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国内科普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国内科普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时间:2022-05-23 18:05:04 浏览次数:

zoޛ)j馟iv@uM9ۍ]M8N}ӭO4w_}iiiiimziiK-1qR?io饨ky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挖掘科学内涵、扩展旅游线路及建立标牌系统、建立游客中心和科普展览馆,注重岗前培训,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开发科普旅游市场。范新宇在《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科普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中,分析了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科普旅游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机遇优势等,并且提出了科普旅游开发模式,即发展植物科普、动物科普、气象科普、地质科普、天象科普、生态学科普、水文科普、民俗科普等。梁留科等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对策项目中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作为典型案例,研究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开展科普教育及科普旅游的资源优势,并且进行了分区研究,如原始森林科普区、珍稀动物科普区、地质科普区、水体科普区等。

3 植物园科普旅游研究

李朝仙、孙先凤、杜靖川在《昆明植物园科普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中,对昆明植物园科普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葛玉珍、黄仕训等在《桂林植物园开展科普旅游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中分析了桂林植物园开展科普旅游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园林景观建设,提高科普导游素质,完善科普旅游设施,加强宣传力度,努力开发客源市场等途径进一步深入开发桂林植物园的科普旅游工作。王英、孙建兴等在《浅谈麦积植物园发展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分析了麦积植物园发展科普旅游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森林生态旅游为载体,建设精品科普旅游项目,发展特色科普活动,加强园林景观建设,提高科普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科普设施,加强宣传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深入发展麦积植物园的科普旅游。梁留科等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对策项目中对我国植物园科普教育功能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我国植物园开展科普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戚瑞静、梁留科等在《中国动植物园科普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中,从资金来源、科普设施、科普队伍、科普形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动植物园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动植物园开展科普教育及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七)其他学科理论在科普旅游中的运用

以上分析的是目前已有的科普旅游文献研究比较集中的问题。有的学者利用其他学科理论对科普旅游进行了研究。如王雨昕在硕士论文《科普旅游体验设计研究》中利用剧场模型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畅爽”理论等对科普旅游体验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范新宇的硕士论文《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的高校学生科普旅游开发研究》中,研究认知心理学在科普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认知心理学在科普旅游解说系统中的应用、在参与性活动中的应用、在科普旅游项目中的应用和在科普旅游宣传设计中的应用等。

二、国内科普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科普旅游文章数量少、级别低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输入“科普旅游”选择“篇名”分别进行对会议论文、报纸文章、期刊论文、硕博论文检索,时间范围是1998年至2012年,检索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科普旅游的文章较少,并且很多为会议、宣传报道类文章。我国研究科普旅游最早的文献是1998年的《科研事业硕果累累科普旅游充满活力——林海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新发展》。最早的文献也不是从科普旅游理论入手研究的,而是基于个别案例的研究。从2000年到2012年的国内科普旅游文献时间分布表反应的趋势(如图1),可以看出科普旅游文献总体基本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但不是直线上升趋势,其中有“高峰”,也有“低谷”,如2007年达到了18篇,2010年达到22篇,这都是产生文献比较多的年份,“低谷”年份如2011年,只有9篇文献。这说明,目前在我国关于科普旅游的研究还没有出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且增长率是极不稳定的。

通过查阅科普旅游文献,发现科普旅游的文章所载的期刊从整体上来说级别比较低,基本上没有SCI、EI、CSSCI来源期刊。这反映出科普旅游的研究目前高质量的文章还较少,研究的深度还比较浅显。

(二)案例开发研究居多,理论研究较少

经统计分析,在“科普旅游”161篇研究文献中,案例开发研究有108篇,占总量的67.08%。案例开发研究一般以某一区域的某一种科普旅游模式进行研究,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意义上的理论研究还没有,有的文章将理论研究作为文章的一小部分。这就造成了目前科普旅游研究在理论上的严重不足,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对科普旅游、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等知识的统一认识,科普旅游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等的研究少有学者进行。理论研究的不足,大大降低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过于简单,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分析

在科普旅游文献中,基本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主要依赖传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统计法在科普旅游研究中应用很少,只有王剑、彭建在对龙宫风景区的科普旅游研究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了一些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现在我国有关科普旅游的数据资料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虽然定性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国内外旅游研究中越来越重视模型构造、指标建立、数理统计分析的应用。科普旅游作为旅游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要真正发展成熟起来,必须高度重视定量分析方法,比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三、国内科普旅游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的分析,总体来说,我国对科普旅游的研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上,相关文献较少,基础理论研究较少,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尽管目前不少学者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科普旅游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科普旅游知识体系构建

科普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但是为了实现研究的规范性,需要构建包括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在内的知识体系。在构建科普旅游知识体系过程中,可以考虑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尤其是借鉴发展比较成熟的其他旅游形式,比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借鉴这些研究领域的理论、原理及研究方法,并且进行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科普旅游具有多个学科的性质,可以借鉴地理学、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尽快构建起科普旅游的知识体系。

(二)科普与旅游的结合点研究

科普旅游是科普和旅游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那么,研究科普和旅游的结合点也是科普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以“场所”作为结合点,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的对外开放,就是在开展科普旅游。另外,目前已经形成的旅游景区也可以强化科普旅游,例如,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地质公园等都是开展科普旅游的很好的场所。以“产品”作为结合点,在旅游活动中设计一些科普展教品、科普旅游纪念物等,这主要是内容产品的设计;还可以在旅游景区设置科普休闲中心,开展科普艺术表演,这主要是服务产品的设计。除了“场所”和“产品”,还可以思考更多的科普与旅游的结合点,这是值得学者去继续深入研究的。

(三)科普旅游项目开发研究

任何一个研究领域最终都是要回到实践中的,科普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科普旅游项目的设计及开发是开展科普旅游的最终落脚点,所以,特色专项的科普旅游项目也是研究的重点。如传达地学知识的地质科普旅游,可以设计登山探险旅游活动以及适合青少年的科普家庭游;传达植物知识的植物科普旅游,可以设计植物游园会等。这些科普旅游项目需要进行深度开发研究,另外,由于人们传统上认为科普本身具有专业性、深奥性、枯燥性的特点,在科普旅游项目开发研究过程中,要加强科普旅游的体验设计,这样才可能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四)科普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虽然有学者对特定区域的科普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但是仍然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概念框架和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全国不少景区,尤其是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等已经开展科普旅游,显然,学术界已经滞后于业界实践。认识科普旅游的内涵、尽快建立科普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使科普旅游从一种较为模糊的概念转变为一种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制度化和标准化的景区治理模式,既能为科普旅游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又能为未来科普旅游景区指标核查、减排项目合作等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五)科普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一度是很活跃的。目前,公认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应实现与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科普旅游的研究同样要强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例如,地质科普旅游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对地质、地貌进行保护,因为有的地质地貌是历经上亿年形成的结果,一旦毁坏,就无法恢复;植物科普旅游活动中,尤其是专业游园会、植物展览会等要注意对珍贵物种的保护;在开展民俗科普旅游中,要在现代化包装的同时,注意民俗的传承性,不能使民俗活动失真。

(六)科普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科普,作为一种提升国民素质的公益教育活动,一直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旅游则是市场经济的宠儿,两者联姻,发展科普旅游,等于给科普推广安上了市场的轮子,那么,科普旅游产业问题的研究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了。按照一般产业的研究思路,科普旅游研究应从科普旅游资源的定义、评价和开发,科普旅游规划,科普旅游项目设计、市场化宣传及运作,客源市场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列方面进行综合的和整体的研究。

(责任编辑 韩顺友)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科普 启示 国内 旅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