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500期,记录与航空有关的点点滴滴

500期,记录与航空有关的点点滴滴

时间:2022-05-28 19:45:06 浏览次数:

zoޛ)j駝4F文章和图片与读者共同回顾那些曾经的故事,由于版面有限,选登文章均做过节选整理。

1958年第10期

致全国广大的航空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全国航空爱好者同志们:

我们大家都知道今天是怎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在整个世界,这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时代,是人造卫星上天、宇宙航行开始的时代;在国内则是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生产力大解放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里,为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大跃进,我们双手给你们呈献上一件礼物——“航空知识”双月刊。

在我们的礼物——“航空知识”双月刊中,就包含着航空各方面的有趣的知识。把这些知识介绍给你们,就是这个刊物的光荣任务。

……

但是这个光荣任务的完成,除了党的坚强领导和我们的最大努力外,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你们的大力支持。我们恳切地希望并且热烈地欢迎你们投稿,来信提出批评建议和问题,并介绍给你们的亲友,使航空科学知识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布。只有这样,这个新生的婴儿才能迅速而健康的发育、成长和壮大。

亲爱的同志们,请接受我们的这份宇宙航行和大跃进时代的礼物吧!致以

革命敬礼

“空航知识”编辑部

1958年9月

编语:《致全国广大的航空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是《航空知识》刊发的第一篇稿件,在那个全国上下大搞生产建设的年代,《航空知识》的诞生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先进科学知识的渴求。

1959年第4期

纪念北京—拉萨安全通航三周年

五月二十六日,是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三年前的今天,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战士,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成功地开辟了北京——拉萨航线,粉碎了所谓“空中禁区”的神话,创造了航空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

北京——拉萨通航三年来,空军部队除了往返接送的人员达四千五百人次外,还空运物资三百八十五点五吨支援西藏建设,其中包括麦种、树种、医药、疫苗、科学仪器和矿藏标本等。所有这些,对促进西藏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中央和西藏地方的联系,以及对巩固祖国统一、巩固国防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久前,当原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所发动的叛乱事件发生以后,航行于青藏、康藏高原的空军部队,曾协同地面部队向叛匪进行围剿。现在,随着西藏叛乱的平息,西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不久的将来,西藏广大穷苦人民,将永远摆脱极其落后的农奴制度,进入伟大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毫无疑问,北京——拉萨航线的通航,将进一步为加速西藏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巩固国防,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语: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酝酿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同时,作出了关于开辟北京—拉萨航线的决定。开辟拉萨航线,最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飞机能否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原机场上空成功地进行载重起降。苏联没有这样的高原机场,开航使用的伊尔-12在设计时也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最终成功通航,无疑是中国航空史上绚烂的一笔。

1974年第11期 祝贺中日正式通航

今天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周年。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中日两国人民盼望已久的两国间正式通航实现了。这是两国关系中一件可喜的事情。我们对中日正式通航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搭乘首航班机来我国访问的日中通航友好访华代表团的全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欢迎!

在祝贺中日正式通航和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周年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过去两年来,中日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中日友好更加深入人心。尽管还有那么一小撮极端顽固分子,妄图阻挠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破坏中日友好的前進,但是,这股小小的逆流,终究抵挡不了中日友好的历史潮流继续奔腾前进。

编语:1974年,中日通航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见证。不幸的是,在今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日子里,曾经的“一小撮极端顽固分子”正变得疯狂和为所欲为——日本右翼势力上演的“购岛”闹剧让中日关系再度陷入低谷。见证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中日航线也随之跌入冰点,9~11月,运营中日航线的日本全日空和日航两家公司合计取消机位超过5万个,而中国各航空公司取消的机位数量可能超过10万个。

1976年第3期 关于使用“航天”名词

过去十多年来使用的航天技术名词,各行其是,名目繁多而意义雷同,主要用过的有“空间技术”、“宇宙航行”、“空间飞行”、“星际航行”以及它们的简称“空间”、“太空”、“宇航”、“星航”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有的同志提出用“航天”一词来代替上述所有各词,这个建议得到不少同志的支持。

十多年前,当航天技术刚刚开始发展时,一些技术名词由外文翻译过来,往往同一名词各人译法不一,同一事物的称呼因人而异,这是难免的。但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必然要向合理的统一的方向转化,新的名词就应运而生。目前在航天技术中,多个意义雷同的名词并存,增加了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青少年了解和掌握航天技术的困难,不利于普及和推广航天技术。所以,航天技术名词的统一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究竟以哪一个名词作为统一的标准,看法是有分歧的。我们主张:将原来被叫做“空间技术”、“宇宙航行”、“太空飞行”、“星际航行”等词,用“航天”或“航天技术”来统一取代。理由如下:

毛主席教导说:“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航天”一词把外来的Space这个词,同汉语的特点结合起来。“航天”不仅是由汉语中常用的字所组成,而且组成的词组完全符合汉语的习惯。“天”在汉语中自古以来就包含有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空间的意思。例如:“天空”/“天体”、“天文学”、“天涯海角”、“远在天边”等词中的“天”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词句,是运用传统的诗歌语言说出科学道理的光辉典范,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在工作中贯彻。所以,用“天”或“天上”来代替“空间”、“宇宙”、“太空”、“外层空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航”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航行”的意思。同“天”字相结合构成“航天”,就是“在天上航行”或“航行于天上”之意。我国广大群众对于“航海”、“航空”是很熟悉的,现在与这两个词相类似地出现“航天”也不会感到太陌生。“航天”与“航海”、“航空”二词一样,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而且可以放在其他词前面当作修饰语,构成一系列与航天有关的词组。如航天工程、航天事业、航天侦察、航天勘测、航天医学、航天站、航天器、航天员、航天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

编语:这是国内关于“航天”这一学术名词的第一次公开讨论,最终,“航天”一词被行业正式接纳甚至被广大华语地区所接受,《航空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6年第2期“蓝天白云”素色封面

编语:1976年1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举国同哀。但“四人帮”严禁人民群众以任何形式悼念总理,更不许报刊发表悼念内容,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悲愤之中。为了寄托哀思,本刊撤去传统的色彩封面,特别设计一幅“蓝天白云”素色封面,封面中只有蓝白两色,寓意“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封底采用正在喷洒的安-2飞机照片,寓意总理的骨灰撒遍大江南北。该期杂志发行后,38万册在全国各地抢购一空,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出版局主办的《出版工作》曾专门刊发文章,对该期《航空知识》悼念周总理的封面处理赞美有加,称这是用特殊的艺术语言,表达对总理的怀念。

1981年第9期 林彪专机坠毁之谜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二点三十分,林彪乘坐的三叉戟专机在叛逃苏联的途中,坠毁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的依德尔默格县境内。机上九人,在深沉的黑夜里丧生于荒野之上。这九个人是:林彪,林彪的老婆叶群,林彪的儿子林立果,林彪的死党、原空军党委办公室处长刘沛丰,以及林彪的汽车司机、飞机驾驶员、机械师、空勤机械师和特设机械师。

林彪的专机是怎样坠毁的?由于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权威性回答的九个人都已粉身碎骨,因此,只能靠别人对现场的一些调查和对情况的一些分析来判断。

根据调查分析,专机是在缺油的情况下,迫降未成而坠毁的。得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

一、十二日晚上,林立果,刘沛丰等人乘坐林彪的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飞到山海关机场。十三日零点三十二分,飞机带上了林彪、叶群等又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起飞后,为了暂时掩盖一下叛逃的罪恶目的,飞机先朝西方向飞了一阵,企图给人一种假象,飞机是往内蒙古西部飞,然后猛地掉头向北,朝苏联的伊尔库茨克奔逃,中途在蒙古坠毁。

飞机在北京起飞时只加了十五吨油。因林彪一伙出逃仓惶,飞机在山海关机场没顾得及补充油量。从北京到山海关,飞机飞行了半个多小时,耗油三吨左右。从山海关机场起飞后,飞机在空中又飞行了将近两小时,费油十吨。因此,这架专机是在只剩下两吨油的情况下,企图迫降于蒙古温都尔汗附近。

二、飞机坠毁的地方,是两山之间的一块平地,土质由沙、石、泥构成,上面长有一米高的草。这确是当时能找到的迫降的理想地点。

三、飞机的起落架没有放下。飞机坠毁时抛出的九具尸体上,没有一个穿鞋,也没有一个戴手表。由于飞机在迫降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因此,机上的人要摘除身上带的一切硬性的东西,以免在剧烈的震动情况下磕伤人。这些现象表明,飞机为迫降作了一系列的准备。

四、在飞机坠毁的现场,有一道右机翼先擦地面留下的几米长的沟痕。这说明,飞机迫降时失去平衡,继而起火引起爆炸。飞机之所以迫降未成,看来是由于深夜没有一点灯光,而且机组人员严重不全,副驾驶员、领航员等都不在机上。在这样的情况下,飞机要迫降成功是很不容易的。

五、在飞机坠毁现场发现六支五九式手枪和一支冲锋枪。但经对飞机和九具尸体进行调查,并没有发现枪击痕迹,这说明,飞机坠毁前,机舱内没有发生对抗行为。

林彪一伙已经象一艘破船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沉没。异国的茫茫黑夜,为这伙丑类的演出拉下了最后的帷幕。他们的舞台,从中华大地移到寂静无人的蒙古旷野,只有那里衰败的荒草,能够讲清他们当时从天上摔到地下的情况,而对历史学家来说,这个历史之谜的答案就只能依靠事后的迹象来推断了。

编语:林彪叛逃事件震惊中外,在叛逃事件发生10年之后,《航空知识》成为对事件进行详细报道的首批媒体之一——在1981年第1期和第9期杂志上,分别刊发了《林彪外逃的三叉戟及其他》和《林彪专机坠毁之谜》,受到读者广泛关注。

1996年第12期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空天盛会

在20世纪的末期,在香港即将回归之际,11月5日~10日,96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中国南海之滨美丽的城市——珠海隆重举行。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举办一些航展,如北京的国际航展、上海的国际航展等,但从展览的规模来说,和国际上一些有名的航展,如英国的范堡罗航展、法国的巴黎航展、新加坡航展等相差甚远,大都是由一些部门主办,多为一些模型、图片的静展,没有飞行表演。而此次的96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才称得上是一次有国际水平的航展。它不仅有5.3万平方米的室内展馆,还有23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坪,是中国政府按国际惯例组织的、以实物展示、贸易洽谈为主,并带有飞行表演。这个航展成为中国航空航天界向世界展示自己实力的窗口;也是连接中国空天界与世界各国空天界的纽带。因此,无论是从规模上和影响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珠海人又一次抓住了这个走向世界的契机,又一次在这座现代化花园式的滨海城市创造了奇迹。

编语:1996年堪称中国航展元年,自此,中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用于展示国家航空航天工业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珠海航展的发展如實地反映着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如今,珠海航展业已成为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航展之一。

1999年第7期

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暴行!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3枚精确制导炸弹,从不同角度击中了使馆大楼和大使官邸,造成馆舍严重毁坏,3名中国新闻工作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不幸遇难牺牲,另外还有20余人受伤。

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肆意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一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和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抗议。袭击事件发生后,北京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市民涌向美国驻华使馆门前举行游行示威,表达他们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的愤怒。

……

袭击中国使馆的B-2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的惠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到南斯拉夫投弹后再飞回,往返连续飞行33小时。“杰达姆”是英文名称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字首JDAM的音译。GBU-29口径(重量)2000磅(908公斤),具有惯性导航加GPS(全球卫星定位)修正制导系统,毫米波雷达末制导,攻击精度10米以内。“杰达姆”是一种尚在继续研制中的机载武器系统,轰炸南联盟为其首次实战应用。GBU-29利用Mk84型2000磅航空炸弹改装。每架B-2可带16枚。如果在炸弹上加装短翼,其投弹距离可能由目前的16~24公里,增加到64~96公里。

编语:1999年,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让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为历史,期间,美国B-2轰炸机轰炸我驻前南联盟大使馆成为国人在世纪之交最为愤慨的记忆。

2003年第12期

中国首飞航天员第一梯队的最后确定

黄伟芬说:“回顾这五年,我们觉得非常艰难。因为我们对14名航天员的训练和制造飞船是同步做的,我们是一边建学校,一边要把学生培养出来。航天员训练要保证与整个工程同步进行。在针对航天器训练时,难题在于飞船的技术状态没有确定,无法很确定对航天员讲,所以训练大纲和细则都必须跟着调整。到强化训练阶段,大部分东西都定型了,也就好办了。”黄伟芬说:“性格是反映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性格特点也是我们做测评的一个考察点。比如是否敏感,是否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果易受影响,说明你的情绪稳定性不是很好,杨利伟就属于那种不受干扰型。”在强化训练中,有一个“数管失效”的应急程序,指飞船进入太空后计算机管理程序失效,就要立刻改为手动操作应急返回。有报道说,这个程序一共有30多道指令、50多个动作,杨利伟能够做得分毫不差。

编语: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当期的《航空知识》刊发4篇文章,详细介绍航天员的训练以及选拔过程。

2008年第7期  直击救灾大空运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壳运动累积的巨大能量瞬间释放,大地在剧烈地战栗;大量崩落的山石和震后的泥石流从高山上倾泻下来,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方的砂石把通往震区的道路掩埋,由于山体滑坡,一些路段干脆随着坍塌的山体“消失”无踪。震后的灾区急需食品、饮用水和急救药,和32年前发生在唐山的那次强烈地震不同,汶川的救援此刻却极为艰难:这里地处山区,平均海拔1 300多米,在所有公路交通宣告失败的情况下,天空成为了最后的选擇。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我们空军正在紧张行动,对灾区实施人员机机降和物品空投……

编语:2008年的汶川地震想必很多读者还印象深刻,作为世纪之初中国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场面感动了全世界。当期《航空知识》刊发大量解放军官兵一线救援的照片和相关文章,在社会上不仅引起广泛反响,更是激发了公众对于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关注和思考。此后,由顾诵芬、刘大响、冯培德等27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上书,建言建设国家航空救援体系,建言书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推荐访问:点点滴滴 航空 记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