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构建全方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

构建全方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

时间:2022-03-22 11:13:57 浏览次数:

构建全方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均衡与公平、资源开发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对于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性。我们结合过往十年的探索实践经验、当前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十年的前瞻性规划,梳理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相关代表性技术,撷取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军性人物,讲述教育信息化案例故事,从技术应用角度切入,为您展现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适者生存”之道

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日趋深入,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软件平台进入教育领域,如无线手写板、平板电脑、多点触摸技术、交互电子白板、数字实验室、基于Web2.0的社会性软件……这些设备和技术必将在教育行业中如同大浪淘沙般被选择,或生存、或淘汰,而法则只有“适者生存”。

技 术

交互白板系统:因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深受师生欢迎。

智能录播系统:为学校深刻剖析课堂,进行校本教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设备保障。

数字实验室、数字星球系统:为课堂学习提供数字化探究实验环境。

人 物

王 富: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制定、宣传贯彻和指导实施了我国教学仪器设备理论、指导标准、配备方案和管理体制。

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教师培训和数字化资源建设起到引领、推动和指导作用。

艾 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学科理论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他提出的“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等理论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深远影响。

讲 述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装备部门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采购安装过程中,积极探索系统化设计、标准化配置策略,努力从经验装备走向科学装备。

根据学校需求,常州市适时进行了交互电子白板实验,在两所试点学校进行了交互白板的安装。在安装后不久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支架式、壁挂式和移动式这三种安装方式各有利弊。在充分听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查阅教育部相关标准,现场查看和统计分析,重新设计了交互白板的安装方案:在教室前端离地100cm高处的墙面上固定一个长、宽、厚分别为400cm、150cm、20cm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的上下各安装两条轨道,将两块黑板安装在轨道中,使之可以自由移动,并将交互白板以壁挂式安装在墙壁的一侧。与此同时,我们引进了短焦距投影机,有效避免了教师讲课时阻挡投射光线产生的阴影。我们又引进了可根据教师的身高调整台面高度的讲台,增加了交互白板的有效使用面积。

我们起草了交互白板系统、智能录播系统等新产品的装备技术标准,作为学校配备的依据。从经验装备到科学装备,不但需要引入管理学、运筹学以及信息、系统和控制等理论,还要考虑教育装备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努力寻找一条合理的科学装备之路。

寄 语

中国教育信息化必将为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提供物质保障、技术支持和智慧奉献。

(吴 靖 江苏常州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跨越数字鸿沟

缩小“数字鸿沟”是确保人们能够平等地享用现代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大体平等的教育机会。2001年10月,上海APEC年会明确提出:要采取具体和联合的行动实施数字战略,充分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革命,缩小数字鸿沟,迎接新经济带来的机遇。2003年11月,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项目启动,使超过70,000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接受了培训,成千上万偏远山区学生从中获益。2003年启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已基本实现覆盖全国,现在许多省市正着力打造数字校园。

技 术

三机一幕: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示台、投影屏幕,成本贵,投入高,不适宜推广。

农远工程:模式一,基本配置由一台彩色电视、一台DVD播放机、教学光盘组成,主要配置在农村村级教学点;模式二,模式一配置加一台电脑,一套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一台投影仪,配置在农村中心小学校;模式三,模式二配置加一间计算机教室,配置在农村初级中学校。

数字校园:网络基础平台、优化配置的数据库群、E-mail、DNS、FTP等网络基础服务软件。

人 物

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其领先的思想和实践让大家认识到了Web2.0的魅力,特别是在黎教授指导下的苏州、淄博等地区的教育博客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为教育和教师成长带来的变化。

杨 宏: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教研培训部主任。主抓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为重庆实施农远工程培养了一大批教育信息化的骨干教师,为探索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讲 述

1998年底,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为支援贫困山区教育,为我所在的学校捐赠了一台将要淘汰的386式旧电脑。这台电脑帮助我从DOS操作系统学起,练打字、打文件、荐资源、学上网,初识了电脑巨大的潜能。1998年,我参加重庆市优质课竞赛,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结果是当时几十个选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少有的几个。这次赛课后我被重庆市教科院推选为市级重点课题组成员,参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题组的研究。2000年初,因在课题组中的优秀表现,我被推荐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骨干教师脱产进修,进而又参加在职研究生进修学习。个人的蝉变,加深了我对信息技术教育功能的认识。2000年底,在边远的山区中学,我自筹十余万资金,建立计算机室,开启了我对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探索。我调离时,该校是本市第一所建学校网站、第一所建校园虚拟网、第一所拥有网络教室的农村初中,学校80%的教师拥有了个人电脑。2002年,我建立了“关注农村教育”博客,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并于2006年获全国教育特色网站一等奖,并与许多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2003年秋,我调入现在的中学,自筹50余万元建起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我狠抓教师培训,通过建资源库、建校园网站、建师生交流平台、运用多媒体上课等措施,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我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开讲座、搞培训,要求全校教师建教育博客,组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上研究课、示范课,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由于选择了科学的发展道路,三口中学得以成功跨越数字鸿沟。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成了西部农村学校的排头兵。

寄 语

只有跨越数字鸿沟,才能弥补农村中小学资源短缺、信息闭塞、师资落后的现状;只有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才能使薄弱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邓正益 重庆江津区三口初级中学)

电子小书包资源大平台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资源建设无论从内容层面、技术层面,还是多维度的应用设计层面,经历了早期CAI资源发展、资源库建设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的研究、企业资源库产品快速发展、政府资金投入的资源建设运营模式等阶段,开发与应用均有明显的进步,基本实现了支持资源网络化的有机整合和共享运行,促进了资源共享与教育均衡发展。

技 术

近年来,资源开发应用的脚步越走越快。建立区域开放的资源平台,“政府买单,教师使用”模式还未降温。“我的资源我做主”的自主资源建设模式已是热火朝天。以Web2.0应用的虚拟社区资源为代表的教师博客已成为基础教育“智慧资源”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面向教师的资源建设日趋成熟的今天,面向学生的资源建设也已方兴未艾。电子书与教育的结缘,让广大教育者真正看到了学生资源建设的美好愿景。

人 物

何积丰: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在他提出的“数字互动教室”里,电子书包从概念变为现实。何院士认为,电子书包的成本完全可以在四五年后降到老百姓普遍接受的程度,接近教材书簿的开支。何积丰院士这样描述未来的课堂:“教室的教学活动将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频繁的互动”。

讲 述

在上海世博园,教育者对资源开发应用的憧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个装满教材、复习材料、课堂笔记的书包,学生完全可以放进口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可是没有了粉笔;课堂上没有一张纸,可是教学过程依然流畅有序……

这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VIP展厅“数字互动教室”中对“梦幻课堂”的真实展现。由手写液晶屏、电子讲台、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交互式电子书包四大核心设备构成的“数字互动教室”,将课堂上的声音和交互白板上的内容保存成多媒体文件,无线传输到交互式电子书包内,供学生复习使用。

交互式电子书包由数字出版平台、学校主服务器、电子阅读终端等组成。电子书阅读器是学生随身携带的无线设备,能从学校的主服务器下载电子教材、课件、辅导材料、课堂笔记和家庭作业,进行课后复习、做作业和提交作业等。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资料,都能以无线方式“装”进“小书包”。

电子书包很好地体现环保理念,将使课堂彻底告别粉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另外,电子书包还有定位通信服务,确保学生在往返家校路途中的安全。

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学,一个个小毛头背着个大书包的场景一路可见。书本的数量和书包的平均重量随着学生年级明显增长。75%以上中小学生因书包超重引起了身体不适,约15%的学生认为书包超重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难怪一些小学生带着有拉杆的书包上学。

电子书包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小巧轻盈。巴掌大的电子课本,却藏书万卷,涵盖了教材、复习资料、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内容,是可装在学生口袋的一个移动资源库。有了它,上学不再“沉重”。

教育受到电子书包的“洗礼”,课堂将变得更加互动化、开放化,学生学得更轻松、更高效。

寄 语

电子小书包,满足了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变化,搭建了资源大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进。

(秦红斌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促进数据整合 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为了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自2000年开始,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由点到面、三级交换的原则,有计划、分地区、分层次地逐步构建起全市统一规范的中小学数据管理体系,并以电子学籍管理为突破,逐步推进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生卡工作。

技 术

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CMIS系统)把学校的学生、人事、资产、教务等各类基本信息进行一致性和完整性归档,并且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运行,能延伸教师、校长的办公空间,提供网上协同工作的可能。CMIS系统作为管理软件拥有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评估、报送数据统计报表等功能。该系统通过公共接口实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间的相关信息流通及交换,构成全市统一、规范的中小学管理信息网络体系。

人 物

十年前,市委副书记李志坚批示立项,北京市教委决定开发中小学管理系统。随后成立CMIS项目课题组,在四年的时间里,先后在西城区、东城区和海淀区小规模进行实验。2004年在全市范围内部署CMIS系统。

在CMIS系统推广的过程中,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校级基层教师各司其责,挥洒汗水,对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认识在提高,各层领导的观念和教育理念也在逐步转变。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认识,加强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力度,为CMIS系统广泛应用、促进数据整合打下基础。

讲 述

在CMIS系统推进的初期,数据采集工作缺乏数据规范指导,采集后的数据没有强有力的应用支撑,项目推进举步维艰。

2005年,考虑到基础数据采集的规范化和后续应用的完整性,北京市教委出台必填项数据录入规范,同时大力倡导数据应用,在市区级搭建教育综合数据分析系统,在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上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

2006年起,依托成型的学生数据,全市开展了中考、会考、高考等各类考试应用和财政预算管理等应用,大大减少了基层学校的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学生不再填涂机读卡,学校不再为数据的读取及高差错率而焦虑。CMIS系统的应用在无纸化办公、减少经费投入、节约管理成本、保障数据准确安全等方面功效卓著。

2007年,尝试在北京市5个区县进行电子学籍管理应用实验,积极稳妥地推动纸介质学籍管理向信息化电子学籍管理转化这项重大变革。同时,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向中小学学生免费发放学生卡,覆盖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开展了学籍管理、跨校资源共享、校园一卡通、学生公交应用等一系列学生卡应用,使学生卡成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一个重要载体。

2008年5月至10月的小升初和普通高中入学,依靠CMIS系统和学生卡实现学生入学资格的认定、电子学籍档案的建立、电子学籍注册、电子学籍信息的转移等内容;在入学注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手段分析汇总非正常入学和流动学生情况,为教育行政管理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体现了教育公平。

目前,CMIS系统以市级综合应用为突破点,尝试市级层面的数据和应用整合,为教育公共信息服务提供了一条新的了解渠道、一个新的信息来源、一种新的监察方式以及新的实施途径。

寄 语

推广CMIS系统和学生卡的应用,将对教育行政管理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影响深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航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推荐访问:教育信息化 构建 环境 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