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对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对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5-28 19:20:07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2w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将丁苯酞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死在神经内科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疾病类型之一,其最为常见的引发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因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或溃疡,致使血小板及血液中纤维素等粘附在受损动脉内膜上而形成附壁型血栓,机体血压下降,血流量减少,血管痉挛或血液黏度增加时,血栓会逐渐增大,当斑块破裂堵塞管腔后引发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1]。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速、致残与致死率高等特点,危急患者生命安全[2]。为了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本文选取脑梗死患者43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3例。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在48~82岁,平均年龄为(57.3±8.7)岁;患者发病致治疗时间在6~72h,平均时间为(10.2±1.8)h。观察组43例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在42~76岁,平均年龄为(56.4±8.2)岁;患者发病致治疗时间在3~68h,平均时间为(9.5±1.6)h。排除标准:心源性栓塞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给予患者应用抗血小板、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若患者有脑水肿症状,加用20%甘露醇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若患者有感染症状,加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若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症状,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w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299)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丁苯酞注射液100mg滴注,2次/d,2w为1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1.3.1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进行评分[3],其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项内容,满分值为100分。

疗效判定标准。评分值100分为优;评分值在60~100分为良;评分值在60~41分为可;评分值低于40分为差。

1.3.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确定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2w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9.1%;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60.5%,两组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检测值均未有明显变化;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胃肠道、过敏、出血倾向等反应症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环境的变化,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在临床上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急性脑梗死疾病不仅具有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而且患者复发率也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4]。目前,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溶栓治疗,但由于溶栓治疗的严格性及基层医院治疗条件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但改善脑部血供及保护脑细胞功能仍是早期脑梗死治疗重点。

丁苯酞属新型脑保护制剂,其是通过阻断脑损伤多个病理环节,而达到改善脑组织局部微循环与保护线粒体功能的目的[5]。其药理作用为:对炎性因子表达、自由基生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减少线粒体对细胞色素C凋亡因子释放量,其从多角度、多层次发挥出改善半暗带脑部细胞功能的作用[6]。将丁苯酞与抗血小板、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降低了半暗带内脑细胞再灌注时的损伤程度,促进了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故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这一结果说明了丁苯酞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且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安全性较高,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昌云,陈技挺,黄华品,等.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和NOS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48-3449.

[2]许云鹤,刘永刚,赵静,等.丁苯酞序贯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29(07):714-716.

[3]朱祖福,杨江胜,孔玉,等.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04):255-257.

[4]常焕显,刘丽艳,王以翠,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其对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抗凝血酶III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01):21-23.

[5]严澎,魏立平,李文波,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02):145-147.

[6]王学军,秦锦标,孙坚,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19(12):2468-2469,2470.

编辑/申磊

推荐访问:临床 患者 观察 丁苯 效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