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基于“任务驱动”《物流管理基础》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任务驱动”《物流管理基础》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3-12 11:02:21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高职《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的任务设计、任务教学和任务考核的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兴趣;任务;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5-0109-0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由Breen和Krahake等人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其主张是: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教学”。通过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中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主进入学习过程,自主深入社会,独立或协作运用相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管理协作能力。在素质教育感召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基础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式”作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一个成功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工科、英语和计算机等专业受到广泛应用,研究的文献比较丰富,但在商科及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研究和教学的文献相对比较少。《物流管理基础》是物流管理、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基础课,它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对物流有一个全面认识。研究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基础》这类理论性强的综合性课程应用,对推动高职实践性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任务驱动,促使兴趣升华,实现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物流管理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是物流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第一门专业课,将引导入门、全面认识物流行业、培养学生物流管理兴趣及培育职业素养应作为物流管理基础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报考热门的物流专业,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学好物流专业知识的一种需要的外在动机,向学生个体因为自己将来就业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的自我提高驱动转变,并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实践获得成功,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乐趣,逐渐巩固对物流管理知识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物流专业学习兴趣动机,为学习其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学成之后想要干什么、物流专业人员需要什么能力、需要哪些知识储备等思路出发,依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一系列目标任务。如“我家乡的物流设施调查”、 “我家乡的物流企业调查”、“我家乡的土特产及其保管储存方法”开始引导兴趣,再组织学生从认知实践(参观物流展览会或物流企业)开始、逐步通过调查(物流园等组织运作模式)、分析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案例)、资料整理、计算和判断(物流管理与控制)以及外部资料收集整理(现代物流新技术和物流环境)……通过任务完成,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收集整理者。在完成任务的参与过程中,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兴趣。将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物流的功能、物流企业特点……教学内容渗透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在组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学生从“我希望家乡物流发生什么变化”推向“我期望在物流行业做什么职业”再到“我要在大学生活期间进行哪些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方向引导,又如有的学生对新的《邮政法》中部分条款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老师要鼓励质疑,提倡自由辩论。通过问答与辩驳,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事实上,现在的独生子女,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同时,他们也承载着父辈太多的期望,而在当前就业与竞争的压力下,特别期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认可和承认,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互动讨论中,要注意给予鼓励和表扬,多给表现机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升兴趣的目的。

2 案例引导,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质量

案例讨论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内容。同时,案例的选择还要注意与项目任务的配合,即案例与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从内容到形式要有一定的相似或近似。如地域不同的调查项目、名称不同的物流新技术调查项目。因为,学生是初学者,模仿是初学者的“拐棍”。通过相似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视线、调查方向、文字组织形式和分析方法。如通过长三角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根据珠三角产业特点分析物流流动方向,分析物流服务需求的变化。将案例与身边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接触到当前经济社会的实际,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又如通过大连石材市场分析,引导学生看广东云浮石材,进而引导学生对广州一般专业市场进行物流专业调查,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调查报告的质量。这种相似案例分析教学,对项目任务的完成具有模板效果,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提高自信心,同时又留有一定学生发现和创新的空间。对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和培养专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3 利用多媒体,引导网上搜索,驱动对现代物流新技术的了解

随着现代新技术发展,物流运作方法和新技术日新月异,如现代集装箱装卸双排四箱吊桥、无人驾驶自动导向的集装箱搬运车、无人驾驶自动导向的室内叉车、多进深货架、驶入型货架、高密度重力货架和移动、回转货架及自动分拣技术;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物流系统中广泛应用,如优化行驶线路、提高场地和车辆利用率、全球定位系统等。要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单纯依赖教材是不可能的,而物流管理基础作为全面引导学生入行的课程,必须及时将当代物流发展最新信息介绍给学生。因此,了解当代物流最新技术信息,加强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运用,充分展示现代物流最新技术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运用:节约了板书时间,能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出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许多潜在功能,密切跟踪物流发展,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物流设施生产现场录像、数学计算及文字说明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和数形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从而极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了解及其相关操作方法、管理方法的理解。实现了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有效解决了现场参观的许多困难。设计任务项目“现代物流新技术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开展网上搜索物流新技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魅力。

4 利用公共资源,驱动深入社会,全面认识物流行业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怎样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初学者广泛地了解物流行业呢?带领学生参加物流行业展览会是最好的选择,广州几乎每年都有国际物流博览会或广州国际物流设备展览会,组织参观专业展览会,引导学生与物流专业人士直接对话。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全面了解物流行业的方方面面。因为,物流专业展览会,有各类不同规模、不同服务方向的物流企业参与,它们通过将各自设备、业务流程、网点布置、服务承诺等企业优势在展览会的展示,达到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目的。这是学生全方位了解物流行业一个极好的机会和场所。此外,物流展览会还是物流专业人士云集的场所,是学生向专业人士学习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主动交往,也能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要做好事前准备,如提问的方式,礼貌待人,如何获得资料等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锻炼自身。在没有展览会时,可带领学生参观物流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参观企业前,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库房特点、设备型号、场地标记、商品的摆放,设备的配合等;参观批发市场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货物的来源与流向、车流、人流的特点,商品的展示等。还要做好外出组织管理工作,如安全提示、班干部分工、分组布置任务,使各组有不同的重点观察和访问任务目标,既提高责任心,又防止任务雷同,引起抄袭,降低专业兴趣。

5 改革考核模式,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和提高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常言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左右着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原有单纯的笔试,已不能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不可否认,在中国延续了几百年,并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的闭卷笔试方式对于选拔人才,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物流管理基础课程也不能完全离开笔试,但必须随着教学改革推进,任务多少及其完成情况,逐步减少笔试比例,从知识面、动手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侧面地考核学生。

5.1 教学、考核一体化的模式,牵引专业兴趣

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首先强调更新教学观念,强调以人为本,注意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加强物流专业素养的训练和养成。考核模式也同样影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在学生任务完成后,最好要组织成果发布和分享讨论课,并将考核结合在一起,展示后立即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分。这种教学考核一体的考核模式,较好维系和引导了专业兴趣。如在参观展览会或企业参观后,设计了调查成果发布与讨论课。各组分别上讲台展示参观成果并回答台下同学的疑问,学生根据广州国际物流博览会和物流设备展览会情况,积极补充相关资料。这种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教学形式,打破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互相讨论与问答,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进一步培育专业兴趣,坚定了专业信念。成果的展示和评比,人为地营造了一个竞争氛围,使各个小组形成了一种团队合作,共同竞争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促成一种自学的氛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成果的展示需求中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也给教师许多启发,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巧,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在展示“现代物流新技术我的发现”过程中,“我比老师的发现新、我的动画漂亮”等花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物流专业兴趣,使学生获得因投身到“物流”这个现代朝阳服务产业的自豪和满足。

5.2 不同项目任务对应不同的考核侧重点和考核形式

在物流管理基础的教学设计中,强调任务驱动,设计什么任务?谁来完成?如何考核评价?根据物流行业普通员工必须具备 “较高协调能力和独当一面能力” 特点,在任务设计中不但有团队项目,还要有个人项目,不但有知识项目,还要有技能项目。因此,必须使考试手段多样化,各有不同的考核侧重点,在考核中既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还要注意“诚信”等职业素养的引导和养成。因此,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笔试外,还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使任务完成方式与考核形式紧密结合。如团队项目,在任务小组中设立各个项目负责人,学生成绩的测评,以小组整体成果成绩为小组成员的基本成绩,但每个学生参与团队项目的程度可由学生自行评价,由学生选评优秀组员及项目负责人等加分形成单个学生的项目的成绩。总之,应形成完成任务好坏、创新程度、能否按承诺完成多侧面、多考核点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达到既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团结协作、获得人际关系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又彰显个性。

上述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有效地改变了目前课堂讲授中存在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型”教学模式,使概念与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使不少学生改变了中学时代的思维与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公式、为应付考试而学,结果是考完就忘了、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依赖老师的心理和惰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物流管理的专业兴趣,对引导学生自学,培养物流专业兴趣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俞重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黄志宁.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3-34.

[3] 黄志宁.审计教学改革应适应市场经济需要[J].抚州师专学报,2002(3):80-81.

[收稿日期] 2009-03-30

[基金项目]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改革资助项目(JY2008014)

[作者简介] 黄志宁(1961—),女,江西彭泽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物流管理。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物流管理 实践 驱动 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