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论圈椅设计中的和谐设计观

论圈椅设计中的和谐设计观

时间:2022-04-09 09:43:08 浏览次数:

zoޛ)j首材料、工艺,或是其形态和装饰,都充分体现了“和谐设计观”,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和谐设计观与当代设计观并行不悖,在倡导中国设计向“本土化、民族化”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和谐设计观对中国当代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圈椅;和谐设计观;材美;工巧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145-01

中国古代器物设计是东方器物文明的杰出代表,并具有一整套科学而系统的设计思想,如在《考工记》、《天工开物》、《文心雕龙》等这些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中,对人与自然与造物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论述。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强调“和谐”的设计观念,倡导尊重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考工记》中确立了和谐设计的基本原则,“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天时、地气、材美”是指自然的规律性,“工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创造出“良”物。这种设计观念决定了中国古代造物以追求“和谐”为最高境界。而这种和谐设计观在古代家具圈椅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圈椅设计注重形神兼备,不论从材料和工艺的选择,还是形态和装饰的处理,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和谐”的设计观念和文化精神。

据史料考证,目前可知最早出现的圈椅是在五代画家周文矩的《宫中图》里所描绘的圈椅,此椅坐面是圆形。唐朝时期出现有类似于圈椅的交椅,真正出现天圆地方式的圈椅是在宋代。至明清时期圈椅的设计与制作臻于成熟。不同年代的圈椅虽然在形态与装饰上有所不同,但是其设计的观念是不变的,均是秉承中国传统造物的和谐设计观规制圈椅的设计。如圈椅的造型设计根据“天圆地方”、“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设计观,体现出一种包容的气度,追求物与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追求材质、结构、形态与装饰的和谐统一。

一、圈椅设计中展现的材料美

《考工记》中“审曲面势”就是指造物要顺应材料的特点,要认识材料的特征品性,从而更好的使用材料进行制作。而在通《髹饰录》中也有“材美如五行”之说。通过对自然材料的提取运用以及手工制作,将物体完整而丰富的情感通过与人之间的互动而展现出来,体现了和谐的生存状态。中国传统造物重视器物材料的自然美感,造型或装饰时尊重材料自身的材质纹理,主张“因材施艺”,要求充分展现材质的“真”和“美”,以及其独特的自然情趣。

中国传统木制家具用材讲究,所用木材需具有坚实的质感,柔美自然的色泽,细密清晰的纹理。明式圈椅用材主要是黄花梨,紫檀木则用的较少,清式圈椅主要采用紫檀木、榉木、红木等木材,匠人会根据不同木材材质的特性进行制作。如黄花梨(黄杨木)其木质坚致细腻,色泽华美,木材呈杏黄色,而生长越久其颜色会有浅绿青光,认真仔细的观察其表面会有印痕的斑纹。黄花梨木光质感极强,工匠在加工制作时则利用这些特性,尽可能保持其木材的自然之美,展现出其独特的柔和、清晰、自然之美。紫檀木木质坚硬,颜色呈深紫色,木质结构紧密,不容易变形,而且易于雕刻,由于其纹理的稠密,被古人予为“人美玉琼瑶之感”。经过抛光后颜色更深沉,其制作出来的圈椅更能展现紫檀木稳重典雅、肃穆沉古的气质,大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感。而采用这些木材的时候,又要考虑其“天时”和“地气”才有其材美。就如砍伐使用黄杨木时,必须了解其生长特性。黄杨木为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生长极其缓慢,俗有称之为“千年矮”。可见其金贵。而且在《西阳杂俎》中记载:“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开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可见黄杨木不仅难长,采伐也不容易。《考工记》中的和谐设计观念认为万物存在自然之中,天地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生灵,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创造一种“天人为一”的理想和谐状态。不仅在木材的形、色、质上的表现出其使用性、和谐性的统一,而且更要考虑其自然生存特性,也就是“天时”和“地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展现出其独特的形式和价值,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早期先民对纯粹、美好、自然的艺术个性的追求。

二、圈椅设计中饱含的工艺技巧

圈椅如此受世人所喜爱,除了它独特的“材美”,更离不开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在《考工记》中就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工巧指的是通过了解器物所需的材质以及其满足造型和功能的需要,对器物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加工制作,在制作工艺上,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特征,往往会决定不同的造物品的种类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构成。在和谐设计观念影响下,工匠对所要制作的器物进行构思布局,秉持“因材而制,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创作思路,既满足其功能要求,又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一)从圈椅形态与功能上体现其工巧

明式家具中的圈椅(如图1)造型主要以弧线为主,椅面上均为圆型,椅面下外圆内方,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一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合而成,曲线自然顺势滑向前方形成扶手(其扶手的造型的犹如鹅的脖子)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而其椅背呈“S”形,这种椅背是根据人体的自然曲线设计而成的,椅背倾角大约105度左右,四根腿足微向外撇,上宽下紧,及其稳固。人在就坐时,两手、两肘、两臂都可以得到支撑,人可以很放松,感觉很舒适。清式圈椅(如图2)与明式圈椅差别不大,在椅腿上,清式圈椅有直腿也有三弯腿,有时工匠会在腿部中间挖空,意在直线中寻求变化,打破视觉整体性,增加审美情趣,但又不失其稳固性。整个形态端正稳重,彰显其大气自然的朴素气质,让人赏心悦目。

(二)从圈椅结构与制作上体现其工巧

圈椅的整个结构造型严谨,稳重,简洁大方,每一处的衔接都天衣无缝。其精湛的工艺表现在圈椅制作的全过程,工匠根据木材的特性,初期直接对原木材进行锯、砍、削、劈、刨等工艺进行制作,在后期的形体结构衔接中则是用榫卯构成,而不用一钉一铁。这种榫卯构成工艺就是利用木材本身的自然属性进行组合。榫卯结构体现的是事物阴阳相抱的关系,使造物活动在阴阳互动的关系中得以完成。同时,在圈椅的制作过程有采用攒边券口牙条、攒框等技法,接口处严密不露痕迹,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人的精湛技巧及其和谐设计的思维方式与物的自然属性完美结合在一起,既具实用性,又具审美性。如此巧夺天工、别具匠心的工艺,将圈椅优美的形态、合理的结构与良好的功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展示出华夏工匠和谐设计的理念。

(三)从圈椅装饰纹样上体现其工巧

历代圈椅装饰纹样设计都强调造型和纹饰的和谐统一。圈椅装饰题材大都反映本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和民族风俗。不同阶层的人所使用的圈椅装饰纹样表达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平民百姓所使用的圈椅装饰纹样素净,具有纯朴简洁之美。文人雅士所使用的圈椅装饰纹样雅致秀丽,往往是在其圈椅的装饰上进行局部的点缀,突出其雅致、秀丽华美的艺术品质。而皇家贵族阶层的圈椅装饰极其讲究,在圈椅的束腰地方进行雕花点缀,背板和背椅盘上面都进行装饰,扶手和四足亦有镂空雕饰,满足其所追求的是“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的心理,彰显其尊贵的地位。这些不同阶层的圈椅设计即使有等级的界限,但在圈椅的装饰纹样上都强调装饰内容的象征性和寓义性,极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的内涵。圈椅的装饰内容主要有:几何纹饰、动植物纹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寓意象征性和抽象性符号等装饰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是通过浅雕和镂空等手法表现出来,具有纯朴、典雅、自然的品质,注重装饰纹样融入器物中,再把器物融合在社会环境中,强调其所在环境的功能满足和审美需求的和谐一致。

三、结语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和谐观”是构筑延绵不绝的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基础,反映了中华民族和谐的社会观和自然观。圈椅作为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单元,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这一和谐思想。圈椅的设计理念在于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表现和理性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艺与意匠美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的和谐设计观与当代设计观并行不悖,当代设计所推崇的“可持续设计”、“人性化设计”等设计观念是中国传统和谐设计观的延伸与发展。在倡导中国设计向“本土化、民族化”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和谐设计观对中国当代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3.

[2]闻人军.考工记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87.

[3]柴亦江.精品古家具过眼录[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4.

[4]李砚祖.造物之美[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0。

[5]高丰.中国器物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6]胡俊红.设计的因缘[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圈椅 设计 和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