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民生导向与实效解析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民生导向与实效解析

时间:2022-05-14 15:45:02 浏览次数:

把党内教育与改善民生工作协调推进,有机结合,是我们党进行民生政治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当前,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挥的作用无疑是多方面的,取得的实效也是丰硕的。从民生视阈来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蕴含深厚的民生价值意蕴,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民生实效。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民生价值取向

直面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定期开展党内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其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我们党内教育的全新形式,是党的建设的“细胞工程”,对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通过这次学习教育,可以进一步保持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彰显党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体现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本的基本价值追求。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在保持党的根本性质,改善民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党必须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基本准则。民生利益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方面,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构成和具体体现。因此,这次学习教育强调保持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内在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坚持改善民生的价值取向,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诉求,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在强调并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党的性质和历史传统决定党的宗旨,党的宗旨又是党的性质的外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仅仅代表少数群体利益的政党,而是一个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这次学习教育,要求全体党员始终牢记并努力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强烈的公仆情怀为人民服务,尤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民生服务,原因在于,民生连着民心,民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核心内容,老百姓最具直观感受,我们党只有在执政过程中,让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普通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党的性质和宗旨也才能真正得到民众的认可。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意在凸显党的理想目标,改善民生是党的理想目标的现实要求。理想目标是一个政党前行的灯塔,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我们党也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并且善于把最高理想与各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凝聚人心、积聚力量为之奋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分阶段的历史过程,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党又适时提出了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剥离不开,都蕴含着深厚的民生底蕴,也都包含民生幸福的和谐画面。由此,这次学习教育,一直强调在实现党的理想目标的历史征程中,始终要关注民生问题,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我们党的理想目标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这些理想目标的有效路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旨在彰显党的价值追求,改善民生是党的价值追求的实践要求。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在此价值目标导向下,我们党在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依据中国基本国情,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用以指导现实社会实践。但无论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还是贯彻執行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都离不开人的生产生活,人的生产生活即民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离开民生来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就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窘境。基于此,这次学习教育蕴含的深层价值意蕴在于,我们党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原则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着力改善民生,这样才能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以及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提供实践运作机理和现实条件,从而真正开启属于人的发展的新征程。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民生问题导向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它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其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重点解决我们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也着力破解由党内问题所衍生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尤其是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力戒形式主义,使学习教育的实效有了现实标尺。

学习教育直面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筑牢党员干部的精神脊梁,为他们解决民生问题奠定理想信念根基。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缺失或是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就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求神拜佛的封建迷信活动,追捧于西方的价值观念,深陷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泥潭,对百姓民生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出了问题。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就不能深刻体认改善民生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而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民生福利水平,本身又是一项极其艰辛的事业,若是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实际行动上必然是慵懒无为,毫无建树。

学习教育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唤醒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民生服务。民生建设事业需要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也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由此形成改善民生的强大合力。但是,目前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足,没能与人民群众形成血肉联系,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疾苦漠不关心,甚至有些党员干部还直接损害和侵占群众的民生利益,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改善民生也没有取得应有的实效。

学习教育狠抓部分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精神懈怠的问题,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条件。民生问题关涉人民群众最敏感的神经,解决复杂的民生问题,需要党员干部有较强的执政能力。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平时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也不注意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其素质和能力远不能满足解决复杂民生问题的需求,陷入本领恐慌;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精神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得过且过,一心只想做碌碌无为的“太平官”,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不愿去解决头疼的民生问题。以上两类党员干部,都是阻碍民生改善的重要因素,也是这次学习教育重点指向的对象。

学习教育切中部分党员干部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为他们改善民生奠定道德基础。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党员干部有很高的组织协调和服务能力,也需要其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德是其才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价值取向扭曲,行为失范问题严重,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平时生活上情趣低俗,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根本不可能去关心并解决普通百姓的民生疾苦。

学习教育剑指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改善民生奠定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对推动人民民生改善具有直接作用。目前,我们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组织协调能力较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力也不足,不能有效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能。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民生实践路向

在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把学与做有机融合起来,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这标示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民生实践路向。

学是基础,正确认识民生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这次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学习党章,重点把握党的性质、宗旨、理想、目标、价值追求、历史传统等,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想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规党纪是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学习党规党纪重点把握其对党员的组织纪律要求,并对照自身进行认真检查校正,为改善民生奠定组织纪律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鲜活的体现,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指针。学习它,重点把握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其基本要义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关心百姓疾苦的民生情怀,忧国忧民的责任担当,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理论精髓。由此,深刻认识当代中国民生的本质、价值、地位、功能,从而提高改善民生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做是关键,改善民生是认识民生的目的。这次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是讲政治、有信念,政治品质坚硬。“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直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政治品质是否坚硬,其现实体现就看他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是否克服各种困难着力改善民生,是否能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否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否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刚性执行等,这些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要条件。其次是讲规矩、有纪律,组织纪律严明。严格的规矩和纪律是一个政党组织力凝聚力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老党、大党,若没有严格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约束,则必然会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无所作为,更别提有很高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因此,做一名合格党员,必须要有高度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做到敬畏并遵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党的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其刚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是“一块整钢”,才能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从而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组织纪律基础。再次是讲道德、有品行,道德品质高尚。古人云:“德为才之帅”,德是充分发挥才的前提和基础。评价一名黨员是否合格,德是首要的。合格党员既要有大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要有公德和私德,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尊老爱幼,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打好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为改善民生夯实道德根基。最后是讲奉献、有作为,工作业绩优异。做一名合格党员,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勇于担当作为,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党员干部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工作本领,不仅要敢于担当作为,而且要善于担当作为,以超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谋民生福利,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塑造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民生实际成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虽然是一项党内教育活动,但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党内教育,而是要把其与做好经济社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主题和本质属性来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党的民生工作是互促互进、有机统一的,我们要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改善民生,又在增进人民民生福祉过程中深化学习教育,使其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的外在表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承并发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民生情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这次学习教育,一方面每位党员都认真学习了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断提高了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提升了其对民生问题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又强调做合格党员,注重干实事、出实绩,倡导调查研究,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社区,了解百姓民生疾苦,掌握民生实情,由此制定了科学的民生政策措施,提高了改善民生的实效性。在学与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推进了民生事业的发展进步。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这次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群众观点和群众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能够解决自身的生产生活问题,党员干部积极深入困难群众之中,情感上与人民心连心,行动上与人民手牵手,密切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利用多种途径带领人民解决了各种民生问题。在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工作中,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这次学习教育明确提出了合格党员的标准像,党员干部通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平台,认真检查校正了党员及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作风、组织建设、服务民生、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及时纠正完善,由此不断提高了民生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了其服务民生的功能。基层党组织是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的实际执行者,同时也是联系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中介,服务民生最直接,其建设情况关系人民民生幸福,也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体党员都参与进行的经常性教育活动,重点在基层,在下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其核心任务之一。在这次学习教育过程中,显著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和服务民生的能力,提升了其执行党的民生路线方针政策的水平,充分发挥了其服务民生的功能。与此同时,在学习教育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进一步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为优秀党员干部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改善民生所亟须的优秀党员干部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在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中锤炼而成的,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优良的社会环境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必要条件,而这些都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息息相关。

人民群众是否获得了民生实惠是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民生实效。民生工作一直是我们党极其重要的工作,把党内学习教育与改善民生工作协调推进,是我们党进行民生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力求在学习教育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在促进民生发展中深化学习教育,是这次学习教育的鲜明特点。进言之,改善民生为这次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达到了教育党员干部,提升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目的,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教育后,又普遍提升了其民生服务意识和水平,为改善民生奠定了干部和组织基础,快速推动了民生事业发展。从现实维度来看,这次学习教育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民生实效,人民群众获得了许多现实的民生利益。在这次学习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在收入分配、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方面,还是在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党和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反映人民民生需求的政策措施,充分释放了这次学习教育的民生红利。与此同时,在这次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们党还注重把一些好的民生政策措施制度化,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比如,形成了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新体制,进一步加大了民生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在贫困地区,探索形成了党员干部定点扶贫帮助制度,有效落实了精准扶贫任务;“在基层,逐渐形成了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在企业和社会组织,初步形成了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在服务性行业或窗口,制定了党员挂牌上岗和亮明身份服务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党员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等等”[2]。这些体制机制,为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6-10-28.

[2]陈殿林,田慧萍.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J].红旗文稿,2016(9).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民生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CKS006)中间研究成果〕

(作者系济南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张功杭

推荐访问:实效 导向 民生 解析 学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