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由“大豆危机”引发的思考

由“大豆危机”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5-13 15:50:04 浏览次数:

摘要: 由于我国大豆企业在2004年的大豆收购中遭到重大的损失,以致外资企业全面进入我国大豆加工业,控制了80%的大豆压榨企业和70%的油脂加工企业,完成了从种植、运输、贸易和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的控制。从这次“大豆危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大豆行业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例如:不熟悉国际贸易、不够冷静克制、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等。同时也产生许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是否受到威胁、大豆的悲剧是否会在其他行业重新上演。为保护我国粮食安全、保证大豆和油脂的供应安全与稳定,政府应重新制定对豆农和本土大豆企业的补贴政策,并采取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措施。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引进先进设备,增强自身能力。相关科研单位集中力量开发高端产品,研究为企业生产服务,提高工程技术。

关键词: 进口大豆;外资企业;粮食安全;市场调控;期货;转基因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310219-02

作为大豆的原产国,大豆种植在中国已有4700年的历史,其他国家虽只有几十年的栽培历史但是发展迅猛。美国打着“帮助穷国发展农业”的旗号向巴西、阿根廷、等国积极推广种植转基因大豆。其产量迅猛增长很快超过中国,形成了大豆产量美国第一、巴西第二、阿根廷第三、中国第四的格局。

我国大豆年产量与1993年大豆产量达到1530.7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47%,1994年产量创纪录的达到1600万吨但仍无法弥补我国的需求缺口,自1995年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摇身一变成为大豆净进口国。1995年进口79.5万吨,到2000年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2007年突破了3000万吨。

1996年国家为弥补国产大豆的不足,调整大豆贸易政策。调整后规定我国对大豆实行配额管理。普通关税税率为180%,优惠税率为40%,配额内税率为3%。由于当时一些国内合资企业拥有对立进出口专营权,以至于一直执行的是3%的税率,这也是中国加入WTO后所做出的大豆进口关税,在这一方面中国做出了巨大让步。

当大豆价格在1997年见顶之后,由于南美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全球气候秩序良好,大豆产量也节节升高,并伴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大豆价格持续大幅下跌。豆贱伤农,使得中国与美国都减少了大豆的种植面积,但南美种植面积仍在增长,也就使得大豆价格在不断的震荡高升。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以出现严重旱情袭击为由连续四个月将大豆库存数据调低;同时由于美国不满中美间巨额贸易逆差向中国施压,于是中国向美国开出了150亿美元巨额订单,其中包括购买美国大豆,共同导致大豆价格不断上涨。2004年3月“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抵达美国,在国际炒家哄抬物价下CBOT大豆期货价格从220美元/吨暴涨到391美元/吨。经验不足的中国商家在恐慌心理的作用下疯狂的加大采购力度,在折合人民币4300元/吨的高价下抢购了数百万吨大豆。可是当中国采购团回国后,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美国农业部表示之前的数据失真,2004年应该是一个大豆的丰收年,随即大豆价格急转直下,在4月份国际大豆价格暴跌50%,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由原先的全行业盈利转变为全行业亏损。

当价格差距变得如此巨大的时候,国内部分加工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无力消化高额的成本或者清偿银行贷款不得不选择违约行为,放弃了原先在高价位签订的采购合同和定金(如果按合同价格进口大豆,每生产一吨就要损失500-600元),即所谓的“洗船事件”。

2004年这次“大豆危机”致使中国许多油脂加工企业处境艰难,同时期我国正在进行银行改革,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困难,自己进流通不畅导致了无力继续经营。在死亡的边缘痛苦挣扎了一年之后,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称他们为“ABCD”四大粮商)向这些企业表示愿意入股或并购,在资金的诱惑下,原来由1000多个内资油脂加工企业组成的“大豆军团”转眼间灰飞烟灭,仅仅剩下今日的90多家——其中64家由外资控制。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控制了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并完成了从贸易商到实业家的转变。

1 企业在大豆进口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1.1 对大豆市场把握不足,缺乏宏观认识

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在当时全球大豆减产的背景下,在恐慌的心理作用下,盲目的收购大量大豆。对当时大豆的价格与价值间巨大的偏差没有注意,可以说并没有意识到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没有担忧在如此加价格下收购大豆会产生多大的隐患。从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在2004年的采购行动中可以看出,其对宏观市场没有一个冷静清晰的认识,心理预期完全被投机者所控制,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中方对信息方面完全是被动接受。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首先,我国大豆行业过于迷信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大豆协会的分析报告。每当大豆种植和生长阶段,其发布的信息总是对大豆不利的负面消息,如: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天气干旱少雨等。而且发布时机总是和美国基金、跨国粮商的出手同步,这种情况不能简单的用巧合来解释。其次,我国应建立自己的分析机构,中国大豆协会作为仅仅成立两年的NGO(非政府组织)其功能仍需完善、作用仍然有限。

1.2 缺乏国际贸易经验

2004年的大豆采购已不是我国大豆行业第一次进行国际贸易,但几乎所有企业(除个别外资入股企业)均未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剧烈的价格波动下,中国“大豆军团”溃不成军、一片散沙。

期货市场运用得当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产、供、销,规避风险的工具[1]。但我国大豆加工业却缺乏相关经验和准确及及时的国际期货市场供求信息。另一方面则是参与CBOT不足,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引来跨国公司采购,这也是导致了第三个问题,即大豆市场上中国话语权的丢失。

1.3 大豆市场上话语权的丢失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完全没有定价权。其一就是我国的期货市场不够完善、规模较小、受境外期货交易所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应该完善制度,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发展期货市场。其二,我国进入CBOT市场时间较短、操作经验不足,无力控制大豆市场和贸易。

2 我国在大豆及相关行业面对的宏观问题

2.1 我国食用油及大豆种植的安全问题

我国近年大豆进口量激增,主要由于我国对大豆需求增加且国内产量不足。2005年中国大豆加工能力已达到7000万吨,而产量却只有1700万吨。巨大的产需缺口是我国压榨企业不得不以进口大豆来平衡产需需求。而且国际粮商已从最初到中国寻求廉价劳动力转为排挤本土企业,控制国内市场。随着我国“大豆军团”的全军覆没,大伤元气的加工企业面对跨国粮商的“橄榄枝”纷纷易帜,自此,国际粮商控制了80%的大豆压榨企业和70%的油脂加工企业,完成了从种植、运输、贸易和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的控制。由于豆油、豆粕及相关豆制品都是重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大豆的价格变动关系着千千万万的居民、企业生活、经营。如今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沦入他手,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巨大的隐患。

由于进口大豆几乎全部是转基因大豆,而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在美国转基因大豆虽然允许种植和生产,但其产品却是使用在工业上而非进行食用。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很大一部分被加工成食用油。此外。由于大豆外源性基因可能会出现基因逃逸导致“基因污染”。并会严重威胁和危害野生大豆种群及其近缘植物物种额安全[2],因此转基因大豆的引入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风险。

2.2 其他行业定价权问题

中国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往往是“有量没有价”既要么是进口量大或者是出口量大,但往往是别人出价我们付钱。拿铁矿石来说,中国购买的铁矿石价格要比其他国家同品质的价格贵上近50%。再看稀土,中国作为世界稀土储备量上第一、出口量第一的国家,居然把稀土这种重要的重要资源卖出了“土”价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第一,各个企业各自为战,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争夺资源不惜以高价竞购,这样不仅使自己的利益受损更是把定价权主动地拱手让人。第二,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政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忧患意识,为了进出口贸易不惜采取“高买低卖”与相关地区政府进行恶性竞争。这些不负责任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往往会采用短期见效的极端方式“杀鸡取卵”般的开发当地资源,变相的损坏甚至出卖我国的“经济主权”。第三,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多会采取各种优惠措施。这也就使得同样品质的产品外资企业的成本比本土企业少出许多,使外资企业在价格的浮动上有更大的空间。

3 解决办法

3.1 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已有9个年头,如果说2004年的那次大豆收购是中国企业为了夺回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的初试身手遭遇惨败,那么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当初的大豆收购是发生在今天,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是否懂得了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是否会冷静克制的对待一系列的负面消息、还会不会在高价位上大手笔的进口?很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我们无法给出答案。与其说2004年的那次风波是江湖险恶,有人故意出阴招还不如说是自己学艺不精变少年意气的闯荡江湖,结果几个回合变被人打成重伤。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的企业家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处处潜伏着危机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商场如战场、尔虞我诈本是正常,自己眼力不够不能看透“阳谋”何必大呼“阴谋”。

3.2 既需攘外也需安内

我国大豆从种植购销到进出口、加工一直无法顺畅发展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源于管理障碍[3]。由于我国大豆进出口涉及国家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发挥整体优势。另外通过加贴进口大豆标签、采用统一招标制度限制外资对中国进口大豆的价格垄断、通过反垄断法限制外资的掠夺式并购、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将转基因大豆排除在食品行业之外,只允许其在工业中流通。

另外取消对国内企业信贷、直接参与CBOT等不利政策,及时发布大豆相关信息,防止企业信息不对称。政府带头组织成立大型大豆种子公司,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培养优良种子并产业化。

3.3 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

继续把农业粮食作为“重中之重”,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至于重要战略地位,必须坚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4]作为那次“大豆危机”少数幸存的本土压榨油企业的总经理——黑龙江九三油脂田仁礼,近年四处呼吁“中国大豆产业被外资控制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可他却被有些学者称为“疯子”“狭隘的小农意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应了解粮食安全对我国的重要性,大豆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我国国家储备粮仓库只有粮食,不包括大豆。建议国家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3.4 吸收人才,以科技为后盾

外资大豆产业在国外种植、采购和贸易利润在上一年就锁定。在华大豆加工企业设备好,自动化程度高,能源消耗低,产品质量稳定。为此我们必须保持低消耗,改造淘汰高能工厂;在全球聘用人才,尤其是大豆期货人才,按照新的形式重新制定市场销售政策。

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大豆的出油率,减少浪费,自动化程度变低为高,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标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外资的管理理念,强调策划,生产量严格按公司采购或到货计划进行;销售方面强调品牌效应,销售策略灵活多变,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客户、不同竞争对手、不同的库存采购不同价格;用人方面要求综合素质高,严格执行当地的劳动法和国家劳务政策。

我国科研机构应集中人才和实验仪器开发大豆高端产品和大豆的衍生品。大豆蛋白的高端产品美国中央大豆和ADM都有100多种专利。而我国现有的分离蛋白厂多是从黑龙江三江食品衍生的技术,生产的蛋白价格在12000-14000元/吨,出口加工后返回我国市场价格则高达20000元/吨。

3.5 将市场化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在粮食购销实现市场化之后,应坚持市场化取向、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当前要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尤其是要完善以市场为主形成粮食及价格的机制。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能,政府行为不能干预正常的市场波动。政府应该从政策补贴、税收等方面支持豆农和大豆企业,而不是通过最低保护价、收储托市强行的强烈的对市场进行干预。历史不断地证明了政府对并非一个好的经营者,对市场的过分干预不仅无益于市场、无益于企业,反而会使市场扭曲、企业经营困难。

在目前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产生严重冲击的时刻,有人提出关门主义,这样既不利于我国的食品和饲料行业,也不利于我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由禁止进口大豆会产生一系列连锁负反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市场萧条。甚至是国民经济衰退,也不符合我国的入世承诺。

4 结束语

我国在几次大豆市场波动中遭受严重损失,以致形成了就今天这种被外资控制的局面,我国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防止局势进一步的恶化。在外资企业对中国大豆主产区虎视眈眈的同时,既要保护当地豆农的利益防止“豆贱伤农”,也要调整政策、加快完善粮食市场化机制,不要在保护豆农时“误伤”本土及加工企业,使他们腹背受敌。因为大豆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应引起足够重视,相关部门联合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保证大豆供应安全与稳定,推动大豆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地方企业也应有长远的战略发展路线,加强与政府和学术研究机构、科研机构的联系,提高自身的抵御风险和竞争能力。国家也应逐步的减少对行业的过分干预,让企业学会自己走路,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看得见的手”扭曲市场,另一方面也利于看清市场的本来面目而提供更合适于豆农和大豆企业的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1]肖伶俐,《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弊端及其对政策分析》,《大豆通报》,2007年第4期.

[2]左青,《我国大豆及加工业走势探讨》,《中国油脂》,2007年第32卷第8期.

[3]丁声俊,《国际粮价飙涨形势下的我国应对之策》,《学术中国年报》,2008年8月.

[4]余江娟,《中美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12月上旬刊.

作者简介:

刘冬梅(1981-),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学士学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2006年在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进行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研究。

推荐访问:大豆 危机 引发 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