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及启示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及启示

时间:2022-05-15 09:55:02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品格。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提出了党的建设新布局,这些重要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增添了新内容,同时也为我们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党的建设;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8)05-0061-05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品格。党的建设的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多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要的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党的理论,坚持理论创新,推动党的建设在各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回顾和总结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深刻的启示,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以改革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党建理论上有许多新发展。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五十多年执政历史的政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任务。这就是十六大以来在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重点的根本原因。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分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等,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专门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又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

第二,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命题,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提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层面。此后,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又一创新成果。

第三,提出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建设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的优良传统。

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改革和发展中的不全面、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也非常突出,伴随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加剧烈,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这就使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初步解决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有关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措施,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献。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使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党所承担的历史重任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

第四,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紧紧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关于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思想;关于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制度的思想;关于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思想;关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关于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的思想;关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关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关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思想;关于建立

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想;关于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思想,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反映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第五,提出了党的建设新布局,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深刻总结党执政58年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新布局,即: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新布局,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表明加强党的建设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要抓重点、抓根本,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另一方面,党的建设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及反腐倡廉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同时并举,由此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在党建理论上的创新,是对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行科学判断的结果,从总体上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这些理论创新来源于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我们继续推进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第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取得的。创新,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创造性活动。推进党的建设创新,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果,不能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认真研究和回答实践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然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进行理论创新,这是我们坚持党建创新的根本要求。因此,党的建设创新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之风。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建设创新的众多成果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产物,无一不是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抓落实的结果。围绕党的建设总目标和各项战略任务,党中央坚持不懈抓落实,一些重大工作部署还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单位,明确责任和具体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还注重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从调研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重要部署正式出台前,一般都进行试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使决策建立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之上,这就使党的建设的创新都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第二,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来自实践,以实践的需要作为创新的动力,以实践的效果作为检验创新的标准,才能把握党建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

理论总是由实践催生的,实践的需要是新的理论产生的直接动力。理论创新是人民群众实践探索的成果,同时理论上的每次创新又推动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理论创新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建设的创新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是以指导和推动党的建设实践发展为目的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动力,给党的建设注入强大活力,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新矛盾。而我们所取得的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一系列成果,正是在深入研究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来自实践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国亿万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生机勃勃的创造性活动,我们党生动、丰富的治党、管党的实践,是党的建设创新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以实践的需要作为创新的动力,以实践的效果作为检验创新的标准,这样就把握住了创新的正确方向。同样,衡量创新成效的标准也是实践。创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情况得出的新结论。这样的结论是否正确,也要在实践中检验,适应实践需要产生而又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的理论,就是真正科学的创新理论。

第三,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着眼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才能使党的建设创新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这是一切真正创新的前提,也是党建理论创新的根本依据。为什么要进行创新?就因为客观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脱离现实,闭塞视听,看不到变化了的实际,只能导致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另一方面,在对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时,党建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站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认识,把握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和追求共产主义,才能防止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迷失方向,不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使党建创新真正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还必须有真抓实干的作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进党建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总揽全局、深谋远虑,把党的建设放在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每到基层调研都非常注重对党的建设新情况的了解和新经验的总结推广,在聚精会神抓党建和积极倡导党建工作创新上作出了表率。正是在党中央率先垂范抓党建的带动和激励下,经过这几年各级党组织的努力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全党进一步形成,党的建设各个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开拓创新的主旋律更加突出。只有坚持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贯彻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党的建设才能够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第四,创新必须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结合起来,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历史比较和国际视野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富于创造性。

我们党作为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创新不仅要有现实实践的支撑,而且要有历史实践的支持;不仅要有直接经验的认识升华,而且要有间接经验的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执政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的国情、党情都与外国不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执政党建设的独创性经验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和优势,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园地中的奇葩。推进党建创新,决不能弃己所长。但也要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阶级性质的政党执政,也存在某些共性,面对一些共同问题,如:执政党都要致力于扩大执政基础,争取公众支持;都要努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都要处理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领导国家政权而不能代替国家政权;都要解决防止和克服腐败的问题;等等。世界上其他政党处理这些问题的做法,包含着他们的政治智慧,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不应简单地否定和拒绝。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首先立足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同时,也要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研究和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势中,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使我们党变得更加强大。实践已经充分表明,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善于总结和汲取经验十分重要。不仅要科学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经验,而且要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不仅要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要科学研究西方国家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通过这种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比较研究,使我们推进党的建设创新的理论视野更加开阔,战略思维更加深邃,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的实践是一个不断推进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作用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我们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重对实际经验的总结,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实践中有新创造,才能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完成时代赋予党的崇高使命。

责任编辑:懿 勤

推荐访问:党的建设 启示 新世纪新阶段 理论 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