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厚德慈爱,幸福绵延

厚德慈爱,幸福绵延

时间:2022-05-18 10:50:04 浏览次数:

厚德 慈爱 敬业 创新

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

——题记

流金岁月见证“金字招牌”

回溯上世纪30年代,申城赫然问世中国第一家儿童医院。

那是抗日战争烽烟四起的艰难岁月。“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攻进上海。当时,上海的难民收容所接纳了大批逃离家乡的难民。1937年12月,目睹难民痛楚、立志为受难儿童服务的儿科专家富文寿,毅然创办了设有100张床位的难童医院。此即为日后享有盛誉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前身。

担任难童医院院长的富文寿慧眼识宝,诚邀刚从美国学医归来的苏祖斐出任难童医院的医务主任。从此,两位心怀厚德、才华横溢、志同道合的儿科专家,以其医学专长和毕生精力,编织起创办中国第一所儿童医院的传世佳话。

1940年7月,富文寿院长将难童医院改组更名为上海儿童医院,苏祖斐仍为医务主任,两人合作堪称珠联璧合。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儿童医院吸引了很多来自同德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协和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医疗团队精湛的医技水平足与当时实力雄厚的教会医院媲美。由此,儿童医院在上海滩声誉鹊起,俨然成为申城儿科的一块“金字招牌”。至今,老一辈的上海市民说起他们心目中的儿童医院,依然难掩浓郁的怀旧情结。

岁月沧桑。儿童医院跨越世纪,虽然院名、院址几经变迁,但两位创始人立下的“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医院宗旨和服务理念神韵犹存。1940年医院迁往香山路,上海解放后一度称为香山路儿童医院。1953年医院由政府接办,与上海市儿童保健院合并,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定路2号、威海卫路745号,先后作为医院旧址,留下了儿童医院变迁与成长的足迹。1994年3月迁入现址北京西路1400弄24号。2003年3月,儿童医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附属医院,故有了第二冠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07年12月2日,儿童医院迎来建院70周年。为纪念儿童医院创始人、儿科专家富文寿教授和儿童营养学家苏祖斐教授,铭记他们对儿童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医院隆重举行了富文寿、苏祖斐塑像揭幕仪式,共同见证中国儿科医学从近代跨入现代的流金岁月。

儿童医院新一代医护人员深情缅怀富文寿教授在抗日战争年代深明大义、免费救治大量贫病难童的慈爱胸怀,尤为敬仰他作为儿童医院创始人毕生献给儿童医疗事业的杰出人生。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教授以慈母之心,潜心于儿童医疗事业。她曾攻克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奠定了儿童医院在脑膜炎后遗症、神经性偏瘫等患儿康复治疗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作为儿童营养学家的苏祖斐主持拟订了中国儿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儿童营养学专著《儿童营养》,首创用鱼蛋白粉喂养婴儿,研制以大豆蛋白质为基础的代乳品和强化乳儿糕,并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勤于科普传播。99岁高龄时,她还为中国儿童基金会题词:“合理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普及儿童营养知识,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1998年8月2日,终生未婚的百岁老人苏祖斐在沪去世。她以三弟之子肇伉为己子,肇伉夫妇也是儿科医师,均为科主任和教授,不失为她所钟情的儿科事业后继有人。

可以告慰先人的是,历经70年光阴,如今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疗机构,儿科类专业科室齐全。现有850余名职工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26名、高级职称以上专家近百名,以及一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先进女职工标兵等荣誉称号的优秀医务人员。

儿童医院作为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上海市儿童保健所、上海市儿童急救中心、上海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市儿童康复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畸形外科疾病诊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的所在地,更是蜚声海内外。

领衔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的现任所长、医学遗传学家曾溢滔院士可谓儿童医院现今的又一块“金字招牌”。曾溢滔院士与他的科研团队一起始终瞄准本学科的国际前沿,进行医学遗传学、胚胎工程和转基因动物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开展基因诊断、治疗、调控和干细胞研究,为疾病的防治和生物技术产业化提供前瞻性的技术和科学依据。尤其在珠蛋白化学、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以及地中海贫血的治疗等方面成果斐然,发现了8种世界新型血红蛋白变种,曾溢滔院士也因此成为获得美国NIH科学基金的第一个中国医学科学家。2010年6月,副所长曾凡一教授荣获“首届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女青年科学家奖”,为本届奖项中亚洲地区在生物学领域的唯一获奖者,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为她授奖。

“金字招牌”召唤继往开来

为这次采访,笔者做了一些功课。在搜寻儿童医院熠熠生辉的历史资料同时,了解到跨进新世纪的儿童医院不可避免遇到了新的挑战。现今在上海,坐落于万源路上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雄踞于浦东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如同竞技场上两个重量级选手,给儿童医院发出了同场竞技的“英雄帖”。 三足鼎立强者为王,儿童医院如何雄风再起?无疑,这是摆在新一代当家人面前的一道考题。

6月申城雨过天晴的一天,笔者与接过考题的年富力强的现任院长陈方博士——一位专家学者型医院高层管理人,围绕以下问题作了一次访谈:(1)您认为儿童医院现在面临哪些新的挑战?您最关注哪些问题?(2)针对现状,您认为哪些方面需要改革?医院长远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是什么?(3)您如何看待医院文化建设与医疗业务发展的关系?

陈方院长谈吐坦诚。他说,上任之初领受了组织上给他的两大任务 “求变”、“求新”,希望他依靠团队力量改变儿童医院现有的医疗质量和服务面貌,同时在普陀长风地区打造一座崭新的儿童医院。他对此所作的诠释是,深知领受这项任命担子不轻,但个人性格喜欢接触新事物,将挑起这副担子看成是丰富自己人生的一段经历,也是一场挑战。

2008年6月30日,他走马上任第一天与同事见面的情景记忆犹新。那天,他对同事、更是对自己发问:儿童医院走过了一段辉煌路,老一辈医护人员缔造了这块“金字招牌”,现在传到我们手里,我们该怎么把它擦得更亮、更有光泽?

显然,陈方院长不乏自信,有备而来。那天发问后,他随即自问自答。他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或许,更多了解陈方院长的履历,对于理解他的使命感不无益处。

他1985年8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擅长泌尿外科的临床诊疗。1997年至1999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学习。2001年起,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助理、副院长。他是美国儿科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等多个学术组织的委员,担任《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等多个高端专业杂志的编委等职。曾获国家教委、卫生部和上海市的科技进步等奖项,以及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青年医师最高荣誉奖“银蛇奖”、“曙光学者”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业学识与从业经历无疑给了陈方院长更多敢于担当的思考。他认为,儿童医院走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医院领导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引领全院同事明察现状、审时度势,努力走出一条擦亮“金字招牌”的发展新路。

他若有所思,掷地有声:如果只是依靠“金字招牌”得过且过,老牌的儿童医院就会落伍,因为吃老本是要坐吃山空、没有出路的;如果只是依靠儿童医院老一辈专家的名声维持现状,没有新生代后起之秀承前启后、没有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撑起医院新的医疗特色,儿童医院就会在同业竞争中掉队,因为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没有前途。

陈院长说他很幸运,上任伊始,他的一些治院设想就很快得到了领导班子的认可。他与两任党委书记庄国诚和丁俭、副书记黄敏、副院长奚益群等领导团队成员一起,统一思想,带领全院同事,开始了儿童医院再现辉煌的探索与跋涉。他在上任后的2008年下半年时间里,跑遍了医院各个部门、找遍了各个层面的各类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寻求治院对策。

调研中,他欣喜地发现,尽管医院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内部现存的一些矛盾错综复杂,但是忠于职守的医护团队依然坚守岗位、认真行使白衣天使的职责,医护团队朴实、认真的工作态度着实让他感动,无形中增添了他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内在动力。

每每看到医院门诊和病房人满为患、慕名而来的求医者络绎不绝,他意识到,儿童医院这块“金字招牌”名不虚传,关键在于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有新的治院思路,领导团队尤其要敢于担当,引领医护人员继承医院的传统优势,奋发追求,让儿童医院这块“金字招牌”再现辉煌!

敢于担当催生治院新篇

访谈中,陈院长有问必答,轻松自如。他坦陈直言,履新3年来干得不轻松,有点累。问起他的治院方略是什么?透过其思路清晰的谈吐,抑或可归纳为8个字:“三观”统领,“软硬”统筹。或许,这就是3年来他与全院同事一起脚踏实地谱写的医院发展新篇之轨迹。

何谓“‘三观’统领,‘软硬’统筹”?不妨先倾听陈院长的一番见地。他说,一家有实力的医院,一定要有一批学科带头人,他们在某一学科上有高超的医术造诣、有立足学术前沿的视野和能力、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制高点、有圈内专业上的话语权、有在某一学科上的专业影响力,因人造势,造就医院的学科优势,产生医院独有的竞争力,这或可谓“学科建设观”;对于像儿童医院这样一家有历史积淀的老牌医院而言,一定有她独创性的医院文化,无处不在地体现着医院的核心价值、服务理念、思维方式、心态意识、人文情怀等,亦即“医院文化观”;还有,医院要适应时代和患者需求,与时俱进,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和蓝图,即为“科学发展观”。“‘软硬’统筹”,说白了,就是软件、硬件一起抓,统筹兼顾,相得益彰。

有了 “三观”统领,儿童医院就有了对症下药的管理之道、顺应发展的改革之策。通过陈院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深藏于闹市窄弄、显得有点破旧的儿童医院近3年硬件改造成绩斐然、面貌一新,先后实施了门诊的扩容改建和环境优化、病房的整体改造、B超室扩容、门诊至放射科通道阳光房工程等,改善了医院整体的就医环境、特别是病人的就医环境。

与此同时,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为适应医疗需求,先后装备了核磁共振、64排CT、DSA、DR等先进设备。建立了LIS系统、PACS系统、门诊IC卡系统、电子处方、物资管理系统、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等信息化系统,提升了医院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毋庸置疑,儿童医院的硬件改造卓有成效,并为软件提升夯实了基础。接下来的这些文字,或许浓缩了近3年来儿童医院正在悄然发生的内在素质变化。滴水见太阳,这里不妨扫描其中的三个侧面。

侧面之一:“学科建设观”引领新的人才、学科优势

陈院长意识到,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儿童医院积累了对儿童血尿、晕厥、婴幼儿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哮喘、癫痫、性早熟、泌尿系畸形、先心病、骨骼畸形等疾病的诊治优势,并在疑难杂症、连体婴儿分离手术等领域有所建树,但相对而言,专科特色还不够鲜明、医疗优势还不够明显,尤其缺乏出类拔萃的专家以及可以称为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物的高端人才。曾几何时,医院对某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手术无法独立完成,出现对求治患儿“能推就推,能转则转”的现象,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病人流失。不可否认,这是影响儿童医院发展的一条“软肋”。

忧患意识引发出儿童医院“做强内科、做大外科”的发展战略,加速了人才引进步伐。近2年里,医院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医学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博士学位医学专家7名,填补了学术空白或不足。新加盟的临床免疫专家陈同辛、普外科专家吕志宝、肾脏风湿科专家黄文彦、胸外科专家张儒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李晓艳、泌尿科专家谢华、超生科专家许云峰、心内科专家肖婷婷、神经外科专家陈若平、消化科专家刘海峰、麻醉科专家魏嵘等,与医院原有的专家会合,集聚成儿童医院新的专家群体,增添了重点学科建设的底气,撑起了医院专科特色的新天地。

据该院2009年年鉴记载:这一年里,他们成功阻击了重大流感流行,多学科联合救治了免疫性血管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从零开始全面启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诊治与手术均超过3 000例,创下了医院历史新高;心胸外科成功实施1例出生才24天的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手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学术活动此起彼伏,活跃了医疗学术氛围。近2年,儿童医院首度召开医院护理工作会议,完善护理管理基本制度,强化护士长培训,建立专科护士队伍,提升护理管理能级,显著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首次召开科研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3年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建设目标,遴选了李会等3位医师进入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确定肾脏风湿科和呼吸科为重点建设学科。

这里引录该院2010年年鉴上的又一串数据,或许也能佐证儿童医院新的学术优势。这一年里,儿童医院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04篇,SCI论文10篇;立项课题24项,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儿科重症医学、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入选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侧面之二:“医院文化观”激活新的团队激情

作为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儿童医院,70余年始终秉承“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宗旨,传承 “厚德、慈爱、敬业、创新”的院训,医院文化建设素有传统、富有成效 。陈院长深知,这正是儿童医院不可多得的一笔精神财富,更是“金字招牌”的底蕴所在。他上任后即与领导团队一起,用心启动了新一轮医院文化工程,意在激活团队奋发、向上、创业的激情。

陈院长如数家珍,介绍了医院文化工程的几个亮点:

其一,赋予院训新的内涵,与时俱进提出了“沉稳大气、平和睿智、努力学习、团结奋斗”的医院文化新要素。陈院长把这16个字诠释为医院同事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共同价值观念,要求面对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怀有更好的心态、心智和心胸,走“学习型”、“创新型”医院发展之路。

其二,重新设计新的医院院标。新设计的既抽象、又形象的母亲呵护婴儿图案充分体现了“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理念,意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感情,儿童医院为儿童服务就要像天下母亲一样,呵护好每一个孩子、奉献出一片爱心。

其三,医院环境的文化重建。在门诊、病房和办公楼布置医院文化标识,让医院文化如同空气、阳光随之而来、耳濡目染。

其四,创办医院年鉴。通过图文、实例、数据记录每一年走过的发展足迹,积聚医院文化,点石成金。

医院文化如春风化雨,滋润医护人员的心灵。于细微处见精神,你会看到一个个细节犹如绽放的一束束医院文化灿烂之花:

花束1:为缓解“看病难”,全院职工下班时间延长至下午5时,以方便患儿就医;为体现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开展了包括网络、电话和现场的预约服务,增设了门诊便民综合服务平台、专家候诊区LED显示屏和自助服务机等;为净化就医环境,针对黄牛炒号现象,鼓励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多下门诊,增加特色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数量,开放周末各科室专科及专病门诊;针对医疗服务需求,改建和扩容了急诊输液间及观察室,制作了醒目标识,方便病家就医。

花束2:2010年世博会期间开展了服务明星和创先争优推进活动。先后设立了“阳光爱心”帮困基金,与博士蛙集团合作设立先天性畸形患儿的“博士蛙天使基金”,首批启动基金300万元;与上海建国基金会合作,为白血病患儿救治服务的“美丽心灵公益基金”全年共为40名特困患儿提供了超过30万元的帮困款。同时,全年超过300人次的志愿者走出医院,对外开展义诊咨询;开辟“星期八小镇”儿童医院模拟体验馆,委派医务人员赴都江堰援建妇幼保健院,并为灾区先天性疾病患儿提供免费医疗服务;2009年还成功分离广东湛江福利院联体孤儿姐妹,通过互联网视频直播,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花束3:今年4月,贵州都市报一篇《女儿“心不好”,盼望好心人》的报道引起儿童医院关注。从2007年起,他们就与贵州遵义妇幼保健院结成姐妹医院,每年都要选派专家奔赴遵义开展捐赠和义诊活动,同时专业培训当地医护人员。作为纪念建党90周年的一项特色活动,陈院长带领多名专家奔赴贵州遵义,开展红色公益活动,成功地为当地10名先天性心脏病和泌尿系统畸形患儿实施爱心手术。胸心外科主任张儒舫擅长儿童各种普胸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腋下“补心”,他既治疗了患儿的疾病,又使患儿胸口不留疤,患儿家长感激万分。同时,在遵义为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专科查房、临床带教,组织专科疑难病例讨论,开设专家医疗讲座等,并捐赠医疗设备,通过院际间全方位的医疗共建,让当地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  

侧面之三:“科学发展观”绘就可持续发展新的蓝图

2009年,门急诊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2.06%;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2.73%;平均住院日同比减少1.4天;手术量同比增长62.98%。

2010年,门急诊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0.77%;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1.13%;平均住院日同比降低1.06天;手术量同比增长11.28%。

这两组数据,或许能从患者求医人数和业务数量的角度,折射出医院近2年来医疗服务发展的趋势。

儿童医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将医院发展定位于主要专科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医疗服务辐射全国,成为中国儿科医学、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笔者以为,这幅不乏挑战的 “十二五”发展蓝图既是儿童医院共同志向与智慧的结晶,也有陈院长个人治院风格的印记。他上任后孜孜以求的重点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医院文化建设的“三观”治院方略在“十二五”规划里得到了新的施展空间,可谓雄心勃勃,任重道远。

2010年12月11日,位于普陀区长风生态教卫园区内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举行开工典礼,打响了新院建设实质性启动的第一桩。作为陈院长任内立下“军令状”的两大任务之一,这无疑是他和领导团队必须唱响的一台“重头戏”。他曾对负责设计的人员表达了他的新院建设理念:不求靓丽建筑,唯求平和布局。在每个建筑细节中,力求体现对儿童的呵护情怀,延续医院“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理念。

据介绍,这座规划用地约2万6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6千平方米、额定床位550床、门急诊设计总量为6 500人次/天的新院将由12层的住院部大楼和5层的门诊诊疗、医技大楼结合绿化设置的下沉景观广场组成,并在基地预留了建设用地,可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可以预见,儿童医院普陀新院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医院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的优势,并以其优美建筑、舒适环境、先进设施、精湛技术和优质服务,为儿童就医提供更优越的条件,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同时,也将增强上海医疗卫生领域对长三角和全国的辐射能力,形成上海儿童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填补上海西北部优质儿童医疗资源的空白,方便本市及外省市儿童就医,体现社会对儿童更多、更全面的关心和爱护,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让儿童医院“厚德慈爱”源远流长,“幸福事业”绵延不尽……

(本文采写得到儿童医院办公室高春辉主任的大力支持,谨表谢意!)

(收稿日期:2011-07-08)

推荐访问:慈爱 绵延 幸福 厚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