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南方大口鲶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南方大口鲶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时间:2022-04-06 10:13:00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介绍了南方大口鲶常见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非寄生性疾病,分析了病害的病因、症状,并结合生产实际,重点阐述了南方大口鲶鱼病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健康养殖南方大口鲶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南方大口鲶;疾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9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14001

近年来,高投入、高密度、高产出的集约化养殖模式提高了南方大口鲶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但是池塘中残饵、排泄物的增多,加重了养殖水体的污染,南方大口鲶发病率逐年增加,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笔者根据四川当地南方大口鲶池塘养殖实际情况,现将南方大口鲶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细菌性疾病

1.1 烂鳃病防治技术

由柱状黄杆菌感染所致。早期病鱼少量鳃丝颜色变淡,附着污泥,后期症状加重,鳃盖内表面腐烂形成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整个鱼体颜色变黑,最终呼吸困难而死。鱼种、成鱼均可发病,流行时间在主要4~8月。

防治方法:平时加强预防,泼洒复合芽孢杆菌、复合光合细菌等益生菌制剂,每半月1次。一旦感染该疾病,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复合碘溶液,每天1次,隔天再用1次;另外同时添加复方新诺明+维生素C拌饵投喂,4~5d1个疗程(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1.2 腐皮病防治技术

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病鱼行动迟缓、反应迟钝,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严重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各种规格鱼种均易患此病,特别是6、7月份受机械操作损伤或寄生虫侵袭后,病菌易侵入鱼体,若不及时治愈易继发水霉病致死。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在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者三氯异氰尿酸;一旦感染该疾病,全池泼洒硫醚沙星溶液或苯扎溴铵溶液,每天1次,隔天再用1次;另外同时添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拌饵投喂,5~7d1个疗程。(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1.3 肠炎病防治技术

病原菌主要是气单胞菌类。病鱼肛门外凸红肿,用手轻按腹部有脓液流出,解剖有时可见腹水,肠道有咖啡色或白色脓液,肠壁糜烂,后肠充血发红,患病鱼发病严重时肠道无食物。此病主要危害大规格鱼种和成鱼,一般在水温18℃以上开始出现,4~9月常见。常与烂鳃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或蛋氨酸碘溶液,每天1次,隔天再用1次;另外同时添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或者复方新诺明+双黄白头翁散+维生素C拌饵投喂,5~6d1个疗程。(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1.4 白皮病防治技术

病原菌为鱼害黏球菌或白皮极毛杆菌。该病主要发生在集约化培育的鱼种上。患病的南方大口鲶鱼种首先是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继而扩展至整个尾柄和体后半部发白,尾鳍腐烂。病鱼在水面缓慢游动,时而头部朝下,尾部朝上。在高密度状况下,该病若不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传染扩散很快,从而引起鱼种大量死亡。每年6~8 月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捕捞、运输、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有寄生虫时,要及时灭杀。一旦感染该疾病,全池泼洒硫醚沙星或季铵盐络合碘溶液,每天1次,隔天再用1次;另外同时添加恩诺沙星+维生素C或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拌饵投喂,5~7d1个疗程。(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1.5 细菌性出血病

病原菌主要为气单胞菌。急性感染时,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出血,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稍腐烂,体表充血发红,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其末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肛门红肿,肌肉呈局部点状或斑状充血,肠道充血发炎,肠内食物减少,部分病鱼肝、脾、肾等实质器官点状出血,胆囊肿大并变色。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流行于4~10月,高峰期常为5~9月,发病水温24~28℃,发病后1~2d即开始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季铵盐络合碘溶液,每天1次,隔天再用1次;另外同时添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维生素K3或恩诺沙星+黄连白贯散+维生素C拌饵投喂,5~7d 1个疗程。(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2 真菌性疾病

2.1 水霉病

病原菌主要是水霉和鳃霉。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俗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流行于早春和晚冬季节,水温10~15℃易发生,现在四季都可能出现该病。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一旦感染该疾病,全池泼洒硫醚沙星或水杨酸溶液,每天1次,隔天再用1次。(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2.2 鳃霉病

病原菌是鳃霉。发病鱼主要症状有:病鱼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粘液增多,鳃上有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流行于5~8月,鳃霉在环境適宜时,1~2d内即可大量繁殖,因此南方大口鲶一旦感染易呈暴发性死亡。此病一般与水质密切相关,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清除过多淤泥,用浓度为450mg/L生石灰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尤其在疾病流行季节,定期灌注新水。

3 寄生虫病

3.1 车轮虫、斜管虫病

由车轮虫、斜管虫寄生引起。病鱼体色暗淡,食欲不振,常离群独游,严重者鱼体垂悬浮于水面或静沉于池底。镜检鱼的鳃部、体表,发现有大量车轮虫。车轮虫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鱼大量死亡。此病主要发生于鱼种(体长2.5~10cm)阶段。四季均可出现该病。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0.5g/m3和硫酸亚铁0.2g/m3合剂溶液,每天1次,隔天再用1次。殺完虫后第2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3.2 三代虫、指环虫病

由三代虫、指环虫侵入鳃部、皮肤引起。病鱼鳃部粘液增多,鳃丝暗灰或苍白,呼吸困难。鱼呈不安状态,时而狂游于水中,同时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敌百虫粉、氰戊菊酯、辛硫磷或溴氰菊酯,每天1次。发病严重时,可隔天再用1次。杀完虫后第2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3.3 中华鳋和锚头鳋病

由中华鳋和锚头鳋寄生引起。这两种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池养的南方大口鲶成鱼和亲本上,其症状是:鲶鱼在水面游动不安,不时竖起尾鳍。病鱼身体与鳃部寄生有中华鳋和锚头鳋,粘液增多。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敌百虫粉、氰戊菊酯、辛硫磷或溴氰菊酯,每天1次。发病严重时,可隔天再用1次。杀完虫后第2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4 非寄生性疾病

4.1 肝胆综合征

因营养代谢障碍引起。病鱼主要症状有:早期可见肝胆肿大,肝脏颜色变淡或土黄色,形成黄白相间的“花肝”,胆囊肿大发黑等;后期往往伴随烂鳃、出血、肠炎等症状。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添加三黄散+维生素C+免疫多糖拌饵投喂,做好鱼类的保健预防。发病时,添加肝胆利康散+维生素C+免疫多糖拌饵投喂,5~7d1个疗程。(药物使用方法,按厂家说明使用)

4.2 气泡病

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可引起南方大口鲶患气泡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孵化期和仔鱼下池后3~5d。病鱼的肠道中有白色气泡产生,或鱼的体表、鳍条、须或鳃丝上附有气泡,鱼体漂浮水面,沉不下去,游动时像转圈一样,严重时仰卧于水面。

防治方法:培育苗种的鱼池,不用含有气泡的水,不能直接施放有机肥;水温不要相差太大;全池泼洒1.5~2kg/667m2·米食盐,有一定疗效。

5结语

南方大口鲶相较其它名特水产品种而言,其养殖比较效益可观,加之它是一种无鳞鱼,对药物较敏感,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多数南方大口鲶病害常以并发症出现,治疗难度加大,因此在防治南方大口鲶病害时,应该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生产出真正优质高效的南方大口鲶水产品。

参考文献

[1] 李继文,鲶鱼池塘养殖技术[J]. 吉林农业,2015(03) .

[2] 蒋礼平,梁勤朗,李云兰,等.南方鲇稚鱼爆发性死亡的病原鉴定[J].淡水渔业,2014(3).

[3] 耿毅,肖丹,汪开毓,等. 南方大口鲶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C]. 2007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2007.

[4] 曹海军,李永文,雷雨,等.大口鲇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相关特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7,47(1):1-6.

作者简介:胡钱东(1987-),男,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全国执业兽医师,专业方向为水产动物疾病与免疫。

推荐访问:大口 防治 常见疾病 技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