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教育发展背景下的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发展背景下的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时间:2022-05-17 12:30:03 浏览次数:

zoޛ)j馟i޷M6on
tӍ׍M9ӏiըky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初、中等教育人数不断减少,湖北省小学入学人数也从1996年开始减少。表1显示,进入21世纪后,湖北省小学招生人数基本维持在60万人左右,小学毕业生人数也从21世纪初最高的120万人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50多万人;初中招生人数与每年的小学毕业生人数相对应,也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初中毕业生数从2004年的最高数近110万人,下降到2012年的近58万人。湖北省初中毛入学率从2003年的65.7%提高到2012年的81.8%,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贡献率从65.8%提高到69.5%,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相反,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贡献率从34.2%下降到30.5%。普通高中近10年的招生规模基本在40万人左右,近两年下降的也比较多,规模临近3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从2002年恢复增长以来,到2008年达到了最高值,招生人数接近40万人,但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招生人数逐年减少,2012年的招生数比2008年下降了63.26%,而且是在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也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2008年初中升学率为86.3%,2012年初中升学率不增反降,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说明,教育的发展已不是一个教育内部问题,受教育外部尤其是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因此,必须调整教育结构,才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2.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湖北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数从2000年的54所增加到2012年的122所,增长了1.26倍;招生人数从2003年的2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40多万人,增加了60.7%,招生人数增长的幅度低于学校数量增长的幅度。6页表2的数据表明,从本专科结构来看,2005年以前,本科的招生人数低于高职高专的招生人数,本、专科招生人数分别占48.92%和51.08%;2012年,本科招生人数超过了专科招生人数,本专科招生人数分别占53.94%、46.03%,本科招生人数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说明,地方政府有发展本科教育的冲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大。

从高等学校类型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湖北省高等学校数从2000年的54所增加到2012年的122所,其中,综合大学仅增长了2所;在校生数从2000年的34.66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38.37万人,增长了3倍。这些增加的院校主要是理工院校,从11所增加到76所,增加了65所,与总增加数66所接近(见表3)。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适应湖北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湖北省积极调整了院校结构:一方面,增加的院校主要是理工科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尤其是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理工类院校;另一方面,民族院校和医药院校数量减少,尤其是民族院校,从14所减少到2所。这充分说明湖北省高等教育基本能够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了高等院校结构。

二、湖北省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与问题

1.义务教育进入一个低位稳定发展的阶段。从5页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十年来湖北省小学招生人数基本稳定在60万人左右,尽管不同年份有所变化,但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从表4不难看出,每十万人口中,小学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基本稳定在6000人左右,这一规模决定了未来十年湖北省中高等教育的规模,这也是系统思考湖北省教育发展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决定了湖北省教育从以往的数量增长进入一个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

2.高中阶段教育陷入“双走低”的困境。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多年来二者的发展关系基本上是替代式或补充式关系。从5页表1的数据来看,2008年以来出现了“双走低”的现象,这既有学龄人口减少的原因,也与目前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有关。2004年以来,我国到达了以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为标志的“刘易斯拐点”;2012年出现了劳动力人口数下降、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这两个转折点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供不应求,处于短缺状态,产生了无技能和低技能人员工资增长加快、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趋同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趋同的现状。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以来,农民工工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2011年高达21%。由于读书和不读书获得的劳动报酬相同,对教育将产生负面效应,即导致普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不读书或辍学。如何促进毕业生有效、高质量就业,是当前教育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3.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的愿望不强烈。一方面,进入2002年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技工荒”等问题。为此,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为落实国务院的决定,2007年6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各类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按不超过当年应届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招收初中毕业生)按不超过当年普通高职(专科)招生计划5%的比例安排,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计划不超过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5%的比例安排”,①旨在让中职学生毕业后马上就业,以缓解劳动力市场用工短缺的问题。但从全国来看,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在2007年就突破了国家的这一规定。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更加灵活,如实行单独招生、注册入学等,使得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渠道更加畅通,但中职学生升高职院校的比例不增反降(见表5)。究其原因,目前中职学生可升入的高一级学校既包括本科院校也包括高职院校,主要是高职院校,但中职毕业生就读高职院校的愿望并不强烈。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人数484,693人,其中,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456,820人;中专毕业生报名人数11,076人,职业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15,970人,技工学校毕业报名人数177人,三者合计为27,223人,占当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33.58万人的8.1%,更何况报名的学生未必当年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名人数仅占高考报名总人数的5.6%,这说明中等毕业生在整个高考中的地位较低。

4.地方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199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共有63所,其中地方院校36所,地方院校仅占57.1%。1998年国家开始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许多部属院校下放到地方,仅1998年有9所部属院校划归湖北省。截止到2000年,湖北省部属院校从1990年的27所减少到2000年的9所,地方院校调整合并后变为28所,此后增加的高等学校主要是地方院校。自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以来,各省为了尽快达到大众化的目标,将部分优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合并为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数量大幅度增加。为了遏制大量职业教育资源减少的情况,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②此后高职院校增长变慢。从湖北省实际来看,2005年前高职院校数量增长较快,从2000年的20所增加到2005年的52所,此后增加的主要是地(市)成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详见表6)。

进入2008年以来,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招生数量稳定增长,而高职高专招生数量处于下降或小幅度变化状态,地方本科院校招生比例不断提高,反映了社会对本科教育的需求旺盛。截止到2013年,湖北省部属院校8所,地方本科院校33所,比2005年增加了8所;独立学院数量有所减少。本科院校数量从2005年的62所增加到2013年的67所,高职院校仅增加3所,本科院校数量比高职院校数量增长快。

三、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还要适应教育内部的变化。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是内部适应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湖北省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一定要贯彻这一思想。

1.加快发展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1995年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我国成人教育形成了从扫盲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但职业教育却长期固化在专科层次。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虽逐步加大了专业硕士研究生比例,但由于高等教育缺乏有效的分类标准以及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导致专业硕士人才培养难以落到实处。从湖北省的现实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增加了大量的理工科类高校,适应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此外,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没有明确的分类体系,致使新增加的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办学定位摇摆不定、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就业率普遍不高、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有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因此,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要加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使更多的人才培养逐渐转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2.加快开展职业教育“3+4”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试点工作。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政策实施的时间较长,近年来不断创新招生工作体制机制,从2009年起,把以往的中职升学专业课考试调整为职业技能考试,考试性质为水平考试,只有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的考生才有资格报考对口升学考试。2010年12月湖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有关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2011]1号),规定2011年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机械类专业开展全省统一的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录取时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占70%、文化考试成绩占30%。文件规定:2015年全省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全部实行技能高考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不再实行现行的“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办法”。但从近年来实际执行结果来看,中职学生参加高考的报名人数没有显著增加,高职高专的招生人数没有显著增加。因此,只有扩大应用技术类高校从中职院校招生的比例,实行“3+4”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增强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3.对高中后职业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20世纪末,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一方面,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义务教育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整合;另一方面,1999年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先后开展了大规模扩招运动,新建了一批院校,原有的学校也普遍扩大了办学规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比预期提前了8年,中等职业教育也提前3年基本实现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但目标实现后却面临生源不足的现状,一些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出现浪费现象。从湖北省来看,初中毕业生近6年下降了近一半,与扩招时的情况大相径庭,致使高中后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生源的制约。因此,如何提高初高中毕业生进一步升学的愿望,成为中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除了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外,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升学通道;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培养结构,把培养与使用有机结合,改善学生的就业情况。可以通过中高职院校采取注册入学、发展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职与本科“3+4”一体化培养、高职与本科开展“3+2”一体化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技术本科教育,鼓励工程技术类高校积极发展专业硕士教育等,多种形式拉动中等教育的发展。

4.进一步增加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保证生源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受生源数量下降的影响,我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相继实施了注册入学制度,但也使职业学校教育面临“书难教、人难管”的困境。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外教育“宽进严出”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事实上,所谓的“宽”是给每个人提供多种学习选择,使每个人拥有多样、平等的入学机会,并不是说学生入学没有标准;相反,各级各类教育都有严格的入学标准。如果普通高中毕业生想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必须通过入学考试或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达不到要求就要进行补充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想进入普通高校学习,也必须达到入学标准。基于此,联合国《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设立了第四级教育,旨在为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学生开展补充教育,即普通高中毕业生要想升入职业院校学习就必须补充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职业学校学生想升入高一级普通高校进行深造,必须补充文化知识。补充教育使不同来源的学生基本达到统一的入学标准,在共同起点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从目前湖北省来看,参加对口升学高考的学生主要是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以及来自技工学校的学生。现实中,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在积极开展补充教育。同时,一些通过普通高考难以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在高二或高三学期转入中职学校参加对口高考,这也是补充教育的雏形。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今后补充教育要走专业化道路,形成一类专门化的补充学校。为此,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分类,如技工学校就是直接就业的学校,一般的中职学校主要为高职培养学生,也可以为技术类本科院校培养学生;高职可以分为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技术类本科院校中,对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应主要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对理论要求高的专业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总之,只有多样化的教育才能满足多样性的生源要求和社会需求。

5.加强企业培训机构的建设。一个国家可以不举办职业学校,但不能没有企业培训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虽在我国广泛推行,但存在着企业积极性不强、参与度不高的现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状况不佳,除了政策因素外,也与我国企业自身职业教育的缺位有很大关系。综观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展比较好的国家,绝大多数国家的企业职业教育比较发达,而我国许多企业的职业培训缺位,没有专门化的机构和场所,导致校企合作缺乏平台,学生顶岗实习只能变成顶岗劳动。当前我国经济正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国内需求拉动型经济转型,③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一些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些企业可以把生产产品的部分能力转化成培养培训技能人才的能力。事实上,企业开展职业培训与政府拿钱办职业学校殊途同归,相当于国家减免一部分税收来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培训,这种形式可能比企业征收后再由国家财政拿钱办职业学校更划算、更有效率。

由于初、高中生源的快速下降,部分中高职学校招生困难,根据湖北省学龄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这一现状可能长期存在,因此,调整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势在必行。我国民办职业学校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些民办学校很多是民营企业家注入的资本,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民营企业家举办的中职学校,国家鼓励其发展成为区域性职工培训中心或通过行业参股的方式成为行业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而逐渐转变成行业企业培训机构。总之,民办职业学校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产物,机制灵活,转型或转制相对容易,一些规模小的职业学校也可以通过委托经营、股份合作逐渐转成行业企业的培训机构。对于公有职业学校,国家通过实施培训项目如农民工培训计划,将过去的分散培训转变为集中购买服务,通过培训项目引导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变成区域性培训中心,并逐渐从职前全日制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专业化的培训中心。总之,把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资源转化成行业企业的培训资源,加强行业企业的培训,形成现代企业职业培训体系,无疑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解决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当然,实施这一政策,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如加大财政的支持、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等。

[注释]

①②崔铁刚.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2(15):12,12.

③孔祥敏.从出口导向到内需主导——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反思及转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0.

推荐访问:湖北省 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 发展 背景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