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用教育电视人的品位打遣教育电视的品质

用教育电视人的品位打遣教育电视的品质

时间:2022-05-17 14:35:04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教育市场产业化、传媒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的加快,尤其是在实行“政府买单”的今天,各地教育电视台(馆)的电视制作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传媒环境竞争下,教育电视台(电教馆)应力争政策支持,举全国教育电视制作的优势,继续强化各级教育电视台(馆)的互动建设,用教育电视人的品位打造教育电视的品质,全力推行教育品牌化经营思路,用智慧书写新辉煌。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电教系统电视制作 生存发展 应对策略

一、从对比中梳理30年教育电视制作发展之脉络

(一)电视制作设备从对编“进化”到非编时代

从对编“进化”到非编——以磁带为介质的线性编辑已逐步被以硬盘为介质的非线性编辑所替代,这是一种完全颠覆传统格局的变革模式。它将计算机动画、影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合成等多种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包容于一身,举手之间实现多层画面叠加渲染、多通道数字特技效果、运动立体字幕、高品质音效编辑与合成等。

(二)电视制作形态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融合

这可以说是革命性转变,从早期的大头像、单机拍摄、简单的后期剪辑、特技转场编串到现在的多轨字幕、音效、动画特效、三维片头,渲染包装的实现,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给电视人新的制作理念和变革力量。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极大地拓展了电视人的思维空间。主要表现在:

(1)从宣教型的一元化结论单向传播到多元化的交流互动

宣教片时代的传播信息都是单向、一元的——我播你听,受众不能参与对信息的分析、创造。数字时代我们进入了平等平行互动的传播时代,进入多元化和差异性并存的宽容时代。符号语言(画面)的大量运用,叙事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戏剧化的开放式的表现手法更加突出;将主题播报、现场连线、背景提供、深度报道、专家点评、权威访谈、现场互动等多种表现形态通过全景式演播厅与一体化电视包装实现有机组合,电视人着力挖掘节目以外深层信息,个性化创作的理念与手法被日益推崇。

(2)数字技术与影视艺术的高度融合

非线性影视技术为电视人拓展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极大地解放了电视人的思想,充分彰显了视觉艺术表现力。而各类国际顶尖级的影视后期制作软件(如AVID、Shake、HⅢe、AfterEffect、Edit*)冲击着人的思想,同时对电视人提出了新的挑战。电视素材可以不是现场拍摄的,而是可以“合成”的一合成任何现实的、非现实的视听影像,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实现不了的。

(3)场景设计的机械单调到虚拟演播室的横空出世

场景设计、制作走出了“一块幕(背景帷幕)、一块板(黑板、喷绘板)、一张讲台、一个人像”的单—拍摄模式。现今的设计打破以往“三堵墙”的均衡对称布景模式,场景追求充满灵气、通透柔美的光与影的视觉造型效果。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虚拟演播室的横空出世,通过数字光电传感系统和专业色键,随时变换背景,最终实现演播室的主讲者与三维虚拟场景无缝的合成,呈现生动鲜活的直观的场景画面,让人叹为观止。

(4)画面的平面简单串接到注重唯美的三维多轨立体包装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三维动画技术和虚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超现实的画面和自由转换的空间感创作、精美的包装等为节目笼罩上一层神秘、绚丽的光彩;电视人还尝试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将nash动画、漫画、剪纸、中国国画等元素与电视嫁接,丰富了电视制作手段,强化了节目的表现力、直观陛、可视性。

二、把脉教育电视的之生存困境与发展之道

数字时代的来临,教育电视制作可以说从理念到设备、技术到艺术都在颠覆与创新。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产业化竞争的加剧、“政府买单”等因素制约与影响。教育电视的制作发展陷人了困境。

(1)教育电视制作面临的困境

纵观历史发展与现状,教育电视制作发展的艰辛和曲折有着一定的必然性。首先,我们知道很多的教育台与电教馆其实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愈演愈烈的传媒业竞争,使得绝大多数教育电视台(除国家以及少数几个有实力的省市级台以外)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市场份额更加萎缩。而大制作一定要有大投入,没有了广告的营运投入,生存与发展也就可想而知。第二,实施“政府买单”,各级各类音像出版社发行量骤降、研发项目紧缩、市场投资骤减。因为历史原因,大多数电教馆是没有自己的出版发行权,长期以来电教系统的教育电视制作多属于“委托制作”——来料加工性质,现在“委托单”减了,自然创收的总额就少了。第三,资源就是资本,因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和播出渠道,宝贵的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开发,有效资源不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2)数字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的必要性

面对网络的挑战,教育电视制作似乎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教育电视制作是发展还是消沉?我们应该怎样在市场经济中利用经济杠杆来帮助、继续占有一席之地?怎样学会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经营好我们的这块责任田,争取效益最大化?

数字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的必要性有哪些?

首先,媒体优势。电视具有直观、鲜活、形象的特点,依然拥有更多的受众。所以传媒业发展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可以完全取代它。

其次,国情因素。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经济差距悬殊、网上教学较难普及,而电视仍不失为一种方便、经济、实用的教学媒介。

第三,互补因素。网络和电视其实完全可以优势互补,互相融合。。作为电视人,应该抢占先机,尽快在网络中注入教育电视的“基因”。

三、数字化时代教育电视应对策略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勇敢地接受事实,面对挑战,积极应对,是教育电视人应有的心态与素质。

应对策略:创新模式、科学管理、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一)在科学管理层面一以人为本,注重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

(1)倡导敬业与专业的结合

敬业“态度决定一切”,在此不再赘言。专业:教育电视是制作,更需创作,不能简单的做只会“摄录编”的工匠。而创作源于创意,是一种智力投入,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编导素养、精湛的专业技能。因此应倡导电视人终身学习、岗位成才,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

(2)处理好个体优秀和团队优化的关系

电视的生命在于思想的创新,思想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团队彼此间的差异、观念撞击,头脑风暴,好的电视节目必定产生于学习型的、真诚开放的、平等交流对话的团队。只有个别人才优秀突出,团队不能整体优化,就会出现“一花独放不成春”甚至“孤掌难鸣”的局面、陷入“青黄不接”断层的境地。

(二)创新机制层面——找准市场、拓

宽渠道,争取效益最大化

(1)定位与对位

教育电视有没有竞争力、影响力、美誉度,关键看制作的综合实力。笔者认为要用教育电视人的品位去打造教育电视的品质。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电视机构都看重教育的这块市场,纷纷打着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旗号,自拉选题、依托一些名师摄制了相当规模的教学辅导性电视节目。且不说他的画质和音质、电视手段的运用,仅就学科性、科学性、规范性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科观点及提法的准确性、画面切换点的适时切换、课件制作的规范与清晰、字幕的规范与准确度、音乐的选材与烘托等等。应该看到,教育电视台(馆)的电视节目制作、教育资源的研发,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规范与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思路——教育电视制作部门一直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教育权威研究单位合作,从选题、人选的物色到制作内容的商议最后到制作完成的审片,都是由严格的制度与要求的,以确保所研发摄制的节目符合权威性、学科性、科学性。其次在找准市场、拓宽渠道方面也应加强教育电视的服务性,提供更丰富的、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名师伴我行、你问我答、考级冲刺提速等),拓宽市场。

(2)注重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张的融合

教育电视的生命力来自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与不断创新。因此完善自我、打造精品、形成品牌效应,这是提升内涵的着力点。而扩张外延,实行多条腿走路,从自我主导到集成合作,从平面(光盘、磁带)到立体(或节目打包对外交流、或捆绑上“星”、或配套有声读物等),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力争全方位广辐射,在合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应该看到,很多各级各类的教育电视台(电教馆)都建立了各自的教育信息网站,开展视频点播、互动联手,创造新的商机。因此积极寻找与网络媒体的契合点,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实际的盈利模式。

(3)既要努力“造血”又要勇于“造势”

拥有核心的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并制造需求、创造并培育市场,健全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是打造自身的内驱力的关键。但是也应该看到,内因与外因是相辅相成的,生存发展,既要努力“造血”,强大自身,也要“造势”,提高关注力,放大“卖点”、提升增长点——从选题策划、电视手段的运用、市场营销宣传等方面人手。多年的工作实践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每年我们都要承担各种类型的学科才艺方面的现场录制工作。往往赛完、评比完,也就全部结束,投入与产出似乎不太对称。其实教育电视人完全可以尝试全国优秀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等组织形式、策划思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放大提升影响力度。拿赛事录制工作为例,编导们可以开通电话连线、网络呼应(接受受众的疑问或转达受众的观点)、异地采访或专家现场答疑点评、大众评委同步网上打分的方式等市场化运作的元素,增加互动性与关注点。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普及型的人才,将参与的范围扩大,即带动了群体,又强化了宣传效应,—举夺得,何乐不为?

(三)注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寻找资源与电视媒体的最佳结合点

(1)独占性资源的研发与共享教育资源深度整合

资源就是资本,要想在生存和发展中寻求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牢固支点,就必须紧紧依靠区域优质独特资源,及时抢占现有资源,激活“沉寂”资源,开发“陌生”资源,通过精心策划完成整体的关联和推进,形成资源整合的创收链。工作中笔者发现各地广大师生对视频资源(尤其是与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配套)节目非常期待,很多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苏州园林,南方的孩子很少见过雾凇……这主要受地域交通经济等问题制约,如果将这些外景视频素材的拍摄统一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牵头,采用任务包干的形式交由各地有实力的教育电视台(馆)来拍摄,既降低了视频资源建设的制作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关键是集中优势兵力,整合优质资源,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倡导学界与业界联合

中国教育电视制作发展的这30年,理论与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呈现的是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推动了中国教育电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早在06年由原中国教育电视台牵头,成立了“全国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联合体”。会员单位主要是全国各省市有实力的教育电视台、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以及部分社会电视制作公司。目的就是想举全国之力,指导教育电视实践,打造教育电视品牌。“联合体”成立后的做的第一件具有划时代的大事就是摄制百集系列片《身边的奥秘》。该系列片一经推出,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教育电视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联合体”为学界、业界搭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与技术、技术与艺术的交流平台,极大地激发广大教育电视人的创作热情。

总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传媒环境竞争下,教育电视台(电教馆)应力争取政策支持,举全国教育电视制作的优势,继续强化各级教育电视台(馆)的互动建设,用教育电视人的品位打造教育电视的品质,全力推行教育品牌化经营思路,用智慧书写新辉煌。

推荐访问:教育 品位 品质 电视 电视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