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16 10:00:53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类中药配伍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汤(太子参、百合、炙五味子、党参、白术、陈皮、杏仁、川贝母等)治疗本病100例,并设对照组,给予川贝枇杷膏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的功效。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疗法;益气养阴汤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91-02

慢性支气管炎是内科常见病,是由感染、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进展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心衰。临床中西药物治疗方法很多,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疗效不够理想。笔者采用中药益气化瘀、养阴润肺方内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病人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24例,女76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78岁,平均63.8岁;病程3~17年;病情轻度86例,中度78例,重度36例;有吸烟史者158例。2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经比较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慢支临床专业委员会修订的标准。即:①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患病至少3个月,并持续2年以上。②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慢性鼻咽疾病等。③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和咳痰,喘息型除咳嗽和咳痰外伴有喘息。

1.3 病情程度

轻度(+):白天间断咳嗽或晨起时阵咳,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昼夜痰量10~50 ml;喘息偶有发作,或较剧烈活动及上楼时喘息气短,不影响睡眠及轻微活动;偶闻湿啰音及哮鸣音,或在咳嗽、深呼吸后出现。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昼夜咯痰量100 m以上;喘息明显,不能平卧,稍动即喘,严重影响睡眠;两肺满布湿啰音。中度(++):病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以益气化瘀、养阴润肺为主的自拟方,药物组成:太子参、百合各30 g,炙五味子20 g, 党参15 g,白术12 g,陈皮12 g,杏仁、川贝母各12 g,甘草10 g。并根据症状随症加减,对于倦怠懒言,自汗畏风者加生黄芪12 g;咳吐黄痰者加鱼腥草25 g;痰稀色白量多者加半夏15 g,茯苓12 g;咽部发痒者加蝉衣12 g。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对照组给予川贝枇杷膏口服,每次15 ml,3次/d,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服用2疗程以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咳、喘、痰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或有轻微啰音。显效:咳、喘、痰症状明显好转者;好转: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者;无效:咳、喘、痰症状及肺部啰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甚至加重者。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00例,临床控制55例,显效31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100例,临床控制30例,显效20例,好转2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感染、吸烟、气候、大气污染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并有易感染,慢性迁延的发病过程,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笔者根据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认真辨证论治,经不断总结发现,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为痰饮,无论外感或内伤均可引发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痰饮之邪,肺为贮痰之器,痰邪既生,阻塞肺气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喘、痰作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所患咳嗽多为肺系疾病,迁延不愈,而致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而致咳嗽、咳痰、喘息,多为正虚邪恋之虚中挟实证,因此治疗须从调护正气,益气化瘀,养阴润肺为主,以祛邪泻肺为辅。根据以上病理特点,自拟了益气养阴汤治疗,方中太子参甘,微苦,平,入肺经,具有补益肺气,滋养肺阴的功效,弥补机体气阴不足,且补而不燥。百合甘,微寒,滋养肺阴,润肺止咳,五味子酸,甘温,能敛肺生津,收敛耗散之气,三药合用益气养阴,匡扶正气,恢复肺功能,切中老年人年老多虚的病机。杏仁、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二药相配,润肺祛痰,使痰祛肺络通畅,肃降有常。

中医认为,虚、痰、瘀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虽病位在肺,但心肺同居上焦,久患咳喘,痰浊阻肺,宗气化生不足,无以发挥其贯心脉行气血之功能,终致心脉不畅而生瘀滞。气虚与痰浊、瘀血相互影响,从而使咳喘逐年加重。故此,笔者以益气活血、宣肺化痰为法。方中黄芪、党参、白术、陈皮补益心肺,增强其行津、行血之力,使痰无所生,瘀滞得畅;甘草调和方中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有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百合能增强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五味子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及细胞免疫功能。川贝母具有镇咳祛痰,杏仁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1]。诸药合用,其奏益气养阴,润肺止咳,泻肺平喘之功,起到益气养阴不留邪,祛痰泻肺不伤正的作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虚实夹杂,若能掌握老年人多虚的特点,施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晓虎.中西汇通中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37-341.

(收稿日期:2007-03-24)

推荐访问:支气管炎 益气 临床 观察 治疗慢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