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闽南民间工艺中设计材料源于情感叙事需求的创意方法探究

闽南民间工艺中设计材料源于情感叙事需求的创意方法探究

时间:2022-03-10 10:27:26 浏览次数:

【提 要】解析闽南民间工艺的创作思路并指出设计材料源于情感叙事需求的创意方法。方法:通过对闽南传统民间工艺与现代设计作品相关实例创作思路的对比与分析,挖掘该创意方法对地方民间工艺的传承、现代设计材料创新应用的实践价值。启示:体验经济的来临,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以情感需求的角度,从主题出发对设计材料运用、改造、创新的设计思维对有这重要启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闽南民间工艺 设计材料 情感叙事 需求 创意方法

随着福建已纳入一带一路核心建设区域,作为闽台及东南亚地区海外华人、侨胞情感维系、情感见证的闽南民间工艺越来越被重视。时代的变迁将赋予闽南民间工艺新的机遇与新的任务。

一、闽南民间工艺的特点

(一)地方民俗化特征强烈

闽南受历史因素、地域环境所致,客家文化、土著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交织,使得当地的民俗文化特征尤为强烈且呈现多元复合的性格特点,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受当地民俗文化特征的影响孕育出的民间工艺种类繁多、风格多样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原发性,每一个品種都深深扎根于民间,融入日常生活及各类婚丧嫁娶节庆风俗之中,物质、精神价值并举,德化陶瓷、惠安石雕、厦门漆艺、漳州刺绣都是既要服务于实用物质生活又能够满足个人精神追求的民间工艺。

(二)就地取材、物尽其用

过去地域上的交通不便、物资有限培养了闽南人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造物能力和质朴的价值观念。正因为民间工艺是为普通人日常生活服务的缘故,工艺大部分选用的材料都是当地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以尽量降低物质的成本、避免物资的浪费,平凡的材料往往能被工匠创作出与原材质完全不同的视觉外观、质感应用到不同的场合。闽南盛产竹子,竹艺成为闽南工艺的一大特色,竹与闽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家用器皿的竹篮、竹椅、竹床、竹斗笠到捕鱼用具的各种竹篓、竹筐……各地样式均有不同,却无不取之于竹。将竹丝编成篮培,再用桐油灰涂盖、上漆描金装饰的永春漆篮工艺已成为闽南著名的漆艺之一。

厦门漆线雕自唐代以来便被应用于佛像的外观装饰之中,是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视觉形象的工艺。漆线的材料由砖粉、天然大漆、桐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制作砖粉的砖块往往是从坍塌的砖房里取材而来。为将漆线泥营造出恍如黄金、白银材质特有的细腻、柔韧和精致需要手工艺者经过数小时的反复捶打。

(三)民间技艺源于情感需求的创作方式

普通的材料能够被发挥出巨大的潜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力量驱动了这样的创造力?从闽南当地的信仰、祭拜风俗来看,妈祖、保生大帝、八仙、关公……被当地人极为推崇,这些民间偶像皆有一个特征——拥有“凡人的前世”,体察了凡人的疾苦,知会了凡人的情感与心意,所以他们得到了“高超的法力”。

工艺本身包含“技艺”与“情感”两个基本要素,闽南古时被称为蛮夷之地,正是由于远离皇城、物资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激发出了当地人强烈的求生意志与精神寄托、情绪宣泄的需求,这也造就了闽南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民间技艺源于情感表达的创作方式。在《张道一论民艺》一书中有这样谈到:“民间艺术是从劳动者心中长出的花,花开花落,自生自发,犹如群星灿烂,仿若百川汇流。质朴率真,心曲自来唱;喜怒哀乐,由情而生发。”

二、闽南民间工艺的情感叙事表达的实例分析

(一)源于情感寄托、寓意表达的泉州、漳州盘金绣

闽南的刺绣在过去是当地民间相当普遍的工艺,一般多见于家庭作坊以母传女、婆传媳的方式传承,其中尤以漳州、泉州的盘金绣(民间又名“金葱绣”)最为出名:以罗缎为底,填充棉花、再以金银线盘结在表面配合五彩绒线绣成,可呈现出金属浮雕般璀璨、华丽的造型外观,特种针法有“荔枝跳”“菠萝凸”“三叠线”“龙鳞迭甲”等。这些绣品主要应用于家族、村庙供奉祭拜用的桌围、佛幡、神衣、神帐及地方戏曲表演的服饰,主题大都是充满吉祥寓意的内容和讲述廉耻孝义、礼仁智信的传说故事,制作的形象既有神仙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语,也有宝塔庙宇、器物摆设……。盘金绣选用的材料色彩大都较为刺眼,一般绣娘在中年以后都已无法再继续从事,可以说没有强烈的精神感召、情感支持根本无法长期创作。仅以普通的针线便可描绘万千世界的技艺正是源于民间艺人对亲人的牵挂、故土的依恋、家族的延续及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盘金绣,至今仍广泛运用于闽台两岸宗教、祭拜的绣品,是两岸亲情牵绊、文化源流的见证。

(二)源于故事情境角色表现的漳州木偶头雕刻

闽南木偶戏是中原文化与闽粤文化融合孕育出的,最为出名的有泉州傀儡戏(又称提线木偶戏)和漳州布袋木偶戏。木偶全身都有动作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能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动作、喜怒哀乐的情绪,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演绎的动作。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木偶戏道具制作中的一门特殊技艺,2006年已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头雕刻前后需十三道工序:选材、雕刻、磨平、打土底、刷白、贴棉纸、调色、上彩、勾画、盖腊、结发扎须、连接服装、穿戴。木偶舞台上的贤良忠奸、美丑善恶,才子佳人、权贵卑贱、神仙鬼魅丰富多彩,想要偶人造型传神到位则需要注重意象的表现,除了雕刻技巧的纯熟,还要求工艺师体察戏本故事剧情,善于抓住角色气质和个性特点。中国木偶雕刻工艺大师徐竹初 在谈到偶人工艺时说:“要深入生活去观察、体会、研究人的共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思考现实社会各种人物不同社会地位、特定的生活方式抓住最典型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木偶艺术形象。”

(三)源于情意抒发的漳州木版年画与漳浦剪纸

漳州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流传于闽南和岭南一带,也跟随海外华人、侨胞的足迹远销至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漳州木版年画品种、题材很多,整体色彩明艳既有了北方年画的豪迈又融合了本地特色,除了基本的祈福、辟邪、纳吉一类用于家居室内的门画、中堂画,也有用来纯欣赏的独幅年画与连环画类。基本形象除了传统的神像、瑞兽和各种吉祥图样之外,最为独特的是反映世俗生活类情境的年画,有配合季节时令的《春耕图》《春牛图》,也有记录民间庆典的《状元游街》《老鼠嫁女》《端午节庆》《九流图》……。繁杂的民间民俗活动正是漳州木版年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漳浦剪纸与漳州木版年画一样同为纸上的工艺,相比之而言则更为洒脱、随性,个性化特点突出。漳浦剪纸工艺并非职业,更多来自一种天生的爱好、自觉的传承,是在长年生活中自发而生的。题材种类更为多样化:传统民俗、民间故事传奇、花草鸟兽应有尽有,同样应用于各种民俗活动中,这些剪纸作品往往来自民间艺人的即兴而作,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亲切又大胆。

三、设计材料源于情感叙事需求的作用与意义

(一)匠人精神的传承——务实、自信的文化价值观培养

“匠人精神”一词来源于日本,是说作为匠人应有的一种气质:对自我要求极度苛刻,以达到能够体察生活细节的谦卑之心,从而对自己的手艺精益求精的态度。相比之而言闽南民间工艺所蕴含的匠人精神则多一份豁达与洒脱,历经生活的洗练,在朴素的事物中脚踏实地并获得自我满足感与归属感,这恰是今天充斥着浮躁与功利的艺术设计界所缺少的。我们的设計教育从不缺乏技术的训练和传统艺术的鉴赏,但是演变至今,技术的训练变成了“模式派”“特效派”追求华丽、酷炫的装饰外衣,传统艺术的鉴赏也仅止步于空泛的、脱离自身现实生活的夸夸其谈,这其中恰恰是寻求真实的自我被忽略了。闽南民间工艺之所以成为地方文化形象的重要符号,其技术形象的背后正是集聚了“以技入道、以技修身、以美塑心”的精神理念。

今天重谈文化自信,并非是说去复辟传统的一切,而是借鉴古人的工艺之道,重新思考当下人与物 、人与环境的关系。情之所动,方能有感而发,也唯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支撑民间工艺得以更好的传承。

(二)设计材料的创新——心之所动,行之所往

工艺是以材料作为媒介,创作者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寻找材料与内心情感表达的契合点的过程,正所谓“心之所动,行之所往”。材料的物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精神属性却是是人为赋予的,从闽南民间工艺中可以看到那些看似平凡的材料是如何在民间工艺者手中迸发出意想不到的魅力:将生活中的所知、所感借助材料的特性进行表现,形成了个人化的材料语义,正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感知也就不同,材料便有了千变万化的形态。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产品的物质功能需求之外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基于差异化设计、个性化设计的前提下,这种材料解读的方式对于今天设计材料的创新有着相当大的借践意义与实用价值。

杭州“布料图书馆” 在2016年底推出了《1-20布料计划展》,即1块布料的20种工艺演变,从所有事情的最初,一块布开始,由12位服装设计师通过作品让完成了20种不同的表达。创作以主题切入的方式展开,每一位设计师的作品皆有一个故事主题,通过布料的触感、色泽营造出不同的故事意境。从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每一款再设计面料背后来自设计师对现实生存环境的思考与探索。

(三)材料应用的创新——扬弃传统,活在当下

闽南民间工艺的群众性、普遍性强和当地早年外来文化较多、物质条件不丰富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前文中所谈到的漆篮工艺、盘金绣工艺、漆线雕工艺正是因为民间个人条件有限,为物质与精神需求兼顾的情况下才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材料的应用必须结合当下的生活需求。生活方式的改变,产品的材料、形态、功能、种类自然也会随之改变,这种改变恰恰给予了材料应用创新的多种可能。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产品正由商品转化为服务,由实用器物转化为体验消费中运用拥有情感故事的设计材料更符合当下以文化为依托的产品设计导向。南洋老花砖原是用于厦门老别墅地板装饰,但是由于已经不普遍适用于现代人家居装饰需求,成为了鸡肋般的废弃物。厦门“见南花”品牌却从中获得灵感,重新研发水泥花砖工艺并结合时下生活需求与审美价值观,以水泥花砖、黄铜作为原材料研制成文具、首饰等不同类型的生活类小产品,产品已成为厦门老别墅文化形象符号。

2017年米兰设计周,由“品物流形”品牌创始人张雷策划的“融”系列展中,设计师将新鲜食物以低温烘干的方式与纸工艺相结合,制作出特种“食物纸”,手作纸艺与新的切割技术结合,赋予“食物纸”更多的外观,在纸张、食物、食客之间建立了全新的互动关系。(

四、结语

后工业时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工艺的内涵与价值,与前工业时代相比较而言更注重追求人性的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重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特点是包含生产者的个人情感,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创作思路、创意手法正是值得当下设计师重新思考与借鉴的。闽南民间工艺中设计材料源于情感叙事需求的创意方法展现的正是传统造物思想与当下生活环境血脉相连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刘 勇、范 苑、王晓松2014《土壤的技艺——民间艺术形态介入艺术创作》,《美术大观》第12期。

郑子云2017《基于材料感知体验的产品设计创新方法研究》,《包装工程》第2期。

阿丽莎2017《对南粤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探究——评《南粤文化景观透视》,《中国教育学刊》第9期。

(通信地址:361005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推荐访问:闽南 民间工艺 创意 叙事 探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