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浅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浅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时间:2022-03-14 09:57:22 浏览次数:

[摘 要]: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应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使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校园 法制文化 制度建设

法制文化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应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使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策,这就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加强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共同要求。高等院校应该把法制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并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大批的守法护法和民主法治人才,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制环境。

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必须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首先要加强对学校领导和干部的法制教育。学校领导和干部是学校政策的制定者和主要贯彻执行者,只有这一群体明确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促进依法治校的顺利推进。另外,要强化培养师生的现代法制观念,强化保护师生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教育工作者、学生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

学校还应针对不同的教职工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例如,对有科研任务的教师开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教育;对学生管理队伍,应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作为重要培训内容。

此外,作为学校的主体,学生是学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他们步入社会后,要做到依法办事,遵纪守法,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尤为重要。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形成需要守法、用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当法律知识和守法行为构成稳固的联系时,法制观念才能更好更快的形成。所以,应积极利用(采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调动他们的学法积极性。

各级学校都应开设《法律基础》等课程,在教师选配、课时安排上高度重视,并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对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法制培训,然后再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开会讲评中,把法制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落实到学生中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学生管理教育部门还可组织学生做法律法规知识答卷、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通过校园网、法制讲座、社会实践在学生中进行普法教育。如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了解实地实情,对当地的人民进行普法宣传,让学生们在讲解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营造校园法制文化氛围

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主要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目前,各个高校的法制教育手段主要集中在《法律基础》课的讲授上,这种主要以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法制教育方式,往往缺乏实效性和实践性,而使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归于失败。

大家都知道,法制教育同德育一样,不能只在意知识的单纯灌输和基本概念的掌握,而应注重隐形的教育,把工作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因为法制教育是“认同”教育、“接受”教育和“消化”教育,依靠单纯的说教,是无法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公平、正义、效率、民主等的法治理念的。另外,我们觉得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文明、健康、安全、稳定的与人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是法制健全的表现,也是法制教育取得实效的基础。好的法制文化氛围却能够达到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校园广播、墙报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的宣传途径进行校园法制文化环境的营造,及时把与教育相关的《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文本提供给师生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好文章,进行辅助学习、引导教育。同时要请名师、名家进校园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营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围。此外,应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新法出台等机会,组织学生采取在全校发放宣传材料、进行现场法律咨询、举办图片展、悬挂条幅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宣传氛围。

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师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作用和社会价值,牢固树立起法制观念,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实践性。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法制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落实依法治校的根本保障。根据国家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学校应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当前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制度建设。

一是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明确学校党委、校长、学术委员会等各种岗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做到相互配合,权责统一,依法办事。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应制定《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办法》、《教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文件。在公文管理方面,制定《公文处理实施办法》、《印章管理办法》以及《行政公文处理实施细则》、《行政印章管理办法》。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制定《教学过失、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教育教学管理文件,规范学籍管理工作。在人事管理方面,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严格执行《合同法》和《劳动法》等。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根据《会计法》和有关法规,严格预算管理,对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公示,并时刻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

二是把制度建设纳入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例如,在学校基本建设工作中,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工程建设的运作体系中,从工程的组织领导、操作实施,到资金运作、审计验收,都应纳入到廉政监督范围。建立回避制度、廉政合同等一系列措施,把廉政监督的对象由领导、管理人员延伸到工程一线的建设施工单位。实现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

三是对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及时清理。对文件和规章制度的清理也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措施之一。各部门都应及时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审查,清理学校的有关文件,对同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制度进行修改或废止,对不完善的文件进行完善,并针对管理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用权行为。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法制 校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