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时间:2022-05-15 08:30:03 浏览次数:

摘要:文章从分析湖南大学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树立培养交叉型人才培养理念入手,着重介绍了两个典型案例:一是依托重大科研项目“中气计划”,建立跨学科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二是发挥软件学院与设计艺术学院的优势,设置跨学科专业一一数学媒体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宽,建设一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创建面向全校学生的交叉学习实践的大基地。

关键词:交叉型人才;学分制;数字媒体;工程训练

当代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增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指出,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只有“交叉”才能解决科学自身的重大难题,才能解决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的新要求。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纷纷实施交叉型人才培养计划,打通专业界限,造就通晓多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例如,美国实施通才教育,改变文科与理科截然分割、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的局面,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通用人才;日本提出高等教育要排除狭窄的专业意识,摈弃专业之间人为的屏障,培养国际性人才。在我国,很多高校也实施按学院或大类招生和培养。实践表明,实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有利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改造、更新专业,促进学科建设。

湖南大学以多种形式和不同途径,积极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动交叉人才培养,包括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营造交叉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以重大科研项目为平台,交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交叉学科专业;建设一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构建学生交叉学习的大环境。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以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为契机,营造交叉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

学校确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定位,突出基础研究型、复合应用型的交叉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并实施了与上述定位和目标相适应的2006版培养方案,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面推行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改革。目前已在全校范围形成了重基础、重人文、重交叉和重创新的个性化培养环境。

1、宽口径大类培养

实施“2.5+1.5”或“3+1”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前三年或二年半不分专业,按大类统一上课,夯实基础,从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始,根据市场变化设置柔性专业或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这种培养模式要求大类平台课程占60%以上。每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占10%左右。目前我校有16个学院采用这种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

2、自主选择专业

学生转专业只需要学生申请、所在学院主管领导签字、接收学院考核通过后即可。允许学生转专业,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扩大了学生知识、能力的交叉。2007年和2008年,共计1129余名学生提出申请,经考核后有612名学生实现了转专业的愿望。

3、自主选择课程

学校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向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一年级学生在通识平台内修读课程:二年级安排占该学年总学时50%的专业基础课程供不同专业选择:三、四年级充分放开选课类别和范围:专业核心课程在主修专业内选择,专业限选课程在学院范围内选择,专业任选课程在全校范围内选择。

4、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交叉实践

建立实验室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对象等多方位开放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资源优势,给学生提供跨学科实践的机会。学生不受专业限制,可以根据特长及兴趣参加开放实验项目,也可以自拟课题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知识交叉应用能力。

二、交叉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中气计划

1、计划概况

2007年,我校校长钟志华院士担任总负责人的国家创新工程“中国高水平汽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名为“中气计划”,获得财政部、教育部、湖南省3亿元的共同资助,并将由企业投入7亿元以上资金实现成果产业化。该项目以创新管理机制为突破口,以开发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轿车为载体,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高水平汽车自主开发的成功案例。

2、在“产学研”结合上实现交叉培养

“企业”是“产”的主要形态,内涵是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与技术以及与市场对接的技术与产品性能指标导向。“学校”是“学”的主要形态,内涵是前沿或前瞻的理论与技术探索以及基于科学理论的技术方案论证和发展趋势预测。“研究院所”是“研”的主要形态,内涵是由理论到技术或产品的中间各环节的研究、论证与开发工作。只有“产”、“学”、“研”有机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相互促进,提高各自的能力和水平。在“学”的环节上实现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显得尤为重要。汽车是多学科、多层次知识交叉的结晶,正是这个突出特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产学研”有效紧密结合,能够吸引且需要众多学科人才参与,从而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交叉型人才。

3、以毕业设计团队形式确保交叉

为配合“中气计划”培养相关高水平人才,建立代表国家水平的开发团队,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交叉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钟志华院士在“中气计划”项目内设立了“毕业设计团队”。同时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明晰今后学校的毕业设计思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适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毕业设计(论文)方向交叉

确定了市场调研与策划、汽车造型与空气动力学、车身结构设计与车身布置、底盘总布置与底盘系统设计、动力总成系统设计、汽车电子电器与信息、材料与工艺、制造与装备、数学,力学建模与优化设计、项目管理、汽车发展历史与文化、汽车金融、 汽车保险、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汽车技术发展战略、汽车与区域经济发展、交通信息工程/智能交通、汽车贸易、汽车节能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汽车环保新技术等21个毕业设计方向,涵盖设计、制造、电子、材料、化工、金融、保险、服务、文化、历史等内容。

(2)师生组成交叉

面向全校选拔优秀学生参与项目,一般要求学生成绩专业排名在前30%。2007年,报名参加项目的学生人数达300余人,经过面试考核后挑选出226名学生正式进入“中气计划”毕业设计团队。这些学生来自于13个学院的21个专业,既有机械类、信息类、材料类、化工类等工科专业,又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还有数理类专业、人文类专业。教师团队以钟志华院士为总指导,机械、电气、土木、数学、物理、力航、材料、化工、生物、工商管理、经贸、设计、文学、新闻等14个学院的58名教师组成。来自于各个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大团队中共同研究

完成一个项目,确保了交叉人才培养的效果。

(3)团队管理交叉

团队根据毕业设计方向分为14个组,大部分是多个专业学生组成一组,例如,汽车电子技术组有9位指导教师和16位学生,由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专业组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组有2位指导教师和6位学生,由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专业组成。每组由一位教师担任组长,协同其他几位指导教师一起负责本组学生设计的任务安排和进度跟踪。团队还通过定期举行专题报告会、分组报告会、集中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促进组与组之间的衔接与交流,以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4)设计理念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有中外合资、国企自主发展、民营企业自主发展等三种模式。除第一种模式外,一般都是“借鉴”技术,逆向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与国外现有汽车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中气计划”毕业设计团队创新思路,树立正向开发理念,明确目标是自主开发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轿车(整车),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三、设置交叉学科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有着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显著特点。美国犹他大学的数字运行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以前就是计算机学院,曾培养出十几家美国工业巨头的创始人。而我国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艺术与计算机之间的学科严重分割,致使懂艺术的人才不熟悉数字技术,而懂技术的人才则缺少艺术素质,无法适应业界的发展需要。湖南大学为了加快国产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加强数字动画创作和数字动画技术人才的培养,专门设置了交叉型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1、优势学院交叉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强调信息科学、数字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由软件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共同建设。软件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建立了数字媒体实验室。设计艺术学院包括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系,从1999年起,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共同培养现代设计方法博士生,具有培养交叉型人才的经验。本专业设在软件学院,充分发挥两个学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以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为基点,注重数字艺术和数字技术两方面的基础教育和技能培养。

2、培养目标是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开展多领域的数字媒体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理论基础与业务能力,又掌握先进的数字科技技术及相应的创作观念的交叉复合型、国际化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数字产品制作企业、游戏开发公司、电信企业及电信服务业等方面担任程序设计师,从事程序开发工作,也可以在广告影视、动画制作类公司及网络传媒机构、出版社、艺术工作室等从事艺术创作、设计工作。

3、教学计划交叉

根据跨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上确定以重技能(信息技术和艺术设计两方面技能)、求创新(数码艺术创意求新求异)和促交叉(技术与艺术相融)为基本的教学指导方针。数字技术、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艺术修养、艺术创意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软件教育的基础上,开设素描、色彩学、图形设计、摄影、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剧作、视听语言等艺术类课程。这种技术与艺术双重的教学计划正好有利于培养交叉型人才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四、建设一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创建学生交叉学习的大基地

适应我校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打破专业界限,努力扩展工程训练的范围和内涵,建设一个基本涵盖现代工业体系内容并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要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使之成为全校本科生(包括理工类、经管类、人文类等相关专业)进行交叉学习和训练的大基地。

1、建设理念与思路

以大工程理念为背景,以先进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通过机械、电子、控制、建筑、环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多层次、多模块、柔性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2、“五纵五横”交叉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以先进技术设备为基础,包含多个学科的“五纵五横”教学内容体系,“五横”是指按照工业门类,建设五个工程训练平台;机电工程、电工电子、信息类、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化工;同时,贯穿上述横向平台建设五个纵向平台:经济管理、工业环境模拟(学习工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训练(SIT)计划、科学研究、对外服务。以典型工程为案例组织教学,吸引各类专业学生组成交叉训练团队,提高训练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理念为先导,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构建开放式自主性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建设学生的“学习工厂”,使学生的工程训练过程实现工厂化管理,营造一种真实的工程氛围。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工程训练的综合性、多学科、多门类交叉的要求,开发高新科技相关的实验,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多年交叉培养尝试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顶层设计到设置交叉型学科专业、跨学科组建设计团队、创建具有多学科特色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不断扩大交叉人才培养的试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在交叉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突破,带动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交叉发展。

[责任编辑:文和平]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交叉 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