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技术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技术

时间:2022-05-28 12:55:05 浏览次数:

摘要茭白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从茭白田选择与田间工程建

设、田间管理、大鳞副泥鳅饲养管理、病敌害防除捕捞等方面,阐述了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技术,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技术参考,从而优化水产养殖产品结构,改善养殖产品区域布局。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茭白田;套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8-0316-01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属泥鳅中的一种,是一种杂食性小型经济鱼类,但在众多的泥鳅品种中属于较大体型,生长速度快,是出口韩国的主要泥鳅品种,其肉清淡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食品。此外,大鳞副泥鳅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调中益气、滋阴壮阳、解毒消痔等[1],所以畅销国内外市场。近年来,大鳞副泥鳅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大鳞副泥鳅的超高效益已经引起广大养殖者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高价的刺激下,各地农户过度捕捞野生泥鳅,导致自然水域的出产量急剧下降。由于泥鳅的味道鲜美且具有较好的保健价值,国内外市场需求数量巨大,适时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2]。

茭白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它是利用大鳞副泥鳅与茭白一生均只需浅水位这一共性。大鳞副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等动物性饵料,从而大大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大鳞副泥鳅的粪便又是茭白的优质肥料,从而可获得茭白、大鳞副泥鳅的双增产。因此,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既提高了国土资源的利用率,又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是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

1茭白田选择与田间工程建设

养殖大鳞副泥鳅的茭白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弱碱性、黏性土质、保水性好;水深能保持30 cm以上,雨天不会洪涝溢水;田埂完整、牢固不塌;位置向阳、光照充足。一般以0.33~0.67 hm2为宜。作为养大鳞副泥鳅的茭白田,除了筑牢堤埂外,还必须在四周插上入泥至少20cm网片建设起1m高的防逃墙。注、排水口需建2道防逃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沿田埂修一宽20 cm的台阶,离田埂顶15 cm。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60 cm。此外,在田内挖集鱼坑及鱼沟,鱼坑的总面积一般占茭白田面积的10%左右,每个鱼坑面积10 m2,深度约为80 cm,鱼沟与鱼坑相通,鱼沟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左右,每条鱼沟宽约为60 cm,深度约为40 cm,间距20 m左右。茭白田的深耕和施足有机肥是养大鳞副泥鳅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深耕约20 cm,有利于茭白生长和泥鳅钻泥穴居,茭白田在深耕后,灌溉前要施足基肥,施7.5~9.0 t/hm2,为茭白生长和大鳞副泥鳅培养天然饵料提供充足的养分。

2田间管理

茭白忌连作,一般3~4年轮作一次。对轮作田块可在春季4月茭白旧茬分蘖期进行移植,移植后一般当年就可获得一定的产量。株行距为0.5 m×0.5 m,且要浅栽。鳅苗放养前10 d左右,用生石灰450~600 kg/hm2或漂白粉15.0~37.5 kg/hm2,对水搅拌后均匀泼洒,杀灭田中的致病菌和敌害生物,如蛙卵、蝌蚪、水蜈蚣等。养殖大鳞副泥鳅的茭白田中施肥的要求是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必须在鳅种放养前施用,施追肥要根据茭白和大鳞副泥鳅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若施家禽、家畜有机肥,施量为750~900 kg/hm2;若施尿素、钾肥等化肥,一般每次施尿素60~90 kg/hm2、钾肥30~60 kg/hm2。养大鳞副泥鳅的茭白田忌用碳酸氢铵、氯化铵等化肥。为减少化肥对大鳞副泥鳅的影响和伤害,施化肥时,先排浅茭白田水,使大鳞副泥鳅进入鱼沟、鱼坑内,然后全田普施,施肥后再逐渐加水。在养殖大鳞副泥鳅的茭白田中施药,既要做到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要尽量避免大鳞副泥鳅受到伤害。因此,一定要严格掌握好用药品种、浓度、时间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要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分块施撒,尽量避免农药落到水里(如粉剂类可在早上有露水时施撒,乳剂类应在露水干后施撒),施农药时应加深水体,确保水体中药物浓度对大鳞副泥鳅无害,施药后的茭白田要立即换注新水。一般不选用对大鳞副泥鳅有特殊毒性的药物,如米乐尔、毒杀药、益舒宝、五氯酚钠、鱼藤精、波尔多液等[3]。

3大鳞副泥鳅饲养管理

鳅苗放养时间选择在追施的化肥全部沉淀后(一般在茭白移植后8~10 d)。放养规格为每尾长达6~8 cm,尾重4 g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450~600 kg/hm2。也可放养亲鳅,让其自繁、自育。放养亲鳅时,可选择体形好、个体大、无病无伤的成鳅做为亲鳅,于茭白移植成活后放养,一般放养量150~225 kg/hm2,雌雄比例为1:2。放养前要用20~30尾进行试水,在确定水质安全后再放养。茭白田中大鳞副泥鳅的天然饵料不是很丰富,除放养密度较稀的茭白田不需投饵外,其他茭白田养鳅均应投喂饵料。大鳞副泥鳅虽为杂食性的小型鱼类,但是仍喜食动物性饵料,且比吃植物性饵料长得更快些。因此,茭白田养鳅投喂的饵料首先要保证质量,要以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为主,饵料粗蛋白含量应达30%以上,如鱼粉、血粉、螺蚌肉、畜内脏等,应占所投喂饵料的50%~60%,其次要合理投喂,做到投喂的饵料既让鳅吃饱,又不能浪费。一般每日饵料投喂量为茭白田中大鳞副泥鳅总重量的3%~5%,如果无法准确估计茭白田中大鳞副泥鳅的重量,则每天饵料投喂量以2 h被吃光为宜。且投喂时间以每天8:00~9:00或16:00~17:00较好。开始可以在鱼沟及鱼沟附近投饵,以后逐渐集中到鱼坑处投饵,这样既便于投饵,又便于捕捞。日常管理主要是对田间巡查。每天检查田埂和进排水闸周围是否有漏洞,拦鱼网是否有损坏,防止泥鳅逃走,防止天敌入侵。经常观察大鳞副泥鳅活动情况和茭白田水位是否合适,进排水口和鱼沟是否畅通。一般5~7 d换水1次,以保持水质清新。若发现水色变浓,要及时换水,水深保持30 cm左右。在施农药化肥时,更要加强检查。另外,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养殖田中对大鳞副泥鳅造成伤害。

4病敌害防除

茭白田养大鳞副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野生的凶猛鱼类、水蛇、水老鼠及家禽等,要采取措施不让它们进入养殖田。进水用60目以上的筛绢网过滤入田,做好捕捉消灭工作,及时做好鳅病预防工作,放养时做好鳅种的体表消毒工作;定期对鱼坑、鱼沟的水体进行消毒;养殖期内,每隔15~20 d用生石灰20~25 g/m3水体,化成石灰浆水,泼洒鱼沟和鱼坑,杀灭水中的各种致病菌。防治水霉病:尽量避免鳅体损伤,鳅卵感染此病时可用10 mg/kg杀菌红溶液浸洗30min进行预防和治疗。可用3%食盐溶液浸洗5~10 min进行鳅体消毒,也可用1 mg/kg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预防赤鳍病:尽量避免鳅体受伤,加强饲养管理。购入鳅苗时先用10 mg/kg杀菌红溶液消毒,病鳅用3%食盐溶液侵洗或用每100 kg用30 g氟苯尼考拌饵投喂,5 d为1个疗程。防治车轮虫病:鳅苗放养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用量750~1500 kg/hm2,待药力消失后即可放养,夏花下塘前必须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进行药浴,还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mg/kg浓度进行全池泼洒。防治气泡病:要防止水中气体过饱和和水质恶化,当发现大鳞副泥鳅患气泡病时应立即冲入新水,同时排除部分池水或将病鳅移入清水中。防治打印病: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使其浓度为1 mg/kg;亲鳅在人工繁殖前后患病时,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患处;每100 kg 鳅每天用鱼康药拌饲料,连喂3~5 d [4],其病情就可得到缓解。

5捕捞技术

大鳞副泥鳅不同于其他鱼类,不但身体圆滑,而且有钻淤泥的习性,这给捕捞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回捕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因此,捕捞技术是茭白田养殖泥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常用的方法有:一是地笼网捕。用小型地笼网捕捉茭白田泥鳅。捕捉时,傍晚将地笼网放置在鱼沟和鱼坑中,第2天早晨收捕。为提高捕获量,地笼网内可放些诱饵,如米糠、蚌肉等,泥鳅游进索饵,其进网后只能游向囊网袋中,一般难游出网外。二是竹须笼捕。竹须笼又称泥鳅笼,这是传统捕鳅的专用工具,白天或夜间均可把笼放到鱼坑和鱼沟中,每隔2 h左右收笼倒鳅1次,夜间捕捞量比白天大。三是麻布袋捕鳅。麻布袋用小竹片或小柳树条做成圆形圈放入袋内,在袋口、中间和底部撑开固定,使袋呈圆柱形。傍晚袋内放一些诱饵,然后把麻布袋放到鱼坑和鱼沟内,水淹没袋口,第2天早晨收捕。四是排水干捕。一般在茭白采收后,分2次缓缓排水进行收捕。第1次排水仅让茭白田表面露出,田内大部分大鳞副泥鳅随水流游进鱼沟和鱼坑,捕捞者用手抄网抄捕获。第1次排水后1~2 d进行第2次排水,即把鱼沟和鱼坑中的水排干。随着田水的缓缓排干,田内泥鳅更集中于鱼坑内,先用操网继续抄捕,再用强度较强的铁丝抄网把泥鳅带泥一起捞起,洗去淤泥,收获泥鳅;最后用手摸捕鱼坑淤泥中藏匿的泥鳅,最终将泥鳅彻底捕获。五是光诱捕。在黑夜,用灯光照射鱼沟和鱼坑,泥鳅清晰可见,此时用手抄网抄捕,但捕获量不大。茭白田大鳞副泥鳅的捕捞常常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作业前停食1 d,并在傍晚和夜间捕捞效果会普遍更好。

6参考文献

[1] 储张杰,李才根.小型经济鱼类养殖[M].台湾:水产出版社,2010:181-199.

[2] 钱玉宽.泥鳅养殖病害预防六要素[J].内陆水产,2005,30(5):37.

[3] 宋连喜,綦颖,刘芝宏.北方稻田养殖泥鳅技术[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4):9-11.

[4] 罗晓东,李秋.泥鳅的疾病防治技术[J].黑龙江水产,2002(1):31.

推荐访问:茭白 泥鳅 养大 技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