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工作计划 > 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的思考

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的思考

时间:2022-05-22 17:25:03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明特点,也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我理解,这不仅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更是我们党近一个世纪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工作规律、领导方式的高度概括。

一、如何认识“问题导向”

置身不同时代、不同环境,面对不同条件、不同任务,确定和实施的导向自然不尽相同。在近代史上,我们党曾面对并参与了“主义与问题”之争。1919 年7月20 日,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 号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拉开了“主义与问题”之争的序幕。在当时“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大方向性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主义”问题当然是最重要的。在新时期,我们党已经取得执政地位,发展已经具备了道路、理论、制度的坚定性、牢固性和成熟性。我们党的工作着力点,就要在既有的路线、方针、政策框架内,全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以顺利实施,才能让人民群众打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怀疑和动摇,才能让全党更加强化“三个自信”,用事实回击国际对中国制度的指责。这正是党中央相时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决策。

那么,如何认识“问题”,为什么要坚持“问题导向”这一重要理念?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来看:

1.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2.问题是创新的起始点。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就是说,问题是创造的前提,是创新精神的生命源泉。

3.问题是发展的关键点。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问题就是症结、是临界,突破了就会迈向新的天地。

4.问题是社会的关注点。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不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维和实践,特别是那些社会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出现的差距,基本都会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

5.问题是领导的着力点。完美的领导或理想的领导是不存在的,解决问题都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能力所在、价值所在、贡献所在,是其存在的意义所在。

6.问题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桥梁是实践。问题是思维的原点,是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被感知的,也是实践的产物,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二、如何把握“问题导向”

问题是事物矛盾性的表现,是由事物外部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内在矛盾逐步演化的结果,是相当复杂的。落实“问题导向”,首先就要科学地把握问题导向。

一是在时间上,要把握好阶段性。万物皆动,问题也存在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问题,同一问题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特点规律,必须从不同的时间、背景、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能落后或超越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时间节点。

二是在空间上,要把握好区域性。问题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受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历程、文化传承等因素影响,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的问题会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城市也会形成不同的问题,必须要立足本地实际来分析和把握问题。

三是在客观上,要把握好强制性。问题是客观的,只要生存的基础、环境和条件还在,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把握好这种客观强制性,解决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四是在属性上,要把握好主次性。矛盾中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之分,问题也有主次之分,必须把握好主次、轻重、缓急,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和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五是在表象上,要把握好多样性。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问题看起来是问题,但实际上不是问题,看起来不是问题的,实际上却是问题;有的问题看起来很小,但实际影响很大,看起来很严重,但实际作用有限,必须透过现象看实质,准确判断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六是在处理上,要把握好系统性。问题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问题会发生衍生、延伸、转化和变更,其中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就可能相互转换,负面问题也可以成为可利用的积极因素。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善于化不利为主动。

七是在主观上,要把握好偏好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受领导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工作偏好不同的影响,同一地区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处理问题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必须要科学客观的地研判问题,自觉克服个人偏好和取向。

三、如何落实“问题导向”

一要树立牢固的“问题导向”意识。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真正了解社问题,辩证认识问题、正确对待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一是要存疑,善于发现问题。不唯书、不唯上、不搞经验主义,遇事先问“为什么”,再研究“怎么办”,敢于在“已有答案”中思考问题,在“习以为常”中质疑创新。二是要勤思,精于研究问题。勤于思考,勤于研究,运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挖出产生根源,对问题的危害要估计透、后果要把握准、应对措施要准备足。三是要笃行,勇于解决问题。问题的价值在于解决。面对复杂问题,不能见硬就回,必须迎难而上;面对敏感问题,不能求稳怕乱,必须敢于负责;面对系列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

二要切实改进解决问题的作风。坚持问题导向,就要求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要解决好态度问题,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己任,碰到难题敢于触及,遇到矛盾主动解决,想方设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职责范围之内。要解决好责任问题,强化领导带头作用。要当好表率,带头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推动形成上级带头、领导示范、上行下效、带动一方、影响一片的生动局面。要解决好方法问题,坚持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要解决好问题,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在基层和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了意见到群众中去听,问题到群众中去找,办法到群众中去学,效果到群众中去看,满意度到群众中去评的“五个到群众中去”活动,从而实现了真挖问题、挖真问题和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效果。

三要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问题至关重要。必须提升系统思维的能力,坚持整体性思考、动态性思考和本质性思考,防止解决点上的问题触发面上的问题,防止解决一个问题诱发一批问题,防止解决当前的问题却埋下长远隐患;必须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两手抓”,从普遍联系中发现问题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趋势,防止和克服用孤立的、封闭的、静止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必须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拿起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必须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把握住关节点,盯牢基本面,狠抓主要矛盾,确保研究问题“研”到点子上、解决问题“解”在关键处。比如,在发展上,要根据时代要求,重点解决结构低端、方式粗放、生态破坏严重等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民生上,要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重点解决民生待遇不公平、不普惠、不到位等焦点问题;在基层党建上,根据发展需要,重点解决“两个覆盖”不够等紧要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打牢理论功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本领。就要善于总结实践。认真总结、科学分析、归纳实践经验,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解决新的问题。

四要建立解决问题的评价体系。要把解决问题作为评判一级组织战斗力和一名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标准,重点查看到底解决了多少问题,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以此反向推动问题的解决。要加强“问题导向”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解决问题不分前任后任,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正向催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作者系中共鹤岗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胡蕊hurui@fendouzazhi.cn

推荐访问:导向 思考 领导 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