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高校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路径

高校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路径

时间:2022-05-15 11:20:03 浏览次数:

摘 要 毕业年级的党员面临着就业、升学、实习等方面的压力,长期奔波在外,部分党员由于党性修养弱化、组织意识淡薄,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流动”党员。如何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教育管理形式,加强对这部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毕业年级 “流动”党员 教育管理 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辽宁省党建课题“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年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课题编号:2018GXDJ-YB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93

大學生党员由于其年龄结构的特点,使毕业年级党员成为大学生党员中的主体。毕业年级的党员面临着就业选择,频繁往返于各个应聘单位之间,经常或长期不在校,难以进行集中的教育管理,部分党员甚至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成为特殊的“流动”党员。这部分“流动”党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不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关系到党的事业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高校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高校毕业年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一是党建队伍建设薄弱,工作主动性差。当前高校在二级学院的党建队伍主要由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组织员和党支部书记组成。但由于编制和经费的限制,各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和组织员配备尚未完全到位,而且不同程度的存在辅导员兼任组织员和党支部书记的现象,这就使高校党建队伍的人员严重短缺。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还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行政工作,难免出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局面。二是组织生活参与率低,学习热情不高。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由于其“流动”性的特点,很难进行集中统一,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支部组织的学习教育和组织生活的参与度较低,而且部分党支部的学习教育形式还停留在单一的宣读文件,简单的进行灌输式教育,也会使支部成员参与的热情降低,实效性下降,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由于自身党性修养弱化,在面对就业、升学压力的时候,个人利益占了上风,组织性纪律性下降。三是过分强调纪律教育,服务意识欠缺。在面对毕业年级“流动”党员教育的难题时,很多高校基层党组织都将党员的纪律性教育放在了首位,强调党员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组织的安排,而忽视了党员所面临的就业和升学的实际困难,支部成员的实际问题无法在组织中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他们对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使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无法真正形成。

二、高校毕业年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主体责任不明确。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出现,其根本问题在于高校领导班子思想认识不到位。首先是过分偏重于学科发展和师资力量的建设,不同程度的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主体责任没有层层落实,导致队伍建设薄弱,人员经费紧张。其次,高校往往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于党员的教育管理有所松懈,没有将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有效结合,致使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

第二,教育管理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教育管理形式的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是导致毕业年级“流动”党员不愿意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传统的失去了活力,党员的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读文件、划重点的传统模式,就会使学习教育活动缺乏吸引力。同时,对于新媒体和大数据平台的研究不够深入,党建队伍中掌握网络技术的人才匮乏,内容设计简单、雷同,无法吸引党员的注意力,无法起到教育效果。

第三,规章制度建设滞后,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问题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相应的制度建设还没有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改进。再则,目前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完善,无法对党员的现实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第四,党员发展把关不严,党性修养弱化。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主观上是由于党性修养弱化,对党员身份认同感的问题,追根溯源是在党员发展环节没有对拟发展对象进行充分的考核和考察,导致一些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虽然在形式上入党了,但是在思想上没有真正的入党,才会造成游离于组织之外,将个人的发展置于组织纪律之上。

三、高校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担负着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上,切实履行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职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首先,要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队伍能不能带好,关键在于带头人。高校要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任务清单,完善考核制度;同时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熟悉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和能力。其次,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按照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支部,改变以往机械的按照年级、专业设置支部的形式。对于长期在外实习的毕业年级“流动”党员,要根据地域和行业的特点,分类设置临时党支部和联合党支部,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有效组织支部党员,提高支部的组织力和影响力。最后,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和引导支部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强化宗旨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会上要敢于提出批评意见,不做老好人,不走过场,依法依规合理处置不合格党员。

(二)依托“互联网+党建”,创新教育管理形式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党建”是将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为党建工作搭建新的平台载体,创新传统工作模式,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在客观上是由于所处地点分散,流动性大,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集中统一。“互联网+党建”模式的出现,为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教育管理形式上,“互联网+党建”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管理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育主客体之间不再需要面对面交流,让毕业年级“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qq、微信等实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沟通,提交学习体会,参加组织生活和在线会议,还可以随时打开网页,了解支部动态,学习网上的学习资源。在管理监督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学习强国软件中的学习报表模块对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有侧重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及时指导并将学习排名情况在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公布,在学期末将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所得分数作为学习情况的考核依据。

(三)结合就业指导,提升服务意识

在加强对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进行思想教育,而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有效化解矛盾,提高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凝聚力和号召力。基层党组织要主动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寻求协同合作,帮助毕业年级“流动”党员做好职业规划,结合自身特点科学设置求职目标,并将他们的求职意向、求职地区、自身特长统计汇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及时提供适合的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推荐推荐工作。邀请优秀毕业生党员从就业的指导思想、求职经历、面试技巧等方面进行相关的讲解和指导。在提供就业辅导的过程中,着重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流动”党员进行引导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将个人的发展与國家的前途相结合,明确大学生党员的历史责任,及时纠正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短视和浅见。积极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毕业年级“流动”党员报名参加西部志愿活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加强政策宣传,树立优秀典型,落实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支持他们扎根基层、挥洒青春,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员考核评议机制

加强和改进毕业年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关键在于从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以制度的形式严格加以规范,同时完善党员的考核评议机制,以定性考评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对党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从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四个维度对支部党员进行考核评议。对毕业年级“流动”党员中出现的理想信念弱化、党性修养不强、功利主义倾向和纪律松散等问题及时进行监督提醒、限期整改。政治合格方面,主要从理想信念、理论素养、党性修养等方面进行考评,从上交的思想汇报、学习笔记等文字材料中政治理论的掌握水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程度等具体考评指标进行。执行纪律合格方面,要从能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履行党员义务等方面进行考评,具体指标包括是否积极主动参加组织生活,是否按时交纳党费,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等。品德合格方面,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行为世范的表率作用等方面进行考评,实际考评中要结合日常表现,观其行、闻其言,注重群众的评价和反映。发挥作用方面,要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团结引导群众方面进行考评,具体指标包括学习、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志愿服务参与情况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 http:////politics/2013-06/29/c_116339948.htm,2013-06-29.

[2]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5-22.

推荐访问:教育管理 路径 党员 流动 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