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中山市香蕉栽培技术发展研究

中山市香蕉栽培技术发展研究

时间:2022-03-28 09:56:19 浏览次数:

摘要 阐述中山市香蕉栽培技术发展概况,分析该市香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并叙述发展应用前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栽培技术;发展概况;应用前景;广东中山

中图分类号 S6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0-0113-02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土地属于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具有种植香蕉的良好环境,该市生产的茂生香蕉享誉海内外。1967年中山市香蕉面积已有2 198.67 hm2,产量5万t,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面积有所下降。随着改革开放,农业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栽培技术的进步,种植面积从1979年的1 060.00 hm2发展到1989的6 126.67 hm2,1991年扩展到9 000.00 hm2,1992年更增加到1.10万hm2,随后受连续的台风和霜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香蕉种植面积有所回落,常年种植面积一度稳定在0.67万hm2的水平,产值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1/10。

1 香蕉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

作为广东省四大名果之一的香蕉,生产种植一直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1987年,由广东省贸工农办公室牵头,在广东省农科院主持下,中山市农委、张家边镇政府一同在茂生村开展了香蕉系列化生产技术的研究试验,并取得省级鉴定。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香蕉栽培技术在良种使用、耕作制度、肥水管理、保果护果措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和发展,栽培水平受到前来参观的外国同行好评。1999年中山香蕉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的认证,被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高产蕉园单造产量超过75 t/hm2,2001年7月民众镇坦尾围生产的香蕉创当时全省单穗香蕉最重(94 kg)记录。

1.1 优化品种结构,全面使用试管苗

中山市香蕉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高、中、矮把品种都有栽培,当家品种大叶青曾经是该市的优良品种,在1992年的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为发挥品种优势,提高香蕉的产量和质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澳洲品种威廉斯,之后陆续引入广东香蕉2号(又称为631)、巴西和台蕉等品种,经过多年试种,以果形好、果疏均匀、售价高的巴西种和高产、抗倒伏较好的广东香蕉2号及其优选系18—20为主栽品种,占全市香蕉种植面积的90%以上,之后逐渐形成以巴西品种为主的品种格局。

香蕉试管苗具有生长快、生长期短、病虫害少、种植方便和管理容易等特点,深受农户的欢迎,试管苗已经是香蕉种植的种苗来源。目前,中山市内的试管苗场能满足全市香蕉生产用苗的需要。

1.2 改革耕作制度,蕉果四季上市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避免蕉果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下跌,中山市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改革过去以生产正造蕉为主或多造蕉栽培的生产方式,通过重新种植蕉苗或利用吸芽对母株的牵制作用,采用不同的留芽时期,达到控制香蕉产期的目的,实行四季种植,周年均匀上市,提高了经济效益。春植一般在“立春”后至4月种植,当年9—10月抽蕾,翌年2—5月收春夏蕉,此时鲜水果较少上市,价格较高。夏植一般在6月后种植,翌年2—4月抽蕾,6—7月收新花蕉;秋植在8月后种植,翌年5—7月抽蕾,8—10月收正造蕉;冬植在10月后种植,在低温到来之前用薄膜进行覆盖,防寒过冬,翌年8月开始抽蕾,12月后收获。

适当缩短种植周期,以2年为1个周期,甚至实行不留芽的单造栽培。试管苗具有种后第1年生长时间短、病虫害少、抗风,第2年植株生长最旺盛,产量较第1年高的特点,实行2年1个种植周期,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实现高产优质,尤其是春植蕉,次年可收春夏蕉及1造正造蕉,效益更明显。第3年由于地力下降,球茎露土,植株病虫害趋于严重,一般进行反沟再植,即在原畦面开新沟,填埋旧沟,重新整地再植。蕉地实行5年1个轮作周期,5年后轮作1年水稻或甘蔗,然后再种香蕉。

1.3 科学肥水管理,实现高产稳产

1.3.1 高畦深沟,科学用水。中山市种植香蕉的地方都是水田或围垦地,地下水位高,雨季时容易受浸,耕作上采用高畦深沟技术,以每畦5 m包沟,沟深1 m进行起畦,畦面实行双行植,株行距2.2 m×2.5 m,栽植1 800株/hm2左右,畦沟保持在20 cm的低水位,达到保持畦面湿润不渍水,促进根系深生发达。畦面用秸秆进行覆盖,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1]。

1.3.2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科学施肥。香蕉是喜钾作物,其各部位的含钾量是氮的2~4倍,中山市根据氮、磷、钾在香蕉不同器官的养分含量和对肥料的利用率,结合香蕉产区的生产实际采用了氮、磷、钾比例为1∶0.4∶2的配方施肥。并在香蕉生长过程中增施有机肥,改善蕉果的品质,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重点时期重施,施肥方式以淋施为主,施肥后连续3 d淋水,防止伤根。以产量60 t/hm2的蕉园为例,总施肥量为尿素900~1 125 kg/hm2、氯化钾1 500~1 87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进口复合肥1 875 kg/hm2、花生麸2 250 kg/hm2、石灰450 kg/hm2、硫酸镁270 kg/hm2,全年施肥12~15次。

在施好地面肥的同时,进行根外追肥,及时补充营养,满足香蕉各个生长期的需要,一般全年根外追肥12~15次。

1.4 及时疏果保果

果形好、果皮青绿、无病斑、无机械伤是优质香蕉的重要指标。通过保护叶片、疏果、套袋及使用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促进果实发育,增加果指长度,提高了果指的外观质量,可大大提高香蕉果品的档次。

1.4.1 保护叶片。在中山市,危害香蕉叶片的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黑星病、卷叶虫、红蜘蛛等,通过使用敌力脱、必扑尔、富力库、世高、百菌清、氧化乐果等杀菌、杀虫剂及时防治,有效地保护香蕉叶片,延长叶片的寿命,到香蕉抽蕾时仍可保持青叶数12片以上,收获时保持青叶数8片以上[2]。

1.4.2 疏果与断蕾。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一般每穗留7~8梳果。疏果断蕾在晴天下午进行,减少树液外流,蕉轴最后要保留1~2个果指,维持果轴的生命力,避免蕉轴腐烂[3-4]。

1.4.3 施用生长调节剂。香蕉在花苞打开至断蕾前,果指的伸长最快,对生长调节剂较为敏感,此时用生长调节剂混合一些肥料进行喷施,对果指的增长、增粗、增重有明显作用,一般可伸长2~3 cm。

1.4.4 套袋。果疏从抽蕾至收获期间容易受到花蓟马、黑星病、炭疽病的危害以及各种因素造成的损伤,使用套袋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套袋后大大改善了果实的发育环境,缩短发育期,果实着色更好,在冬季时还起到保温抗寒的作用。一般套袋前要先进行防病虫害处理,即在抽蕾后至开花前喷施防花蓟马药物1次,开花后至断蕾前喷施杀菌杀虫药剂1次,在断蕾后10 d再喷杀菌剂1次,最后套上蓝色薄膜袋。夏天套袋则采用已打孔的袋。防止高温灼伤蕉果[5-7]。此外,在留取继代吸芽苗时,要求长出的吸芽方向一致,即背靠母株,面向河沟,长势整齐一致。

2 中山市香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

随着1996年中山市水果办首次发现黄叶病,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深入,香蕉种植成本不断上升,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目前全市香蕉面积仅2 333.33 hm2,分析原因如下。

2.1 黄叶病难以控制

中山市所有香蕉病虫害中,包括叶斑病、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等都在种植户的掌控之中,即便一般管理水平的香蕉园内都很少出现病株,唯有黄叶病是最棘手的。在香蕉黄叶病发病初期,蕉农们用尽各种办法,包括淋柴油后用火烧都不能阻止其危害和蔓延,迫使中山市香蕉传统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并向南部转移。

2.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而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农田。茂生村是中山市香蕉引以为傲的产地,现今该村蕉林已被各种建筑所取代,与之一河之隔的马鞍村及其附近的一些围垦地也已建成临海工业园,变身为中山市船舶、铁路工程机械等重型工业的生产基地。

2.3 生产成本的上升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迅猛发展

社会经济的增长使各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也有大幅增长。此外,其他经济作物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土地租金的高涨。近年来,中山市的花卉苗木业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其高效益带动了土地租金的上涨,如古神公路全长逾40 km,沿途两边都已陆续种上了各种花卉苗木,原来地租仅1.2万元/hm2,现在的承包价已升至3.0万元/hm2,最高达到18.0万元/hm2。现在中山地租普遍为1.5万~3.0万元/hm2。

冬种马铃薯是中山市另一个兴起的农作物栽培品种,由于生长时间短,风险低,见效快,收益高,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逾533.33 hm2,也使得一些过去种植香蕉的农户转而投身到冬种马铃薯的行列。除此之外,外省香蕉种植的高速度发展也是造成中山香蕉面积逐年减少的一个因素。

3 发展应用前景

3.1 提高香蕉品质

近年来,外省的香蕉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加上水果进口关税的降低,使香蕉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2010年,中山市香蕉曾出现了0.2~0.3元/kg的历史最低收购价,严重影响了蕉农的积极性。为此,应利用中山市的经济条件,通过改善栽培技术,多施有机肥,提高蕉果的内容物,减少蕉果的含水量,进一步提升香蕉的品质,尽量缩小与进口香蕉的价格差距,以品质赢得市场。此外,应利用地域优势拓展新的市场,有效分解国内市场的销售压力。茂生香蕉当年能够享誉海外,靠的就是“香甜嫩滑”的品质,在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还没有普遍使用的年代,利用当地的吸芽苗,在房前屋后也种出了46 kg重的香蕉。近年来,中山市进行了年约66.67 hm2的有机香蕉生产种植,香蕉产品直接出口到日本,每周出口约20 t,全年出口1 300~1 500 t,不仅提高了全市香蕉的知名度,还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3.2 综合防控黄叶病

目前,香蕉枯萎病虽然还没有有效的防治办法,但通过综合防控枯萎病技术的利用,可尽可能地延长香蕉园的寿命,使香蕉生产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是引入适销对路、较为抗病的香蕉品种。抗枯1号香蕉和粉杂1号粉蕉经过几年的种植,初步得到了业界和消费者的肯定。大蕉在全市及港澳仍有一定的市场,可考虑种植一些抗病的大蕉品种。

3.3 积极降低生产成本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必然带动各种生产成本的上升,降低生产成本就能掌握价格的主动权。目前香蕉生产的很多环节从种植到收获都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应用机械耕作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低压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的利用不但能充分满足香蕉生长对肥、水的需要,更能实现大面积的管理。测土配方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料效用的有效技术,通过对高产香蕉园中不同生长期各种元素含量的检测得出香蕉生长所需的总需肥量,再结合分析需种植香蕉的地块所含肥料元素的多少,就可得出相应的施肥数量,做到精确施肥,减少浪费。缓释肥的施用和微耕机、用于立竹防风的钻洞机等机械的利用都对降低生产成本有一定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曾海鹏.冬季香蕉高产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14.

[2] 2012年夏季香蕉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J].果农之友,2012(7):28.

[3] 黄淑贞.香蕉的栽培技术[J].大科技,2012(12):289-290.

[4] 李鄂平.夏季香蕉园管理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科学种养,2012(7):21-22.

[5] 陈广全,程建勤,钟声.茂名市香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果农之友,2012(5):36-37.

[6] 郑加协,周红玲,陈石.漳州市天宝镇香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2(4):13-15.

[7] 史永忠.西双版纳香蕉产业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果业信息,2012(4):15-16.

推荐访问:中山市 栽培 技术发展 香蕉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