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时间:2022-05-24 17:10:06 浏览次数: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遵循。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化,是体育文化的本体。要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体育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7-0009-03

Abstract: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soul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 and the basic value of colleg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Chinese sports spirit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field of sports and the essence of sports culture. In order to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sports spiri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we should make uemitting efforts and integr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mode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1]高校体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 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里的“德”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需要树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则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体育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依据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根本宗旨而确定的全社会最根本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和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价值公约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培育价值共识以形成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对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教育部、共青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文化建设是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

独立形态的体育活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的本质力量自我对象化即反身化的体现。体育活动以有规则的身体运动为手段,以提高身体运动技能和健康素质为正当目的。美国布莱尔认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在培养身体、精神、情操等方面与社会相适应的公民;日本学者阿布忍也认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并同时以培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社会性格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哈贝马斯认为体育的精神内涵即是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行为品质。它并不看重所选择体育行为的结果,而是对人格精神的完善。最后,体育是开发人类运动潜能的活动与制度的总称。苏联的《体育百科全书》也界定:体育,整个来说,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是体能全面发展,是人的主要运动技能和本领形成和提高的有计划的过程。体育的本质就是有目的地回归人的自然状态与释放人的身体潜能的活动。一切偏离本质的体育现象都是体育的异化,如黑哨、假摔、赌球、兴奋剂等。体育所体现的绝不只是肢体的运动,而是全身心的运动,体育也不只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而更是为了体现一种人类的精神。从字面上分析,“体”字,汉语里的这个“体”字,是有特殊含义的,它由“人”与“本”二字所构成,体现的就是人本精神。而繁体字的“体”是

“ ”,左右两旁体现的是刚劲与柔美的融合,表达了古人对体的深刻理解。高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体育文化素养服务。体育文化是以体育活动为中心的体育精神、体育种类、体育规范、体育教学、体育比赛等社会现象的总称。体育是一个纯消费的项目,不创造任何物质价值,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体育,是因为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灵魂,所谓体育精神就是体现体育本质展示体育价值的价值取向与精神风范。体育精神是人文精神在体育领域的体现,自强不息、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健康文明是具体内容。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体育领域所蕴涵的基本精神。《中国体育报》最先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概括,由“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等组成。这个概括严格来讲还不够严谨,一是所有体育必须具备的自强不息精神、公平竞争精神都没有列举出来;二是这个概括主要是针对中国竞技体育,而基本没有考虑中国群众体育和中国学校体育。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学术界体育界进一步探讨中华体育精神的科学内涵并作出更有统摄力引导力的新概括。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化,是现代体育精神的中国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行业化。“自强不息、爱国敬业、公平竞争、团结友爱、平等公正、和谐文明”是笔者给出的新概括。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华体育精神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灵魂,而中华体育精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体育精神为介体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引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毋庸讳言,除了体育院校之外的普通高校总体上对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体育文化建设往往在形而下层面下的功夫多,而在形而上层面着力不多。体育设施、体育运动会、体育课教学这些显形的体育文化元素比较受重视,而对师生的体育理念、体育习惯、观赏文明方面的教育明显不足。对于有些条件比较困难的高校,体育总体上是被边缘化的,体育文化建设还没有纳入这些学校的工作日程。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全覆盖。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盲区,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要求都可以在体育文化建设中找到对应点。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于体育领域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要通过发展体育产业以及体育相关产业为国家富强服务;体育教学、体育比赛都要渗透民主精神,国际体育规则的制定也要发扬民主,中国应当有规则制定参与权;文明对于体育的要求就是尽量淘汰那些背离体育本质而容易造成运动员伤害容易培养观众残忍品性的比赛项目以及所有观众都要尊重裁判尊重双方运动员;和谐对于体育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体育锻炼过程中健身与健心相辅相成、竞技体育与健身体育相辅相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對于体育领域的具体要求就是:体育活动要通过提升运动技能以提高人的身体的物理自由度从而增进体育活动当事人对于自由的热爱与维护;体育领域要全面贯彻体育不同主体之间的平等,包括竞技体育中运动员、陪练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之间的平等和体育教学中师生平等;公正是体育裁判的底线,黑哨是体育裁判的耻辱;法治对于体育的要求就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体育立法体系、加大体育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大对于体育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等等。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于体育领域的具体要求就是:一切体育当事人都要牢记爱国使命,在具体的体育分工中敬业精业,在体育比赛中诚信为本,在体育赛事与体育健身活动中要友善亲切善待他人。

二是能够提高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政治站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能够跳出体育看体育,要树立大体育观。体育不能够单打独斗,不能够唱独角戏,要与学校美育、学校德育、学校国防教育、学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谋划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要制定适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规划。要把艺术体操、拓展训练、军事训练、武术教学等纳入学校大体育范畴。要盘活学校体能训练场地设施的存量,做到体育教学部门与艺术教学部门的硬件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共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没有体育专业学生的公共体育教学部门与艺术教学部门合并。拓展训练与军事训练要常态化,要纳入体育教学部门的日常工作,要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或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计划。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式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总的来看,高校体育教师的绝大部分是认知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但也不容否认确实存在部分体育教师忽视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与体育比赛乃至日常生活中时常露出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举止。高校要建立制度,把体育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纳入师德考核范围。

第二、完善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把拓展性体育训练、军事体育训练、急救与逃生技能训练、艺术体操、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武术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提升道德水准、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武术是最好的强身健体的运动,无须场地,无须服装,随时随地即可锻炼,因此有些国家把中国武术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特色体育项目、体育文明教育、《体育文化学》等纳入选修课,充分发挥各类优秀体育教学资源的育人功能。体育教学是普通高校实施上述各类教学的最佳载体,在体育教学中充实上述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同。

第三、为高校体育社团配备社团思政导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主动承担为大学生社团包括体育社团的思政指导任务。社团思政导师要指导社团在活动策划与实施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提高社团水平,指导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当前,高校社团多简单指定指导教师,随意性较强,缺乏明确要求与监管,也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建议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把学有专长、能力较强的教师吸纳进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切实提高指导社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探索“双导师”制,让专业指导教师与思政指导教师互相启发、有效协同,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在社团干部管理中,学校应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和党团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加强督导与考核。

第四、高校工会组织要把全体教职工的体检拓展到体检和体测结合,达标者给予奖励。要把职工体育活动常态化,创造条件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要在全体职工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要在各类体育集会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前高校教职工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高校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面对发展变化的体育形势和不断增长的教职工需求,面对严峻的挑战,高校工会要迎难而上,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第五、高校设立各自的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与每年的学校运动会同步共进同频共振。要改变目前体育运动会全员参与度不高文化氛围不浓的局面,要在体育文化节对在体育活动与体育工作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教职员工和大学生进行表彰。

第六、制定可以操作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评估体系,主要指标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指标体系,如体育教师胜任度、学生体测达标率、全校员工体测合格率、体育锻炼人均时间、体育资产利用率、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率、体育知识普及率、体育社团的种类与规模、特色体育项目的有无及成绩等等。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事关高校能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各高校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为理论指导,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9-1(01).

[2]孙大光.中华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N].光明日报,2012-04-04.

[3]朱雄.论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

[4]黄 .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路径与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5(10):81-89.

[5]赵元吉,吴兆红,王凌云.现代学校体育: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健康教育的弘扬[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1):47.

[6]罗 星.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和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7(09):142-143.

[7]劉旭明.浅论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及发展方向[J].高教学刊,2016(15):197-198+200.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引领 高校 核心价值观 体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