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思想汇报 >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探微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探微

时间:2022-03-20 09:58:03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读,浅析了其中所透射的职业教育思想,认为对当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 教育思想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29-01

陶行知是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集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立志“余今生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创造一民主国家”。他不辱使命,躬亲实践,终身不渝,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并顺应世界现代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透射出许多职业教育思想,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1 阿斗与诸葛亮[1]

1930年,陶行知在晓庄学校演讲时讲过这样一个实例:因为天旱,和平学园开了一口水井,但献给全村公用。不久,就发现了两个大问题,每天出水不敷全村之用,大家围着取水,争先恐后,有时甚至用武力解决。学校就开了一个村民大会,一共到了六、七十人,共同来做一个吃水问题的教学,到会的人,有老太婆,也有小孩子,公推出了一位十几岁的小学生做主席。陶行知和许多师范生,就组织了一个诸葛亮团,插在群众之中,保护这位阿斗皇帝。会上同时有许多人说话,大家听不清楚,而阿斗皇帝又对付不来。这回,诸葛亮就用得着了,他就起来指导,结果,共同议决了吃水问题。这个阿斗会议证明了“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相联的,是一个学理。

对中职学生而言,用阿斗来比喻较为形象,即使存在能力差异,也是国家与社会的主人。中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把阿斗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我们不能以“唯分数论”的观点看待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而要以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实现教学做的合一,引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实训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多元人才观,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专长,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 面包与水仙花

陶行知在《乡村教师》宣言中曾经用穆罕默德的比喻:“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他称:“这是再好也没有的人生观。……所发出的力量,可以教我们有面包吃,又有水仙花看。”

陶行知一生都是在追求探索,求学之初,曾用名“知行”,取自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后将之颠覆,认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将“知行”之名改为“行知”。他留学时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将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理论带回中国。经历八年试验,他总结此路不通,悟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将杜威的理论颠覆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正是他对“水仙花”不懈的追求,身后才有“民主之魂,教育之光”的赞誉。

职校的学生要有“面包”,因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教给学生“找饭碗”的本领。职业教育也要能满足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心中永远向往“水仙花”。除了培养“找饭碗”的生存技能,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选饭碗、造饭碗”,这就是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手脑并用”,是物质与精神双重层面的引领。

3 唐僧与孙悟空

陶行知指出,教育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期望师范生变成孙悟空,像孙悟空一样自己会变而又会教人变。师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师范生应该拜小朋友做师傅;也如同孙行者的本领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唐僧向西天取经,经过八十一难,若不是孙悟空保驾,也不知死了几十次,哪能得到正果?小孩子学着做人,也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若没有孙悟空的心术和本领的师范生保驾,必不能修成“正果”,也不能成大器,还能望他成人为民族人类谋幸福吗?

唐僧确有些先天不足,性格迂腐,认不清妖魔鬼怪等等,关键时刻却总有孙悟空的保护。职校的学生也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需要教师的关爱、引领与培育。针对学生个性、兴趣、能力、习惯差异,职校教师要善于转换各种角色,接近、了解、分析学生。差异和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常态,职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和错误,进行补强与修正,帮助学生改正一次错误,就是一次进步。

4 公德与私德

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陶行知在演讲中提出了每日四问,分别是我的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有没有进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习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们大家要“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有公德和私德两方面。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来衡量它。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低于普通高中,几乎已成教育同仁的“共识”。所谓素质低,是“唯分数论”奉行的标准,与此同时,也要反对职业教育走向“唯技能论”。对此,中外学者所见略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因此,职业教育对学生不仅要关注立业,还要关注进德,二者缺一不可。在课堂里,在实训室里,在实习岗位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滋养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大写的进德立业的社会公民。

笔者只是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文集,亦从中感受到先生行进间汗水的流淌,奋笔时智慧的光芒。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吾辈仍需从先生的光辉思想中不断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胡晓冈,金成林,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06-307.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行知 思想 探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