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难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难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4-11 10:10:28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首先从法人财产权的不完整、自营资产流失严重、非自营资产投资效益低和资产运营存在矛盾四个方面探讨了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然后从经营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不合理、铁路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不完善和国有资产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

[中图分类号]F5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32-04

资产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铁路运输企业是特大型国有企业,资产庞大,国有资本金数额巨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已经成为影响铁路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那么在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究竟存在什么难点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这就成为了我们亟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 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 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

铁路局现实拥有的法人财产权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其权能的大小、多少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必然体现出资人的意愿,由出资人预设和规定。在目前铁路局尚不具备完全独立地支配财产的能力,且外部市场条件又不成熟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全路运输集中统一、保障铁路的公益性等多因素考虑,出资人代表不得不对运输企业法人的各种权能加以限制和裁减,与铁路局共同行使资产的支配权,从而使铁路局的法人财产权无论在名义上或是在实际上都具有明显的缺损。在残缺不全的法人财产权状态下,有限责任制度无从建立,铁路局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受到阻滞,难以对自己的经营效果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起完全的责任。

1.2 自营性资产流失严重

铁路运输企业有较强的垄断性,市场意识不强。在经营上,普遍存在着国有资产监管不严的问题,自营性资产流失的途径和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2.1 流动资产的流失

①在资金管理上,资金调动、使用缺乏制约机制,没有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了一些难以收回的担保资金等,给企业带来巨额的资金损失。还有一些单位存在挪用公款、公款私借、公款私存、拖欠公款、通过化大公为小公、无原则提高领导职工的工资和福利、报账完全由领导个人主观意志决定、甚至有“要花钱、找发票”的现象等。②挪用、挤占铁路建设基金的现象仍然存在。③“三角债”仍困扰着铁路局,由于对资信调查不够或根本不调查研究、应收账款催收不及时,产生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暂付款项及其他不良债权性往来。④存货管理中缺乏应有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货无验收、保管无责任、销售无凭据、转账无依据、核算无规程,导致存货被盗、毁损、浪费。

1.2.2 固定资产的流失

①在清资核资、股份改造、筹建合资企业,以及承包、联营等过程中,对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评估,甚至随意处置,低价变卖企业设备等,使国有资产降低其应有的价值。②利用国有资产兴办路内集体企业或路内第三产业,使国有资产因转移而流失。③一些单位在国有资产购建使用后故意不入账或部分入账,形成账外固定资产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④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负责固定资产验收、使用维护的技术部门和负责固定资产建账、日常核算的财务部门管理环节不能有效衔接,造成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符。

1.2.3 无形资产流失

在改制和对辅业的剥离过程中,存在着对企业的商誉、商标权、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

1.2.4 收益的流失

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挂账或潜亏。②有些铁路运输企业不按规定确认收入,不计、少计、跨期的确认收入,推迟入账。③不按规定计列成本费用,包括支出挂账,没有计划的支出,超支的部分挂在账上;再有就是少计支出,挤列支出,虚列支出,跨期确认支出。

1.3 非自营性资产投资效益不高

铁路运输企业的非自营性资产即对外投资。随着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对外投资的比重在提高,主要投资于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和合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等。

1.3.1 投资回报率低于资金成本

有些铁路局的投资回报率很低,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即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低于资金成本,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后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收益。

1.3.2 投资损失严重,合资铁路和多经企业创收能力不强

由于在一些投资上缺乏科学论证和准确的市场预测,导致投资项目失败或者重复建设等,造成巨额资金沉淀。国有资产毁损或贬值。一些单位以委托理财、国债回购等形式,将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但因不能顺应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变化或经营不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1.3.3 多经挤占主业的利润

近几年来,铁路各个站段主辅资产划分不清,许多政策、法规还不健全配套,多元占用主业资产的情况严重。铁路多元企业大多依附主业,并从事为主业提供服务的行业,约70%以上的收入来自主业。虽然账面上产权清楚但使用权利却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许多站段对多元企业占用自己的资产视而不见。如:主业将有能力自产的零件设备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通过多元购买;主业将自己可以维修的大中修项目发给没有资质的多经等。

1.4 资产运营存在矛盾

目前路局资产运营效率不高、存在着矛盾,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资金短缺与资产闲置并存。一方面铁路局流动比率低,运营资金短缺,资金严重缺口。但另一方面,设备重复配置,生产布局不合理,大量资产闲置。

(2)运营资金不足,一方面依赖银行短期贷款解决,还债压力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存量资产难以流动,沉淀资产难以重新整合。

2 原因分析

2.1 经营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不合理

铁路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从某种程度上说已严重制约了铁路的改革与发展。因为在现有体制下,政府出资仍然是铁路运输企业资产的唯一来源,出资主体的唯一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所有权结构一元化的产权状况,使得政企分开在质态上与现代企业制度意义上的政企分开迥然相异。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远不能到位,企业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所有铁路局时时刻刻都在看着铁道部的指挥棒行事,容易形成典型的“鞭打快牛”机制,因此在申报工作量时希望越少越好,但在申请花资金时却希望越多越好,谁也不愿意真正闯进市场去开源节流。这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体制,造成了铁路局缺乏追求独立经济利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条件和动力。

2.2 铁路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企业的技术装

备水平快速提高,铁路的运能运力得以增强,但同时也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①技术更新速度加快,造成部分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缩短,但由于单位难以或不愿意负担与之相关的清理损失,造成资产质量下降,利润虚增。⑦铁路大范围提速和电气化改造涉及资产的价值大、种类多,有相当数量的资产在提速改造过程中被拆除,导致资产账实不符,资产大量损失。③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周期缩短,造成与之相关的维修用材料物资等存货提前报废,装备技术标准要求的提高,造成部分材料物资无法使用。

(2)铁路跨越式发展给资产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影--响:①由于生产布局的调整形成大量的闲置资产;②对既有线路的改造和技术装备的提高,造成大量拆除和报废资产;③主辅分离时,必须考虑哪些资产应当划归辅业,如何重组资产才能既保证主业的利益又有利于多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④超常规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使得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资产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2.3 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不完善

(1)各部门资产管理工作脱节。一是财务部门对资产的管理主要限于价值管理和资金筹集,对资产的配置、调控、更新、大修以及报废处置等,仍由计划和专业管理部门控制,财务部门未能实时参与其决策过程,由于各部门都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管理资产,相互之间资产管理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了企业内部资产管理脱节的现象。资产使用部门发生资产数量变动时不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在资产状态有变化时也不及时通报财务部门,使得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实际价值有差异,造成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管项目的部门只负责投资和项目,不够重视投入产出效益,甚至连项目是否交付使用都不能负责到底,形成数额较大的未及时组固资产。二是实物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般仅为资产占用单位,即便是同一系统各单位之间也难以做到设备共享,而各专业管理部门往往仅从各自所管业务范围内考虑资产的配置、使用、更新及大修,并常常以安全为由,尽可能地占用企业有限的经济资源,很少能够按系统、分地区配置资产,使得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大量资产闲置没人管,只要东西在,没丢就行。

(2)运输成本管理方式有待改进。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目前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每年的运输成本是由铁道部成本预算确定的,如果成本预算不合理,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一方面,若成本预算太紧,路局一旦突破预算,就破罐破摔,故意增加预算支出,最后由铁道部买单;另一方面,若成本预算太松,路局就会随意开支,挤占成本,由运输成本来补贴基建预算缺口。这些问题最终造成资产价值不实、效益不实、运输成本不实。

(3)资产大修费用管理方式不健全。资产的大修费用虽然是运输成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其管理方式相对独立。①用大修费用购置的机车车辆固资配件,是否应纳入账内管理,给资产管理带来困难,给成本调控带来空间。②固定资产大修后,尤其是通信信号等电务电子类设备,性质和价值大多发生质的变化,而按目前大修管理方式和规程,设备大修后不做财务调整,不但资产的价值不实,而且造成固定资产的登记卡片内容与实物资产相差甚远,形成账实不符。③大修过程中拆除资产的管理游离于财务管理之外,特别是线路大修过程中拆除的线路上部材料,由于数量大、价值高,而按目前管理方式,极易出现漏洞和其他隐患。

2.4 国有资产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2.4.1 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1)自营资产的监管方式滞后、手段落后

对国有资产监管主要是通过国有资产监管报告来反映,以事后监督为主,对资产运营的日常管理和监控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国有资产监管缺乏规范性、时效性,监管力度较弱。很多单位未能按照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每年对资产至少盘点一次,许多问题不能通过资产盘点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造成问题越积越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难以处理。而且由于监管手段落后等因素,造成上下级之间监管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流于形式。虽然铁路财务主管属于独立委派制,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真正独立的效果并不明显。

(2)非自营资产的监管责任没有真正落实

一方面,运营多经不分。路局人员多,包袱重。多年来,为了精干主业,安置富余人员,上至铁路局,下至基层站段都兴办相当数量的多经企业,这些多经企业多数是依附于运输主业而生存。而且路局与多经企业之间产权不清、人员交叉、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十分突出,使运输主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并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路局监管不到位,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调整、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出资人不到位,合资铁路竞争力差。路局作为合资铁路的投资主体对其资产经营和监管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授权委托了产权代表,但由于出资来源是国家投资,不是法人出资,产权代表实际只承担托付性责任。在合资铁路的运作过程中,国铁出资人(铁路局)的行为更多地异化为各个部门从各个方面对合资铁路进行行政性的“管理”,对资产运行的监管机制无法有效建立,很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由于运输市场对于合资铁路的进入许可或者进入以后的规范管理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歧视性,而且合资铁路的规模相对小且分散,无法与国铁平等竞争,造成合资铁路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主体地位及经营业绩的评价等方面基本没有自主性,特别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合资铁路在运价等方面的政策效应逐步下降,经营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2.4.2 企业领导人员考核约束机制不完善

现行单位领导人员采取与行政干部一样的由行政任命,并且考核中少有与资产安全、质量及运用效率挂钩的指标,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重要根源。现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在生产方面主要是安全,在经营业绩方面,不管形式怎样,实质是利润,单位领导不对资产的配置和安全承担责任。另外,单一的利润指标和主要经营者变动速度过快,容易产生短期经营行为,如以降低资产质量换取利润。由于路局对所属单位进行考核时没有与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挂钩,因而缺乏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所属单位管好和用好资产的措施和手段。

2.4.3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严重

目前铁道部制定了《铁路国有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暂行办法》和《国有资本监管办法》,但在执行方面难度较大,有法不依现象十分严重。不少人打出改革的幌子,违反有关产权界定、产权转让法规,私分或化大公为小公,变相把国有资产半卖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些人多数都知道国家有关规定,但就是视而不见,谋取私利。部分领导对出现的这些行为或是不知情或是不严格把关,放任不管。执法不严就是对违法、乱纪现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严重侵害国家利益、员工利益的行为只象征性作一些不痛不痒的处理,难于起到惩戒作用。对于员工反映的总是不认真彻底清查、处理,借口企业改革矛盾难免,不闻不问。这样就严重助长了侵蚀国家资产的不法行为。

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建议国家完善铁路运输企业投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的同时,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加快企业市场化的步伐,二是从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强化国有资产的考核三个方面,来加强自营资产的监管考核,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三是从理顺主辅关系、履行投资监管职能和理顺产权关系、营销联运、提高合资铁路竞争力两个方面,来提高非自营资产的投资效益;四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以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手段,实现国有资产实时的过程控制;五是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加强改革后的资产管理、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组织做好改革后资产管理工作

推荐访问:铁路运输 国有资产 难点 监管 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