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战略布局:从基本路线到“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从基本路线到“四个全面”

时间:2022-05-22 17:55:03 浏览次数: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互契合、有机统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形势下党的基本路线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基本路线蕴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气质,全面深化改革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全面依法治国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党的基本路线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依据,全面从严治党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力量源泉。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基本路线视域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战略指引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基本路线;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5-0073-09

中国共产党提出“战略布局”这一概念,首先是针对基本路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来讲的。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总政策,是指导全局的基本方针。邓小平指出,“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㈨习近平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科学分析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改革开放大逻辑,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界从基本内涵、重要特征、时代价值、内在逻辑、实践路径等方面作了系统梳理。然而,对战略布局追根溯源,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关系方面,研究成果不多。学者张巨明从“四个全面”是基本路线的新航标角度出发,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依靠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升级版”、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有效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根基。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党的基本路线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前后相继、有机统一,基本路线是“四个全面”的理论生长点,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理论指引;“四个全面”根植于基本路线,又深入拓展了其内涵和外延,二者共同指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遵循

在发展方向上,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之奋斗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是贯穿党的基本路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条红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提出建设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江泽民、胡锦涛带领全党继续奋斗,于20世纪末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但由于我国底子薄、基础差、人口多,地区间、城乡间、行业间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当前小康总体上还处于不平衡、不协调、不全面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张现代化蓝图绘到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眼补齐发展短板,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战略设想,坚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清晰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统一,揭示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在发展思路上,党的基本路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任务,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不能偏离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演变。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基本路线为统领,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定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致力于建成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形势下党的基本路线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关注和回应的重大实践课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步履蹒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不断彰显。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出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生态观和人本观。就覆盖的领域来说,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的奋斗目标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要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更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理念,旨在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科学优化的制度体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覆盖的人群来说,党的基本路线提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民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更注重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出发,推动全民共建共享,突出强调全民共享。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举措,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真正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建成全民全面小康社会。

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既要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根同源,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也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考量,充分认识现代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指导意义,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基本路线的创新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一)党的基本路线蕴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气质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激发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革命斗志。1978年12月,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经过实践检验,坚持改革开放在党的十三大上被写入党的基本路线。正如邓小平所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于从根本上避免走弯路、邪路,对于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近四十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中国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举世瞩目的壮丽篇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习近平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必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動摇。他强调:“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过去通过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和引领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习近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定位和周密部署,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改革精神和坚定决心,即坚决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鲜明特征和战略举措。“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面对错综复杂的困难挑战,是敢于动真碰硬、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改出一条阳光大道,还是默守陈规、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谋划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注重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并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四个小组组长,颁布实施相关“决定”、“方案”、“意见”、“规定”、“条例”、“纲要”前,都经过深入思考、专题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都是经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并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理论成果。这些制度和理论成果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既要改革过去没改好、不好改、改不动的领域和问题,还要积极借鉴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首要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方向、立场、方法和原则,确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始终不渝坚持改革开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既要深刻认识到二者契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方法的基本理论;既要充分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和坚持改革开放一以贯之、继承发展的关系,坚持改革和开放同部署、同落实,也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完善中国制度,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三、全面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一)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人决胜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能不能顺利突破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对法治建设的体系、内容、方式、进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关系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四条原则: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在民主与专政相结合的基础上保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四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基本路线的总依据,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出发点。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汲取中国法律文化精华,但又不一味复古;要充分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又不一味崇洋媚外,科学扬弃古今中外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案。全面依法治国方案的灵魂和精髓就是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强调的“我们要坚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即“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二)全面依法治国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废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党风政风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为手段,把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依法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最终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有两个关系需要处理好:一是党和法的关系,也就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关于依法治国要保障党的领导,习近平明确提出,“我们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绝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于依法治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凝聚最大公约数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于凝聚中国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C203。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在科学立法、公正司法、文明执法等领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法治是相对人治而言的,习近平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只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能为党和国家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真正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把握党的基本路线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既要充分认识党的基本路线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始終遵循的基本原则,也要看到全面依法治国为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驾护航,从法治层面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制度化方案。

四、全面从严治党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一)党的基本路线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说:“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以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条最根本的经验就是确立和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发展问题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四项基本原则问题上,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问题上,习近平强调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特征就是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在目标任务、方式方法、思维理念、忠诚担当方面为全党作出榜样、提出要求,确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过程,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内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存在一些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特别是在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的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模糊和执行不坚决、不到位的现象,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动摇甚至瓦解党执政的基础。邓小平从党的基本路线能否得到贯彻执行的角度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力量源泉。一是伟大信仰的力量。信仰指引方向,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实践证明,共产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和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紧密团结在一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克服资本主义的种种缺陷,靠的就是信仰的支撑和理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始终致力于共产主义运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思想力量。二是伟大领导的力量。习近平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党中央到各级党组织,从领导干部到全体党员,共同凝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牢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三是伟大人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是我们伟大事业的创造者和基础力量,能够团结带领最广大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四是强大的物质力量。经济新常态需要新状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产生新状态,才能确立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党的基本路线蕴含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在本质上要求必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也要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领导的迫切任务,是坚定正确方向、凝聚中国力量的政治保证。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革要深化,理论要创新。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伟大实践,我们党逐步提炼概括出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五基本”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继承“五基本”核心精髓,谋划确立了作为基本战略的“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关于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遵循,为深入认识和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开了新的视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和战略保障。

(责任编辑 肖雪莲)

推荐访问:布局 基本路线 战略

猜你喜欢