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统筹化解西部高校债务风险的思考

统筹化解西部高校债务风险的思考

时间:2022-05-13 17:35:07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随着高等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期,银行贷款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手段, 高校特别是西部高校的贷款资金在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巨额的本息支付使西部地区高校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如何化解西部地区高校债务风险,已成为西部高校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对此,本文在探讨债务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债务风险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西部高校;贷款风险;化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1-0139-03

1.西部高校贷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贷款发展迅速,有些高校从银行的贷款数量成倍增长,贷款额已是五年前的几倍、贷款的财务风险正在不断累积。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随着还贷高峰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据调查,西部十二省市区高校贷款规模合计约350亿元,占全国高校贷款规模的7%左右。但是,西部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低,部分高校已面临严重的债务负担,在支付贷款利息后难以维持正常的学校运转,教学、实验、图书、办公、采暖等正常开支急剧缩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2.西部高校贷款风险的反思

2.1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要达到占GDP的比重4%的目标,但实际上国家财政投入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200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刚过3%,而发达国家平均为5. 5%。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只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30%左右,这一比例同样明显偏低。对西部高校而言,由于大部分省区财政困难,有限的财政收入只能维持吃饭,对高校的建设投入几乎是空白。为了发展地方高等教育,满足高校扩招和应对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等,利用银行贷款筹措教育经费已成为西部高校无奈且必然的选择。特别是国家在发放教育国债资金时,都要求地方政府和高校必须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对配套资金确实不能到位的项目,要视情况,调减资金”。但是,大部分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而未予配套。为了争取国债项目,高校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只好向银行贷款来筹集配套资金。而此举就像“双刃剑”,高校在利用贷款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财政拨款保吃饭,学费收入保运转,基本建设靠贷款”,这样的财务运行状况已成为西部高校的普遍现象。

2.2 国家相关政策导向的贷款风险累计效应

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可以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来融通教育资金,政策引导下的银校合作开始产生并正式推广。同时,国家为扶持重点高校的发展,相继推出了“211”工程规划和“985”高校规划,并且为了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对全国高校分阶段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在基本建设规模、学校环境、设备状况、学生数量等一些可衡度的硬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导向下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合并、扩张、扩招及贷款。高校扩招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599万人,是1999年招生人数的3. 7倍。高校膨胀式的扩招势必带来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对改善科学科研条件、食堂条件、教学条件等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扩张本应需要增加更多财政投入,但事实上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投入并没有跟上高校扩张的速度,高校只能用举债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各种政策效应的累计,已开始形成学校的财务风险、银行金融风险和西部高等教育可持续能力降低的风险。

2.3 贫困的学校和地方财政导致还款能力十分有限

高校偿还贷款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由于西部省区财政贫困,地方财政拨款基本上用于学校人员工资性支出,结余的可能性较小。收取的学费中,国家明文规定必须不少于25%用于返还学生,不少于20%用于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不少于1%用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这样,最多只能剩下54%,能够满足偿付贷款的利息就很不容易了,根本无能力偿还贷款本金。西部高校由于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弱,支付本息先天不足。更为严重的是西部高校的贫困生比例高达40-50%,相对于东部,学校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的各种奖学金、补助金和捐赠款也十分有限。同时,国家对贫困生的助学贷款政策难以在贫困地区较好地落实。致使西部地区高校学生欠缴学费率高,相当部分的学校学生欠缴率达45%左右。显然,这种状况更削弱了西部高校的还款能力,一些学校为了化解眼前的财务危机已开始向职工借债,并支付相对较高的利息,贷款风险有可能转化为社会风险。

2.4 发展规划和管理缺乏科学性

高等教育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性,规模、定位、结构、质量、效益等需要科学论证。近年来高校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脱离本校和地方实际,盲目求大、求全的问题。在规模定位上,存在越大越好的倾向,多校区、万人大学越来越多。在层次定位上,存在盲目攀高的倾向,中专合并升专科,专科合并升本科,本科争取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在学科定位上,存在盲目向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的趋势。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对贷款风险准备不足或缺乏“预警”,存在“银行是国家的,贷款是银行的”,银行的贷款“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白用谁不用”的模糊认识, 导致了贷款的从众和盲从心理。特别是实行任期制的高校管理者对贷款风险压力不大,缺少紧迫感,为了一时“政绩”而不顾后果的超量贷款,不切实际的大兴土木,把大学办成大楼。而对师资队伍、节约型校园、软环境等的建设关注不够,对资源整合利用、行政成本降低、有限资金的高效运转等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科学的管理。

3.西部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策略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统筹化解西部高校财务风险

面对西部高校严峻的财务风险,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统筹化解高校财务风险,是促进西部高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指出,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财政资助上,而不是直接管理。纵观世界各国,政府资金都是公立大学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贷款只作为弥补短期资金需求的途径。因此,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1998年以来,西部高校才步人快速发展的时期,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了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西部地区创新体系的建设才有了一定基础,相对于东部巨额的高校贷款,西部高校无奈的贷款所占全国的比例较小,所贷资金发挥的功能与发达地区相比也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实施区域差别化的政策。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当前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形势下应积极安排一定资金化解西部高校的财务风险;二是国家应向西部高校优先实行贴息政策,发行教育国债。由中央、地方和高校各自承担一定的利率负担,保障西部高校的正常运转。同时按照基本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面向西部和其他落后地区发行一定量的教育国债,支持西部高校的合理贷款;三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还贷。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的贫困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保障西部高校的基本收入和还款能力。

3.2 加快高校综合改革,探索化解风险的制度创新途径

从长远看,高校财务运作管理的改革都是综合性的。当前对西部高校重要的是提高财务效率,节约开支,合理降低和控制运行成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的投入与还贷问题,必须明确界定高校财务负担机制中政府与高校和银行间不同的责任内涵,必须对高等院校产权作出清晰界定,改革高校治理结构。同时,银行和相关部门也要严格高校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各级政府对高校贷款应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控制度。主管部门要明确高校贷款既要考虑学校建设规模、发展规划对资金的需要,也要考虑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制定高校贷款最高控制额度,实行额度内备案、超额度审批制度,加强对高校财务状况的检查、审计,完善高校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机制。

3.3 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市场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财务风险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尤为重要。首先,要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高校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的同时应该做好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这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为高校提供预警信号,使单位领导能及时采取措施。为能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高校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建立高校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情况。其次,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偿债能力、经济效益、发展潜力指标最具代表性,一个全部用自有资金经营的高校,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例,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金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高校拥有流动资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制合理程度。高校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后,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一旦预警,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控制风险和分散风险。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危机,但从根本上讲,高校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因此,高校应严格控制举债的范围和规模。

3.4 从总体上控制贷款规模是财务风险防范的关键

化解高校财务风险并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必须控制高校负债率,减轻高校现有贷款利息负担。在制定贷款计划时要将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有机结合,并应根据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建设项目的进度合理贷款,以保证高校贷款资金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可以驾驭的范围内,必须适度控制贷款规模,降低负债给学校造成的财务风险。第一,以资金成本承受力来控制贷款规模,学校财力能承受的资金成本是控制贷款规模的重要依据。预算中能用于支付利息的资金额度就成为决定学校贷款规模的最大极限。第二,以学校筹资能力来制约贷款规模,学校还必须从偿还贷款本金的角度考虑贷款的规模。学校贷款规模受到学校筹资能力的制约,偿还到期债务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借新还旧债,或将贷款展期,但这种方式没有减少负债;另一种是用自有资金偿还贷款,减少负债,这种方式在负债减少的同时学校资产也减少。学校偿还贷款能力最终取决于学校获取收入的能力和增加净资产的能力。

3.5 高校党政负责人应本着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贷款风险

高校贷款的财务风险是指使用借入资金给学校财务活动造成的风险,即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及利息的可能性,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还可能被债权人起诉而导致破产。因此,高校对贷款资金的管理必须考虑其负债的特点,充分认识贷款对现有教育资源产生的负面效应。要在满足学校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合理使用贷款,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高校领导人,对偿还贷款负有法律责任,在确定贷款时,应该本着对国家和事业负责的态度,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决策程序,增强法制观念。高校应成立贷款领导小组,贷款领导小组对计划贷款的总额、用途、期限、用款计划、还款方式以及贷款项目评估报告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对贷款的合理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正确分析财务状况,合理预计偿债能力,测定贷款风险。

3.6 拓宽筹资渠道, 实现高校投入的多元化

资金短缺是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的重要屏障,在适宜的范围内引进社会资本可缓解资金困难,如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后勤服务(学生宿舍、食堂、澡堂、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校的财务压力。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供技术推广服务、专业人员培训服务、科技成果转让等,通过直接向经济主体提供特定的知识和科技服务来获取收入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按照产学研结合的导向,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企业共建相关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提升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创造条件建立学校发展基金,逐步实现教育投入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战略选择[J]. 经济研究参考, 2004,(60) .

[2]弭元英,张楚婕,史峰,我国高校负债风险的成因及化解策略[J].经济纵横,2008,(8):75-77

[3]郑萼.关于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陈立. 我国银校合作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3).

[5]王静梅,高山.中国高校的债务风险及其化解[J].经济研究导刊,2008,(17):241-242.

[6]来俊军.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0).

[作者简介]李萍(1961—),女,兰州城市学院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财务管理。

[收稿日期]2008-11-24

(责任编辑:罗哲)

推荐访问:统筹 债务 化解 思考 风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