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与海南省融资机制创新

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与海南省融资机制创新

时间:2022-05-28 14:00:07 浏览次数:

摘要:尽管形成动力、背景不同,但是“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是一种迄今为止广泛存在,而且依然被国内外金融机构热烈追捧的信贷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一个时期,出现包括金融在内的一些行业垄断、产业垄断和区域垄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有益的。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以及海南经济特区对于“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初步提出了运用这个模式构建海南省更具活力和特色的融资机制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垄断模式;海南省;融资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7-0028-05

“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是迄今为止依然被国内外金融机构热烈追捧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一种信贷模式。近一个时期以来,笔者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已经风雨兼程走过近20个春秋的海南经济特区,如何运用“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打造更具活力和特色的融资机制。

一、“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垄断与反垄断是支撑经济活动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的两个方面。多年以来,各类经济实体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不改初衷地推进自己成为对某一行业、某一个产业、某一地区能产生一定掌控影响或垄断影响的寡头;与此同时,为了体现公平和保障众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往往适时运用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手段,对垄断势头实施有效扼制,世界各国出台和实施《反垄断法》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经济活动总是遵循下列的发展规律:众多经济实体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成就了一些行业垄断,导致了行业寡头的出现与发展——扼制垄断,推进自由竞争。笔者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一个时期出现某些行业垄断、产业垄断、区域垄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有益的。而金融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也不例外。这正是“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形成、存在和得以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索“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成因与动力,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来自同业激烈竞争以及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内部动力

综观世界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大凡国内外已经成为品牌的金融产品,虽然是金融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但更重要的是金融同业者通过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并促进金融业发展的产物。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压力,使各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乃至抢占生存与发展制高点方面倾注了巨大的智慧和心血。期间,从各自实际出发,就资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方面进行了艰辛的和富有成效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值得称道与借鉴的时代经典。如香港恒生银行开办的个人银行业务,是该行客观审视同业激烈竞争现实以及自身优势之后所选择的、重点发展的品牌业务,主要产品包括:保本基金、股票挂钩投资、人寿及医疗等保险业务、信用卡贷款、透支贷款、私人贷款、税务贷款、按揭贷款等十余项,几乎涵盖了个人投资及消费生活的全部领域,可谓是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个人的投资与消费的基本需求,在香港银行界的个人银行业务领域已经形成了现实垄断。这种垄断对于恒生银行带来了两大积极的经营成果:一是使该行拥有200多万个个人银行业务客户,约占香港总人口1/3;二是它给该行带来了令人侧目的经营业绩。据统计,仅2004年个人银行业务盈利占全行盈利51%。[1]

(二)来自商业金融内在本质的直接推动

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遵循市场机制运作,使它在一些产业、一些区域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的功能。从区域经济层面看,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落后而使商业金融首选城镇。从农业产业层面看,种养环节相对于加工、流通环节投资预期不确定的因素多、投资周期长而令商业金融敬而远之。从经济主体层面看,在现行的间接融资机制下,中小企业、种养专业户、个体工商业者等由于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较小、资产规模尤其是无动产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脆弱等问题,而使商业金融做出“爱富弃贫”的选择。[2]

商业金融之所以做出上述选择,根本原因在于上述领域未能使它获得应有利润并实现其信贷投放预期,农行近年来批量萎缩乡村营业网点就是佐证。然而,这些领域虽然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却能产生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而且它们还是商业金融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政策性金融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量身定做的一种金融产品。在商业金融所需的基本条件尚未形成之前,政策性金融在上述领域是“一枝独秀”,由此形成政策性金融对它垄断支持的局面。

(三)来自区域经济、社会特定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求

“小额信贷模式”即“商业扶贫信贷”是“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探索和实践的典范。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基于本国基本国情,在他所创立的孟加拉的格拉明乡村银行,(Grameen Bank)经过近40年的探索和发展,创新这种金融品种。“商业扶贫信贷”破解了“穷人贷款难”这个全球性重大课题。目前“小额信贷模式”备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的贷款业务,自20世纪70年开办以来,已在非洲、亚洲、拉美、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运动。1997-2002年平均每年增长40%以上,2002年末全球有2500家小额贷款机构为共计6700万客户提供了微型融资服务。[3]

目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下岗职工、学生、贫困人口提供了小额信用贷款约1000亿元,但形成行业和区域垄断局面的应数农村信用合作社。据统计,至2006年末,农信社共对全国7072万个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9532亿元,受惠乡村人口约3亿人,其贷款余额占农信社全部贷款余额37%。[4]

(四)来自政策化或政策倾向的现实推动

这类贷款品种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和影响深刻而持久。我国“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这是因为国有银行由国家出资开办,是国家调控、推进和实现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金融杠杆和工具,在金融发展定位以及贷款品种设计上,在开办之初就已经做了明确而严格的界定。在此之后,在计划经济框架以及行政力量的强有力地支配和推动下,我国金融资源分配的行业、产业和区域趋向特征更加明显,并形成了深深打上经济社会制度烙印的融资机制。

据统计,在我国国有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各家银行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支撑着自身生存和发展、在现实中又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行业、或产业、或区域垄断的贷款品种。如住房成为商品之初的住房贷款使建行喊出了“要住房,找建行”的口号,建行在那个时期在住房信贷方面确实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又如,迄今为止,国家开发银行对“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性产业)领域的信贷垄断局面还没有改变,农业发展银行亦步亦趋地对粮棉油收购、流通、储备等领域实施了信贷垄断支持。

二、“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在海南省的实践与探索

“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对在海南省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及推动的作用。

(一)加快了海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银行对海南农垦系统、热带农业的信贷支持一直处在垄断地位,它作为一个支撑农行生存和发展的贷款品种,在很长时间内,其贷款规模约占该行涉农贷款60%以上,它一方面孕育并最终奠定了农垦在海南经济中的“半壁江山”地位;另一方面支持国有企业、民营橡胶种植业同步发展和区域化生产,催生了中国最大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据统计,至2006年末,海南热带作物和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分别为770万亩和590万亩,生产规模、产量、产值约占全国总量70%以上,成为海南支柱性产业和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5]

(二)加快了海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

水产养殖与加工业是海南省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为支持这个具有海南独特优势的渔业产业发展,海南省农业发展银行对此实施了信贷垄断支持。如先后贷款近3000万元,会同省渔业等有关部门的扶持政策措施共同支持了万宁兴海、陵水万福、澄迈马岛龙胆石斑鱼和对虾高位池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上述基地产品合格率98%。先后贷款近1.4亿元,支持了海南翔泰、海南中渔、海南佳德信、三亚远跳等6家水产品标准化加工基地项目建设,上述项目产品加工进口率达100%。由于海南省各地渔业企业从海淡水养殖至加工包装等环节以及养殖加工环境等方面,推行了欧盟食品卫生质量标准、美国HACCP标准以及国家卫生质量标准,为海南省创立了罗非鱼、对虾、带鱼等三大出口创汇品牌,极大地提升了海南省水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了海南省水产品的出口。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海南水产品出口突破6.6万吨,出口额2.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8.8%和39.6%。其中,海南省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的企业出口占全省水产品出口总量近40%,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位居全省水产出口企业榜首。[6]

(三)加快了海南省农业区域化生产步伐

木薯、甘蔗种植分别是海南西部、中部少数民族市县和儋州、临高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06年全省农户种植木薯、甘蔗的农户分别达到10万户和5万户,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商业收获产量分别100万吨和200万吨,产值分别3亿元和6亿元。为了保护农民种薯利益,推动上述地区木薯、甘蔗加工和产业化发展,海南省农业发展银行先后贷款2.23亿元对南华糖业集团、白沙高地木薯淀粉加工厂等7家企业组织收购木薯、甘蔗进行系列加工项目实施垄断性信贷支持。如海南上规模、具有区域影响的木薯淀粉加工企业共7家,获得农发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就有5家,贷款约占上述企业融资总量63%。目前,上述市县已经形成了木薯、甘蔗种植、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局面,显著地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木薯、甘蔗区域化生产已初显端倪,其中,儋州、临高甘蔗种植面积约占全省72%。[7]

(四)加快了海南省农业基地化生产步伐

基地化生产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为配合海南省政府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海南省农发行先后累放贷款近2亿元,支持海南裕泰、海南恒兴、海南大海等饲料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上述企业实现了饲料的基地化生产,雄踞全省饲料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有力地配合了海南畜牧业生产以及无规定动物病疫区建设和水产养殖业发展。如海南大海饲料厂充分利用自身饲料加工生产等优势,扶持和带动了饲料产业链下游的约6000个养殖户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临高、海口市琼山区等海南北部、东部、东南部兴建了数十个海淡水养殖基地。全省农村信用联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共计27亿元,支持各地农户与各类企业以“公司+农户”或“订单农业”等形式在海南南部、西南部、东南部建设起已具区域性标准化生产的万亩以上的生产基地56个,使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实现了有机对接,使农户分散生产融入基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由此成为海南冬季农业产品生产的主体。

尽管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但种种迹象表明,迄今为止,农村、农业以及涉农中小企业等这些领域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商业金融为之侧目。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以及推进它们协调发展的社会祈求,决定了海南经济特区必须运用政策、行政等手段长期作用于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这也为“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

近两年来,经银监会批准,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已经从单一粮油购销扩大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粮油产业化经营、农林牧副渔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必须义不反顾地进军商业金融敬而远之的领域。“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正是农发行在上述领域有所建树的战略选择。

三、“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对构建海南省更具活力及特色融资机制的意义与完善策略

(一)通过信贷先入为主方式,体现示范、诱导、孵化、培植优势、特色产业的功能,从而构建信贷先入为主的产业融资机制

正如上文所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秉性使商业金融往往在尚未明朗投资预期、投资周期较长、投资回报较低、风险难以定量以及防范风险不确定因素较多产业面前却步。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农业因为同时承受着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而且投资周期长,作为一个在三次产业中具有明显弱质特征的产业,不可能让商业金融对它“一往情深”。又如海南生态经济林产业开发,商业金融对它的支持只有在原料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一个以原料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而言,商业金融也不愿意投向原料生产车间,而投向流通、加工等投入产出周期较短的产业生产环节。这虽然会因得不到商业金融支持而造成某些产业弱质或某些产业发展瓶颈,但另一方面为政策性金融实行“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创造了重要条件,而且这些产业在成长到商业金融能够介入的阶段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实际上也为“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腾出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时段。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产业成长之初往往需要内外两种力量共同推动,其产业的成长过程一般都应经历孵化、点上典型示范、面上辐射推广以及做大做强等几个阶段。涉农产业、乡村公共产品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更是这样。由于海南省产业发展尤其是涉农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甚至不少产业还处在孵化、示范阶段。如农村“五网”(供水网、电网、信息网、路网、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等,所有这些无不折射出“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8]

毫无疑问,海南省在探索构建更具活力和特色融资机制的时候,应该充分运用自身拥有的行政资源和立法资源,把“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与孵化、培植产业政策有机地对接起来,由此构建起适应海南产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融资机制——产业链融资机制。这是发达国家广泛推行的旨在推进产业发展以及提升产业化水平的融资机制,其特点有二:一是金融机构(一般是政策性金融)先行投入,履行诱导、孵化产业等使命;二是以它为主体联合其他投融资实体同步投入,行使示范、培植产业的职责。

从海南省的实际出发,构建这样的融资机制,要着力解决许多问题。首先,实施一项或多项产业孵化政策,让金融机构对那个产业实施先行信贷投入直到投放量在产业发展所需投资总量中占有相当比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贷垄断。其次,着眼于支持产业链条之间的有机衔接与互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消除产业链条间的瓶颈效应。再次,着眼于延长产业链而且使各个产业链条通过共生作用产生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化效应。海南大宗农产品如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等,应灌输现代农业观念,按照农产品冷链工程的项目框架,运用“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重点支持区域性冷库、气调库以及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分级包装——冷储运输——市场消费等能够形成一个链条彼此间相得益彰的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发展与金融双赢。[9]

(二)通过信贷成为主导性融资,体现诱导、孵化、推进区域经济、或县域经济的功能,从而构建信贷主导性的区域经济融资机制

区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表现形式或基本经济单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大区域经济,相继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诸如浦东新区以及大连大窑湾、上海洋山、天津东疆、海南洋浦等具有区位优势和特色的保税港区和临港经济区,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还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典型以及产业带。深入分析上述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笔者发现,它们共同点在于:其经济发展由当地相关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支撑;其金融支持发展的切入点顺序大致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及其他经济实体。与经济发达地区情形截然不同,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往往需要政策性金融率先投入,依次诱导、孵化上述产业,在培植产业的同时开拓产业市场,最终为商业金融长驱直入铺平道路。[10]

笔者观察发现,区域经济不仅是海南经济特区的基本经济形式,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如香蕉、菠萝、胡椒、槟榔、橡胶等产业以及海南东部琼海、文昌沿海形成的海淡水养殖种苗产业带已显端倪,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进一步延长其产业链条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集群,必将强劲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应该看到,海南区域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资机制建设滞后又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发展。在商业金融对它还多少存在疑虑的情形下,海南经济特区构建更具活力和特色的融资机制面临的一个客观问题是:如何用足用好诸如国家开发银行的“两基一支”信贷投放制度、农发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信贷投放制度等政策性金融资源,并以它为主体构建其他金融资源参与的区域经济融资机制。

(三)通过信贷与专项资金共同先导性投入,体现整合融资要素和资源,优化产业、区域融资结构和机制的功能,从而构建信贷与专项资金共同先导性投入的经济实体融资机制

专项资金引导是长期以来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或区域实施扶助的基本形式之一。如国家对粮食生产实行“三补”(良种补贴、种粮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又如海南对水产品加工出口实行退税补贴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等实行专项资金扶持等。

笔者认为,借鉴国内外一些行业协会、担保基金的成功模式,把专项资金与信贷结合起来成立企业融资发展基金或生态补偿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通过运用国内外1:15的通常惯例释放基金能量,能显著地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政策性金融可以从此起步,主动沟通和协调,共享需要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资源,依据政策性金融政策择优实施垄断支持。

(四)通过信贷先导性投入,体现凝聚、整合行政资源及公共产品,为构建具有活力和特色融资机制提供保障的功能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农村“五网”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社会效益特征,项目运作和投资又有很明显的政策性取向。因此,地方政府采取了下列几种形式整合行政资源推动项目建设:一是通过年度财政预算分期偿还项目贷款本息;二是拨出专款、划拨土地等资助项目业主单位向银行举贷;三是根据投资回报状况,给项目投资建设单位让渡一个年限的项目经营权;四是为建设项目举贷提供信用保证担保;五是运用土地收益权、财政补贴收益权、项目收益质押担保等机制为项目担保。可以展望,这些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对增强农业发展银行支农能力、提升农发行社会影响力,塑造农业发展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影响深刻。这正是政策性金融履行支持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难得的历史机遇,择优营销项目,尽快形成对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支持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栗惠民.走自己的路[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增刊).

[2][8] 欧广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J].求是,2007,(2).

[3] 谭丽琳.愿用“格莱珉”模式帮助海南农民[N].海南日报, 2007-04-22.

[4] 焦瑾璞.发展农村金融难题依旧[J].银行家,2007,(1).

[5][7] 栗惠民.试论产业、区域信贷垄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海南经贸,2007,(4).

[6] 吴棉.海南罗非鱼叫响海外市场[N].海南日报,2006-05-09.

[9] 栗惠民.海南农产品冷链工程建设与农发行支持策略[J].海南经贸,2006,(3).

[10] 江泽林.当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探索[J].中国农村经济 2006,(5).

Industry、Monopoly Mode of Regional Credit and Innovation of Financing Mechanism in Hainan

LI Hui-min MO Zhuang-ca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Hainan Branch, Haikou 570125,China )

Abstract: Although it has different dynamics and backgrounds, credit monopolization mode in industries and districts is so far used widely and chased warmly by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 financial agencies. During the certain developing period in economic society, some monopolizations in trades, industries and districts, as well as finance are not only objective in existence but also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Based on the summarizing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tice of the credit monopolization mode in industries and districts,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initial thoughts on applying the mode to constructing more vigorous and characteristic financing mechanism in Hainan province

Key Words: Monopolization Mode; Hainan Province; Financing Mechanism

推荐访问:海南省 信贷 垄断 融资 机制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