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关问题研究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关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18 19:40:05 浏览次数:

摘 要:都市农业是大城市食品供给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意义,都市农业作为一种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正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天津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具有区位优越性、产业融合性、功能多样性、要素集约性、发展可持续性、高度开放性、生态保护性等特点;具有强化经济功能、完善安全环保生态功能、突出辐射带动功能、拓展社会文化服务功能;重点包括种源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海洋农业、口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关键词:都市农业;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天津;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09)02-0049-05

都市农业是随着现代都市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农业。都市农业是大城市食品供给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意义。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必须与沿海大都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地位相适应,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科技发达、国际性强、效益良好的都市型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天津农业在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都市农业的内涵

(一)都市农业的由来

都市农业起源于城市周边及间隙地带,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50年代后是农村城市化进程最迅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由于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大批工厂企业在城郊兴建,使城郊成为城市工业扩散地[1]。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与城市在生态、经济、社区等方面产生融合现象,广大农村快速向城市转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所谓的“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现象,都市的城乡界线逐步消失。都市农业是伴随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世界各国对都市农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1919年,德国学者提出了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始了对“都市农业”的初步研究与实践。1930年,在《大阪府农会报》杂志上,农业技师宫前仪嗣这样描述都市农业:“以易腐败而又不耐储存的蔬菜生产为主,同时又有鲜奶、花卉等多样化的生产经营”。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首先提出了“都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的术语。1950年,美国学者欧文•霍克在其研究中使用了“都市农业区域”一词。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顿•布鲁斯提出了“都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发表的《日本农业模式》一文正式提出“都市农业”的概念[2]。此后,都市农业正式成为一个经济学理论而流行于国际经济学。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城市的崛起,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一些国家的学者相继开展了对都市农业的研究。我国对都市农业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农业科研机构率先将“都市农业”这一概念引入国内。

(二)都市农业的内涵

关于都市农业的内涵,不同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国外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

日本学者青鹿四郎给都市农业做的定义是:“所谓的都市农业,是指分布在都市工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围的特殊形态的农业。即在这些区域内的农业组织依附于都市经济,直接受都市经济势力的影响。主要经营奶、鸡、鱼、温室观赏植物、鲜菜、果树等生产,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同时又包括稻、麦、畜牧、水产等的复合经营。都市农业的范围一般是都市面积的2-3倍,集约化生产程度很高。”[3](p-135)

日本农政经济学家桥本卓尔对都市农业的定义做了以下的归纳:(1)都市农业是都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村受城市膨胀的影响,或是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受席卷而形成的一种农业形态。(2)都市农业是被都市包容的、位于都市中的农业。(3)都市农业是最容易受城市扩张的影响,但又最容易受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带来的益处,因此都市农业是双重意义上的“最前线”的农业。(4)都市农业是城市建设发展占地和居民住宅建设占地等同时并存、混杂、相嵌的农业。(5)都市农业如果放任自流就有灭亡的危险,因此都市农业是需要加以有计划保护的农业[4](p-64)。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环境与自然资源部专家Mougeot LJA(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位于城镇、城市或大都市边缘,对城市或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加以循环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城市内或城市周边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为城市生产、加工或销售各种食物、非食物产品或服务的产业。该定义被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管理项目、农业研究发展国际合作中心等采用。他还指出,目前各种都市农业的定义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将都市农业与乡村农业区分开来,更没有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国内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国家统计局李永强等认为,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大都市的农业,它是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化农业的综合概念。它集高效型生产农业、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于一体,对内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功能,对外则为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5]。

曹林奎认为,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6](p-2)。

于战平认为,都市型农业是指处于都市市区或其周边地带,与都市的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互利互助、融为一体,并具有经济性、生态性、文化性等多种功能的可持续型现代农业[7]。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都市农业的定义不同,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需要;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发达的现代农业;是靠近都市、依托都市、服务都市、融入都市,与都市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通过满足都市对农业的多种需求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区域性现代农业。

二、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历来关注农业,重视“三农”,结合天津沿海大都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地位,根据天津市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把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1999年,天津市政府制定《天津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规划》,提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天津农业由城郊型迈向都市型的重要发展时期”,明确了天津发展沿海都市农业的思路。2003年,中共天津市委八届二次会议根据天津市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提出了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为更好地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

2006年天津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明确了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007年,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加大扶持力度,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处在沿海开放地区,依托都市、服务都市,以高科技为支撑,以设施化、工厂化、园区化为标志,以产业一体化经营为手段,以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要目标,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服务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性现代农业[8]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一)区位的优越性

天津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北方经济中心,人口多,海、陆、空交通便捷,农业生产用地位于市郊和交通要道的两侧,离市场近,运距短。

(二)产业的融合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形成了城市渗透农村、农村渗透城市,城市和农村浑然一体的局面,最为明显的是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物品供给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城乡布局被打破,城乡界限已日益模糊。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协调发展的开放式农业,与都市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具有与都市产业、产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相融合的特性,并不断接受都市产业、技术的辐射带动和转移扩散,实现一、二、三次产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三)功能的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是指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除向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特定产品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承担其他日益增多与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生态功能,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多功能协调发展,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为都市提供生、鲜、加工食品的生产性功能的同时,更具有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绿色观光休闲场所的生活功能和示范辐射带动区域农业发展的服务功能[9]。

(四)要素的集约性

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拥有比内陆都市更多的社会资源,具有资本、技术、装备和人才等要素资源高度集约性特征,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理念改造提升引领支撑现代农业,促进生产要素聚集和整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五)发展的可持续性

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循环农业发展方向,实行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强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高度的开放性

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多与海洋水产业(海洋捕捞、养殖、加工)、外向型产业有关,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都市的区位、信息优势,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外向型农业,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现代农业产品和技术的输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对接能力。

(七)生态的保护性

沿海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但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需要加以重点保护的农业。沿海都市现代农业是遵从、依附并存在于都市内部或紧邻都市的农业,最容易受到都市开发、农业用水污染、光照不足等自然环境恶化的影响,因此对沿海都市农业的生态要求高,除市区的绿化、美化工程外,市郊和沿线的农业对生态的保护也有较高的要求,应具有重要的观光、休闲、保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天津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多,由此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功能定位是:强化经济功能、完善安全环保生态功能、突出辐射带动功能、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一)强化经济功能

建设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一是搞好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把提供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农产品作为根本任务。二是培育和形成一批能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产业的拓展和延伸,开发更多的就业渠道,使农民从绿色都市农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化、信息化、企业化改造,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使农业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安全环保生态功能

沿海都市农业应突出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的生态功能。一是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用技术手段规范农业生产过程,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二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营造区域生态景观,美化、净化、绿化城乡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发展循环型、节约型农业,推行无公害种植、健康养殖、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生产等符合绿色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三)辐射带动功能

辐射带动功能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津在区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人才、产业上的优势,依靠科技、产业化、市场、外向带动等途径,扩大都市农业的影响力和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一是发挥天津农业科技优势,通过加快农业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设农业高科技产业基地。二是发挥天津大工业的优势,利用周围的农业资源,担当起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业的龙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农产品加工基地。三是发挥天津港口、航空、陆地运输、市场等优势,加强农业的引资、引智力度,扩大农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育壮大农业外向型产业,依靠优惠的政策和高质量的服务,使天津成为沟通南北、辐射东西、面向东北亚、影响世界的环渤海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农产品贸易中心口岸。

(四)社会服务功能

沿海都市农业具有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机会与场所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即它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和绿色都市农业的基础上,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深入挖掘当地农业和民俗的文化内涵,扩展农业在休闲观光、体验教育、会展经济、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发展空间。

四、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根据天津市城市定位与自然资源的特点,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包括种源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海洋农业、口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一)种源农业

即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动植物新品种的选种、繁育和推广,实现良种产业化。重点发展具有国内和区域优势的蔬菜、粮食作物、水产、畜禽、花卉、果树、林木等为主要内容的种源农业,如建设蔬菜育种、杂交粳稻育种、海珍品苗种、淡水产品苗种、良种猪、良种奶牛、花卉种苗、葡萄种苗、抗盐碱树种草种十大新品种繁育创新基地,并进一步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所育良种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增强天津都市种源农业的竞争力。

(二)绿色生态农业

以天津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和农村生态绿化为方向,以生产绿色产品和营造绿色环境为主要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农业发展始终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性。重点发展适合天津地域特点的耐盐碱生态林、经济林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开发苗木资源,实现林业生产经济、景观生态一体化发展;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强种植业、养殖业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安全认证,对养殖业的废弃物排放进行监督、检测和环保处理;创新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模式,开发微咸水、污水的再利用,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生态农业;开发建设水体生态系统,以淡水养殖为主,在生产功能基础上,与周边环境共同营造休闲、体验的水景环境,开展垂钓、捕捞、喂养等渔业休闲项目,实现水体多功能利用;发展循环农业,通过实施节地、节水技术,提高耕地质量,修复生态链。

(三)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业、设施养殖业和设施贮藏保鲜。设施农业是农业集约化生产的重要载体;设施养殖业、设施贮藏保鲜是设施农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天津设施农业要将扩大规模和提高设施生产效益相结合,高档设施和中档设施相结合,向特色化、专业化、节能化、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设施园艺将更加注重节能、节水、环保,丰富设施种植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设施生产面积应占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的50%以上。设施养殖业要成为养殖业主体,应注重养殖小区建设,在新建养殖小区普及健康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推进水产品工厂化养殖进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必须建设适合天津特点的节能环保冷库、地窖、仓库等贮藏设施,以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并通过商品化的处理实现农产品增殖。

(四)加工农业

围绕蔬菜、果品、粮食、食用菌、花卉、肉类、奶类、禽蛋、海淡水产品等产品资源,依托天津与周边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协调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实现加工原料和加工产品的大进大出。要重点壮大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国际化水平。

(五)海洋农业

天津发展海洋农业应立足海水养殖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拓展海水种植业,走适度捕捞、高效养殖、精深加工,以及标准化生产的规范化、生态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发挥环渤海地区滩涂和浅海资源优势,以海洋渔业工厂化养殖和名特品种养殖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无公害的海珍品,如扇贝、对虾等海水养殖业,构建人工养殖系统,进行人工育苗和养殖。要改善和修复海洋环境,营造海洋生物生态系统,以获得更多的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水农业,利用改造海岸带的盐碱地和荒滩,引进培育耐海水和耐盐碱的新品种,开发用海水灌溉的农作物。以渔业生产为重点,合理养护和利用近海资源,建立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区,修复生态环境,积极扩大以金枪鱼、鱿鱼为主的远洋渔业,重点发展外向型海洋农业。

(六)口岸农业

口岸农业是以港口为依托,为涉农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流量经济活动,涉及农产品对外贸易、农产品加工贸易、农产品口岸物流、农产品展览会、农业技术信息的对外交流等[10]。口岸农业是实现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拓展的重要载体,具有服务功能、枢纽功能、窗口功能与集散功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贸易服务推动农业的国际化发展,这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战略目标,是拓宽农业领域的重要方面。天津口岸农业将依托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物流加工区,开辟农产品商贸服务区、保税加工服务区、物流服务区,完善服务功能。农产品商贸服务区主要提供农产品、农用物资的进出口交易服务,商贸代理服务,商贸会展、咨询服务;保税加工服务区主要提供农产品保税仓储服务、来料加工服务、委托加工服务和进料加工服务;物流服务区主要提供农产品专业仓储运输服务、货运代理服务、船运代理服务、农产品配送服务、国际物流包装服务和国际物流加工服务等。

(七)休闲观光农业

即利用现有山地、海洋、森林、河流、水库、农场和现代农业园等资源,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和风情为重点,建设集观光、休闲、科普、度假等为一体的体验场所。天津应重点发展园区观光型、参与体验型和休闲度假型三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为此,需要培育发展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参考文献:

[1]句荣辉,赵晨霞.关于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7,(7).

[2]李娜,徐梦洁,王丽娟.都市农业比较研究与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J].世界农业,2006,(5).

[3][日]青鹿四郎.农业经济地理[M].东京:农文协,1935.

[4][日]桥本卓尔.都市农业的理论与政策:农业年鉴序言[M].京都:法律文化社,1995.

[5]李永强,赵庆河,史朝晖.都市农业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J].调研世界,1999,(4).

[6]曹林奎.都市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于战平.都市型农业的理论探讨[J].农业经济,2001,(6).

[8]李瑾,孙国兴,等.天津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5).

[9]韦有群,蔡庆丽.都市农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4).

[10]黄国祯,殷欧,程爱平,等.论开发上海口岸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10).

[责任编辑:岳 林]

推荐访问:现代农业 天津 沿海 相关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