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李明远断病手迹(十二)冬瓜枯萎病

李明远断病手迹(十二)冬瓜枯萎病

时间:2022-03-31 09:56:43 浏览次数:

大约在1997年5月初,我参加了市科协在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开展的“科技下乡”活动。会场就设在镇政府门前的街道上,沿街一字排开放了许多桌子,这就是为我们安排的咨询现场。我刚在放有“蔬菜病害专家李明远”标牌的位子上坐了下来,就被一些拿着瓜秧的妇女围住。她们说:这几年棚里种的冬瓜一到这时候就死秧,搞得大家都不敢再种冬瓜了。我接过她们带来的病秧看了看,看到除了叶片萎蔫外,茎部纵向有一条坏死斑或裂缝,有一些流胶,劈开茎部看到维管束有些变色。认为死秧可能是由枯萎病引起。因为这种病我以前在黄瓜上见过,就建议按照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试一试。

这一拨妇女走后,又来了好几拨,都是问冬瓜死秧如何防治的。其中的一个告诉我们,她们是该镇北蒲洲村的,这个村种冬瓜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不少人家因为种保护地冬瓜发了财:村里经过统一规划,盖起了大瓦房,北蒲洲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冬瓜村”。但是,自从闹起了冬瓜死秧,种冬瓜的效益越来越差,“冬瓜村”已面临由富返贫的境地。还听说这个病已波及到大兴南部的好几个村,是大兴区的一大难题。经她这样一说,引起了我的重视。

下乡活动结束后,我们专程来到北蒲洲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个棚的冬瓜品种是‘一串铃’,已有近1m高。据介绍从定植就开始萎蔫或枯死,目前约有1/4的植株出现问题(图1)。有的植株在茎的一侧出现一条坏死斑(图2),有的病斑开裂,流出黄色的胶状物。这样的植株往往仅一部分叶片萎蔫。还有的植株下面叶片好好的,顶尖的叶片萎蔫。我们对各类病株都采集了一些标本,想做进一步的观察。

回到实验室,我们对采来的冬瓜病秧进行保湿,第二天有的就长出来白霉。在显微镜下观察,都是镰刀菌(图3)。为了证明它的侵染性,我们还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及回接。证明了所谓的冬瓜“死秧”,都是由枯萎病菌为害所致(图4)。同时在大兴区植保站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又到大兴区南部的几个镇(安定、礼贤)开展了冬瓜死秧的调查,发现这种病在这一带的保护地里发生的很普遍。

这种病菌侵染力较强。经过回接,比较容易使冬瓜染病。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两种无色的分生孢子。其中的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1个~4个横隔膜(多数3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长椭圆形,有时一端较尖,直或微弯,无隔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研究课题。首先它关系到这一地区农民致富,帮助他们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另外,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在国内对冬瓜枯萎病研究尚少,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我们的宣传及院、所两级的努力,市科委资助了这个项目。

这项研究在1999年启动,由于当时我已经退休,项目由我所的其他同志主持。经过3年的研究,搞清了该病的病原是尖镰孢霉冬瓜专化型真菌引起。比较几种冬瓜的抗病性,明确当地保护地种植的‘一串铃’和‘车头冬瓜’都比较感病,而‘天津小节瓜’比较抗病,但是‘天津小节瓜’这个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普遍利用这个抗病品种防治此病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发现使用多菌灵等化学农药灌根,有一些效果。但是效果不高,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病害。此外,还尝试了利用嫁接换根等几种技术的防治效果及可行性。最后明确使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防治效果最好。提出并推广了一套以嫁接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较好地解决了大兴区冬瓜死秧问题。

2009年春天我去了一次北京市大兴区,顺便了解了一下保护地冬瓜的种植情况。知道近几年大兴区保护地的冬瓜的面积又得到了恢复。绝大多数菜农都知道“种冬瓜不嫁接会发生枯萎病”。不仅我们当初的提供的这套防治技术在大兴区扎下了根,在嫁接使用的砧木及方法上都有了一些发展。听到这些情况,感到十分欣慰。

推荐访问:手迹 冬瓜 枯萎 李明远 十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