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中医论治慢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中医论治慢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28 19:05:03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论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论治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论治;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1-0032-01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随之改变,使得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慢性胃炎难以治愈,而中医治疗该病却有良好的效果,且治疗费用低廉、复发率低[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所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慢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0~60岁,平均(473±71)岁;病程最短有半年,最长有10年,平均为4.6±07年;浅表性胃炎有32例,萎缩性胃炎有20例,胃窦炎有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3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477±6.8)岁,平均病程为4.6±09年,其中浅表性胃炎有17例,萎缩性胃炎有9例,胃窦炎有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471±6.2)岁,平均病程为4.6±01年,其中浅表性胃炎有15例,萎缩性胃炎有11例,胃窦炎有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口服奥美拉唑40mg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将慢性胃炎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亏虚型和脾胃虚寒型进行中药治疗,15d一疗程,每天一剂用水煎服,分2次温服且服用中药期间不停用其他药物,各型证治方药:①肝胃不和型,其主要以胃脘胀闷、胸闷嗳气、大便不畅等,中药组方以柴胡6g,芍药4.5g,川芎4.5g,香附4.5g,甘草(炙)1.5g。功用为疏肝理气,降逆解郁;②肝胃郁热型,其主要表现为胃脘灼痛,烦躁易怒,大便干结等症状,药物组方为丹皮10g,芍药15g,当归10g,炒栀子10g,北柴胡6g,茯苓12g。功用为疏肝泄热,理气和胃;③胃阴亏虚型,其主要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症状,药物组方为当归10g,沙参15g,甘草15g,生地黄15g,麦门冬15g,枸杞子15g,川楝子15g,白芍10g。功用为滋阴益胃,和胃生津。加减:如果患者出现胃脘灼痛,嘈杂反酸等不良症状,可酌加左金丸10g;如果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15g、玉竹12g、芦根10g;④脾胃虚寒型,其主要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暧喜按,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等症状,药物组方为黄芪15g,白芍15g,桂枝10g,甘草10g,饴糖50g,大枣10g。功用温中止痛、健脾和胃。

1.3诊断标准主要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浅表性胃炎在胃镜的检查下呈现点状或片状红斑,有出血点,粘膜粗糙不平并伴有粘膜水肿;萎缩性胃炎在胃镜检查下呈现粘膜皱褶消失、血管显露并呈现颗粒状。

1.4疗效评判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及《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进行判定[3]。显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5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临床疗效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6.7%,对照组有效率达到81.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一般地,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主要由饮食没有规律、情志失调引起脾胃受损、肝气疏泄失常等。因此,慢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损伤和修复的一种慢性过程,具有炎症、萎缩和肠化生等症状,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经胃镜检出率可以达到80%~90%[4]。而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较长,且极易复发,所以,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慢性胃炎中医药论治是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从整体观念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患者的胃镜下微观检查结果进行辨证施治,才取得良好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当慢性胃炎患者出现胃粘膜萎缩时,其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同时还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等,严重者出现胃粘膜变薄。如果慢性胃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长期以往便很容易形成增生,而异常增生可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同时,不同类型的胃炎,其炎症的分布虽不同,但多以胃窦为主[5]。所以,一旦患者在胃镜下确诊为慢性胃炎,如果结合中医药论治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型,不同类型的胃炎患者就有着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就显著。

总之,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胃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云华.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45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2834-2835.

[2]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M].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3]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4]陈斌,刘艳红.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06):23-25.

[5]曹童童,李桂贤,谭其佳.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8):1480-1481.

(收稿日期:2014.0813)

推荐访问:临床 中医 观察 慢性胃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