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泥鳅养殖市场乱象剖析

泥鳅养殖市场乱象剖析

时间:2022-05-28 14:55:05 浏览次数:

泥鳅养殖已成为一个新兴的黄金产业,备受关注和追捧。和其他新兴项目在火爆之初一样,一些不良的炒作公司也乘势一哄而上,浑水摸鱼,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蒙蔽大众,让投资者血本无归,也让原本能造福社会的好项目蒙尘。养殖户在投资泥鳅养殖的过程中要学会明辨是非,善于去伪存真,避免上当受骗。

目前存在的市场乱象主要包括:

1.自封品种,抬高身价 打开互联网,查询泥鳅养殖相关资讯的时候,经常看到“XX一号”、“XX八号”、“XX九号”等所谓的泥鳅品种。专业人士一看便知是一些炒种公司的自封品种,目的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制造 “有技术实力”的假象,致使有不少人受骗上当,特别是刚从事水产养殖业的。

国家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农业部设立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对水产新品种进行审定。对审定合格的水产新品种,须由农业部批准并正式命名后方可推广。其间须经农业部组织水产行业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进行多轮鉴定。这一程序十分严格,且过程十分漫长。

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最终的养殖效益,因此养殖户在买苗时应慎重考虑品种问题,最好选择品种纯正、有市场认可度的,比如TW-6台湾龙鳅。TW-6台湾龙鳅是由我国“台湾农业部”渔业署淡水所首席工程师林森庄先生耗时42年,将台湾、大陆及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诸国的泥鳅品种进行种间杂交、选育而成,是水产界公认的优良人工选育品种。

2.以假乱真,混淆视听 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的泥鳅苗种繁育公司,他们低价从集贸市场上购野生苗,冒充人工苗高价卖给养殖户。同时利用广告狂轰滥炸,让养殖户信以为真。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受欺蒙的养殖户本来选对了产业,却因为误入圈套,形成了对泥鳅养殖产业的错误认识,误以为这个项目不好做。

拆穿炒种公司的这种把戏其实很简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各省市《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凡开展水产苗种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必须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否则就不具备苗种繁育资质,属违法经营。另外也必须实地考察,要见到大面积的繁育设施设备,见到大规模的水花繁育场景,和寸片(3厘米及以上)培育场景。尤其是寸片,更是判断其是否具备真工夫的硬指标。如果连苗种都不可能繁育出来,那么,它出售的苗种又从何而来?

3.假借科研院所之名 每到泥鳅苗种供应的高峰季节,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广大养殖户求苗心切的心理,铤而走险,打着某高校或者省市级科研院所的招牌,拉虎皮做大旗,欺骗广大养殖户。其实他们仅仅是租用该单位的几间办公室作为临时办公场所,与该单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关系。一旦风声趋紧,便立马作鸟兽散,换一个地方故伎重演。

4.强行拉客,坑蒙拐骗 借科研院所之名,须装模作样,属于文绉绉的“文攻”。有些胆大的,干脆采用赤裸裸的方式,在火车站等地强行拉客。他们乔装成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胸配工牌,甚至身着假警服,手拿对讲机,对前来购苗的养殖户主动进行诱拐、拦截和洗脑。谁要是相信了他们的话,可就钻入了他们预先设置好的圈套。

无论那些炒种公司坑蒙拐骗的手段如何了得,养殖户只要记住:选择具备大型的苗种繁育基地及繁育设施设备,并且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公司合作,就不会被这些市场乱象混淆视听而避免上当。

(作者为湖北蓝海春鳅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邮码430070 电话027-82660009)

推荐访问:泥鳅 剖析 养殖 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