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论动画艺术下的动画角色创作共性和个性

论动画艺术下的动画角色创作共性和个性

时间:2022-05-17 13:15:02 浏览次数:

[摘要]动画艺术的创作是动画艺术家对其自身行为方式进行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任何一种动画艺术的创作,从其本质上来讲,都是动画艺术家自身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我们在对动画艺术进行研究时,对动画角色的研究就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研究动画角色创造的共性和个性,从动画艺术的角度分析动画角色创造的基本要素以及通过原型意识对角色进行塑造,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影视动画艺术;原型意识;角色创造

动画是一种流动的夸张艺术,拥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动画角色是动画的生命力,集中展现着原型塑造的意味。通过对角色共性和个性的分析,定会为动画角色的创造提供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思路。

一、影视动画角色分析

角色作为影视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动画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整个动画事件的发展脉络,为强化故事情节、丰富故事风格、增强艺术感染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动画角色的塑造不仅增强了动画的可看性,还对提高观众关注度、收视率具有推动作用。迪斯尼公司正是充分认识这一点,塑造了家喻户晓的众多动画人物,例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睡美人、狮子王等。这些人物经过岁月的打磨并没有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反而日渐清晰起来。这归功于其动画人物设计的高超。综观以上动画角色,我们发现优秀的动画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个性鲜明、造型简洁、表演夸张、细节突出等优势。这些特点也必然会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博得观众喜爱。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原型渗透

(一)原型的概念分析

原型又称为原始意向,主要指的是集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灵表现。当所有原型凝聚在一起时,又称之为集体无意识。这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提出的,强调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潜在普遍心理的累积,既不存在于个人的经验与经历,也不是后天努力所能得来的,更注重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意识。当所有人都具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时,所产生的共鸣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经过岁月的积累和沉淀而演化为特定的艺术形式,如舞蹈、语言、影像等。深化到影视动画角色中来,一般塑造为各种角色的原型,如母亲、英雄、死亡、力量、上帝、魔鬼等。这些原型广泛出现在各种影视动画中,具有特定形象的含义。而原型的出现也正体现了对现代意识的一种补偿作用,超越现实的束缚,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从而满足人类内心的原始欲望,补偿现代意识的缺失。从另一方面分析,原型的塑造也是人们对审美情感宣泄的一种迸发。这种迸发激发了人们对经典人物的描绘,经典情境的展现。通过经典的塑造,点燃了人们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使作品散发着震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二)原型的分类

人生有多少种情境就有多少种原型。而在影视动画中,原型的塑造往往是按照一定规则和模式,依据角色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分为主要的几大类型。

1母亲。母亲作为超越民族界限、超越各界文化的一个综合概念,与人类自古以来的爱的集体无意识有着直接联系。在影视动画中,母亲一直以慈祥、伟大、善良、博爱为主要形象,并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赋予独特的个性。例如:《蜡笔小新》中的美牙就是一个看似头脑简单、粗心大意的母亲,实际上她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关心和爱护小新。

2英雄。英雄是典型动画的形象,一部优秀的影视动画中一般都存在一个善良勇敢、坚强努力、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而这些英雄往往又被赋予普通人的情感:软弱、犹豫、徘徊等。例如:《赛车总动员》中的马昆、《宝莲灯》中的沉香、《功夫熊猫》中的阿宝、《魁拔》中的蛮吉等。这些英雄都随着动画事件的发展而逐渐成长,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3反派。有英雄就必然有反派,这样的故事才好看,才够吸引人。反派是故事曲折发展的前提,更是推进故事走向高潮的重要动力。与英雄相比,反派的出现从侧面凸显了英雄的坚强、勇敢、无所畏惧,增强了故事叙事的冲突和起伏点,使观众达到观看的高潮,对英雄产生认同。英雄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往往是复杂的、多变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反派的性格特征更为直接、明了,天生就是一个丑陋、邪恶、阴险的形象,与英雄截然相反。例如:《白雪公主》中的皇后;《狮子王》中的刀疤;《藏獒多吉》中的罗刹;《怪物史莱克》中的法克大人,等等。

4朋友。朋友作为英雄的助手和伴侣常常以和蔼可亲、友好善良、无私奉献、重视友情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例如《千与千寻》中的善良的白龙;《汽车总动员》中的憨直可爱的板牙;《小马王》中的土著人朋友利特尔·克里克。朋友当中既可以是同甘共苦的同性朋友,也包括爱人。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亚当和夏娃》《狮子王》中的辛巴和娜娜,等等。

5丑角。丑角作为美国动画的经典形象,常以性格搞笑、外形丑陋、出身卑微、废话连篇、恶作剧频发等形象出现在主角周围,为整个故事情节发展增添了幽默元素。例如:《冰河世纪》中的爱吃松子的松鼠和爱啰嗦的奶奶;《美女与野兽》中的茶杯太太和她的女儿;《狮子王》中的丁满和彭彭。

三、中外经典影视动画角色塑造分析

(一)《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是2008年由美国导演马克·奥斯本约翰·斯蒂文森执导的一部以中国元素为主体的美国动画。影片一经上映受到了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获得了第36届动画安妮奖、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等一系列奖项。《功夫熊猫》主要讲述了一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整部影片充满了浓厚的中国特点,其中包括布景、服装、景观,甚至是美食等,处处彰显中国韵味,以谋求观众的认同感和接受度。特别是阿宝的角色设置独具匠心。在众多的动物形象中,选取了最代表中国特点的熊猫作为整部剧的主角,将其定义为立志、努力、不怕艰险、憨厚、乐观的形象,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身临其境。但在影片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正是美国民族文化所迎合世界发展的需要,本身就有特定的含义。阿宝的经历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以树立全世界“救世主”的形象为最终目的。

(二)《喜羊羊和灰太狼》

《喜羊羊和灰太狼》作为中国国产动画的代表,以“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国内外多项奖项。《喜羊羊和灰太狼》主要讲述了羊族和狼族之间的故事,以轻松搞笑为主要风格,以幽默风趣的对白为主要特色,融入了当代社会的新现象、新名词,一经上映,取得了3 000万的票房,成为中国最“牛”的国产电影。《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原型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性格特点来说的。喜羊羊是集智慧、勇敢、善良等特点为主要形象,而与之相反的灰太狼并没有设定为单纯的邪恶、阴险,反而将其定义为爱家、怕老婆的小男人形象,这直接引起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广泛认同。甚至有言论称“要嫁就嫁灰太狼”。可见《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原型塑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四、原型意识下的动画角色创造

(一)故事设定

故事是整个动画的主干,良好的故事设定是衡量动画创造是否成功的标准。典型的经典故事不仅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更能博得观众的认同感,达到思想和意识的共鸣。故事的设定一般分为事件的设定、环境的设定、动作的设定以及语言的设定。其中事件的设定是主干,其余三部分是细节。事件引导着整个故事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脉络,也决定着最终故事的成败。事件的选取主要为实际生活和历史神话两部分改编而成。例如:《哈姆雷特》改编的《狮子王》;《梁祝》《白雪公主》等。另外,环境、动作以及语言的设计是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而进行变化的,并与角色的命运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二)形象塑造

形象的塑造一般以美学原则为基础,强调人物形象的对称性、均衡性、节奏性以及韵律性,并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简化以及联想,增强角色的戏剧性和趣味性,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自然的氛围,以突出人物个性、彰显人物特点。同时,在表现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民族特色、身份地位、地域特征以及时代特点等。例如:《神奇海盗团》就是发生在航海中的故事,为我们描述了各地的异域风情以及当时英国的人文环境。

(三)表演技巧

动画中的表演不同于真实的人为表演,更注重了拟人化、夸张化、简约化和程式化。以角色的夸张表现和程式化的动作为主要的吸引点。例如:《名侦探柯南》的经典动作为双脚分开,向前伸出食指,说:“真相只有一个!”同时柯南的跑、跳、走等动作都是极为简单和夸张的。

五、角色创造的多元化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逐渐应用到动画创作当中。例如:以flash为主的2D动画和以Maya、3D为主的3D动画。这些技术的产生都促使了角色创造的多元化,也为角色创造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理念和娱乐思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审美思维转变为现代的审丑思维,这逐渐展现在动画角色的创造当中。如:《千与千寻》中的河神以及其他神灵的形象都极具丑性,毫无美感。但正是这种丑化突出了千寻的美感和善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审丑思维的发展也突破了人们传统思维的限制,将丑从丑陋、邪恶、恐怖的定义中延伸出怪诞、奇特、崇尚个性的新定义,真正彰显了当代社会的人文理念。

角色塑造的多元化还表现在基于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所提倡的角色简约性和延续性。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角色塑造上,就考虑了这一点,将《喜羊羊和灰太狼》打造成为一个产品,不断完善故事情节,增加看点和可看性,以谋求商业利益。同时,针对这种趋势,动画短片也应运而生。动画短片形式多样,包含水墨动画、沙画、剪影画等。其题材也多以开放性为主,强调情节简单、寓意深刻。

六、结 语

动画角色的创作作为整个动画的核心和基础,影响着整部动画的成败。基于动画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仅开阔了动画角色创作的视野和方向,还为创作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雯.浅析《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画角色设计[J].美术界,2011(10).

[2]王娜, 陈清.原型理论在动画中的运用[J].现代视听,2010(05).

[3]高靓阳.中国动画与美国动画的角色塑造比较[J].华章,2012(22).

[作者简介]孙佶(1980— ),女,上海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应用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画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推荐访问:动画 共性 角色 创作 艺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