大的力量。这些历史街区。是北京城的宝贵财富,也将在“世界城市”中发挥出更大的魅力。

注釋:

①政府工作报告厦计划报告、财政报告名词解释北京市政府

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③西城区人民政府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什刹海街道概况[EB/OL].(2010-04-09)[2010-12-20]http:///pub/xch_zhuzhan/zfxxgk/d22926.hun

④谌丽,张文忠.历史街区地方文化的变迁与重塑[J].地理科学进展,2010(6):649—656

⑤洪虹.数据考验“什刹海”[J].数据.2008(12):34—35

⑥杨浩.北京胡同的历史与未来[J].城市住宅,2009(07):87—88

⑦郑建文.从唯物辩证法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J].品牌(理论月刊),2010(7):16—22

⑧李晶.什刹海开放式景区旅游监测统计的研究[OL].[2009-07-30]htcp:///web/bxsi/kjlt/15474.htm

⑨西城区旅游局.关于什刹海统计的指标分析[OL][2008-02-01]http:///lyzl/dybg/05qx-lyjdybg/164568_17.htm.

⑩袁文.61条胡同安装新“名片”,二百字介绍前世令生[OL].[2010-11—17]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11/17/777 622.html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街区 探究 城市 背景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