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中西传统柱式中的文化差异

中西传统柱式中的文化差异

时间:2022-05-26 08:05:05 浏览次数:

摘要:建筑的本质是一种由人创造的、凝聚了人所创造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的实体。这种实体不是一种自然的生成物,而是一种社会的产品;不是一种由自然恩赐的物质,而是一种由人的智慧创造的文化。由于中西民族在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心理结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中西民族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文化。因此,从中西柱式与斗栱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社会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柱式 斗栱 中西 社会 文化

无论在东西方,最初柱都是用木构架的,只是西方发展到后来才大量使用砖石结构。柱刚开始产生时都是作为承重构件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柱的装饰功能是社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因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进步而产生的。在中国, 斗拱、梁、柱最终发展成为集结构与装饰于一体的构件, 而在西方, 自罗马人开始大量运用拱券结构后,柱在室内的功能就发生了巨变, 装饰的功能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传统柱式由斗拱、檐柱和柱础构成。在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中, 斗拱最为引人瞩目,它作为联结柱、梁、等的一种独特的托架,既是重要的建筑符号, 也是结构的关键。斗拱的理念在夏、商、周已经出现,但尚未有出挑的做法;斗拱起源于汉,主要是体现在柱身直接悬挑而出。隋唐是斗拱在结构上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得最得体的阶段。宋代经济繁荣,斗拱发展到形制丰富和结构严谨的阶段。从宋代开始,斗拱由唐代雄大、硕壮、疏朗、豪放的风格逐步向明清的纤小、细柔的方向发展,到了清代,人们注重的是它的装饰性,其间铺作增多,形象越来越复杂。由此可以看出斗拱是中国建筑数千年沿革中认识时代特征时最显著的指时针{1}。

西方柱式,侧重在高、宽、厚的关系中寻找美。埃及石工艺最具特色的元素就是传承了比较原始的石制建筑特点,其中的座盘饰模子和凹线脚飞檐被广泛复制。大型石制建筑无可置疑源于埃及,并经利凡特地区传到世界其他地区。古希腊人崇尚“数”的原则,以塑造人体美为根本的美学思想,他们认为精确“比例”比感官可靠得多。他们的三种柱式是在崇尚人体美的观念中诞生,是古希腊精神产生了古希腊柱式。古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三种柱式的基础上,加上罗马原有的塔斯干柱式,同时增加了爱奥尼和科林斯混合而成的混合柱式,合称为古罗马五柱式。作为西方建筑构图的“基本词汇”的柱式,因把人体的和谐比例融入其中而具有了人性的魅力,使得西方建筑的单体造型的美感发挥到极致。上海作家赵鑫珊教授说:“欧洲各大城市不能没有古希腊柱式。拿掉这3种柱式,欧洲城市顿时会减少五分之一的魅力”。{2}

中西柱式艺术的不同, 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下文从四个方面加以比较。

1.西方的自我否定思想与中国的自我肯定的思想

古代西方国家,经常被外来民族所毁灭,因此西方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断点式的发展,是以新陈代谢和变革为本质的社会进化思想,并贯穿在西方的文化发展史中。{3}埃及人喜用仿植物形式的柱子,古希腊人崇尚“数”的原则,古罗马显示帝国奴隶制的浑厚雄壮…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柱式不安分地处在黑格尔所说的“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变化之中。而中国的文化从古至今,为线性的发展,即使有外来文化入侵,也绝不会动摇主流文化的地位,往往是在相互影响中并行发展。因此虽中国古代的柱式先后经历了唐代的体态舒展,结构的壮硕结实,宋代的比例优雅,细节精美…即使到了明清,木构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机能。木结构的稳定也说明了中国社会的稳定性,中国古代社会的几千年的结构形态的不变性,就在于它在动态中崩溃到修复的周期不变性,即所谓的改朝换代。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建筑不但反映出这种社会的动态特征,而且也参与在这种过程。中国历史上许多木构柱式被毁于一旦,但是,今天的北京故宫,仍旧能够完整地保留着古代柱式的结构。

2. 物理的和谐与心理的和谐

西方的柱式从思想方法上说应是形式到形式,追求物理的和谐;而中国的柱式则是意识到形式的过程,追求心理的和谐。西方柱式将建筑量化,体现一种数的和谐,即一种物理的和谐。{4}一直被认为柱式典范的两种古希腊柱式:巴提农神殿上的陶立克柱式和伊瑞克先神殿上的爱奥尼柱式,严格按照人的比例建造,如果柱子的高比作人的高,那么柱子的横断面的直径正好等于人的脚长。虽然它们的美也来自象征,但这种象征从思想方法上说纯属是形式到形式,是从模拟来理解和审视的西方古代思想方法。在中国,传统建筑审美文化上无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追求一种心理的和谐。这源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到柱式上那就是不追求单体造型的丰富多彩和向高空的无限延伸,而是更注重建筑的意境的营造和其内在寓意。如斗栱中的斗就是北斗的象形物,从栱的造型来看,两端对称弯曲向上翘起,栱的一端形状极像农夫耕田的犁,这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分不开,还具有吉祥的内涵。从斗栱的结构来看,它的众多方木条方木块组合,榫卯精而有致的穿套,刚柔相推,均匀的承接上方屋顶重力又应接四面八方可能发生的冲击力,这个缓冲效应也就是《周易》中表明的:“其动也直,其静也翕”的活力。

3.神秘的宗教色彩与调和的现实主义

在古希腊社会里,有一种超越了善恶的形而上的决定论,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西方人对那些现实之外的神灵极其的虔诚,这种对宗教的虔诚也一直保留至今,西方对宗教建筑极为重视,在古建筑中宗教建筑往往代表着时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几乎可以这样认为,一部西方古建筑史就是由一座教堂和神庙构成的历史,所以,西方的柱式是大体量的,压倒人心灵的。在选取材料方面,石头质地坚硬,这也应和了西方宗教崇拜的审美心理和宗教建筑的纪念性功能。另外,虽然西方的柱式严格按照人的比例建造,但他们也认为那是献给神的。雅典卫城的总负责人雕塑家费地说“再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善的了,因此我们把认何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5}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人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安分守己则平平安安,犯错误者必受惩罚,人们都很现实,不会过分的信仰神灵,不会为了宗教而狂热,不会发生圣战,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断的缓解超越的欲望,与现实相协调。中国重视世俗的皇权,宫殿建筑往往代表着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斗栱出挑数目是最多的。

4.民主精神与专制等级思想

在西方,民主制度带来的自由精神和宽容氛围,使得雅典创造了空前的文化成就。古希腊柱式,排列往往依地势而建,并不过份的强调中轴对称和等级思想。作为全希腊的宗教和文化中心的雅典卫城建筑群里,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柱式的排列方式往往依据黄金分割的比例,给人的感觉是生机勃勃多于庄严肃穆。在中国体现的则是一种等级思想和东方的皇权专制精神。自国家产生以来,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中华近五千年文明的主要政体形式,在此政体基础上,代表着礼与等级制度相结合的宗法制,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并存在着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中国传统柱式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的礼乐精神使得中国传统柱式注重等级差别,以斗拱为例,一般在不上品级的贫民住宅中,不论经济力量是否许可,也不能设置斗栱,而太和殿的斗栱出挑数目是最多的。涂刷的色彩有明确的限制,不得有越礼行为。如《礼记》中就有如下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庄。”在“五行五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确立了程式化的美学框架。

结语

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决定了建筑的形象。就建筑的超上位功能而言,它的形象表述着人和社会的观念性。而这种观念性又表现出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作用,并制约着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历程。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建筑文化,它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建筑文化。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真正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如何正确运用传统文化,使它披上时代的印记,洋溢生命的气息是每个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注释:

{1}孙宗文:《中国建筑与哲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3月,第90页

{2}赵鑫珊:《建筑是一首哲理诗》,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45页。

{3}王娟著:《神话与中西建筑文化差异》,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第187页。

{4}(挪)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著;李路苛,欧阳甜之译:《西方建筑的意义》,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年,第208页。

{5}转引自陈自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12月,第28页。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与哲学/孙宗文.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2]建筑是一首哲理诗/赵鑫珊,—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

[3]神话与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王娟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外国建筑史/陈自华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2

[5]西方建筑的意义/(挪)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著;李路苛,欧阳甜之译.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曾静(1985-)女,四川简阳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推荐访问:文化差异 中西 传统 柱式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