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05-16 08:25:02 浏览次数: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结合燕山大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为适应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技术为手段、内容为核心、创新为目标、评价为导向”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1-0067-04

0引言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各个专业都是自行安排若干门计算机课程,没有做到整体安排;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太少;教学内容与各个专业领域相脱节,实用性较差;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实践环节不足;考试方式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够;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教学内容更新较慢;实验教学队伍相对偏弱;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不快。作为承担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单位,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把全校的计算机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协调组织,为融入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构筑一个良好的平台。

本文在分析计算机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提出建立一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技术为手段、内容为核心、创新为目标、评价为导向”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1以教师为主导,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科 学的教育理念

每一次改变都意味一场思想的变革,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第一位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要建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做起。做为教师,要真正做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传授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转变;从教学科研分离到教学科研相结合转变;从教学、学习、研究分离到教学、学习、科研相结合转变;从淡化工程到回归工程、重视工程转变。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有一只队伍过硬的实验教学队伍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实验教师建设相对偏弱,重使用、轻培养。因此,更新观念,不仅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领导也要更新对教师的培养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教学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只有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才能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建立分级分 类的教学体系

随着中小学及家庭中计算机的普及,大学计算机教育已经不是“零起点”,但是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城乡中学生计算机教学基础差距悬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刀切”,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

2.1设置免修制度

为了给计算机程度相对高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对新生实行免修制度。课程组可以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由学生提出申请,课程组进行考核,考核为优者,则可以申请免修,所得分数即为本门课程的分数。这样做,一方面为基础好的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鼓励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采用分级教学

即使学生提出免修申请,还会有部分学生不能通过,此外在没有提出申请的学生中,仍然存在计算机水平不一样的情况。因此应对学生再进行一次高级班申请,对于不同程度的班级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开设基础课程培训班,并在周末开设讲座的形式作为补充,尽快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开设“计算机实用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水平。

2.3分类教学

根据燕山大学具体情况,可以将专业分成理工科院系和文科院系,他们在计算机基础和以后的就业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实现分类教学,文科和理工科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都是由计算机和专业课老师共同规划并具有专业特色。

2.4网络化教学

大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研究探索一种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探索网络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课堂教学+部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面授辅导、全程网络教学等。通过使用网络平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在平台上随时进行的主动学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辅导,提高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使教学过程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网络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创建形成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

2.5 个性化教学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具有覆盖面广、难度不一的特点,然而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单一,教学大纲设置上大同小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在教学安排上把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在难度的划分上可以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在学生兴趣培养上编写多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大纲,开出内容多样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给学生广泛的选择空间。这就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深入和高校的快速发展,必然会缓解人均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既养成兴趣又培养能力的良好平台。

3以技术为手段,创设情境,搭建合理良 好的教学平台

目前燕山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在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方法虽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如果单一地用投影去讲授内容,这和学生自己去看书没有根本的区别,这是目前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此外,教学班常以七、八个班为主,这样上课的学生人数常常超过150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常常听不清也看不清,上课效果仍然很差。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记住太多的内容,印象不深,容易遗忘,最后学习的过程仍然是以听讲为主,自己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以技术为手段:在课内,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精心准备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在课外,利用网络技术,建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网络教学支撑软件平台,其主要功能可设:学生和教师注册、浏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信息发布、学生浏览学习、师生交互、作业评判、网上答疑等。

4以内容为核心,积极探索,提供优质丰 富的教学资源

建立了教学支撑平台,还需要为此平台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做基础,那么这个平台便成了一个空架子。目前燕山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实验指导,没有更多的资源,虽然教师有电子教案,但是大多没有提供给学生,这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

教学资源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内部印刷的讲义和公开发行的教材、电子教案、网络课程、流媒体课件和试题库等。课程所用的教材、实验方案、网络课件、考试系统、网上教学支撑软件平台等教学资源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各种媒体既互相补充,又充分强调了各自的特点,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充分利用电子教案知识点呈现方面的优势,及时加入学科新知识、新技术,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开放式的动态课件,其内容随着学生的提问过程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一个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可以成为另一个学生问题的答案,这样便于信息的积累。实践证明,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以创新为目标,加强实践,提升教师学 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最根本的途径。要想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可以课内实践为基础、课外实践为补充、校外实践为深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同时实验内容也应分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各位教师可以在 “平台”和 “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实验、答疑、提交报告、测评等教学活动。

课内实践为基础: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每一门课程都安排有实验环节,一般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1∶1,首先需要教师对这部分的实验内容要精心设计,力争在实验中解决大部分问题。此外,还有一部分实验是学生自由上机,那么更应该将实验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课外实践为补充: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可以由老师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实验题目,吸引学生主动到实验室来,可以通过这一部分学生的力量带动其周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申请,到实验室做一些自已感兴趣的题目,加上老师的指导,提高学生计算机的能力。

校外实践为深化:开展一些竞赛,从而更广泛地吸收学生来参加计算机的学习,通过网络的形式提交作品,最大限度地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活动。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以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会逐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希望教师树立“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指导教学”的指导理念。

6以评价为导向,更新观念,建立多元开 放的评价体系

目前的考试制度作为评价教与学的唯一手段存在着许多弊病,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如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智力;重猜题、轻思考;重线性思维、轻发散性思维;重现有知识的掌握、轻知识的创新;重课内学习、轻课外实践”。可喜的是有不少的老师在自己的课程中已经或多或少地进行了考试方式的改革,比如增加平时的小测验、把平时的实验教学考核也计入最后的评价,但是对于大多数的课程来说,还只是最后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笔试,现在和计算机有关的课程也有不少是在计算机上完成,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重视学习过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评价构想: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采用科学的方法测量技术对学习进行测量统计,以数据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的干扰,但是极端的量化评价也带来了负面的效果,即泯灭了个性,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认知能力,学生会将注意力过多地投入到分数的取得而不进行特长爱好的发展上,因此有必要开展定性的评价。定性评价能充分地了解学生,促使其个性化的发展。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量化的考察又对其身心等的发展有整体的了解。如何将这两种评价结合起来也是需要探索的研究课题。

2)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结果式的评价方法将评价孤立起来,注重选拔和考核的功能,而过程性的评价关注学生成长的细节,通过关注学生成长的细节,注意学习的过程从而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手段。这种方式更加人性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对自身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和恰当的自我评价,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他人对自身的评价,这样会丧失主体性。一方面,学生应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判断进步或者倒退的幅度,并规划下一步的学习计划,这种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身的反思,提高了其自我意识和思维的独立性进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自我评价,可使具体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具体的道德思想,外化为有益于他的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并在行为美的实践中,塑造良好的个体形象,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完美境界。

4)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目前,管理部门的作法是:如果学生考试不合格,则采用重考+重修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做的优点是能集中管理,但是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强,评价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集中评价的方式是考试次数太少,学生压力大,反倒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分散考试,即学生提出申请,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限定时间,网上答题,提交答案,并且因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多了,要适当增加一些考核项目,这样一来促进学生对第一次评价的重视,又能对其他学生有一个公平的交待。考试成绩合格,直接将此成绩覆盖原始成绩。

7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教师、学生这两个主体,本文试图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创新能力和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来探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问题,以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合格的计算机人才。但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5):11-18.

2冯博琴,顾刚,赵英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4-6.

3 朱得娜.注重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60-61.

4袁旭东.论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3):72-75.

5 李晓林,张彦铎,赵彤洲,等. 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 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49-150.

推荐访问:计算机专业 探讨 体系 计算机 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