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基层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基层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3-28 09:45:11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研究与分析基层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区、县、镇等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的地区的新生儿(7221例)、医务人员(300例)为研究组, 同期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基础经济相当的区、县、镇的新生儿(7334例)、医务人员(300例)为对照组。两组医务人员均行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 对照组采取统一培训模式, 观察组采取驻院专家蹲点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培训前后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操作流程评分。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40%(101/7221), 低于对照组的1.91%(140/73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务人员培训前专业知识、操作流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 两组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操作流程评分均高于本组培训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采用驻院专家蹲点模式可显著提升医务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和技能, 且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基层;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模式;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115

已有调查数据显示, 在全世界范围内, 造成新生儿智力低下、脑瘫、死亡的关键因素即为新生儿窒息, 且该病症的发生率>10%, 每年死于窒息的新生儿月100万人[1]。而对新生儿复苏技术加以正确掌握, 则是减少新生儿伤残、降低死亡, 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保障[2, 3]。因此本文选取区、县、镇等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的地区为研究组, 同期选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基础经济相当的区、县、镇为对照组, 对基层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区、县、镇等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的地区的新生儿(7221例)、医务人员(300例)为研究组, 包括县区级综合医院2家、 县级妇幼保健院2家、镇级医院5家;其中二甲医院1家、二乙医院3家、一甲医院5家等。同期选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基础经济相当的区、县、镇同级别医院的新生儿(7334例)、医务人员(300例)为对照组。

1. 2 方法 两组医务人员均行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 对照组采取统一培训模式, 即针对产科、儿科、麻醉科医务人员,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及流程图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而观察组采取驻院专家蹲点模式。即选择授课能力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医师作为驻院专家, 对相关医务人员督导培训建立院内新生儿复苏制度, 指导其新生儿复苏技术现场培训等, 且定期深入助产机构, 并对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水平、复苏设备配置情况、操作流程熟练情况等进行了解, 建立窒息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以及抢救讨论制度。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培训前后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操作流程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及现场调查的方式评价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度(评分越高, 掌握度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40%(101/7221), 低于对照组的1.91%(140/73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务人员培训前专业知识、操作流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 两组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操作流程评分均高于本组培训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uMt]}^4444]?ޝZ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 7(2):17-20, 29.

[2]林扬熹, 黄德恩, 李锦雁, 等.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8):128-130.

[3]冯琼, 管利荣, 唐毅, 等. 交互式教学在基层医院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学杂志, 2014, 29(17):60-62.

[4]李清霞, 王琴, 方昕.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复苏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8):105-107.

[5]高红卫, 毛新梅, 李晓强, 等. 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模式的探索.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32):5576-5577.

[6]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00-401.

[7]郭朝利, 于俊萍, 贾丽芳, 等. 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操作培训方式的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4):41-42.

[8]吴迅, 郭小芳, 方文, 等. 基层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模式的探讨及效果评价.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18(5):422- 425.

[9]叶敏, 卢慧琴, 毛慧萍. 空气复苏技术在新生儿窒息中应用与护理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4(12):1536-1538.

[10]许存兰. 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在基层的应用. 青海医药杂志, 2011, 41(7):92-93.

[收稿日期:2018-01-09]

推荐访问:新生儿 技术培训 复苏 基层 效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