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9篇

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9篇

时间:2023-04-30 10:45:06 浏览次数:

篇一: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

  

  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及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的结果分析

  谢文光;关建宏;司徒尤发;梁伟敏

  【摘

  要】目的对新生儿听力和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联合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为迟发型耳聋早期发现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306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听力初筛和常见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的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68例新生儿中,听力初筛不通过317例,占10.33%,确诊听力受损15例,疾病阳性率为4.89%.通过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其中听力初筛不通过和基因突变者共445例,总阳性率为14.50%,明显高于单纯听力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8,P<0.05).3068例新生儿中,耳聋易感基因突变132例,阳性率43.02‰,其中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25.75‰、3.91‰、12.39‰、1.10‰.结论

  新生儿听力与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以进一步提高了耳聋疾病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发现与遗传性相关的迟发性耳聋或药物性耳聋.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9(009)01【总页数】4页(P180-182,186)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迟发型耳聋

  【作

  者】谢文光;关建宏;司徒尤发;梁伟敏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529500;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阳江5295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64.43耳聋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之一[1],我国新生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耳聋患者达到60%以上[2]。新生儿早期听力的丧失会影响到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早期发现和预警是获得最佳治疗和康复的关键。尽管听力筛查已得到普及,但由于迟发性耳聋患者和一些症状较轻的听力损失者在出生数月或数年才表现为耳聋,往往会出现漏诊现象[3]。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检测可弥补听力筛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耳聋高危患儿的出生率。本院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时对常见的耳聋易感基因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了解本院新生儿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携带情况及致病基因,并对患儿家属进行遗传指导,预防或减少听障患儿的出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306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新生儿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2)均为在我院出生新生儿;(3)无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其中男婴1610例,女婴1458例,男女比例为1.1∶1,胎龄1~3d,平均(2.0±0.3)d。

  1.2方法

  1.2.1听力筛查

  采用GSI耳声发射仪对出生2~3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听力

  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42d后采用筛查型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用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反应进行听力学评估。

  1.2.2基因筛查的血样收集

  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填写了新生儿基本信息表后,采集新生儿出生72h之后的足跟血。斜针法进针,先要按摩或热敷婴儿足跟,使其充血,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弃去第一滴血后将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的滤纸上,使其充分渗透至滤纸背面。要求每个婴儿采集3个血斑,每个血斑的直径应≥10mm。待血片晾干后,和新生儿基本信息卡片一起装入封口袋中,由专人送至本院检验科进行检测,全程采取冷链转运及保存,以免血片因为高温而发生变质。

  1.2.3基因筛查方法

  本实验采用凯普生物公司自主研发的耳聋易感基因检测试剂盒(PCR+导流杂交法)来检测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这4个基因中的13个突变位点。

  1.2.3.1低密度基因芯片检测

  (1)PCR扩增。在模板加样区内,向对应的A、B系列试剂中分别加入2μL同一样本核酸溶液,反应体系均为20μL;将离心管或八联管置于PCR扩增仪中,按照试剂盒标准操作流程进行PCR扩增反应,时间为2h。(2)导流杂交与结果判读。将上述PCR反应液中的模板DNA加热解链,然后按照试剂盒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导流杂交与判读,总反应时间约为1h。

  1.2.3.2测序验证

  对较为严重的纯合突变或均质突变样本寄送至广州凯普医学检验所进行测序验证。共扩增8个片段以覆盖耳聋易感基因的13个突变位点。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如下:在20μL的反应体系(所有引物的扩增体系均相同)中加入40ng的基因组DNA,10×Buffer(含MgCl225mmol/L)

  缓冲液

  2μL,10×dNTP(4mmol/L)2μL,引物(2μmol/L)各

  1μL,加Taq酶(罗氏,2.5U/μL)0.5μL。PCR反应在2700热循环仪上完成。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5℃复性30s,72℃延伸30s(反应30个循环),反应

  终止后72℃再延伸7min,4℃保存。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Sanger测序,然后在ABI3500AvantGeneticAnalyzer测序仪(ABI,美国)上完成序列分析,测序结果通过BioEdit软件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

  1.3观察指标

  (1)分析306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2)分析3068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筛查结果;(3)对306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4)分析3068例新生儿基因突变的分布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听力筛查及听力学评估结果

  3068例新生儿中,听力初筛未通过317例,初筛未通过率10.33%,其中男婴174例,初筛未通过率10.81%;女婴143例,占未通过总数的9.81%。经听力复筛、听力学评估最终确诊听力损失15例,其中男婴8例,女婴7例。男女婴之间听力初筛未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P>0.05)。见表1。

  表1306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例)听力筛查

  男

  女

  合计通过143613152751未通过174143317合计1610145830682.2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筛查结果

  3068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132例,阳性率4.30%,其中男婴76例,阳性率为4.72%,女婴56例,阳性率为3.70%,男女婴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7,P>0.05)。见表2。

  2.3听力初筛及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3068例新生儿通过听力筛查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共筛出突变/听力损失445例,总阳性率为14.50%,明显高于单纯通过听力筛查发现的听力损失发生率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8,P<0.05)。见表3。

  表23068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筛查结果听力筛查

  男

  女

  合计基因突变

  7656132无基因突变153414022936合计161014583068表3306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基因检测结果比较听力筛查

  基因筛查(n)

  合计变异

  正常未通过4313317通过12826232751合计132****30682.4耳聋基因突变的分布

  3068例新生儿中,耳聋易感基因变异132例,阳性率43.02‰,其中GJB2突变79例,阳性率25.75‰;GJB3突变12例,阳性率3.91‰;SLC26A4突变38例,阳性率12.39‰,线粒体12SrRNA突变3例,阳性率1.10‰。见表4。

  表43068例新生儿基因突变的分布突变基因n阳性率(‰)GJB27925.75GJB3123.91SLC26A43812.39线粒体12SrRNA30.983讨论

  耳聋是由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导致的常见感觉性疾病,其中由遗传因素所致耳聋约占50%~60%[1,4]。尽管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普及,并在先天性耳聋患者的早期诊断、发现与干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单纯的听力筛查并不能及时发现迟发型耳聋等出生时未出现听力下降的新生儿[5]。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遗传性耳聋高危人群,从而实施有效的干预和预防。在本研究中,通过对306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筛查出听力初筛不通过和基因突变者445例,总阳性率为14.44%,较单纯听力筛查的检出率高,说明听力筛查和基因检测的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耳聋疾病的检出率。

  目前,已克隆的与耳聋相关的基因有很多,包括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和线粒体基因[6]。很大部分的遗传性耳聋是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7],且耳聋易感基因的变异具有地域差异[8]。GJB2[9]、SLC26A4[10]和线粒体12SrRNA

  基因[11]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GJB2是导致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最常见的基因,约有20%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12]。GJB2基因中235位点C碱基纯合性缺失,会导致移码突变,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13]。SLC26A4基因编码的Pendrin蛋白能够介导氯离子的转运,与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有关。Pendrin蛋白的异常可引起前庭水管及耳蜗结构改变。线粒体DNA(mtDNA)12SrRNA基因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聋有关[14]。mtDNA12SrRNA基因的突变使得患者对此类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本研究3068例新生儿中,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变异132例,阳性率达到43.02‰,其中GJB2和SLC26A4的阳性率分别为25.75‰和12.39‰,提示正常新生儿中GJB2基因、SLC26A4基因突变占有一定的比率。因此,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开展耳聋基因筛查,明确遗传性耳聋高危人群,对降低耳聋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尽管基因筛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听力筛查在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5]。因此,结合新生儿听力筛查与遗传性耳聋易感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联合筛查,对于早期发现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患者和药物性聋高危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6]。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ShenH,DouJ,HanL,etal.GeneticvariationinAPE1genepromoterisassociatedwithnoise-inducedhearinglossinaChinesepopulation[J].InternationalArchivesof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Health,2016,89(4):621-628.[2]郝津生,张亚梅,戴朴,等.耳聋遗传学病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10):579-582.[3]蒋琦,忻蓉,沈学萍,等.2029例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5):509-511.

  [4]韩德民.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2,27(6):290-292.[5]余红,刘丹,杨晶群,等.新生儿听力和常见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实践[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14(2):77-78.[6]孙华贞,王莉.耳聋易感基因与新生儿听力损害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65-168.[7]曲春燕,孙喜斌,晁欣,等.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筛查联合应用的意义[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4,22(6):462-464.[8]柴永川,李晓华,李磊,等.上海地区35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相关耳聋患者常见致病基因的分子诊断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5):437-442.[9]王现蕾,黄丽辉,杜亚婷,等.GJB2基因致聋突变与听力变化研究进展[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41(6):225.[10]WolfA,FrohneA,AllenM,etal.ANovelMutationinSLC26A4CausesNonsyndromicAutosomalRecessiveHearingImpairment[J].Otology&Neurotology,2017,38(2):173.[11]胡鹏,邓忠,谭东辉,等.湖南郴州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12-16.[12]王秋菊.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22(1):21-22.[13]马静,林垦,毛志勇,等.中国云南地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GJB2和GJB3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2):99-103.[14]袁慧军,曹菊阳,郭维维,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12S和16SrRNA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29(6):10-14.[15]唐红剑,黄鑫,刘强和,等.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6,36(2):942-943.[16]章雪芹,魏澄,王栋,等.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73-275.

篇二: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

  

  窑检验医学窑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12月第58卷第35期3163例新生儿十五项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连结静员袁圆1.浙江中医药大学袁浙江杭州王昊2程兆俊1梅瑾2银310008310053曰2.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袁浙江杭州[摘要]目的评估杭州地区新生儿的耳聋基因突变情况袁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进行新生儿十五项耳聋基因筛查的标本袁共3163例遥使用微阵列芯片杂交法对遗传性耳聋相关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袁并用Sanger测序法对有突变位点的样本进行相应确证遥结果在其中单杂合突变型158例袁235delC/299delAT复合突变1例袁235delC纯合突变1例尧176del16/538C>T双突变点突变最高遥本研究丰富了十五项耳聋基因筛查及突变位点携带率流行病学的资料袁为杭州地区耳聋的遗传咨询及预防提供依据遥[关键词]新生儿曰耳聋基因曰突变携带率曰基因筛查曰听力筛查[中图分类号]R76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渊2020冤35-0134-033163例新生儿中袁检测到168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渊检测到171个突变位点冤袁突变基因携带率为5.31%渊168/3163冤袁1例袁1494C跃T突变1例袁1555A>G突变7例遥结论检测的4个基因15个突变位点中袁以GJB2基因235delC位Ananalysisofresultsof15deafnessgenescreeningsin3163newbornba鄄biesLIANJiejing1,2WANGHao2CHENGZhaojun1MEIJin21.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HangzhouHospitalinHangzhouCity,Hangzhou310008,China310053,China;2.PrenatalDiagnosisCenter,HangzhouWomen"s[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mutationofdeafnessgenesamongnewbornbabiesinHangzhouareasoastopro鄄videreferenceforgeneticcounseling.MethodsAtotalof3163casesof15deafnessgenescreeningsamongnewbornchiphybridizationwasusedtodetect15mutationsitesrelatedtohereditarydeafness,andSangersequencingwasusedtoconfirmthesampleswithmutationsites.ResultsAtotalof168deafnessgenemutationcarriers(with171mutationsitesdetected)weredetectedamong3163newbornbabies,withamutationgenecarryingrateof5.31%(168/3163),in鄄babiescarriedoutinHangzhouWomen"sHospitalfromJune2018toJune2019wereretrospectiveanalyzed.Microarraycluding158casesofsingleheterozygousmutation,1caseof235delC/299delATcompoundmutation,1caseof235del1555A>Gmutation.ConclusionAmongthe15mutationsitesofthe4genesdetected,the235delCsiteofGJB2genesitecarryingrates,providingbasisforcounselingonandpreventionofinheritanceofdeafnessinHangzhouarea.[Keywords]Newbornbabies;Deafnessgene;Mutationcarryingrate;Genescreening;HearingscreeningChomozygousmutation,1caseof176del16/538C>Tdoublemutation,1caseof1494C>Tmutation,and7casesofhasthehighestmutation.Thestudyhasenrichedtheepidemiologicaldataof15deafnessgenescreeningsandmutation耳聋是由听觉系统发生病变袁从而引起听力功能障碍遥耳聋最主要的危害是给患者自身生活及与别人的交往带来严重的不便利袁严重者可导致抑郁自闭遥在我国耳聋患者已超过2780万人袁每年有6~8万耳聋新生儿出生袁占新生儿的渊1~3冤/1000袁其中超过60%的新生儿耳聋是遗传因素导致[1]遥因此袁对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显得尤为重要遥有研究显示袁不同地区及不同种族的人群在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携带率上存在着差异[2-3]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杭州[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渊2017KY552冤银的筛查结果袁丰富了杭州地区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率流行病学的资料袁为该地区耳聋的遗传咨询及预防提供参考袁减低出生缺陷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标本袁共3163例袁研究对象监护人签署叶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申请单与知情同意书曳遥按照叶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渊2010版冤曳管理规范和采血常规的要求袁采取新生儿的足跟血进行滤纸干血斑的制备遥地区3163例新生儿的4个耳聋基因15个变异位点通讯作者134CHINAMODERNDOCTORVol.58No.35December202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12月第58卷第35期窑检验医学窑表2新生儿十五项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渊n=3163冤基因GJB2位点176del16299delATIVS7-2A>G1226G>A1975G>C12SrRNAIVS15+5G>A1555A>G1494C>T2027T>A1229C>T1174A>T2168A>G538C>T235delC35delG突变数-83121237124-217154携带率渊%冤0.132.620.380.380.161.170.030.060.130.030.060.030.22--1.2方法1.2.1试剂十五项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盒渊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袁国械注准20173401343冤遥1.2.2检测方法按照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十五项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盒说明要求袁使用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新生儿干血斑中的DNA袁和质控品渊空白样本尧阴性对照品及遗传阳性对照品冤进行PCR扩增遥扩增完成后袁使用微阵列芯片杂交法对标本进行4个基因15个位点的检测[GJB2渊35delG尧235delC尧176del16尧299delAT冤尧GJB3渊538C>T冤尧SLC26A4GJB3SLC26A4渊2168A>G尧IVS7-2A>G尧1174A>T尧1226G>A尧1229C>现突变位点的样本使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确证[4]遥2结果T尧1975G>C尧2027T>A尧IVS15+5G>A冤和线粒体DNA12SrRNA渊1494C>T尧1555A>G冤]遥对基因芯片筛查中出注院其中1例为176del16/538C>T双突变曰1例为235delC纯合突变曰1例GJB2235delC/299delAT复合突变曰1555A>G突变均质突变4例尧异质突变3例在3163例新生儿样本中袁检出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携带者168例渊176del16/538C>T突变1例袁按GJB2突变和GJB3突变各计1次冤袁4个检测的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见表1遥表14个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渊n=3163冤基因GJB2GJB3SLC26A412SrRNA合计n9612531688携带率渊%冤3.040.381.680.255.31现阶段对这4个基因研究较为透彻[6-8]袁其相关的突变基因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10]袁如PCR扩增片段位点所引起的临床诊断已有明确的认知[9]遥同时袁耳聋的Sanger测序尧靶向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以及基于热点突变检测的诊断技术袁如寡聚核糖核酸芯片杂交检测法尧飞行时间质谱法尧Taqman探针法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袁缩短检测时间袁提高结果的准确性袁同时降低检测费用袁进一步加快耳聋基因筛查的推广[11-12]遥随着优生优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袁耳聋基因筛查已经成为新生儿常规的筛查项目袁而新生儿的基因筛查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地区的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情况[13]袁但在杭州地区尚缺乏大样本的耳聋基因筛查注院176del16/538C>T突变1例袁按GJB2突变和GJB3突变各计1次在3163例检测样本中共检出171个突变位点袁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5.41豫渊171/3163冤袁其中单杂合突变型158例袁235delC/299delAT复合突变1例袁235delC纯合突变1例尧176del16/538C>T双突变1例袁1494C跃T突变1例袁1555A>G突变7例袁见表2遥3讨论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新生儿的语言发育袁从而导致由聋致哑袁给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社会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袁而常规听力学筛查无法发现迟发型尧药物敏感性和渐进性耳聋患者袁耳聋基因的筛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4]遥目前已经发现的耳聋基因相关位点已有300多个袁其突变位点的携带在不同及突变位点主要有GJB2渊235delC尧176del16尧299delAT冤尧GJB3渊538C>T冤尧SLC26A4渊2168A>G尧IVS7-2A>G尧1174A>T冤和线粒体DNA12SrRNA渊1494C>T尧1555A>G冤遥的流行病学数据遥在本研究中袁共对3163例新生儿进行4个耳聋基因15个位点的检测袁发现所测出的基因位点的突变携带率为5.41%渊171/3163冤袁其中以占基因突变位点总数的57.89%渊99/171冤和30.41%1643例袁突变基因携带率5.48%渊90/1643冤袁女1520例袁GJB2基因突变携带率最高袁SLC26A4次之袁两者分别渊52/171冤遥同时袁本研究中的3163例新生儿中袁男突变基因携带率为5.33%渊81/1520冤袁男女在携带率上没有差异遥本研究中杭州地区的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携带率与北京尧湖南地区接近[7袁14]袁与贵州尧新疆等少的国家地区存在差异[5]遥在我国袁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13袁15]遥研究中3163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未通过的有165例袁未通过听力初筛率为5.22%[16]袁后期随访确诊3例为先天性耳聋新生儿渊1例基因筛查结果为235delC纯合突变曰1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曰1例耳聋基因筛查正常袁原因不明冤袁即本研究中先天性耳聋发病率为0.95译渊3/3163冤袁略低于指南中渊1~3冤译的发生率遥CHINAMODERNDOCTORVol.58No.35December2020135窑检验医学窑综上所述袁本研究分析杭州地区的3163例新生儿的4个耳聋基因的15个位点的筛查结果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杭州地区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的空缺袁对孕期夫妇的孕前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遥用耳聋基因的十五项筛查进行遗传学检测可以明确耳聋人群中40%的遗传学病因袁再结合家系分析和查体可以诊断95%以上的遗传性耳聋[17]袁故建议备孕夫妇将耳聋基因筛查列入孕前检查的常规检查项目袁通过遗传咨询减少耳聋新生儿的出生率遥有研究显示袁在双方均携带突变耳聋基因的情况下袁通过对其生育进行全程的指导和干预袁可以预防性的减少近1/3~2/5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出生[13袁18]遥耳聋基因筛查对降低遗传性耳聋新生儿的出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袁对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携带者可进行孕前遗传指导和孕期所需进行的耳聋相关的筛查而获得优生儿遥对于携带耳聋突变基因的新生儿袁可根据不同的位点突变类型袁进行相应的处理及预防袁避免听力的减退和聋哑残疾的发生袁还可以指导部分耳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遥如头胎新生儿为遗传性耳聋或耳聋突变基因的携带者时袁二胎孕妇可采用羊水穿刺测序进行耳聋基因的筛查[19]曰如备孕夫妇为相同突变耳聋基因的携带者或一方为携带者另一方为纯合子时袁可采用人工干预袁如辅助生殖中的PGD技术袁获得生育听力正常的子代[20-23]遥总之袁对于耳聋重点在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和治疗袁新生儿及备孕夫妇的耳聋基因筛查可有效地减低先天性耳聋残疾儿的出生袁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遥[参考文献][1]叶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筛查技术专家共识曳专家组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产前筛查与诊断实验室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筛查技术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袁2019袁36渊3冤院195-198.RabionetR袁GaspariniP袁EstivillX.Moleculargeneticsofhearingimpairmentduetomutationsingapjunctiongenesencodingbetaconnexins[J].HumMutat袁2000袁16渊3冤院190-202.杨发达袁巫朝霞袁梁丽笙袁等.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的价值[J].吉林医学袁2019袁40渊8冤院190-202.刘学忠袁欧阳小梅.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袁2006袁4渊2冤院81-89.郭春飞袁金永德袁金玉莲.基因测序在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耳鼻咽喉头劲外科杂志袁2018袁42渊6冤院349-353.KelsellDP袁DunlopJ袁StevensHP袁etal.Connexin26mu鄄tationsinhereditarynon-syndromicsensorineuraldeaf鄄ness[J].Nature袁1997袁387渊6628冤院80.[7][8]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12月第58卷第35期[9][10][11][12][13][14][15][16][17][18][2][19][3][4][5][6][20][21][22][23]龙彦袁马寅婷袁孙媛媛袁等.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北京地区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分布及随访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袁2019袁42渊7冤院552-556.HaiqiongS袁DeniseY袁NaeimehT袁etal.TargetedNext-GenerationSequencingofaDeafnessGenePanel渊Mi鄄amiotoGenes冤AnalysisinFamiliesUnsuitableforLink鄄ageAnalysis[J].BioMedResearchInternational袁2018袁310渊3986冤院1-7.钟泽艳袁陈剑虹袁官志扬袁等.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家庭耳聋易感基因突变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袁2018袁39渊21冤院2669-2672.王国建袁戴朴袁韩东一袁等.基因芯片技术在非综合征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袁2008袁6渊1冤院61-66.任淑敏袁孔祥东袁史惠蓉袁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耳聋基因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袁2019袁36渊4冤院301-305.杨延龙袁谢明水.基因芯片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在产前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袁2019袁27渊4冤院409-411.兰莉袁叶清袁杨可婕袁等.贵州省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袁2019袁17渊4冤院552-557.罗建立袁邱里袁邬洪梁袁等.湖南省9957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筛查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袁2018袁26渊8冤院89-90袁92.陈俞袁赵娟袁皮力东窑库亚西袁等.新疆不同民族耳聋人群耳聋基因常见突变的筛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袁2011袁34渊8冤院850-854.王世媛袁孙晓勉袁陆洋袁等.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袁2017袁28渊2冤院156-159.王秋菊.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要要要中国模式与未来发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袁2014袁28渊22冤院1733-1736.WuN袁HusileH袁YangL袁etal.Anovelpathogenicvari鄄antinOSBPL2linkedtohereditarylate-onsetdeafnessinaMongolianfamily[J].BMCMedicalGenetics袁2019袁20渊1冤院43.NonoseRW袁LezirovitzK袁BatissocoAC袁etal.MutationanalysisofSLC26A4渊Pendrin冤geneinaBraziliansam鄄pleofhearing-impairedsubjects[J].BmcMedicalGenet鄄ics袁2018袁19渊1冤院73.毕青玲袁黄莎莎袁戴朴袁等.耳聋基因的胚胎植入前诊断[J].中华耳科学杂志袁2018袁16渊1冤院80-87.熊文萍袁王秋菊.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及在遗传性耳聋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袁2015袁13渊2冤院273-277.黄钻娣袁凌琴音袁周轶.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听力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袁2015袁渊14冤院94-96.李保英.11774例新生儿尧婴幼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袁2011袁渊10冤院187.渊收稿日期院2019-11-26冤136CHINAMODERNDOCTORVol.58No.35December2020

篇三: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篇四: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

  

  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运用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0例产妇为样本,样本均是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时间段内收集的产妇,首先对所有产妇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然后在胎儿分娩出48小时后进行听力筛查,观察检测及筛查情况。结果:在400例产妇中含有2.50%(10例)经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后结果为阳性;400例新生儿经听力筛查后发现含有1.50%(6例)听力筛查不通过并伴有耳聋基因突变,并含有1.00%(4例)新生儿在随访确诊与听力学诊断联合筛查时存在听力障碍,其中含有0.50%(2例)新生儿为GJB2299-300de1AT突变、SLC26A4919-2A>G突变含有0.25%(1例)新生儿、GJB2235delC突变含有0.25%(1例)新生儿。结论: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更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弥补了临床单一运用听力筛查的不足,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建议推广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听力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新生儿筛查;运用效果

  听力障碍在我国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并且,有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含有0.1%~0.3%的新生儿存在听力障碍,而具有60%的新生儿出现该疾病的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听力障碍作为能够筛查的一种疾病,给予实施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以往,新生儿筛查中通常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1]射等方式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筛查效果,但是,该方式难以筛查出药敏性耳聋以及迟发性耳聋等因素造成的听力障碍,只能筛查出先天性听力障碍,因此,随着临床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已逐渐应用临床上,效果显著。基于此,本章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时间段内收集的40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分析了听力筛查结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运用效果,其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400例产妇为样本,样本均是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时间段内收集的产妇。400例产妇中年龄值所属跨度为22~36岁,均数值(28.67±2.36)岁,孕周值所属跨度为38~42周,均数值(40.32±0.36)周,含有214例男性新生儿,含有186例女性新生儿,体重值所属跨度为2.56~4.69kg,均数值(3.62±0.32)kg。

  1.2方法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首先采集2~3ml产妇的静脉血,然后在采用Bio-Rad聚合酶链反应仪器和TAKARA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进行基因检测,即首先对产妇DNA进行提取,然后作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待到反应扩大以后,在95℃的情况下进行变性5分钟变性处理后冰浴3分钟,再将其置入到杂交缓冲液中,并

  联合杂交缓冲液一起置入到芯片的微阵列中封盒,最后将其放入在50℃的水中1小时,取出拆盒,洗涤芯片并干燥,完成杂交反应,随后对芯片进行扫描,观察结果并进行诊断。

  听力筛查:首先在新生儿分娩出48小时后对其以耳声发射法以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听力筛查,主要采用的检查仪器包括AYR自动化筛查仪、AccuscrccnPRO(丹麦)手持型耳声发射仪、MAICOMB11(德国)听力筛查仪;然后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则需要在新生儿出生42天后再进行听力复查,如若复查仍然未通过,则需要通知家属在新生儿出生3个月后进行听力学诊断,以此来确诊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1.3观察指标

  记录400例产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统计4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2、结果

  2.1400例产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400例产妇经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后显示阳性2.50%(10例),如表1所述。

  表1400例产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相关基因

  SLC26A4突变位点

  919-2A>G阳性

  2阳性率

  0.52168A>GGJB2176del16GJB3538C>T32210.750.500.500.2535delG100.250.00线粒体12SrRNA1494C>T

  1555A>T2.24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400例新生儿经听力筛查后发现含有1.50%(6例)听力筛查不通过并伴有耳聋基因突变,并含有1.00%(4例)新生儿在随访确诊与听力学诊断联合筛查时存在听力障碍,其中含有0.50%(2例)新生儿为GJB2299-300de1AT突变、SLC26A4919-2A>G突变含有0.25%(1例)新生儿、GJB2235delC突变含有0.25%(1例)新生儿。

  3、讨论

  听力障碍是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不仅会影响新生儿的成长发育,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的负担。并且,有研究数据显著,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与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且具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除此之外,宫内感染、Apgar评分较低等因素也会导致新生儿的听力衰退,从而引起听力障碍,因此,给予新生儿开展早期听力筛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听力筛查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不仅漏诊率较高,而且,新生儿在分娩48h后筛查不通过时则需要在分娩42天后进行复

篇五: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篇六: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

  

  听力筛查不合格新生儿的常见耳聋基因检测

  李天洁;梁建梅;王向东;王清泽;封纪珍

  【摘

  要】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探讨耳聋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PCR法对42d复筛耳声发射技术(OAE)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检测不合格的134例新生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235delC、299-300delAT),SLC26A4(IVS7-2A>G、2168A>G)和mtDNA12SrRNA(1555A>G、1494C>T)检测.结果:发现22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16.42%,其中含2例235delC纯合突变、10例235delC杂合突变、1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IVS7-2A>G纯合突变、6例IVS7-2A>G杂合突变和1例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结论:耳聋基因检测有助于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早期诊断及干预,临床开展该检测项目意义重大.%Objective:ToanalyzethemutationsofcommondeafnessgenesinthenewbornsfromShijiazhuangCitywhofailedtopassthehearingscreening,soastoexplor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deafnessgenesdetection.Methods:134newbornswhofailedtopassthehearingscreeningofOAEandAABRwhen42daysweretestedthecommongenesrelatedwithdeafness,includingGJB2(235delC,299-300delAT),SLC26A4(IVS7-2A>G,2168A>G)andmtDNA12SrRNA(1494C>T,1555A>G).Results:22infantscarriedmutations,andthecarrierratewas16.42%.Therewere2homogeneousand10heterozygousmutationsof235delC,andone235delC/299-300delATcompoundheterozygous.Also,therewere2homogeneousand6heterozygousmutationsofIVS7-2A>G,andoneIVS7-2A>G/2168A>Gcompoundheterozygous.Conclusions:Thetestof

  commondeafnessgenesishelpfultodiagnoseandinterventearlythesensorineuraldeafnessinchildren,suggestingitsimportantclinicalsignificance.

  【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3页(P454-456)

  【关键词】听力检查;基因;突变;聋;听力障碍;婴儿,新生

  【作

  者】李天洁;梁建梅;王向东;王清泽;封纪珍

  【作者单位】050081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石家庄市平安医院功能科;辛集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050081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

  【正文语种】中

  文

  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1‰~3‰[1],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之一。新生儿听力筛查旨在尽早发现有听力损失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干预,从而使语言发育不受损害。然而迟发型和部分基因缺陷导致的耳聋并不一定在新生儿期表现出来,对新生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诊断可以弥补听力筛查的不足[2],现总结分析石家庄市134例听力筛查不合格的新生儿的基因检测结果,探讨听力筛查与常见耳聋基因检测间的关系,阐明耳聋常见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1.1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后42d复筛耳声发射技术(OAE)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检测双耳或单耳不合格的134例新生儿,无耳聋家族史。

  1.2仪器与方法

  听力筛查:新生儿出生后3d应用丹麦MedsenAccuscreen筛查仪进行OAE和AABR听力筛查,仪器显示结果为“pass”或“refer”,初筛不合格者需在42d进行复筛,初筛和复筛均未通过者纳入研究对象。耳聋基因:新生儿出生后3d采足跟血3滴滴到专用滤纸片上自然晾干,每个血斑直径不小于8mm,应用荧光PCR法对遗传性耳聋常见突变基因GJB2(235delC、299-300delAT),SLC26A4(IVS7-2A>G、2168A>G)和mtDNA12SrRNA(1555A>G、1494C>T)进行检测。

  2.1基因检测结果134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有22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16.42%(22/134),远高于正常人群常见耳聋基因6位点总携带率3.2%[3]。主要涉及GJB2基因(含2例235delC纯合突变、10例235delC杂合突变、1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和SLC26A4基因(2例IVS7-2A>G纯合突变、6例IVS7-2A>G杂合突变和1例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杂合或纯合突变携带者样本均行Sanger测序得以验证,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吻合率达100%。听力筛查不合格的新生儿各突变位点携带率见表1。

  2.2确诊与随访结果134例新生儿均告知于3个月龄时来院进行常规听力诊断及随访,携带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的新生儿被确诊为中度耳聋,携带235delC纯合突变、IVS7-2A>G纯合突变和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的5例新生儿被确诊为重度耳聋。听力学诊断及随访结果见表2。其余16例携带杂合突变的新生儿被确诊为听力未见异常,并保持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的听力检测。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已形成了听力普遍筛查、系统追踪随访、障碍早期诊断和听力语言早期干预的多学科协作体系,并建立了初筛、复筛、诊断和干预这样一套完整的程序[4]。但常规听力筛查仍不能检出所有的先

  天性耳聋患儿,部分无出生即聋表现的迟发型耳聋和药物型耳聋会被漏筛掉,有时即便听力筛查不合格却无法明确病因,耳聋常见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既可以检出通过听力筛查的潜在耳聋患儿也可以从基因水平明确部分耳聋病因,从而有效避免迟发型耳聋和药物型耳聋的发生,对于病因明确耳聋的治疗与干预做出正确指导。

  本文通过总结134例听力筛查不合格的新生儿的常见基因诊断结果,发现有22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16.42%,主要涉及GJB2基因(含2例235delC纯合突变、10例235delC杂合突变、1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和SLC26A4基因(2例IVS7-2A>G纯合突变、6例IVS7-2A>G杂合突变和1例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说明基因突变是遗传性耳聋的重要病因之一,也说明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较mtDNA12SrRNA基因突变频率高。

  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共计16例杂合突变携带者虽然听力筛查不合格,但3个月龄常规听力诊断结果正常且后期随访家长均反映其对声音反应良好,推测可能是因新生儿外耳道积存着胎脂或羊水等导致的“不合格”假阳性结果,但有些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呈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下降[5],SLC26A4基因突变更是迟发型耳聋的典型代表,因曾有单纯IVS7-2A>G杂合突变也有中度学语后和重度学语前致聋的报道[6],所以对这些杂合突变携带者应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听力检测以达到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干预的目的,并保持随访至成年。对于携带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的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头部外伤、不用力憋气、擤鼻或咳嗽,远离噪声,一旦发现听力变化及时就诊[7]。

  本研究中听力筛查不合格的4例携带纯合突变的新生儿均被确诊为重度耳聋,2例IVS7-2A>G纯合突变患儿的颞骨CT均示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张,其中1例还伴有右耳耳蜗发育不全,经检测该4对父母双方均为新生儿相应突变基因位点的杂合携带者,因此再次怀孕时应行耳聋常见基因产前诊断,有效避免耳聋患儿的出生。

  因同一基因上的双杂合或多杂合突变会产生叠加效应[8],故1例235delC/299-300delAT和1例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听力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障碍。目前本研究中的6例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均佩戴了助听器且听力效果良好,据报道携带GJB2基因突变的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适于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效果满意[9],如果杂合携带者出现迟发型耳聋的情况,基因诊断则有助于为耳聋患者制定最适治疗方案。

  将22例携带突变的新生儿父母召回进行相应突变位点检测,确定了突变皆由父亲或母亲遗传而非新生突变。4例纯合突变患儿的父母均为相应突变位点的杂合携带者;2例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父母分别为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杂合突变携带者,患儿则是同时将父亲和母亲的突变位点继承;16例携带杂合突变的新生儿其突变位点也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遗传而来。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因此建议该22对父母去上级医疗机构进行相应突变基因的全序列分析,查找该基因上是否存在其他罕见位点突变,为再次生育时进行产前诊断奠定基础。同时,患儿也应进行突变基因的详细检测,以明确更多的突变,在以后婚育时可有效避免耳聋患儿的出生。

  综上,本研究分析了听力筛查不合格的新生儿的常见耳聋基因检测情况,常见耳聋基因诊断有助于明确听力筛查不合格的原因,有助于为耳聋患者制定治疗、康复方案,有助于指导耳聋患者婚配、生育,从而有效降低耳聋患儿的出生率,减少因聋致哑的发生率。

  【相关文献】

  [1]KralA,O′DonoghueGM.Profounddeafnessinchildhood[J].NEnglJMed,2010,363(15):1438-1450.[2]王秋菊.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悄然的革命[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16(2):83-88.

  [3]周怡,刘海红,郝津生,等.15343例新生儿耳聋基因普遍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4,12(2):109-112.[4]赵亚茹,宋亮亮.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的基因诊断[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1):790-791.[5]韩德民.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2,27(6):290-292.[6]DaiP,YuanY,HuangD,etal.MolecularetiologyofhearingimpairmentinInnerMongolia:mutationsinSLC26A4geneandrelevantphenotypeanalysis[J].JTranslMed,2008,6:74.

  [7]封纪珍,李天洁,莫中福,等.6945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方式调查[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4):293-295.[8]封纪珍,李天洁,王丽萍,等.石家庄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19):1676-1679.[9]蔡超婵,黄莎莎,高雪,等.GJB2相关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聋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3):972-974.

篇七: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

  

  耳聋基因检测

  中国耳聋现状

  2006年中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高达8000多万,听力语言残疾者达2780万人,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人并以每年新增3万聋儿的速度在增长。

  3月3日是我国“爱耳日”。2011年(第12次)“爱耳日”的主题是“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中国新生儿耳聋现状

  先天性耳聋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常见致残性疾病之一,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新生儿中双侧先天性耳聋发生率约在1-3‰,在目前可筛查的出生缺陷中发病率最高,以我国每年出生19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大约要新增2万至6万名。

  目前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证明,早期发现、诊断和早期干预康复,90%以上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可以获得正常交流的能力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耳聋分类

  按发病原因分为:遗传性耳聋(占50-60%)和非遗传性耳聋

  根据病变部位分3类: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型耳聋

  根据发病时间分:先天性和迟发性耳聋

  根据有无伴发疾病:综合症(占1/3)和非综合征性(占2/3)耳聋

  以语言功能发育程度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

  耳聋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8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0%-20%性连锁遗传:1%-2%线粒体基因突变:主要是母系遗传

  耳聋致病基因

  目前已鉴定的相关基因至少44个

  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是GJB2(connexin26),碱基缺失与先天性中至重度耳聋有关,位于13q11-12SLC26A4(PDS),突变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有关,位于7q22-31.112SrRNA,突变与药物性耳聋有关,位于mtDNA干预措施

  GJB2耳聋:电子耳蜗移植(重度耳聋),进行早期听力恢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不适合剧烈体育活动,一旦头部受伤,就可能引起听力突然下降

  线粒体基因突变者:用药警示,避免氨基糖苷类药物

  新生儿听力筛查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管理办法”中就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耳声发射法(TEOAE)和听觉诱发电位(ABR),对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1-3天内进行听力初步筛查,若未通过则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若仍未通过则应待患儿3个月大到相关诊断中心或耳鼻咽喉科采用听觉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等技术进行确诊。若患者诊断为听力下降,应在出生后6个月再次诊断,经两次诊断最终确诊后应马上采取医学干预措施。

  对听力有障碍的婴幼儿,宜采用配戴助听器、语言训练等早期干预治疗;对完全听力丧失的婴儿应选择电子耳蜗植入手术。聋哑儿童宜及早上聋哑学校进行专门教育,包括听觉语言的训练。

  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常用耳声发射(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国际公认,客观测听。

  OAE:声波传入内耳的逆过程,即产生于耳蜗的声能经中耳结构再穿过鼓膜,进入耳蜗的外毛细胞,然后由外毛细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记录得到。耳声发射与内耳功能密切有关。

  ABR:又称脑干诱发电位,是短声(Click)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的由听觉通路传导的电位活动,通过测量波形、波幅和潜伏期,分析脑干的功能和听力受损的程度。

  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检查(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

  医生在耳道放置耳塞,记录反射

  优点:安全、无创、便捷、有效,测试两耳仅需要10分钟,是目前最常见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之一。

  缺点:存在一定假阳性率。新生儿至少需要经过3次筛查才能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ABRABR: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功能

  ABR通不过,听觉通路可能有问题,需要复筛或转诊

  判断听力状况和病变部位

  检查时需要吃安眠药,费用高,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操作相对繁琐,每例测定时间需40分左右

  华大耳聋基因位点检测

  华大基因临床检验中心针对中国人群中常见的耳聋基因突变热点进行检测,也可根据需要加测其他位点,费用比目前的市场价(一千元)低很多,报告发送时间为5个工作日。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

  及早发现耳聋患者并明确病因

  及早发现聋病易感基因携带者

  对线粒体基因突变患儿,有临床用药警示作用;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给予生活指导,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撞击;对重度耳聋患者配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移植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降低我国先天性听力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耳聋基因检测应用领域

  耳聋患者病因学普筛

  药物性聋高危人群筛查

  正常夫妇生育前普筛

  生育指导:对耳聋患者、聋哑人亲属家庭

  新生儿听力筛查

  目前商业化的耳聋基因检测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301医院和博奥生物联合推出)

  每份1000元左右,一般10个工作日发报告

  已拿到国家药监局批号

  已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医疗器械证书

  检出致病突变的可能是约29%,能确诊大概占1/250,检测出耳聋患者大多是携带一个突变,难以确诊

  血样采集

  采集血液前准备

  填写采血卡和登记采血个案,必须将新生儿及采血信息完整而准确地填在采血卡上,特别是所提供的联系地址和电话必须是有效的。

  准备一次性采血针、75%酒精、无菌棉签、无菌手套等。

  确定新生儿出生72小时且充分哺乳6次。

  采集足跟血(对新生儿)

  用75%酒精棉签消毒针刺部位,待酒精挥发干净后,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

  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从第二滴开始取血,分别充满3个血圈。

  血样保存

  血样采集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4h送检。未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装于特制塑料袋内放置冰箱2~8℃保存,7d之内送检。

  血样干燥时间以4-6h为佳,避免潮湿及直接日光照射;不得将血样放置暖气上烘干;不得将未晾干的血样重叠放置,以免相互污染。

  如果血样保存不妥,使血样固化于滤纸上,则实验中无法全部洗脱被测物,导致患儿出现假阴性结果。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

  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

  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2)

  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

  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

  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

  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6)

  饮食水机、灯具、打印机、传真机、文具柜等摆放要整齐,保持表面无污垢,无灰尘,蜘蛛网等,办公室内电器线走向要美观,规范,并用护钉固定不可乱搭接临时线。7)

  新进设备的包装和报废设备以及不用的杂物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予以清除。3.

  个人卫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

  2)

  下班后要整理办公桌上的用品,放罢整齐。

  3)

  禁止在办公区域抽烟。4)

  下班后先检查各自办公区域的门窗是否锁好,将一切电源切断后即可离开。

  5)

  办公室门口及窗外不得丢弃废纸、烟头、倾倒剩茶。

  4.总经理办公室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2)

  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

  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

  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三、检查及考核

  每天由领导检查公共区域的环境,如有发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罚10元/次。

篇八: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

  

  965例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王莹;关兵;叶实明;徐丽;常玲美;于爱民

  【摘

  要】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universalnewbornhearingscreeningfordeaf‐nesspredisposinggenesinnewborns.MethodsAtotalof965newbornsatSubeiHospitalinYangzhouweretakenbloodsamplesatheelandreceivedfordeafnesspredisposinggenesscreening.Themostcommondeafnessgenesweredetectedbygenesequencing,includingmt12SrRNAc.1555A>G,c.1494C>T,GJB235delG,167delT,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delAT,SLC26A4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GJB3538C>T,547G>A.Atthesametime,allinfantsreceivedhearingscreening.Otoacousticemission(OAE)wasusedasthefirststepscreening,andOAEcombinedwithauto-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detectionwereusedasthesecondstepscreening.ResultsFifty-threecases(5.49%)hadpartialgenemutation,onecaseof12SrRNAgenemutation,33casesofGJB2genemutation,18casesofSCL26A4genemutation,onecaseofGJB3genemutation.Of965cases,28casesfailedtopasshearingscreeningwhile18casesdidnotpassrescreening.Therewere10casestakingaudiologicaldi‐agnosisattheageofthreemonths.Sixcaseswereconfirmedwithhearingloss.Therewere905casespassedthehearingscreeningandgeneticscreening,11failedbornhearingandgenescreening.ConclusionThatthe

  newborngenescreeningwasaddedintothehearingscreeningcanbehelpfultofindoutthedeafnesspredisposinggenesanddrug-inducedorlate-onsethearingloss.%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后3~5天的965例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耳聋易感基因[线粒体12SrRNAc.1555A>G、c.1494C>T,GJB2基因35delG、167delT、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基因538C>T、547G>A,SLC26A4(PDS)基因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

  C、2027T>A、2162C>T、2168A>G]的位点检测;同时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DPOAE),复筛采用筛查型OAE结合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分析两种筛查的结果。结果965例中53例(5.49%)存在耳聋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线粒体12SrRNAc.1555>G突变,33例为GJB2基因突变,18例为SCL26A4基因突变,1例为GJB3基因突变;听力初筛未通过28例,复筛未通过18例,10例在3月龄时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6例新生儿听力损失。965例中,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均通过905例,均未通过11例,听力筛查通过但基因筛查未通过42例,听力筛查未通过但基因筛查通过7例。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发现单纯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部分药物性聋和迟发性聋患儿。

  【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248-251)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

  【作

  者】王莹;关兵;叶实明;徐丽;常玲美;于爱民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扬州225001;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扬州225001;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64.04据统计,每年有近126000~500000的婴儿听力受到损害,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1]。60%的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2]。迄今为止,已有114个耳聋基因位点被报道,40多个耳聋基因被克隆[3]。部分因基因缺陷导致的先天性听力损失患儿在出生早期可能无表现。随着聋病基因诊断技术的开展与应用,2007年王秋菊等[4]在进行了大规模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理念。随后部分城市已开始试点实施,意在早期发现迟发性聋患儿,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目标。本研究以96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聋病易感基因检测,进一步探讨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进行听力筛查的965例正常分娩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6例,女509例。本研究获得苏北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新生儿筛查之前,家长均被详细讲解和告知听力和基因筛查的相关知识,理解同意后填写知情同意书。

  1.2听力筛查方法

  听力初筛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DPOAE),复筛采用筛查型

  DPOAE结合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初筛于出生后3~5天进行,复筛于出生后42天进行。初筛在新生儿双侧外耳道清理后进行,测试时f1、f2强度分别为65、55dBHL,测试4个频率(范围2~5kHz),信噪比≥7dB,以4个频率中3个以上通过为筛查通过标准。复筛OAE方法同前,AABR由系统自动判定测试结果是否通过。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生后三个月时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

  1.3聋病易感基因筛查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3~5天内采集足跟血作为提取基因组DNA的血样,送到华大基因实验室进行耳聋易感基因的线粒体12SrRNAc.1555A>G、c.1494C>T,GJB2基因35delG、167delT、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基因538C>T、547G>A,SLC26A4(PDS)基因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的位点检测,检测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并用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5]。任何一个位点有突变均被视为“未通过”,即筛查结果阳性。

  1.4随访

  将听力筛查和基因筛查结果以短信、电话或邮件形式通知家长,对未通过新生儿重点随访,定期对其听力、语言发育情况及干预情况等进行随访及防聋指导。

  2.1听力筛查结果965例新生儿中,937例通过听力初筛,初筛通过率为97.10%(937/965);28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均进行了复筛,18例未通过(1.87%,18/965),其中左、右耳未通过各2例,双耳未通过14例。

  2.2聋病易感基因致病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965例中53例新生儿存在耳聋易感基因的突变,总体阳性率为5.49%(53/965)。

  2.2.1线粒体12SrRNA基因筛查结果965例中1例为12SrRNAc.1555A>G阳性,为致病突变,致病突变率为0.10%(1/965),该例听力初筛、复筛双耳均

  通过。

  2.2.2GJB2基因筛查结果33例为GJB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2%(33/965),其中28例为GJB2235delC杂合突变,1例为GJB2299_300delAT杂合突变,这29例中25例听力初筛双耳通过,4例复筛双耳未通过;其余4例中2例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1例为GJB2235delc&299_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GJB2176_191de116&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均为致病突变,致病突变率为0.41%(4/965),这4例听力筛查双耳均未通过。

  2.2.3SLC26A4基因筛查结果16例为SCL26A4IVS7-2A>G杂合突变,1例为SLC26A42168A>G杂合突变,1例为SCL26A41226G>A杂合突变,突变率为1.87%(18/965),这18例中1例听力复筛左耳未通过,1例右耳未通过,16例听力初筛双耳通过。

  2.2.4GJB3基因筛查结果1例为GJB3538C>T杂合突变,听力筛查通过。

  2.3听力与聋病基因联合筛查结果965例中,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均通过的有905例,均未通过的有11例,听力筛查通过但基因筛查未通过的有42例,听力筛查未通过但基因筛查通过的有7例(表1)。

  2.4听力学诊断结果18例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中10例在3月龄时进行了听力学诊断,其确诊结果见表2。复筛未通过者失访8例,耳聋基因筛查结果1例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1例为GJB2235delc&299_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GJB2176_191de116&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5例正常。

  先天性听力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0.1%~0.3%,每年新出生的聋儿接近2.3万(不包括迟发性聋及药物性聋),均以中重度及极重度聋为主[6]。早期发现和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聋的目的是及早干预,使之获得最佳的听力与言语发育时机。有文献报道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灵敏度约为99.51%,特异性为68.65%[7],ABR的敏感性为100%,特异

  性为94%~99.1%不等[8],所以目前耳声发射结合听性脑干反应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听力筛查方式[9],但此方法仍会漏诊一些迟发性聋及药物性聋患儿。本组965例新生儿中,28例初筛未通过,18例未通过复筛,最终确诊6例先天性听力损失,也说明了OAE和AABR联合筛查的有效性。

  某些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可导致先天性听力损失,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早产、脑外伤、出生前或出生后感染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迅速发展,耳聋的遗传因素已逐步被确定,从遗传学的角度能解释50%以上的重度先天性聋[10]。文献报道[3]线粒体12SrRNA、GJB2、GJB3、SLC26A4基因为我国最常见的引起耳聋的突变基因。因此,本研究在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同时对这四个基因进行了重点筛查。GJB2基因是引起非综合型聋最常见的致病基因[10],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是我国耳聋患者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中国耳聋人群中13%~26.7%由GJB2突变导致,235delC是GJB2最常见的突变[3]。本研究发现2例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1例为GJB2235delc&299_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GJB2176_191de116&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均为致病突变,这4例新生儿出生时即表现为中度-重度聋,且听力筛查初筛与复筛均未通过,说明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可以相互印证。经询问家族史,1例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的患儿母亲出生时即为耳聋患者,该患儿家长有再生育的打算,遂对患儿的父母均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母亲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父亲为GJB2基因c.235delC杂合突变,生育正常听力儿童的概率为25%,因此建议其父母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可行产前耳聋基因检测,避免再孕育聋儿;其余患儿家族中无耳聋患者。235delC在正常人群中其携带率为1%~2%[11],在中国,常见GJB2基因突变位点有235delC、176del16、299delAT[12]。本研究中有29例为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其携带率为3.01%(29/965),其中25例初筛通过,说明正常新生儿中GJB2突变者占有一定的比例。

  迄今为止SLC26A4基因被认为是仅次于GJB2突变引起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遗传学病因。SLC26A4基因与前庭水管扩大及Pendred综合征密切相关。SLC26A4基因突变患者在出生时可不表现为听力损失,而在头部震荡外伤或感冒后出现听力损失。国内研究发现,92.1%的大前庭水管患者存在SLC26A4基因的突变[13]。SLC26A4基因杂合携带与GJB2基因的杂合携带不会致病,但日后与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携带者婚配时,其后代有25%的可能发生听力损失,对于此类携带者应给与追踪随访,并在婚配前及怀孕时予以适当的干预,可避免耳聋患儿的出生。本组新生儿中发现18例为SCL26A4基因杂合突变,占总筛查人数的1.87%(18/965),仅次于GJB2的突变携带率,此18例均无耳聋家族史,其中16例通过了听力筛查,需对其进行随访,防止迟发性聋的发生。

  线粒体DNA突变为母系遗传,与药物性聋相关,线粒体12SrRNAc.1555A>G、c.1494C>T为两个常见突变位点,有此类基因突变的患者禁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以防“一针致聋”。本研究中1例新生儿为12SrRNAc.1555A>G阳性,为致病突变,出生时听力正常,双耳听力筛查均通过,已告知患者家属该患儿将来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从而避免出现药物性聋。经询问家族史,该患儿的母亲为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患者,通过家系分析,可对家系中尚未发病的母系家庭成员予以预警,进行宣教,是一种有效的前瞻性防聋策略。

  GJB3基因能导致常染色体显性或者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该基因最初被发现在中国患者中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antosomaldominantnon-syndromicsemsorineuralhearingloss,DFNA),其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与高频听力损失有关,其复合杂合突变423-425delATT和423A>G能导致隐性非综合征型聋[14],该基因在正常人群中突变频率较小,本研究发现1例为GJB3538C>T杂合突变,其听力筛查结果正常,需要定期随访。

  本研究中,18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中,有7例基因筛查未见异常,可能与目前仍有部分耳聋基因未被确定及检测手段的局限性有关。目前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只能够诊断出60%~80%遗传性聋的准确致病基因[15,16]。基因筛查异常但听力筛查通过的有42例,一方面与某些突变为非致病突变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迟发性聋有关,均需加强随访,监测听力。

  本研究所采用的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检测位点多、覆盖率高、通量高、检测周期短、准确率高、成本低等优点[5],能够达到临床对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发现部分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药物性聋和迟发性聋患儿,但目前仍有部分耳聋基因未被确定,且当前的检测手段还难以普查到已发现的所有耳聋致病基因,故基因筛查不能替代听力筛查。李隽等[17]认为单纯通过听力筛查会遗漏相当一部分潜在的耳聋及耳聋高危儿,本研究965例新生儿中发现线粒体12SrRNA、GJB2、GJB3和SCL26A4四个聋病易感基因突变位点阳性率为5.49%,高于听力复筛未通过率1.87%,证实了这一观点。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套更加完善的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检测的筛查模式。

  【相关文献】

  1OkhakhuAL,IbekweTS,SadohAS,etal.NeonatalhearingscreeninginBeninCit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ediatricOtorhinolaryngology,2010,74:1323.2韩德民,戚以胜,黄丽辉.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168.3刘学忠,欧阳小梅,DeniseYan,等.中国人群遗传性耳聋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81.4王秋菊,赵亚丽,兰兰,等.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实施方案与策略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809.

  5曾云,姜丹,冯大飞,等.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2:985.6许政敏,沈晓明,孙晓明.上海地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回顾与展望[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277.7贺鹭,曲成毅,孙喜斌.应用耳声发射技术对48041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汇总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1):21.8StewartDL,MehlA,HallJW,etal.Universalnewbornhearingscreeningwithautomat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multisiteinvestigation[J].JPerinatol,2000,20:S128.9卜行宽,莫玲燕,黄丽辉,等.2004年国际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会议侧记[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702.10MortonCC.Genetics,genomicsandgenediscoveryintheauditorysystem[J].HumMolGenet,2002,11:1229.11HuculakC,BruyereH,NelsonTN,etal.V37Iconnection26alleleinpatientswithsensorineuralhearingloss:evidenceofitspathogenicity[J].AmJMedGenetA,2006,140:2394.12DaiP,YuF,HanB,etal.GJB2mutationspectrumin2063Chinesepatientswithnon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J].JTranslMed,2009,7:26.13李军.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2455例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3,33:276.14LiuXZ,XiaXJ,XuLR,etal.Mutationsinconnexin31underlierecessiveaswellasdominantnon-syndromichearingloss[J].HumMolGenet,2000,9:63.15戴朴,于飞,康东洋,等.线粒体DNA1555位点和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769.16GardnerP,OitmaaE,MessnerA,etal.Simultaneousmultigenemutationdetectioninpatientswithsensorineuralhearinglossthroughanoveldiagnosticmicroarray:anewapproachfornew-bornscreeningfollow-up[J].Pediatrics,2006,118:985.17李隽,历建强,王智楠,等.678例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419.

篇九: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的意义

  我国科学家1998年成功克隆了人类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疾病基因GJB3。近年研究证实,先天性颞骨畸形(主要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SLC26A4基因突变显著相关。国内耳聋遗传资源收集网络调查研究表明,GJB2突变最为常见,其次是SLC26A4突变,前者突变检出率为21%,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5%;后者突变检出率约15%,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2%。迟发性显性遗传性聋患者虽然出生即携带致病突变,但幼年时听力可完全正常,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听力减退,进行性加重。

  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耳聋基因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线粒体DNA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等。耳聋基因筛查对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线粒体DNAA1555G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耳聋有关;GJB2基因被认为我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患儿GJB2基因阳性,应考虑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可能性;PDS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PDS全序列扫描可作为分析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客观指标;还有比较常见的GJB3基因的538C>T为目前已知可诱发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基因的538C>T纯合突变,提示目前已经耳聋或以后发生耳聋的机率非常大;而GJB3基因的538C>T杂合突变,提示以后可能发生耳聋或不发生耳聋的可能性均存在,因此需要长时期听力监测。必须强调指出,目前的耳聋基因检测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影响因素多,临床意义有限,某个项目一次或多次的检测值异常并不一定能得出耳聋病因的肯定;..

  .性结论。而且,耳聋基因检测只是提示在耳聋病因中占很少数的先天性或遗传性聋的可能性,对在耳聋病因中占大多数的后天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聋诊断仅具有排除性诊断方面的参考意义。

  由于耳聋基因在正常人群中也有较高的携带率,如GJB2、SLC26A4突变在听力正常人群中携带率均为3%,线粒体DNA1555和1494突变携带率约为1/300,听力正常的育龄夫妇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的几率为6.3%。因此我们认为在有生育要求但无耳聋家族遗传史的听力正常育龄夫妇中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在此基础上对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这一前瞻性防治策略将阻止较大比例的先天性隐性遗传性耳聋的出生,其意义远远大于对已生育聋儿的正常夫妇进行耳聋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从根本上为预防遗传性耳聋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因此耳聋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真正达到提高人口质量,优生优育的目的。

  一、预防避免耳聋发生或通过及时治疗延缓听力下降

  药物性耳聋密切相关的母系遗传线粒体DNA12SrRNA突变相关性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这就是在携带此突变的个体中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以导致或者加重耳聋的原因。如果携带该突变的个体通过基因检测预知自己和家族成员携带这种突变,避免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则完全可以避免耳聋的发生,这也正是耳聋基因检测的意义所在。不仅为聋人明确病因,还要为耳聋易感个体提供个体化的遗传咨询和预防措施。

  另外一种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延缓听力下降的耳聋类型是由;..

  .SLC26A4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此类耳聋的特点是出生时听力多正常,生长过程中听力在诱发因素的刺激下呈波动性的下降,最终发展成重度耳聋或全聋。此类聋人一般在首次或多次听力下降发生后才会就诊,对于此类听力下降可以按突发性耳聋进行挽救性治疗,治疗及时的情况下部分患者听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后还要对患者进行预防听力下降的指导,如避免头外伤、剧烈体育运动、禁止倒立、预防感冒、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和擤鼻等。在新生儿,如果通过基因筛查发现并通过颞骨CT证实个体患有大前庭水管后,则可以对其家长进行预防指导。

  二、致聋基因诊断技术对婚配的指导与干预

  致聋基因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DNA检测,发现是否有致聋基因,从而明确病因,对耳聋的再次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意义。目前研究表明,耳聋患者中约50%的耳聋为遗传性耳聋。GJB2是导致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最常见的基因,在我国约有21%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其次为PDS基因(即大前庭导水管,在我国接近20%)和线粒体DNAA1555G突变(1%~2%)。确诊为遗传性耳聋的患者,如果在择偶时避免选择与自己相同致聋基因的聋哑人,就可以有效降低生育聋儿的风险率。举例来说,目前约21%的耳聋者是上面所提到的GJB2相关性耳聋,如果这21%里的耳聋者相互之间婚配,即双方都是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那么他们生育的下一代100%是聋儿;如果GJB2相关性耳聋者从余下的80%耳聋者(即非GJB2相关性耳聋者)中选择配偶的话,那么生育聋儿的风险性将大大降低。在这里,;..

  .相同耳聋基因耳聋者的婚配可以比喻为近亲结婚,因此应该是要尽量避免的。目前的致聋基因诊断技术可以为大约60%遗传性耳聋患者做出病因诊断,诊断结果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择偶,从而有效减少聋儿的出生。

  三、致聋基因诊断技术对生育的指导与干预

  遗传性耳聋是指来自父母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引起听力下降,父母至少有一方为耳聋基因携带者。均携带隐性遗传耳聋基因的父母,再生育聋儿的风险有25%,显性遗传耳聋再生育则具有50%的风险。我国每年出生聋儿约3万,约有30万对生有一个聋儿的育龄夫妇面临再次生育另一个聋儿的风险,而且生育了一胎先天性聋儿的夫妇本身就是生育聋儿的高危夫妇,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发生耳聋的准确病因并需要相应的产前诊断技术来确保再次生育成功。耳聋基因诊断则可以在60%左右的育有遗传性耳聋患儿夫妇再生育计划中发挥作用,保证第二胎不具有导致耳聋的同样缺陷基因,为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提供确实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致聋基因诊断技术对正常家庭亦有同样作用。因为研究发现,GJB2和PDS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的高发病率是有其遗传学基础的,如GJB2基因突变的正常人群携带率在西方为3%左右,而在东亚人群可能为2%左右,研究发现我国人群为3%。也就是说正常人群同样有风险生育出GJB2和PDS耳聋的孩子。这样的话,我们建议有生育要求的夫妇都能进行常见致聋基因突变的筛查,若发现双方均带有相同的突变耳聋基因,对他们的生育要进行全程的指导和干预,这样就可以;..

  .预防性的减少近1/3-2/5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出生。

  ;..

推荐访问:新生儿听力基因检测为阳性 阳性 新生儿 听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