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05-16 08:20:04 浏览次数:

摘要: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大部分高中毕业生已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如何定位?如何实施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将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浅谈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31017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本课程对学生顺利完成后续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软件的学习、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 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何寻找教学的平衡点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计算机在城镇已得到普及,95%以上的城镇高中毕业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因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山区的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进入大学以后,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使基础好的同学能有所学,又使基础相对不好的学生能快速赶上?

2 在教学内容上如何推陈出新,区别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遇到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在看了计算机教材后的疑惑。很多内容,比如计算机的发展史,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都是中学时老师介绍过的内容,为什么进入大学以后还要学,到底学什么不清楚。于是很多同学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产生了轻视、不在乎的情绪。如何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针对以上提出的两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与研究,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操作模块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1 科学定位教学内容。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高2006的16号文也指出,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操作要点”,从概念到单纯的操作步骤说明,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知识,使学生觉得都是理论知识,没有实用价值,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以实际应用为核心构建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教学区别于中学的《信息技术》课,课程内容体系包括:① 文件管理;② 信息搜索处理;③ 复杂文档的编辑排版;④ 数据处理等四个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从应用出发,以12个具有代表性的来自实际工作的模拟任务为主线,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通过让学生完成校报《城市职业教育报》的编排这一任务来实施Word2003的教学,让学生在软件的真实应用环境下学习,快速的将知识转化为工作需要的能力,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做”有效的结合起来,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每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高级两部分,同时根据每个专业具体需求不同,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如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掌握五笔输入法、要求打字速度每分钟120个字以上;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数据的高级筛选、使用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等。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了因材施教。

2.2 把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总结提高”的教学步骤,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锻炼学生后续自我学习的能力。

2.3 改革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模块化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改变单纯的教师讲解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演示、学生点评,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渔”。同时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如在上机课上充分利用“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让“教、学、做”有机的融为一体。

此外,积极推进计算机技能大赛,通过活动、比赛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对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以赛促学”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4 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本课程的考试采取形成性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分为四部分:① 平时学习表现;② 每模块的阶段性测试;③ 激励考核;④ 期末综合考试(如表1所示)。将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平时操作和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1

激励考核部分主要是对基础较差但进步很大、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在计算机各种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鼓励。从而激发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深入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应用”为主导,作为基础课强调与各专业特点具体结合,强调学以致用。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东风、葛力力,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要适度,职教论坛[J].2006(05X):30-32.

[2]刘建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探索[J].科教论丛,2008(6):274.

[3]朱宝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2008(2):173-174.

[4]李光辉、刘伟、邱鹏瑞、赵雄宇,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9(3):89-92.

[5]http://jpkc.szpt.edu.cn/jsjyy.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浅谈 计算机专业 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