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CT引导下心包穿刺治疗复合性全身结缔组织病并结核性心包炎致心包积液1例

CT引导下心包穿刺治疗复合性全身结缔组织病并结核性心包炎致心包积液1例

时间:2022-04-13 09:56:23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R54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124-02

1 资 料

患者,女,23岁,既往身体健康。因“咳喘1月余,心悸、胸闷、乏力4天”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大量白色黏痰,痰中偶带血丝,伴喘促、不能平卧、间歇性发热、咽痛。到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自觉咳嗽曾一度减轻,但仍咯中等量白色黏痰。入院前4 d突然出现心悸、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动则加重,反复发热、恶寒,家中未能测量体温,不能平卧,伴乏力,并感左前、侧胸部钝痛,疼痛呈持续性,与活动、劳力、情绪波动关系不明显,无牵涉痛及放射痛,无双下肢水肿伴发。家人送至我院门诊就诊,行胸透示:心脏形态明显增大,为求系统诊治收入院。否认慢性病、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已婚育,有1女,1岁。

入院查体,体温37.6 ℃;呼吸22次/min;血压120/90 mmHg,一般情况差,神情,双腋内侧可及大小约3 cm×2 cm肿大淋巴结,边界尚清楚,质中、无触痛,面色潮红,咽充血,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有心包摩擦感,心界左扩,心率:110次/分,心音遥远,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查体(-),双下肢不肿。

检查结果, 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 4.7×109/L,中性粒细胞70.4%,血红蛋白104 g/L,血小板计数 189×109/L。血生化:总蛋白32.2 g/L,白蛋白47.3 g/L,球蛋白0.7 g/L,尿素氮16.8 mm/L,肌酐257 μmol/L,三酰甘油0.92 mmol/L,总胆固醇2.9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4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8 mmol/L。胸片:心脏增大,不排外心包积液可能。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心脏彩超: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示左室后壁可见约16 cm液性暗区,提示中-大量心包积液,左心室增大,室间隔部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射血分数为50%;心脏双肺CT:左下肺肺不张,多考虑为压迫性。为明确诊断及缓解压迫,于3 d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第一次心包穿刺,选择第4肋间胸骨旁1 cm处垂直进针,穿刺针进入2.5 cm后,抽出淡黄浑浊液体5 mL,因患者心悸,汗出,故停止操作,术毕复查B超,液性暗区未见明显变化,且为包裹性。行心包积液检查:白细胞计数0.2×109/L,红细胞+,总蛋白55.3 g/L,乳酸脱氢酶212 U/L,氯118.7 mmol/L,葡萄糖3.41 mmol/L,未检出恶性肿瘤细胞,但检出抗酸杆菌;心肌酶正常;血培养未检出致病菌;血沉80 mm/h;尿隐血300 cwlls/ul(+++),蛋白1.0 g/L(++);行抗核抗体谱检查回报:AHA初筛(+),Histones(+),ss-A/Roszkd(+),ss-R(+),PO(+);24 h尿蛋白定量1.24 g。患者入院后体温37 ℃~39.0 ℃。

2 治 疗

2.1 诊断 复合型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干燥综合征)合并肾脏损伤。给予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抗免疫治疗,并选择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考虑患者生活条件差,咳嗽,午后低热,且首次心包积液检出抗酸杆菌故考虑伴有结核病,抗免疫治疗可能引起结核的全身播散,故必须于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仍胸闷,咳嗽,喘息,汗出,考虑大量心包积液压迫所致,为预防缩窄性心包炎,需再次进行心包穿刺缓解压迫。患者为包裹性积液,且位于后壁,B超不能准确定位。入院后体温波动于37 ℃~39.0 ℃,为减轻患者痛苦,并出于安全性及可行性的考量决定在CT引导下以中心静脉置管法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以减轻压迫。

2.2 操作过程

2.2.1 术前CT平扫 左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左下肺肺不张,多考虑为压迫性,双肺肺泡少许渗出,左心室外形增大,心包内中等量包裹性积液。征得家属同意后于入院1周后19:30分开始穿刺。术前测生命体征为: 心率111次/分,血压120/92 mmHg。

2.2.2 方法 定位CT室医师诊视患者后以“栅栏”(以骨科常用之克氏针每一厘米用胶带固定,共约15根,状似栅栏而得名)法定位,患者取仰卧位,将“栅栏”置于患者左侧胸部沿患者左乳外缘至腋中线以胶带固定好,进行螺旋CT扫描,层厚10 mm,软组织窗宽、窗位,观察图像。选择穿刺点,要求穿刺处的心包积液具有一定的厚度且没有胸骨、肋骨或肺组织遮挡。将CT床移动至穿刺点层面,结合体表“栅栏”标尺和CT光标线,在患者体表用标记笔标记出穿刺点。以此方法将进针点定为腋中线第7,8肋间处,进针深度以3.5 cm~5 cm为宜。

穿刺置管引流,准备物品就绪,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点以2%利多卡因约3 mL局部浸润麻醉后,更换为中心静脉穿刺针于同一位置垂直进针,边进针边回抽,当进针深度约3.9 cm时,重复CT扫描,确认针尖已进入心包腔内至理想位置,再缓慢进针约0.2 cm时,即回抽出血性液体,沿穿刺针置入导丝顺利,撤去穿刺针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管(艾贝尔: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标号为:YZB/国1786-2006)长度约4.5 cm,撤去导丝,抽出血性心包积液约140 mL, 并向心包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抽液完毕后标本部分送检,用缝线将中心静脉管固定在胸壁上,外接引流袋,再次消毒后以无菌敷料覆盖固定。术毕,术中术后患者未诉不适。术后复测心率116次/分,血压124/94 mmHg。

经过规律抗结核及免疫抑制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病情得到控制,于1月后带药出院,1月后随访,患者病情控制尚可,嘱其坚持服药,定期随访。

3 讨 论

1840年奥地利Franz Schuh首次演示了心包穿刺术,这种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是用针直接进行盲目穿刺心包腔,病死率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1%~20%[1]。既往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其操作危险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6,7]。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心包穿刺引流已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2]。然而,如果心包积液主要集中于心室下后壁或局限性,或心脏舒张期心包积液的厚度<10 mm,则不宜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心包穿刺[3]。而此患者为后壁包裹性积液,超声引导下从常规径路进行穿刺难度大、风险高、效果不佳。因此,针对这部分患者从前只能选择心包开窗手术进行治疗,但现在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因为CT能清楚地显示这部分患者心包积液的情况,并且可以利用光标尺来帮助选择穿刺路径,还避开心脏、肺组织和大血管,并监测整个操作过程[4,5]。当超声检查不能为复杂性心包穿刺引流准确定位的时候,选择CT引导下穿刺引流心包积液是可行、安全,并疗效确切的。该方法操作安全方便,成功率高,创口小,所选择的中心静脉导管为硅胶材料,细软且组织相容性好,置管时不易损伤周围组织及器官,较其他方法更快、更彻底地引流,可减轻心包肥厚、粘连,以维持心脏舒张功能,且可反复无创性获取新鲜标本[6,7]。

参考文献:

[1] Pandia NG,Brockway B,Simonetti J,et al.Pericardiocentesis under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guidance in loculated pericardial effusion[J].Ann Thorac Surg,1988,45:99-100.

[2] Salem K,Mulji A,Lonn E.Echocardiographically guided pericardiocentes 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cardiac tamponade[J].Can J Cardiol,1999,15:1251-1255.

[3] 田庄,苗齐,朱文玲,等.心包开窗和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比较[J].北京医学,2007,29:261-264.

[4] Duvernoy O,Magnusson A.CT-guided pericardiocentesis[J].Acta Radiologica,1996,37:775-778.

[5] Bruning R,Muehlstaedt M,Becker C,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fluoroscopy guided drainage of pericardial effusion[J].Investigat Radiol,2002,37:328-332.

[6] 刘坤申,夏岳,叶蔚,等.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103例经验总结[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0):6050-606.

[7] 刘坤申,刘文玲,杨素洁,等.采用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引流术[J].中国急救医学,1995,15(1):18.

作者简介:廖娟(1982—),女,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住院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昆明市中医医院(邮编:650011)。

(收稿日期:2011-09-19)

(本文编辑王雅洁)

推荐访问:心包 心包炎 结缔组织 穿刺 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